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政府管理创新

  	      	      	    	    	      	    

政府管理创新(Governm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目录

什么是政府管理创新[1]

  政府管理创新是指由于行政环境、行政任务的变化而引起的行政职能、行政方式、行政作风、政府政策法规、行政体制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

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和内容[2]

  从总体上政府管理创新可以归纳为五个大的方面: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创新

  1.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

  公众参与专家决策取代暗箱操作和领导拍板。在传统政府中,政府管理的决策权完全落入官僚的手里,其根据所谓的规章制度和程序来办事,通过层次等级权限来确定一切决策权。其潜在假定:①官僚是大公无私、客观公正的;②社会公众无能力治理自己,应将权力委托给官僚。但是事实上,一方面,不但官僚的利他性是有局限的并且是不可靠的,而且他们天生俱有利己性,所以其利己性需要法律、制度舆论的限制和监督。另一方面,民众是知识的生产者和拥有者,民众关心自身利益,他们有能力也愿意管理自己以及自己所属国家、社会的事务。因而,传统政府管理方式弊端极多、危害性非常大。电子政府实行政务信息公开,为公众参与管理提供了可能。电子政府以人为本,也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与和管理的积极性。

  2.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现阶段,中国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建设电子政府。建设电子政府,将使“民本位”的民主理念取代“官本位”的官僚思想,“平面化”的分权制取代“金字塔式”的集权制,以服务社会为重心的政府管理职能取代以推行政令为重心的政府管理职能;公众参与和专家辅助决策取代暗箱操作和领导拍板,精简机构和高素质公务员取代臃肿机构和低素质公务员。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数千年来都采用“金字塔式”的集权制。这种集权制的特征是“机关等级制与各种等级赋予权力的原则,这就意味着一种牢固而有秩序的上下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存在着一种上级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关系”。而且“在官僚制模式得到充分发展的场合,机关等级制是按个人独裁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3.政府管理机构的创新

  精简机构和高素质公务员取代臃肿机构和低素质公务员。一方面,电子政府使“金字塔式”管理体制转变为“平面化”管理体制,客观上要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另一方面,电子政府实现办公自动化,为提高行政效率、简化管理机构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电子政府,对公务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①道德法律素质要求;②科学技术素质要求;③身体心理素质要求。

  4.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

  “民本位”的民主理念取代“官本位”的官僚思想。电子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得政务信息能够公开,使任何公民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访问各地政府的网站,了解国家的发展规划、政策法规、行政动态、统计数据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建设电子政府将促进政府强化服务职能、弱化行政职能,从而突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因此,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使“民本位”的民主理念取代“官本位”的官僚思想。

  5.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

  以服务职能为重心取代以行政职能为重心。电子政府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处理政府之间的事(government—government);②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事务(government~business),即政府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进行电子采购招标、税务收缴、货物进出口报关,同时提供企业信息服务和法律咨询,指导企业投资方向,减轻企业负担,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贸易;③处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事务(government—citizen),即政府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为公民提供教育就业、纳税、住房、医疗、保险福利、交通、气象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和网上办理各种申请、登记手续服务,从而方便民众的社会生活。在上述三项功能中,“公众电子服务是电子政府的核心,也是电子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使得政府管理职能从以行政职能为重心转变到以服务职能为重心。

  在电子政务实行环境中的政府创新主要就是指政府组织机构为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顺应网络运用变化、适应外在环境需要所形成新的结构流程和管理行为方式。创新是现代政府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过程和方法。政府通过创新,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职能转变、观念改进以及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的再设计与建造,从而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政府扮演着很多角色,但其最主要的职能主要是: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还要转变政府服务职能。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数千年来都采用“金字塔式”的集权制。这种集权制的特征是“机关等级制与各种等级赋予权力的原则,意味着一种牢固而有秩序的上下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存在着一种上级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关系”。而且“在官僚制模式得到充分发展的场合,机关等级制是按个人独裁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大爆炸,知识大创造。“金字塔式”的集权官僚政府缺乏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同时无法掌握瞬息万变的信息,无法应付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无法进行艰难复杂的科学决策。集权制官僚政府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越来越容易失去控制,其行政行为越来越容易偏离公共目标。所以在电子政务的推动下,传统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

  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引用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努力建设电子政府,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作业,以及政府内部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建成系统共建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库,从而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2)适时地用程序化管理代替责任制管理。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工作程序并赋予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动力,这是政府的一项意义重大且深远的基本建设

  (3)政府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政府职责,优化改革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程序和方式。应对现实的管理和服务需求,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同时制定出最优的管理实施程序,以满足社会需求。

  (4)建立新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使管理工作具有可测性,测评结果作为评判公务员工作业绩的标准

  (5)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行政管理方法,注重规划,并多采用宏观、间接管理的方法,从而做到科技先行,加强协调。

  政府服务创新就是要以新的方式方法做好面向企业、社会和个人的服务工作,积极开拓新的公共服务领域,其包含将一部分原属管理领域的活动以服务的态度来实现,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公共服务领域的极大拓宽,服务项目增多,社会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社会自我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政府的服务职能需要重新定位。政府应尽可能借助社会自身的力量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相互的竞争将社会组织引导到公共服务领域中来。政府应定位在规范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程序和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由谁来提供公共服务,而非自己直接提供公共服务。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使过去纸质媒介的公文流转电子化,很大程度的提高公文流转的速度和安全水平,使政府部门提高收集、汇总、分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各种情况作出及时的反应,从而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计算机网络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了双向的信息传递渠道,一方面有利于获取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及时正确的向公众传播,以贯彻政府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有利于民间信息及时透明的回馈,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基层的最新动态,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从而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不同机关和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来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消除由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而形成的“信息盲区”。

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因[3]

  (1)政府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要求政府进行管理创新

  首先,政府必须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即建立在社会成员对政府统治的心理认同和赞同的基础上。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性信仰的来源可以是多种的:习惯或习俗;对神的信仰或对领袖魅力的赞同;依法建立的规则。韦伯非常重视合法性信仰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并以此为标准将政治统治划分为传统型政治统治、魅力型政治统治和法理型政治统治。法理型政治统治建立在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力的合法性信仰基础上,它是最具稳定性与合理性的统治形式,能够为经济关系经济组织提供理性法律保障,是现代社会中最具有合法性的统治形式。

  其次,社会成员对政府合法地位的确认由能够准确地显示公民意志或偏好的法律程序予以保证。在一个确立了公民一政府观念的政治体系中,两者的关系就是固定的法定渠道内的双向合作关系,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更加强调保证由公民对政府这个方向的约束监督关系。在国家政权关系中,由于政府的主要功能是执行国家意志,在实践中担负着直接面对公民行使公共事务管理权的任务,因而它和公民的关系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突出。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公民政治文化正逐步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纳税人意识、选民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官员具有使命感、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平等意识,要求政府决策过程透明化和便于公民参与,要求政府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服务,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廉洁。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殷切希望和要求成为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强大动力,如果政府再不进行创新的话,就会引起公民的强烈不满,政府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2)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创新

  首先,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专门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了具体部署,这标志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与经济社会大变革相适应,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型步伐也必须加快。

  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各级政府从“全能政府”和“无限政府”走向“专业政府”和“有限政府”,实现政府职能市场化和政府管理专业化、法治化。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民间组织和中介机构的自我管理作用,必须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导向,优化政府职能体系和管理方式,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之间在社会公共管理过程中应当形成一种职能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指令经济和审批经济,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操控了经济活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管理法治化,政府管理法治化意味着政府的权力受到法律强有力的约束,同时还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经济和法律手段成为政府履行经济和社会职能的主要手段,并且行政手段的运用需要依法而行。

  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企业化为导向再造政府内部的管理。政府作为公共组织,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以服务公众、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它和企业有着不同的运作逻辑,但在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和企业有着相通之处。借鉴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运用企业精神改革政府,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是改进政府内部管理的题中应用之义。

  ③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适时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诸多方面。推进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只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才能更好的坚持党的领导,当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变时,政府管理也必须随之变化;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充分实现当家作主,民主政治的进步也要求政府管理的方式、内容、手段进行创新,以适应文明社会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才能有效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要求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实现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既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要求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上述目标,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优化政府职能,革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④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各国为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展开了激烈竞争,国际经济竞争的强大压力推动各国进行政府改革和创新,以保持和增强本国的竞争力经济全球化要求制定和实施具有广泛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提供全球公共物品,解决全球性问题,这促进了全球治理机制的形成。全球治理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各国公民对其国内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它要求各国政府学会两种本领:横向上,学会与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分享公共事务管理权;纵向上,学会与国际组织和地方及基层政府分享公共管理权。这样政府权力受到国际组织和他国政府、全球公民社会、国际规则和国际舆论的多重约束。政府治理的全球化要求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调整政府职能,革新政府权力,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同时全球化时代是高风险的时代,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以及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对各国政府开展国际合作和协商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推动着政府管理创新。进入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经济要求政府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经济的信息化又要求政府管理的信息化,这就要求政府管理工作必须进行创新。

  ⑤世界性政府改革运动推动我国政府进行管理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改革与创新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政府改革与创新的行列中来,世界性的政府改革、政府再造运动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一趋势我国政府只有迎头赶上,否则我国有可能处于落后的局面。各国在政府改革与创新方面的竞赛进一步推动着我国政府深化管理创新。

  (3)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管理水平要求深化政府管理创新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性举措,党的执政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为党所组建和领导的政府机关的管理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但是政府在自身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依然很强,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地方政府仍扮演着投资融资主体角色,将大量精力花费在跑项目、跑资金上;中央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负担过重,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还不高;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定位雷同,机构设置上强求上下对口等。②政府管理方式陈旧,许多政府部门仍然习惯于利用审批和取缔等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重事前审批而轻事后监管,政府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法律手段不多,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私有化等现象屡见不鲜。③政府组织结构不合理,上下级政府之间存在着权力与责任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管理层次过多,机构分设过细,决策、执行、监管与服务体系不分,多重多头执法现象严重。④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足,责任约束不够,自由裁量权过大,办事程序繁琐,行政腐败现象严重,行政效率低下,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存在脱节现象,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屡禁不止。⑤政府运行机制不协调,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随意性大、盲目性强,政策执行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经常发生,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相互扯皮。⑥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规范化程度很低,公务员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能力和水平不高,行政透明度不够,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现象突出。⑦行政成本过高,效益偏低,由于决策失误、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等原因,我国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行政效益偏低,政府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政府行政成本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极不协调。

  政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为了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需要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Image: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因.jpg

政府管理创新的机制分析[3]

  政府管理创新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政府生命周期的僵化期,二是组织环境发生变化。分析第一种情况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着眼点主要是政府内部,要观察政府为什么不再适应环境的发展;而分析第二种情况下的政府创新,着眼点首先是政府所处的环境,政府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需要进行怎样的创新与变革。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之中,体制环境的变化要求政府不得不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动力,政府的内在发展逻辑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但是这种内在发展逻辑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这种逻辑是政府对自身合法性的追求。如前所述,“合法性”表明一种事物具有被承认、被认可、被接受的基础,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市场和社会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外在动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现代公民社会)要求政府相应地作出回应,从而形成政府创新的外在动力。

  同时,政府在创新过程中,同样面临着阻力因素,作为阻力机制作用于政府管理创新的全过程,而政府管理创新真正的难点在于克服阻力,减弱阻力机制的作用,主要包括:传统观念、利益矛盾、制度缺失等因素。综上所述,影响政府管理创新的机制可以如下图所示:
Image:影响政府管理创新的机制.jpg

  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政府管理创新的第一推动力是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力。同时,市场经济和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尤其是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趋完善,公民社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进行政府创新的动力,这些因素都要求重新调整和改变与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使政府的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从而使政府成为一个有限的“积极政府”,这样也就满足了政府的合法性追求,符合政府内在的发展逻辑。同时,经济发展可以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创新具有强大的经济保障。这些因素形成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同样的,作为阻力机制的传统观念、利益矛盾、制度缺失和技术因素也在这时形成阻碍创新的动力。如果阻力机制的作用大于动力机制的作用,则不可能产生全面的管理创新行为;如果动力机制的作用大于阻力机制的作用力,将会产生系统的管理创新行为,进行动力转换。动力转换是指从创新的要求到创新计划方案的转化,包括计划方案的制定和方案的选择。在方案的形成和选择的基础上,贯彻创新的计划,形成创新后的管理体制与环境新的平衡,直至产生新的不平衡,产生新的动力为止。由此,形成一个完整和畅通的动力系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管理只要满足党和人民直接需求即可,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满足党和人民的直接需求之外,政府管理必须满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为改革开放前的计划体制下的中国社会属于“总体性社会”,政府对社会中绝大部分稀缺资源进行控制和配置,其最大特征就是中国社会变成了国家与民众的两层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政府代表国家与民众的直接互动关系消解了一般社会中都存在的社会中间层次,不存在社会、企业和市场的中间层。政府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它能利用自己全国性的严密组织系统,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动员起来,以达成某一目标。政府以行政性整合取代契约性的社会整合,政府的权力几乎渗透到了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每个角落。经济领域企业对国家的依附,使得国家能够直接协调和干预企业行为,而无需市场和各类要素流动的存在。社会领域单位对个人福利的全面负担,使得公益、福利性的社会组织没有存在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相当单一。此时,政府也同样受到资源和制度惯性的约束,政府管理创新非常的缓慢。在市场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拥有和配置发生了~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随着政府对资源和社会活动空间垄断的弱化,以及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自由流动资源”的增多和所提供的“自由活动空间”的增大,社会正在成为一个与国家并列的、相对独立的提供资源和机会的源泉。社会领域、市场以及企业的成长,都要求政府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进行变革,要求政府进行管理系统的创新。另一方面,市场体制改革造成的另一巨大变化就是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这也对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政府管理进行系统的创新。这些都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Image:政府管理创新的约束.jpg

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3]

  (1)政府管理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一场革命”。创新就是这场革命中最艰难、最精彩、最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最激动人心的华彩乐章。它既需要有打破旧事物、旧体制的决心与勇气,又需要具备追求新事物、创造新体制的胆量和智慧。在所有的创新活动中,政府管理创新是一项要求迫切、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掌握好原则、处理好相关关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首先,政府管理创新应遵循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主与法治建设迈开新的步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们现在提出的政府管理创新,就是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要进行的政府管理创新,不是要改变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而是要消除具体制度的弊端,使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应该明确,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一个有权威的、稳定的政治中心,不仅政府管理创新搞不下去,而且会导致全国的混乱。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才能使政府管理创新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使其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

  其次,政府管理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政府管理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进行的一场复杂、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是我们党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大国,对如何完善它所领导下的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的一场伟大探索。如何搞好政府管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既无经验可以借鉴,又无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出发,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根本利益出发,考虑政府管理创新的步骤与方法。

  再次,政府管理创新要坚持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原则。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判断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政府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坚决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教条式的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解放思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三个有利于”原则指导下,扎实有效地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第四,坚持整体效能原则。政府管理创新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整体效能。功能不全的政府,是不能负担责任的政府,不讲效率的政府,是慵懒的政府,不讲整体效果的政府,是松散的政府。在政府管理创新中坚持整体效能的原则,就必须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机构和工作岗位,坚持因事设人,杜绝因人设事,优化人员结构,精简机构,精干人员;必须加强政府内部管理,严格规范政府工作人员包括政府官员的行政行为,完善政府公务员的工作考核制度,实行淘汰制;必须不断地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以及专家咨询制度,实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必须建立健全便捷畅通的群众意见反馈通道,充分发挥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

  最后,要清晰地定位政府的职能,这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前提。政府战略管理思维首先是定位思维。定位思维是要明确现在的出发地和将来的目的地,它包括了发展目标定位、出发点定位以及资源、能力和知识的定位等。凡是成功的创新必须要有这个准确定位的原则,要透彻的思考,并应当以其具体要求为目标。定位清楚了以后,就有可能发现能量缺口,由能量缺口再引申出新的创新机会。

  (2)政府管理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政府只有充分解放思想,在政府管理的观念、方式和机制上进一步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注重利益协调,实现公平正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会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而加大,各利益集团和阶层之间会存在利益之间的社会差异,有时引发社会冲突。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应该改变单纯注重经济发展的观念,以实现社会的综合协调、安定有序为目标来从事管理。一方面,通过完善分配制度,高度重视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尤其是通过社会保障的完善和就业制度的完善等措施,努力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完善一系列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体制机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解决利益矛盾,确保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求得到保护和满足。

  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实现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应该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公民自组织等第三部门以及私营部门的作用,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分担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此时,政府应该寻求与社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扶持第三部门从“统治”转向“服务”。这时政府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拥有唯一绝对权威的统治机器,而是一个有着适度权威的服务组织。

  在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要求政府进一步拓展民主渠道,实现管理民主化。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是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政府有效管理的保证。过去,在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中,政府被认为是管理者,公民则被认为是被管理的对象。这样,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二者在实践中不对等的地位,难以使公民产生主动参与政府管理的态度。而民主政府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变化。民主政府以公民的需求为自己的行为导向,政府的服务性行为取决于公民的授权。因此,政府在实现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拓展民主渠道,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促进社会活力和人民主动性的发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整合社会、协调关系、统筹兼顾,促进发展。

  最后,在政府管理方式上,要求政府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一个和谐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也必然是法治的社会。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不断强化守法意识,自觉坚持和努力维护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经营和依法办事。政府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政府是否按照法律施政,会给社会带来示范作用。如果政府能够依法办事,则必然促进法治型社会的成长。因此,政府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的法律法规,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

  政府管理创新应处理好的关系

政府管理创新的特征[1]

  政府管理创新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它的目的不是一般地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和责任,而是发现“创新机会”。政府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中都可以进行创新,如制度、组织激励绩效、技术、文化等,但从根本上说,政府管理创新的目的是对有关资源或要素的重新构建以获得创新收益。具体地说,政府管理创新具有以下特征:

  (1)灵活应变性。无论是政府组织机构还是信息系统结构,都以灵活应变性作为主要性能指针,单纯数量上的增减并不能显示改革成就的主要性能。

  (2)开放交互性。政府管理任务的变化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都以能适应和支持开放性和交互性为性能衡量指针。

  (3)知识中心性。管理创新不重视等级身份,重视的是知识,一切围绕知识组织,既不为等级所阻隔,也不为专业所阻隔。

政府管理创新的意义[1]

  政府管理创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政府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同,并针对政府管理体制、管理行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等进行了广泛探讨,提出了构建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的发展方向。由于地方政府已经成为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相对独立的发展目标的利益主体,各级政府通过自身改革与创新得以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新时期的中国政府管理必然要以深化行政改革、转变职能以及在体制、制度、运行机制方面的大胆创新为途径,实现政府管理内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这是新时期政府管理的高效率、高效能的价值取向

  (2)政府管理创新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社会挑战层出不穷,尤其是各种危机、灾害日益频繁,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比如政府对微观经济直接干预过多、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重复、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薄弱、单纯追求GDP增长速度、投资盲目扩大和资源严重浪费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快政府管理创新,让政府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3)政府管理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如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高、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且十分突出的问题,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社会和谐。要进一步解决制约发展和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改革从微观层面转向宏观层面,都必须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4]

  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电子政务的出现,我们不仪要从技术角度理解和运用它,而且要从现代行政的角度深化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应当看到,电子政务的推行,不仅具有政务流程操作层面的意义,而且还必然触及制度和体制层面的要素,具有促进制度和体制变革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政府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推动政府的转型与革新。因此,我国必须抓住机遇,在电子政务的推进和普及中加快政府管理创新的步伐,在政府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将电子政务建设得更加完善。

  一、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关键

  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政府管理的基本平台足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的…大特点,因此,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实施电子政务。

  1.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一大契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围家掀起了“以公众为取向”的公共行政改啦的浪潮,“金字塔式”的层级官僚体制受到了普遍的质疑,民主行政开始成为公共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实现公共行政的“公众取向”,构建民主行政的运行机制,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得到采纳。这些措施具体表现为:推行政府对社会服务的承诺制度;通过公众选择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行政中去;改革“金字塔式”的层级体制,变等级为参与和协作等。这些改革在推动行政机制创新、满足公众参与、服务社会大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竞争性、主动性创新精神是行政系统和公共管理活动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电子政务,实现了信息在更大范围的分享,使得“以公众为取向”的公共行政理念得到更彻底的贯彻。

  2.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推动力

  实施电子政务后,政府能够通过网络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需求,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公正而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实施电子政务,可以增强公共管理行为规范化,克服随意性,减少管理失误;通过网络,公众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政府信息,增加政府机构依法办事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同时,电子政务的实施,方便了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从而使政府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3.电子政务促进政府整合信息资源

  电子政务将众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信息网络联结起来,促进了社会的信息交流,在人类原有的公共活动范围之外缔造了一个公共空间,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实施电子政务以后,社会资源将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政府的整体效能将得到提高。通过网络,地方政府可以得到更广泛和丰富的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将这些信息和本地区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促使地方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使原本需要上交中央政府方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地方直接获得解决。同时,地方政府的自立性也会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增多,中央政府可以集中更多精力致力于协调和监督保障。

  二、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联合国经济事务部把推进发展中国家政府信息化作为未来几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改变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率、创新政府形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使政府能够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服务。实际上,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1.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的管理创新

  功能完善的政府体系,运行协调的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目标。电子政务就是要对政府各类职能和管理行为进行界定、分类、重新设计流程,使其软件化,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协调和不断完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的实施,给现代政府构筑了一个履行职能、实施管理、提供服务的新平台。但这个平台的意义决不止于工具的层面,它聚合了政府职能转变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的多重价值。实施电子政务后,新型政府在公共管理和服务行为的运行原理、实现机制和具体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政府的运作有着显著的差别,促进政府进行全面的管理创新。

  2.实施电子政务直接改变政府工作方式

  电子政务的推进和完善,使得政府与公众交流的方式更为直接,公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及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使公众与高层政府的对话不再是不可企及或偶尔为之的事情。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将会有更快捷便利的渠道在更广的范围内收集社会各阶层的意见,以直接方式获得信息反馈,避免了经过多层次过滤而使信息失真的弊端,使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回应速度大大提高。

  三、政府管理创新是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保障

  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政府管理创新的保障下,电子政务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1.政府管理创新创造了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条件

  实施电子政务,需要成熟的、系统化的信息技术,但这只是电子政务实施的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的知识理论准备、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以及政府机构、公务员队伍的行动一致等。这些主要条件与电子政务实施的可行性密切相关,往往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其中,尤其是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其使命和意义,并为其顺利开展开辟道路,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条件。

  2.政府管理创新是顺利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

  电子政府需要通过新的流程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要求政府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再设计和再造,这本身就包含了政府管理创新的成分。个别地方、个别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实际推行中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广阔的视野和系统的设计,因此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时,不能以创新的方式和创新的行动加以解决,使得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出现成本高而效益低的劣质工程。所以说,政府创新的成功实践,是顺利实施电子政务的可靠保证。

  3.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实施相伴相随

  如前所述,政府管理创新是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永恒主题,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常常要直接或问接地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电子政务的实施,不是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就结束了,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可以说,从公共行政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政府的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业务流程的创新就结合在一起了。现代行政要求科学规范、低成本高效率和公正透明的政务流程,这些目标要通过创新和电子化得以实现。可以说,政府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实施是相伴相随的,政府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实施需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环境的变化及需求的改变,政府管理创新要不断审视自身的方向和使命,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苏保忠主编.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5.
  2. 覃正 李艳红 黄骁嘉主编.中美电子政务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8.5.
  3. 3.0 3.1 3.2 赵其国著.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09.
  4. 周菁主编.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研究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