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Department Budget)
目录 |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形式,预算以部门为依托,以部门为基础单元。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预算编制非常复杂,既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又要有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撑;既涉及到部门之间、部门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调整,又是对财政部自身的革命。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部门预算的实施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和管理水平,也在相当程度上对政府、财政及部门的行为起到了规范和制约作用。
部门预算制是以编制部门预算为依托的一种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在部门预算制度下,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相同点有两个:一是继续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办法,即仍然由部门编制预算上报财政部,财政部把预算数审核后下达控制指标,部门根据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财政部,财政部再根据人大批准的预算数批复给各部门。二是不改变部门的分配权,即仍然由财政部和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如计委、科技部、国管局)按经费性质审核部门预算建议数和下达部门预算控制数。
不同的地方有五点:一是预算编制时间提前了;二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各部门的所有开支编制到一本预算当中,预算情况一目了然;三是预算编制的方式不一样,原来部门替下属单位按资金性质的不同进行代编,实行部门预算后要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写,层层汇总,使预算更加科学合理;四是编制预算的范围不同,原来只考虑预算内的收支,不考虑预算外和基金预算,现在全部包括在内;五是批复的方式不同,原来批复预算是由财政部各司独立向各部门批复,现在改由财政部预算司统一批复,这样可以保证质量按时批复。
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部门预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完整性。部门预算内容由预算内扩展到预算外的,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使预算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调控能力。
2、细化性。部门预算的内容细化到部门及下属单位。部门预算详细地确定和规范部门及其下属单位预算支出项目和支出内容,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更全面地发挥财政分配资金的职能作用,逐步改变目前把资金切块给部门自行分配使用的状况。各部门预算不仅反映本部门的年度财政需求,还要反映本部门的全部收入状况,内容更全面,体现了预算的精细性。
3、综合性。部门预算采用综合预算,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类资金。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单位)预算收入;财政部门核定的部门(单位)支出需求,先由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单位其他收入安排,不足部分再考虑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在对部门预算实行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增强了财政部门统筹安排政府资金的能力。
由于部门预算克服了传统功能预算"残"、"粗"、"散"的弊端,从而为硬化预算约束奠定了基础。正是这个原因使预算资金管理由传统的"功能预算"过渡到部门预算制。
1、摸清家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资源进行清理和计算,产生本年度的收入和可供使用的资源预算。
2、对部门和单位的本年度人员机构和所有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排队,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本年度本部门本单位必须做的几项工作,同时计算每项工作的实际成本,确定每项工作完成后所达到的最终效果,
3、核定每项工作所需经费,并在预算编制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考核每项工作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制度。
单位预算需经过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一上是由部门(或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布置,根据本地区财力状况、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本部门的工作需要,按照人员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采取规定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下是由财政部门对部门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二上是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门;二下是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下达部门预算。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与财政部进行积极沟通,在财政部积极协调的基础上,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2、组织上要充分给予保证。要成立预算编制相应机构,建立计算机支持系统等。
3、部内分工要明确,责任不清协调不好,会影响编制时间和质量。要明确责任,做到分工合理、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4、要明确部门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保证部门预算要围绕本部门中心工作。
5、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有预见性,准确程度要高。预算一旦确定就不能调整,这就要把握重点,充分预算下一年的业务工作,认真估算各项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又要充分考虑财政的可能,分清轻重缓急。
一、分解落实预算指标。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编审班子对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要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不得留有未落实的预算。
二、制定实施预算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为了保证预算的完全执行,预算编审班子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但各部门各单位可以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和修改。
1、建立日常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建议仍然由预算编审班子负责。
2、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可变即可控的原则,合理确定各职能科室和个人在预算执行中应负的责任和应享的权利。
3、制定各种支出控制定额。
4、制定预算执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三、单位的非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收入,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财政拨款按照单位的季度用款计划每月从财政国库拨到各单位支出户;单位取得的收入必须首先直接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然后根据单位年度收支预算和季度用款计划,结合预算内拨款情况按月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入单位支出户,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拨款二者共同形成单位可以直接使用的收入来源。
四、及时、真实、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认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月报表及相关报表,认真编写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
五、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编审班子要经常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照本年度的总体目标,分析预算执行中的不正常因素和对预算执行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和环节,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六、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遇到不可克服的因素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就应该对预算进行调整。具体的预算调整程序应按有关规定进行。
1、部门和单位自身的监督。事前对预算编制审核汇总,事中监控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事后检查核证对预算的审核汇总。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重视自身的预算监督工作。
2、财政监督。这是财政部门固有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财经法规正确执行和财政资源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从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布置,到预算执行的结束,财政部门始终在履行监督职能,考核整个预算过程的绩效情况。
3、审计监督。政府审计部门也是监督整个预算过程的重要部门。
以上三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构成整个预算过程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