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退耕还林

  	      	      	    	    	      	    

目录

什么是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退耕还林带来的积极影响[1]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与社会工程。

  1.退耕还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后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我国的森林整体覆盖率还比较低,少数地区森林破坏极为严重,通过退耕还林,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已逐步上升,达到一定成效,森林严重破坏地区的林木已得到有效恢复。同时。退耕还林还净化了环境.虽然当前我国的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但受到来自工厂的废气、废水,公路及街道上的汽车、摩托车尾气排放等方面的污染.空气质量还是比较差的.特别是城市和城郊地区污染更为严重.这已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我们逐渐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了.加上森林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泥沙入河量大幅减少,河水也越来越清澈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日益得到了洁净。此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灾害明显减少,气候也逐渐趋于正常,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2.退耕还林提高了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后的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退耕还林以后人们的生产方式改变了,过去是广种薄收、粗放式经营粮食产量很低,只能维持温饱问题;而现在是培育优良品种、使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合理施肥、精耕细作,虽然耕地面积比从前减少了,粮食产量反而提高了!实现了自给自足,丰年有余的新气象,并且国家每年还有退耕还林补助,或以粮食、或以现金方式对退耕后的农民进行补贴. 所以农民根本不愁粮食f,'-I题了。长期以来当地农民生产方式单一,种植业生产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所以生活比较困难。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农业各个部门得以全面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林业的发展成就。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生产模式.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畜牧业生产以人工饲养为主要方式。兴办了许多养鸡场、养猪场,还有少量养牛场.满足了当地居民的肉类蛋类需求,也活跃了市场。总之,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带动,使地区的产业结构由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此外,退耕还林工程的逐步实施.使得自然灾害明显减少,这就间接地为政府节约了资金,减轻了负担,就可以把有限的财政收入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等重大民生工程上来。

退耕还林成果面临的不利因素[1]

  退耕还林虽然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期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生态林退耕地效益与种粮效益差距不断拉大”成为巩固成果的主要隐患,粮食价格随减免农业税、种粮实施直补而攀升,而退耕还林首轮每亩补助标准至未作调整.直接补助标准大大降低,其余资金用于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由于种粮效益在涨,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在降,比较效益差距越来越大。其次,退耕还林土地变更登记进展缓慢,保护成果缺乏法律保障力度,受耕地保护政策的影响.退耕土地变更登记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大面积事实上的林地至今没有按照规定发放林木权属证书。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但给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及退耕土地的长期稳定使用留下隐患。此外.退耕还林的巩固成果项目进展缓慢, 直接影响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难。由于人力、经费有限.难以对造林地实行有效的管护,致使每年的补植量过大.难以兼顾,影响了退耕还林成果,作为基层林业站的工作经费由乡镇财政负担,在乡镇财政普遍吃紧的情况下,仅有的工作经费只能保证林业站工作人员的工资,森林管护、防火、监测工作难以开展,设备无法购置。导致部分应由乡镇林业站担负的职责难以落实。与此同时。由于验收合格后补贴、管护费直接发到农户手中,部分地方退耕还林存在栽植易、管理难的现象.特别在目前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乡镇能做的工作仅仅是加强宣传教育,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退耕还林的管理责任更难以落实。

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2]

  1.农民群众的问题

  退耕还林针对的就是西部地区水土容易流失的边远山区山坡耕地,这些地区经济落后,农民传统意识浓厚,吃的方面主要靠自耕地。眼下有的农户除留少量菜园地以外,其余土地几乎退完。还“林”的品种中极少有几年就能见效益的经济林,绝大部分属生态林,而在退耕还林地区,同时也是林木禁伐区。

  2.重退耕,轻管理

  一方面从管理上,工作人员队伍人力不足,经费有限,容易出现疏漏;另一方面,退耕农户首次检查验收兑现补助后,就疏于管理,使退耕地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达不到退耕还林的理想效果。

  3.退耕补偿标准,如何与当前粮价与农业政策衔接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地对补助方案进行了更改和调整,如:补助粮食、补助金等。同时,为保证退耕还林政策的顺利实施,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如减免退耕地农业税等政策。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间,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同时国家对农业关注进一步加大,相继出台了取消义务工、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对土地的依赖性有所加强。

  4.存在复耕现象

  退耕后造林地基本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在生态效益显著的同时,退耕后还林(草)地的经济效益却微乎其微。而农业上取消农业税、种粮直补政策以及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种粮收入已远远高于国家补助,个别农户不愿将耕地变为林地,出现了复耕现象。

退耕还林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相关延长了补助年限,对到期后的退耕还林地按照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和森林法的规定,纳入到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样,既保住了退耕还林成果,又增加了退耕农户的收入。

  2.退耕还林补助比照粮价,实行浮动补贴机制

  退耕还林补助比照粮价,实行浮动补贴。改变现有补助标准不变的政策,退耕还林补助要根据当年的粮价上涨幅度和退耕地的边际产量、退耕面积对退耕农户予以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盯住粮价,这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初衷是一致的,即“粮食换生态”。

  3.关于退耕还林林地的性质问题

  为便于对退耕还林地进行管理,建议国家应明确退耕还林地的使用性质为林地,按《森林法》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时颁发林权证,同时注销原国土部门颁布的土地证,变更农村土地承包证,以便按照《森林法》的规定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和执法,保护新增的这部分森林资源。

  4.适度控制发展规模

  基层林业部门每午 于完成当年新的工程建设,从丈量土地、规划设计、组织群众造林实施、再进行检查验收,然后组织国家补助钱粮的发放、兑现。

  5.培育后续产业,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

  退耕还林工程要确保长期成效,达到中央“退的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战略要求,最终实现“山川秀美”,改善生态环境,抓好后续产业的发展,解决好退耕农民长远生计问题是关踺。

  6.实行分类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退耕还林工程形成的森林植被的利用,必须坚持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科学管理,适度开发,积极探索林草、林业与旅游等结合的退耕还林模式。

参考文献

  1. 1.0 1.1 张先富.探讨退耕还林的作用及后期影响(A).低碳世界.2013,07X.195~196
  2. 韦定成.浅谈退耕还林的作用及重要性(A).现代园艺2012,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