目录 |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指在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基础上,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的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新体系具体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收入分类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经济分类反映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对进一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和财政管理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
一、收入分类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根据目前我国政府收入构成情况,结合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将政府收入分为类、款、项、目四级。其中,类、款两级科目设置情况如下:
1.税收收入。分设20款: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税收收入。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3.非税收入。分设8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分设4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贷款回收本金收入、国内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国外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6.转移性收入。分设8款: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彩票公益金转移收入、预算外转移收入、上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
二、支出功能分类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活动情况及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支出分为类、款、项三级。其中,类、款两级科目设置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分设32款: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人事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商贸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与检验检疫事务、国土资源事务、海洋管理事务、测绘事务、地震事务、气象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港澳台侨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事务、群众团体事务、彩票事务、国债事务、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外交。分设8款: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国际组织、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外宣传、边界勘界联检、其他外交支出。
3.国防。分设3款:现役部队及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动员、其他国防支出。
4.公共安全。分设10款: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检察、法院、司法、监狱、劳教、国家保密、其他公共安全支出。
5.教育。分设10款:教育管理事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留学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教育附加及基金支出、其他教育支出。
6.科学技术。分设9款:科学技术管理事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条件与服务、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科技交流与合作、其他科学技术支出。
7.文化体育与传媒。分设6款: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其他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8.社会保障和就业。分设17款: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务、民政管理事务、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企业关闭破产补助、就业补助、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他城镇社会救济、农村社会救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红十字事业、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分设6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10.医疗卫生。分设10款:医疗卫生管理事务、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农村卫生、中医药、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11.环境保护。分设10款:环境保护管理事务、环境监测与监察、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风沙荒漠治理、退牧还草、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其他环境保护支出。
12.城乡社区事务。分设10款:城乡社区管理事务、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城乡社区住宅、城乡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市场管理与监督、政府住房基金支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支出、其他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13.农林水事务。分设7款:农业、林业、水利、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其他农林水事务支出。
14.交通运输。分设4款:公路水路运输、铁路运输、民用航空运输、其他交通运输支出。
15.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分设18款: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信息产业、旅游业、涉外发展、粮油事务、商业流通事务、物资储备、金融业、烟草事务、安全生产、国有资产监管、中小企业事务、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利用、其他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
16.其他支出。分设4款:预备费、年初预留、住房改革支出、其他支出。
17.转移性支出。分设8款:返还性支出、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预算外转移支出、调出资金、年终结余。
三、支出经济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支出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科目设置隋况如下:
1.工资福利支出。分设7款: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2.商品和服务支出。分设30款: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分设12款: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4.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分设4款:企业政策性补贴、事业单位补贴、财政贴息、其他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支出。
5.转移性支出。分设2款:不同级政府间转移性支出、同级政府问转移性支出。
6.赠与。下设2款:对国内的赠与、对国外的赠与。
7.债务利息支出。分设6款:国库券付息、向国家银行借款付息、其他国内借款付息、向国外政府借款付息、向国际组织借款付息、其他国外借款付息。
8.债务还本支出。下设2款:国内债务还本、国外债务还本。
9.基本建设支出。分设9款: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物资储备、其他基本建设支出。
10.其他资本性支出。分设9款:房屋建筑物购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修缮、信息网络购建、物资储备、其他资本性支出。
11.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分设6款:国内贷款、国外贷款、国内转贷、国外转贷、产权参股、其他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支出。
12.其他支出。分设5款:预备费、预留、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未划分的项目支出、其他支出。
四、新旧科目的对应衔接
(一)科目体系与预算管理方式的衔接
由于新的科目体系涉及面广,如果完全到位,管理方面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为了分清主次,尽快确立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框架,此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不改变现有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等管理方式。在新科目体系下继续分别编制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预算外收支预算。各级政府可用新科目继续向人民代表大会报送一般预算、基金预算,也可用新科目进行政府全部收支的统计汇总。为了方便工作,科目在总的编码体系下,又按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分别进行了科目拆分。预算报表和软件也主要是在原体系上对科目作些调整,口径、范围和管理程序暂不因科目改革作大的变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新旧科目的平稳过渡。
(二)科目口径变化和数据转换
改革前后科目名称、口径发生较大变化,如新科目中的“教育支出”,除包括原“教育事业费”,还包括教育基建支出、教育行政费支出以及其他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为保证2007年改革后与上年有关预算、执行数据的可比性,要对2006年的预算及其分月执行数按新科目进行数据转换,以实现新旧科目的衔接和可比。同时,为了稳妥起见,2007年的预算按新科目编制和执行,同时要做一套老科目的预算数据,以作备查和备忘。这样做虽然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从更安全和稳妥的角度考虑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改革后新科目数据与以前年度的旧科目数据之间就不能再直接进行比较了。
(三)法定支出的考核口径
《农业法》《教育法》和《科技进步法》都规定国家财政用于这几方面的投入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科目改革以前,法定支出增长的计算范围一般只包括老科目的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农业事业费。由于科目改革后,教育、科学、农业支出科目口径变化比较大,不仅包括了原来的事业费支出,而且包括了老科目的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管理费、外事费等。为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并方便操作,财政部经与全国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汇报和协商,并经国务院批准,改革后在安排教育、农业、科技等法定支出预算时,仍使用原口径进行考核。
(四)新旧科目对应衔接的一般原则
由于新旧收入科目的变化不大,这里主要将原支出科目和新科目的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对应的一般原则予以说明:
1.支出功能分类对应的一般原则。2006年科目将支出划分为基本建设支出、各项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外交外事支出、住房改革支出;2007年科目支出划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因此,在新旧科目衔接上,原来的“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管理费”等,要根据支出单位的职能和资金的具体用途进行拆分,分别归集到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功能支出科目中。
2.支出经济分类对应的一般原则。2006年科目中,一般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分设不同的目级科目。2007年支出科目设置了统一的支出经济分类,下设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类,类下细分款。因此,原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目级科目的支出,以及债务预算支出,原来在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反映的基本建设支出等,都要按新的经济分类,相应分解对应到相关的类、款科目中。
(一)确立新的政府收入分类一新的收入分类全面、规范、明细反映政府各项收入:
(1)除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已有的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债务预算收入外,还纳入了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从而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政府收入分类。
(2)摒弃了按所有制性质分设明细科目的办法,转而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入分类标准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行业划分标准对收入进行划分。
(3)对增值税、消费税等主要收入按行业和税目设置明细科目,并根据跨地区分享企业所得税的实际管理需要,按相关企业设置了所得税明细科目,为强化经济税源分析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确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新的支出功能分类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支出总量、结构与方向:
(1)涵盖了财政预算内外、社会保险基金等所有政府支出,从而改变财政预算外资金长期游离于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之外的状况。
(2)统一按支出功能分类,集中、直观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充分体现预算细化、透明的要求。
(3)新的支出功能分类尽量与国际通行做法和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标准保持一致,又充分体现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例如,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总括反映的“经济事务”科目拆分为“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工业商业金融等事业”三个大类,以便更明细地反映我国政府经济活动。
(三)确立新的政府支出经济分类,新的支出经济分类明细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1)将原来一个粗略反映政府部分支出性质的附属科目表,转变成一个可按支出具体用途独立反映全国政府支出活动的分类系统。
(2)科目充分细化,按预算管理要求分设80多个款级科目,可以明细反映所有政府支出情况,充分满足细化预算和强化经济分析的要求。,上述特点,基本体现出“体系完整、4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的改革要求,能够充分发挥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数据辞典”的作用,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为尽快建立科学、民主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供了十分必要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财政部和中央各部门积极探索,在财政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这些改革的推进,可以看出,财政在管理上确实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现代财政管理框架正在逐步形成。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建立一套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对建立民主、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扩大公民民主参与预算过程,保证人民依法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政府预算的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我国目前所施行的政府收支体系是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它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职能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发挥,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财政收支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需要的预算收支科目,如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等仍然是按照过去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这既不能体现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的实际,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各方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同时我们现有的支出目级科目就属于支出经济分类性质,但它涵盖的范围偏窄,财政预算中大多数资本性项目支出,以及用于转移支付和债务等方面的支出都没有经济分类科目反映。而即将施行的收支分类体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预算信息将由“单维”变成“三维”,将原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等都统一纳入政府收入分类体系,使政府的各项收入来源都能得到清晰的反映。而通过支出功能分类可以清楚地了解政府的各项支出都具体做了些什么事。关于支出经济分类,通过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可对任何一项财政收支进行“多维”定位,清楚地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做了什么事,谁做的,怎么做的,为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宏观决策和财政监督等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如教育部花钱,在功能上要说清楚花的是教育经费,在部门上要说清楚是哪个部门花的,在经济用途上还要说清楚是发工资了还是购买设备了,这三个方面都要说清楚,三个要素都要具备。按照计划,财政部所推行的收支分类改革,主要是想通过一系列的预算框架调整创新,使得政府的财政收支更加完整清晰,由过去的提供一方面信息变成提供多方面信息。
(二)通过建立集约型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一方面推行绩效预算管理方式。一是建立绩效预算编制方法。通过合理的项目分类和科学的项目申报方式,明确部门的工作和工作量,确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部门预算格局,并逐步引入“l+3”多年度预算模式。二是完善复式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法》规定我国政府预算按复式预算编报,但目前编报的范围仍只包括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完善我国的复式预算编制方式,建立经常性预算、资本性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债务预算提供了基础。三是预算编制由被动变主动。我国现行预算是被动编制的预算,而发达国家的预算编制是主动的。我国政府预算实际上是依靠部门来编制,财政部门只是在对部门预算草案砍砍压压的基础上形成政府预算,财政部门根本无法全面掌握各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客观上造成了以部门意见为主的被动格局。必须通过财政中长期规划与各行业、各部门的中长期规划的有机结合,整合政府资源,提高预算编制的主动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新韵收支体系有利于预算控制方式由外部控制转向内部激励。目前我国的预算控制方式主要注重于支出总量控制和预算执行过程控制。这种外部控制方式使支出机构与财政部门站到了对立面,前者有足够的动机争取与实际不相符的预算资金并将尽可能全部花掉,后者则需要对此实施控制,控制与逃避控制、服从与逃避服从构成两者关系的主线。由于预算信息不对称,预算细化又缺乏基础,使部门预算编制变成编故事、报“天书”(虽然预算申报有限额控制,但部门往往会想尽办法突破),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实现了政府预算收入的统一配置,而且与部门分类编码和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相配合,在财政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持下,可对任何一项财政收支进行多维定位,清清楚楚地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最终用到了什么地方。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转变我国的预算控制方式提供了条件。现代预算管理强调将管理责任下放到部门层次,形成内部控制模式,赋予部门在部门内部进行资源再分配方面更大的自主权,以决定资源在各个规划、项目或活动间的配置,提高预算配置效率。
(三)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第一,新的分类体系更加侧重于方便社会公众监督。一方面,由于新的分类体系采取对全部政府收支进行统一分类的办法,即便在预算内外资金方式暂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清楚地了解政府收支活动的“总账”;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统一按政府职能活动设计,政府搞国防、办教育、扶持“三农”等等“明细账”一目了然。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程度逐步提高,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将对民主理财乃至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第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以强化透明度为准则,完善我国财政报告体系。一是要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对现行财税制度进行清理,及时修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以及税务、国库、财政总预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变目前预算、决算、会计核算三张皮问题。二是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以准确反映政府、部门运作成本以及项目实施成本,为推行财政绩效考评进行铺垫。三是改进预算报告方式。收入方式,预算报告要按资金来源和性质,全面反映政府收入情况。支出方面,预算报告不仅要按政府职能活动反映政府支出情况以及政府职能活动开展情况和应(或实际)取得的成效,还要从政府支出资金的具体用途,分析政府的运作成本,使预算报告“内行看得清,外行看得懂”。四是加强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就像是预算、资源分配和财政管理中流动的血液,而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决策者和公共部门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套支持工具。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对每一项财政活动可进行“多维”反映,同时也需要更复杂的技术支撑,以满足更大的信息流动。
(四)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通过新的支出功能分类和项目选择,能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范围、方向和结构,为分析政府职能及其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提供了条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现代预算管理模式,有待于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合理化和民主化,我们应当利用预算管理模式的变革去推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我们应当抓住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机遇,从我国政府治理实践出发,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围绕以人为本、以结果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等原则,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我国政府治理的理念和模式。
(一)要有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符合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在统一的大框架下发挥其必要的作用。
(二)要有利于预算的公正、公开、细化、透明。确保按新科目编制的预算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既要让我们自己说得明白,也要让一般老百姓看得懂。
(三)要有利于加强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新的收支分类体系的建立不仅是为财政预算体系服务,更要立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家的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等宏观调控措施。
(四)要有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政府收支分类的设计既要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又要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实现与国际口径的有效衔接与可比。
一、改革的目标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利条件。
二、改革的原则一是公开透明。确保按新科目的预算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既要让自己说得明白,也要让一般老百姓看得懂。二是符合国情。既要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实现与国际口径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国际比较和交流;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三是便于操作。科目设计在内容和层级设计上既要充分满足管理的要求,体现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又要尽可能简化,不能太复杂。
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框架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收入分类主要完整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说明政府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种经济性质分类;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完整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要说明政府究竞做了什么。比如说是搞了国防,还是办了教育;支出经济分类也是一种经济性质分类,主要明细反映政府支出的具体用途,即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是付了人员工资、会议费、咨询费还是买了办公设备等。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从不同侧面、用不同方式反映政府支出活动,它们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分类体系,可以分别使用。
同时,又相互联系,可以结合使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一是扩大了范围,在原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人、债务预算收入的基础上,将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范畴,并形成了统一编码。二是体系上做了调整。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收入等。三是科目层次更为细化。比如各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过去科目中没有具体的收费项目,新的收入科目则作了反映。新的收入分类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的具体来源。
2.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这是这次科目改革的核心。过去政府支出总体上是按经费性质分类的,把预算支出分为基建费、行政费、事业费等。它是抽象的,每个部门都用这些科目,看不出部门的职能是什么,究竟干了什么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则从根本上作了改变,不再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按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设置科目,政府各项支出究竟做了什么事,就能直接从科目上看出来。按照这种思路,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三级。类级科目反映政府的某一项职能,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工作,项级科目反映某一方面工作的具体支出。比如教育是类级科目,普通教育是款级科目,普通教育下的小学教育就是项级科目。这样政府的钱做了什么事,做每项事花了多少钱,在预算上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老百姓也看得懂。
3.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支出经济分类就是对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进行分类。比如用于小学教育的支出,究竟是盖了校舍还是发了工资,就要通过经济分类来反映。如果说功能分类是反映政府支出“做了什么事”的问题,经济分类则是反映“怎么去做”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支出经济分类对原来的支出类级科目作了扩充和完善,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设置类、款两级。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支付、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如其他资本性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和土地资源开发等。全面、明细的支出经济分类为加强政府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以及政府统计分析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全到位后,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就可对任何一项财政收支进行“多维”定位。也就是可以看出每一笔资金的多个特征,比如这笔钱是哪个部门花的,做了什么事,是怎么去做的,都清清楚楚。这样既有利于社会各界加强对政府预算收支的监督,也有利于财政部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对现行预算科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国人大、国务院、中纪委非常重视,对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为解决现行预算科目体系存在的问题,财政部从1999年底开始启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研究工作。在认真研究了国际上政府收支分类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公共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改革对科目体系的要求,在全国人大、中央有关部门、地方财政部门等各有关方面的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于2004年底形成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考虑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涉及面广,环节多且复杂,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2005年又专门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天津、河北、湖北、湖南、海南5个地区及交通部、科技部、中纪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水利部、环保总局等6个中央部门进行模拟试点。通过试点,一些地方和部门反映新的科目体系总体上是科学的、可行的,并对推进改革表示支持。2005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