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新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New Welfare Economics)

目录

什么是新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又称新古典福利经济学,是指本世纪40年代前后在旧福利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对旧福利经济学进行的修改、补充和发展。

  新福利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效用序数论。认为效用在各个人之间是无法比较的,在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条件下,各个人根据各自偏好,使获得的效用趋于极大值时,就可以推论整个社会效用的总和或社会福利达到极大值。因而主张排除收入分配研究,而着重研究“最优化条件”问题。

  2.最优化条件论。研究实现“帕累托最优化”所必需的一系列边际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化条件、生产的最优化条件、生产最优条件和交换最优条件的结合。

  3.补偿原则论。研究新的判断福利的标准和补偿原则问题,包括卡尔多一希克斯标准、西托夫斯基“双重标准”、李特尔“三重标准”等。

  4.伯格森和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论。研究“最大福利”的伦理标准和满足条件。

  5.相对福利论、平等和效率交替论以及国民福利的尺度和指标研究。

经济学分支学科
部门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保险学
不确定性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财政学
产权经济学
畜牧业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供应链物流学
第三方物流学
灯塔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服务经济学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分销物流学
风险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
房地产经济学
非稀缺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规模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公司金融学
工程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
国防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国际统计学
过剩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公共管理学
宏观经济学
海洋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后勤学
混沌经济学
护理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结构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经营经济学
经济动力学
公共财政学
计划经济学
经济预测学
基本建设经济学
激进派经济学
金融学
金融工程学
实验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经济控制论
价格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建筑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经济伦理学
近代统计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社会学
家庭经济学
军事经济学
经济政策学
家政经济学
科学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空间经济计量学
快乐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开发经济学
会计公共关系学
理论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务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
劳权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
民生经济学
民族经济学
描述统计学
农村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能源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
品牌生态学
品牌经济学
品牌学
区域经济学
穷人经济学
企业物流学
企业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
歧视经济学
气象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
人事管理经济学
生产力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神经元经济学
商品运输学
商业经济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
生物经济学
商品学
数理统计学
水利经济学
商业地理学
投入产出经济学
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
土地经济学
图书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
物流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技术学
物流会计学
物流经济学
维基经济学
物资经济学
污染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心理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现代物流学
宪政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
现代金融学
心理统计学
新货币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信息系统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邮电通信经济学
渔业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电子商务物流学
资源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
知识产品经济学
转轨经济学
综观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
质量经济学
自然灾害经济学
知识经济学
[编辑]

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价值观

  (一)新福利经济学强调“福利”是一切社会成员的福利

  在新福利经济学家看来,个人是自己福利的最佳判断者,个人福利的总和构成全部社会福利。在他们那里,“福利”是指社会上一切成员的福利,并且各个人的福利函数是互不依赖的,边际效用是不能衡量的,个人之间的效用也是无法比较的。

  他们主张不能用基数词表示效用数值的大小,只能用序数词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帕累托改进被他们看做是促进了社会福利,这一价值观与旧福利经济学的价值观是有较大差别的。

  (二)新福利经济学强调通过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福利经济学应当研究效率而不应当像旧福利经济学家那样只注意研究收入水平。他们认为,效率可以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此,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的内容。

  (三)新福利经济学强调个人自由

  按照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要取得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个人能够自由选择,二是收入分配能够公正合理。因此,伯格森等人一直强调,政府不仅要保证个人的自由选择,而且要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

  (四)新福利经济学强调效率而回避分配

  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效用序数论提出的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以及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的命题,回避了效用的计算和个人间福利的比较,从而也就巧妙地回避了社会收入的分配问题。事实上,在新福利经济学关于使用序数效用的理论中,也发现他们在有意避开价值判断问题,没有直接涉及到分配问题。实际上,对福利问题的分析离不开分配问题,因为如果经济学家坚持严格的实证方法而不去分析分配问题的话,那么,他们就是放弃了对福利问题的研究。如果不正视分配的公正问题,难道能够保证新福利经济学家对效率的追求吗?显然不可能。

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

  新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效用序数论

  用效用序数论代替效用基数论, 是新福利经济学对旧福利经济学修改和发展的一个主要表现。旧福利经济学认为, 可以用某种计量单位表示效用的大小, 并且效用在人们之间是可以比较的, 因此, 每个人获得的效用之和, 便构成全社会效用的总和, 即社会福利。

  新福利经济学认为, 具体数值不能表示某种物的效用。在效用序数论者看来, 效用是人的主观心理决定的, 由于每个人的主观判断千差万别, 所以, 就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对各人之间福利大小做比较。因此, “ 个人是其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 “ 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 而不是了决于任何其它东西” , “ 如果至少有一个人境况好起来, 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 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起来了” 。这就是新福利经济学关于福利的基本含义。

  (二)最优条件论

  所谓最优条件, 是指在一定的收人和价格水平条件下, 为达到最大限度的社会福利所需要的生产和交换条件。

  1、交换的最优条件; 新福利经济学认为, 交换的最优条件, 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通过交换而便彼此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的条件。所以, 交换的最优条件是, 在一定收人、价格和嗜好的基础上, 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 边际替代率” 都必须是相等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时, 如果能达到边际效用商品价格相等这一点, 就能使满足达到最大化。

  2、生产的最优条件; 新福利经济学认为, 生产的最优条件, 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最有效地进行配置, 从而使商品最有效地生产出来所需要的条件。

  如果仅指一种产品的生产而言, 那就要求其“ 边际生产成本” 和产品的价格相等。因为如果“ 边际生产成本” 高于价格, 生产者的规模就会缩小, 以防止亏损;如果“ 边际生产成本” 低于价格, 生产者就会追求利润而不断扩大生产。上述两种情况均不可能使生产保持均衡状态;如果指两种产品的生产而言, 那就要求两种产品的“ 边际生产成本” 之比相等, 否则生产要素的分配就有可能变得只有利于生产中的某一种产品, 而不利于生产另一种产品, 从而出现一种产品生产的增加会是在另一种产品减少的情况下进行。

  3、生产最优条件和交换最优条件的结合; 新福利经济学认为, 生产和交换最优条件的结合, 是以同时满足交换最优条件和生产最优条件的要求为前提。具备了这些条件就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无论在量上还是在结构都是均衡的; 从交换最优条件讲, 交换双方双这种交换中, 可以获得最大的满足;从生产最优条件来说, 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最高, 社会资源的配置也最合理。因此, 从整个社会来说, 必然达到福利的最大比。

  (三)“ 补偿原则

  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 政府实行的任何政策, 都会引起市场上价格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使一方得利, 另一方受损, 这样就不符合最优条件的福利原则。为此, 就应当通过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进行调整, 即从受益者那里取走一部分收人, 作为对受损者的补偿;如果补偿后还有剩余, 则意味着增加了社会福利, 这样的国家才是合理的。然而, 这种补偿可以是实际的补偿, 也可以是一种虚拟的补偿, 即把社会的受益者增加的收益与受害者所蒙受的损失相比较, 如果前者增加的收益大于后者的损失, 那么对全社会而言, 仍然是福利的增大。

  (四)“ 社会福利函数”论

  “ 社会福利函数”论是在批判继承“ 补偿原则” 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福利经济学主体。补偿是否恰当, 要在受益者感到以后才能确定, 事先是无法测知的, 因而补偿原则也是不科学的。一个人的福利、一个社会的福利, 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个人福利> 和效用水平的关系为u=u(q1,q2,q3…qn)社会福利(w)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 即W=w(u1,u2,u3…un)。所以他们认为, 要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必须使收入在个人之间合理分配。同时,生产交换也必须符合最优条件。换句话说, 经济效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合理分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充分条件。

新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新福利经济学产生后, 曾被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府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一些福利措施的实行对于促进资本主义主义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说明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台理?性, 其中有些观点对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一)新福利经济学把资源的适度配置作为增进社会福利的措施, 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只有现有的社会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量, 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国民收入量同时, 新福利经济学家们也认为, 资源配置要达到最优化, 需要一系列的条件, 其中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生产和交换适度结合最优条件等, 这些最优条件的充分实现, 是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从而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唯一途径。尽管西方福利经济学家们的主观意图是为了稳定社会发展,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的, 但他们的这些观点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就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所以, 既要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又要重视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 只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才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和资源,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新福利经济学重视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 对重要启示。新福利经济学关于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 大体有三种主体; 一是强调效率优先, 反对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追求“ 平等” ;二是强调把平等放在优先位置, 认为过分强调“ 效率” , 不仅不能做到公平分配收入, 甚至会损害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主张“ 平等” 与“ 效率” 之间不断实行适度调整, 彼此妥协, 统筹兼顾。上述三种主张, 从们他的提出的理论本身的内涵来看, 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或者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既相互制约, 又可相互促进。就是说, 在一定条件下, 二者的确是相互排斥的, 但若处理得好, 二者又可以兼得。提出了“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原则, 是对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个人收人分配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 即一方面坚持以按量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另一方面, 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并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 避免人数人收人畸高, 形成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新福得经济学家针对市场机制产生的副作用, 提出社会福利的主张, 值得借鉴。新福利经济学认为, 由于市场竞争是无情的, 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失业。这些失业者要重新就业参与竞争, 会面临许多困难。还有一些人, 如残、老、幼、病等, 他们根本就无法参与竞争。这些人生活无保障, 就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 要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发展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为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再生产创造条件。这一主张有积极意义。目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 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已有不少人进人了下岗者队伍中来, 市场经济的风险也使社会上一部分人的生活无法保证。为此, 需要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如下岗生活救济、医疗费、养老金社会保险制度, 也需要对一些人进行再就业职业培训等, 增加下岗人员再就业机会, 从而减轻市场机制带来的副作用。这一点对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