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forestry)
目录 |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发展林业,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中,均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林业生产的对象是林业用地和林木,林业用地和林木的自然属性也影响了林业的特点。简而言之,林业生产有以下特点:
1.林业生产同时产生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如果我们仅仅强调单一的效益,而认为林业或者是公益性的、或者是经济性的都将引导我们所制定的林业政策或管理措施具有片面性。在此特别需要指出:具体林木或林业生产活动的核心价值及其由于核心价值而产生的经营活动导向性并不应当成为影响整体林业具有多种效益的特性。正因为如此,一个社会的林业生产活动才是多样性的,通过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采取不同经营和管理方式,进而产生不同的经营结果。
2.森林培育是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林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虽然木材加工等生产活动属于工业生产活动,但是作为林业生产的基础,森林培育活动与农业生活经营活动几乎是一样的,同样需要在土地上进行,同样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技术、劳动、信息和管理投人。在世界上林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林业与农业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也是存在矛盾的,不过由于在这些国家,林业管理部门是农业管理部门的下属机构,在大农业系统中各种资源、政策、管理问题都可以在统一协调的农业管理体制下加以解决。
3.林业获得多种效益需要一定的时间林业生产与一般农业生产活动最大的区别是林业生产的经营周期相应的要长一些,木材生产不能做到当年收获,用于造纸的木浆用材林也需要至少5-8年时间,而一般经济林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一般来说,生态公益林需要5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发挥效益。因此,经营投入的风险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4.对林业的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就微观需求而言,木材可以用钢铁、水泥替代,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人们可以到大自然中享受森林环境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从事旅游活动。反过来,林业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替代许多其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而从宏观角度来看,林业则具有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林业所提供的整体生态效益和公共福利难以通过满足微观需求的替代产业来获得。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发展林业,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在由天然林采伐到人工林经营的过渡的特定时期,为了缓解对天然林采伐获取木材的巨大压力,可以实行木节约代用的l临时陛措施。但是,采取积极的措施发展林业生产,用人工林资源替代天然林资源,保护天然林资源,开展森林生态环境服务,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林业生产的上述特点使林业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这些基础条件包括:第一,在森林培育初期需要一定的来自政府的激励政策、措施以及资金扶持;第二,比较稳定的产权制度;第三,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资源增长和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第四,来自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世界各国通常把林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在中国属于大农业的一部分。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整个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造林、森林经营、森林利用三个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与作物栽培、矿产采掘等既有类似性,又不相同。它具有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商品率高、占地面积大、受地理环境制约强、林木资源可再生等特点。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培育经营、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与有计划地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并根据林木的自然特性,发挥它在改造自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障农牧业生产、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能和综合效益。1978年以来,我国已采取措旋加强林业建设,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从而使抚育管理不断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的巨大成就,造林面积和木材产量有所增加,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的构成也日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