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富集效应、优势富集(Advantages Enrichment)
目录 |
优势富集效应是同济大学王健先生创立的一种起点发展理论,在《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一书中首次提出,它是指起点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
该理论认为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并因此使得具有优势的单位体在第一时间“突显”出来,占领绝大部分的市场、封闭后来者依循同一路径模仿发展的可能。[1]
该理论包括三个主要内容:先者生存,群集现象,微量演变,无论是对于企业和个人等系统的超常发展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并从全新的角度探讨了系统成型和演化的规律,对于社会、企业、个人等系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并在全国近200家机构、组织演讲,反响巨大。[2]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社会跳出了单纯依靠占有资源的发展模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眼球经济”发展阶段。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起点上吸引眼球。就破坏匀质状态而言,“先”首先就是一个对众生平等的机会。所有人都天生具有“先”的可能,所有人都必然可以在某个领域、某种方法、某个行为、某个理念上具有“先”的机会,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资金、人才、技术上拥有机会就发展模式而言,资金、技术等的优势已经不能保证发展的持续性,“先”不仅决定了发展的起点,而且为着长远发展护航就“先”自身的属性而言,“先”的主体既包括最先踏出一步、最先想到的“突显”的单位体,它也包括最先适应环境的单位体。[1]
优势富集效应的核心在于对优势的富集。优势富集效应理论认为一旦单位体以微小优势领先出来,就会吸引资源的注意。由于资源天生具有逐利性,因而注意力会呈扩散态势加注到领先出的单位体上,最后导致市场上极大部分的资源将向以微小优势领先的单位体汇聚,产生雪崩一般的效应,单位体则在这样的聚焦下成几何级数增长。同时,优势富集效应理论认为资源向优势“富集”是低成本的,而低成本也正是“富集”效应发生的原因。
优势富集效应还强调把握每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产生一发展一顶峰一衰落一消亡,这是自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作为自组织系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自动调节发展到顶峰的单位体,改善已有的资源配置方式,此时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出现。新的历史节点为社会带来洗牌的机会,给予后来者超越已经经过了“富集”的单位体的机会,并在新一轮针对“领先”的竞争中继续青睐率先“突显”出来的单位体。
优势富集效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先者获得成功。由于起点的优势,一开始就处于领先;由于领先,他们容易获得更多的合理的资源,有助于他们随后的优势聚集,促进富集发展。
二是优势富集效应的趋向是平衡状态的破坏。平衡是良好的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但由于优势会在少数身上累积,导致先优更优,先劣更劣的局面,系统出现分化,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
三是反应的连锁性。如果每种优势一旦确立,富集效应便接踵而来,与其相关的诸多反应也随之发生。比如某个大学生入学前是省级优秀学生,入学时会引起老师的特别注意,并给予恰当的培养,例如被老师指定为班级干部,评奖评优时适当向干部倾斜,评了优又可能获得奖学金,并被发展为党员。
四是起点的随机性。“进化的起点往往是随机的、微小的,但就是这微乎其微的变量,在富集效应的促动下常常具有决定历史进程的力量。”优势是否会富集,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一个优先发展着的系统之所以能形成强大的富集效应,其最深刻的动因来自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扩张需求。
从内部看,系统具有强烈的扩张要求。
举个例子,微软开发第一盘视窗软件花费了十亿美元,但第二盘的成本只要十美元,条件是必须达到相应的销售量,因此规模扩张成了微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至关重要的生存策略。阿瑟说:高技术几乎可以被定义为“凝结的知识”,它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意味着,你每生产一个拷贝,就会使成本更低一些,利润更高一些。报酬随扩张而递增。这种扩张更本质的含义在于,社会性的使用成本也在强化这一过程,某航空公司恰巧购买了一架波音飞机,如果满意就再买几架,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波音飞机越来越多,因为统一性能的飞机将大大减少飞行技术员和维修人员的学习和交流成本。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单位里使用的空调、电脑甚至饮水机都是同一型号的原因之一。
从外部看,技术附加和利益附加所导出的规模积聚符合低成本演化策略。
当家用电脑技术出现以后,比如由IBMPC机开始,成千上万的应用程序开发商、硬件组件开发商、增值供应商、系统生产商便迅速集聚,共同团结起来打造这一行业。这样,更大的富集效应又会铺天盖地而来,手机等无线通讯技术、数码照相技术、音响播放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又会强迫性地形成功能附加。其结果又会导致外围更宽泛的技术汇聚,从商业到教育、从体育到游戏、从文艺到科研,甚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生活的一切方面都与PC机结成了神圣同盟,技术帝国终于确立。如果不具有根本的颠覆力量,那么,任何动摇这一技术的企图都将遭到与之共生共荣的外围技术的抵抗和消费者使用成本的拒绝。
技术附加常常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被运用,当某一技术或技术在某一地区异常发展后,富集效应便会发生作用。美国的高新技术一旦在硅谷结构成团,便会吸引更多的新技术加盟,人才和资金迅速汇入,规模效应使交易成本迅速降低,这又会导出更大的引力作用,推动硅谷进一步发展。因此,正是由于对规模效应和低成本分享的需要,才会产生连续的技术加盟,从而产生技术族群现象。由此可见,系统的扩张性暗示的是进化的低成本策略,正如对自然选择来说,较之于从一片混乱无序之中重新开始形成大团新的原生质,显然不如将现存的单一细胞形成生物要容易得多。
这儿是码头,然后小商贩就会停靠,然后更多的物流人流就会出现,然后旅馆饭店就会建立,然后定居就会发育,然后社区就会形成,然后城市就会诞生———集中导致利益附加,利益附加导致更大的集中,优势的雪崩效应便形成了。最鲜明的便是特色集中,正因为浙江温州出现了颇具特色的纽扣市场,全国的纽扣生产商和销售商便群集而来,形成利益附加,这又进一步导致全国纽扣资源的集中,规模效应便凸现:信息传递充分、品牌优势明显、市场管理规范、购买者的搜索和交易成本就下降。这种市场和产业族群形式几乎可以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获得市场竞争以外的好处,这便是集中所带来的“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的效应。这里,利益附加是优势富集效应的催化剂。
从定义看优势富集效应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优势富集效应必须经过突显,通过级数放大才能达到。
从字面解释,突显就是突出显示,其实是一种生存及发展策略,即在同类中通过时间或者空间或其它方式展现出来,从而被认可并形成优势的过程。突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特色突显”一种是“速度突显”。
特色突显在形态学上又可称为“点突破”、“峰顶论”,它是相对于综合优势而言的单项优势,相对于整体系统而言的要素突显。特色突显基本上都是在速度上无法取胜,没法改变人们的想的时候,通过独具的特色达到目的,比如现在社会上力争第一就是为了达到从时间上无法竞争的弥补方法。例如上海的金茂大厦,在高度略微超过了东方明珠,就成了中华第一高楼,各种会议、参观、新闻、广告形成了雪崩效应,正是“高度”突显,导致后来居上。企业在特色突显运作的楷模中有海尔集团,当年提出的“三块布”服务概念让人们对其产品产生可以信赖的感受,从而开辟出一个新的竞争领域,并保持领先地位。
在特色突显方面有许多种类,比如规模突显、营销模式突显、服务突显、产品特色突显。这里我们来看一个营销模式突显例子安利公司。安利作为世界直销公司的创造及领导者,其入中国初期采用的是国际上的传销形式,对于国内传统的营销模式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因此很快就占领了一大片市场。后来由于非法传销的影响,导致政府一刀切,只好整顿,改为店铺加营业代表的直销模式。这种直销模式仍改变国内普通的店铺营运模式,通过直销人员的面对面服务,促进销售,经过短短的十年时间,从无到有到现在的年销售近两百亿的大型公司,这也特色突显的一大特例。
速度突显主要指的是启动速度。新发展观特别强调起点的超越,强调必须突显在第一时间。在企业运营中碰到很到抢占先机带动来优势富集的例子,比如最早时期七匹狼提出的“夹克之王”,这个概念一旦确认,在很长时期内人们的思想里就认可夹克就是七匹狼的好,以致后来者化了更多的努力、多个公司的合力才分解了一部分市场;再看七牌服饰提出的“中华立领”概念,结果市场上的立领衣服中销售量,七牌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这两个例子都是由于是他们第一次提出此概念,在时间上抢了先,使人们产生先入为主的想法,由此带来了很大的利益。
因此借助速度突显给企业运营提供一条思路,具体可以运用到“宣传概念、新产品上市、市场网络拓展”上。在宣传概念方面,由于目前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情况,因此哪个企业先提出独特卖点的,谁即先抢占市场先机。新产品上市更是谁的产品先到,谁就可以吃到第一口水,等别的企业同类似产品上市,说不定销售旺季已经过了,而自己新的产品又上了,如此循环,别人只好永远跟在自己背后了。至于市场网络拓展,相信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经验,在一个空白市场,成功进入后,一般都容易成为老大,处于领先地位,别的竞争对手要想进入在这个市场并打败自己,需花费更多资源来做,甚至根本就做不到。
在企业营运上,要发挥优势富集效应以外,还要注意其带来的副作用。由于优势富集效应具有摒充效应,因此对于优势扩大的其外的一部分优势,应该加以提升。比如服装公司,可能以某一两类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具有强势竞争力,因此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自然地将诸多资源都倾斜到这一点,于是这方面成为重中之重,强之愈强。而其它产品,由于得不到资源,容易产生越来越弱的局面,这对于一个整体市场来考虑,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可以根据优势富集效应反思维考虑,平衡产品这间的重点。在企业中,除产品外,还有的就是市场网络,由于市场网络的差异性,因此有部分网络发展完善,销售好。于是公司考虑的扶持资源也相对较多,而公司资源是相对的,这边多了,另外就少了,其它网络就较为脆弱,容易被竞争对手占领。
在企业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由于部分员工经过自己的努力,把握住机会突显出来后,很快容易形成这员工很优秀的观念,于是机会更多,利益更大,同时忽视了其他也是非常优秀的员工,如此一来,长此以往,即不利于团队的发展。但对企业而言,并非单兵作战,要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发挥团队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应该利用优势富集效应的反思维考察优秀员工周边的员工,带动一齐成长,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
当然,以上的优势富集效应在企业中的运用,是优势富集效应的直接体现,对于企业应该是需进行深度观察与思考,将每一个有利分子扩大,每一个不利的分子清除才是至关重要的。
像北大、清华是全国的名牌大学,它们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确实不错,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不在这里。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富集效应,全中国的顶尖人才都被它们拿去了,还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每年高考,全中国各地的文、理科状元差不多都被这两所大学拿去了,剩下的很小部分再由全国上千所大学来分。谁又能和这两家大学比呀?!所以说,在一个起点上超出去一步,后面就会有更大的效应、更多的机会出来,一步步雪崩一样的效应就产生了,这就是优势富集效应。所以说美国的强大和它容天下之才是分不开的道理是一样的!
上海的金茂大厦楼体高度略微超过「东方明珠」电视塔,被誉为「中华第一高楼」,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广告商,各类会议也常在此举办,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
某服装品牌设立之初,最先提出要做「夹克之王」的理念,并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推广,后来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认可,许多人都认为买夹克就应该买这个品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