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闽商

  	      	      	    	    	      	    

目录

什么是闽商

  “闽商”为福建商人的简称,主要指闽南(泉州、厦门、漳州等)一带从事商业的人们。他们在经济领域具有一些共同的思想、语言、行为,为人们所熟知概括而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因“开放、拓展”的精神闻名。

闽商的形成

  (1)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

  闽人自古就有移民和崇商的传统,这是与福建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可谓是: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艰难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远涉重洋,以寻求生路。在异地他乡艰苦谋生的历炼,练就了福建商人“骨子里的吃苦耐劳”和“亲历亲为”的精神。与多山这一不利于生存的条件相比的是,福建拥有绵长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港湾岛屿。宋元时期,福建人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便开始从家乡带着丝绸、药物、茶、糖、纸、手工艺品等特产顺着“海上丝绸之路”飘洋过海,将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开始海外贸易活动。因此大量的海外贸易和大量的海外移民就成了当地两大特色,也形成了后来遍布全球的闽籍商人。

  (2)“蓝色”闽商。

  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闽商特有的特质和文化,与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相比,闽商属于海洋文化的蓝色文明。历经千年的演变,如果说第一代闽商是为生计而远走他乡,现代的闽商则是为了发展而向外扩张、开放、拓展等意识早已融人他们的血液,成为闽商文化特有的特质。

  数百年来,遍布全球的闽商,秉承“爱拼会赢”的精神,努力拼搏,以他们的勤劳、智慧和热情,为中国及所在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闽商也在这几百年的商海驰骋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闽商文化和闽商精神,闽商文化是闽文化的延伸,是接受海洋文化熏陶的结果。人们把它概括为蓝色的海洋文化。

闽商历史

  追寻闽商的足迹,如同翻觅一本厚重的史实。福建是个具有悠久经商传统的地方。远在4千多年前,昙石山文化已显现海洋文明的特征;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近代,厦门、福州位居五口通商之列,马尾船政文化辉煌一时。可以说,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子,早已融入福建人的血液,成为福建文化特有的禀赋。

  闽商闯荡全球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自东晋迄唐宋五代以来,中国战乱不止,加上黄河地区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因此许多北方人南迁,导致闽粤人口激增,形成人口过剩的局面。同时,闽南和粤东北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漳泉诸府,负山环海,田少民多,出米不敷民食”。农民没有土地是移民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地民众只能出洋谋生,以寻求生路。“福建地狭人稠”导致闽人外迁的雏形。

  闽人崇商盛于元代。唐宋时期,迁徙的闽人为了谋生从家乡带着丝绸、药物、糖、纸、手工艺品等特产搭上商船从泉州出发,顺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将这些商品销往各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如此周而复始。至元代,闽人已经有了固定的商业意识,一些商人因经商需求开始定居异国他邦,拓展商贸往来。可以说,闽商在中国商界活跃了几百年,通过丝调之路,他们创造了东渡日本、北达欧亚、西至南北美洲、南抵东南亚各国的辉煌历史。

  而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则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明中叶以后,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全国各地有许多商人和商业资本集团。最著名的是徽商晋商,其次是闽商、粤商、吴越商、关陕商等商帮。这些商帮中,其中多数是中小商人,也有拥资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富商大贾。也正是在此时,以明代社会经济大发展为背景,以本地发达的手工业为依托,闽商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海内外贸易活动。万历年间李光绪说:“(泉州)安平市贾行遍郡国,北贾燕,南贾粤,西贾巴蜀,或冲风突浪,争利于海岛渔夷之墟。”

  可以说,明清时期,闽商能够在国内形成了颇具实力、商界不可小觑的闽商集团,这与福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分不开。枕山面海的地理环境,使福建与内省的陆上交通极不方便,但由于面临大海,海运则成为与省外交通的特殊优势。福建海外贸易较发达,这不仅为福建注入大量资金,而且还带来许多海外洋货,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洋货为闽商从事国内贸易提供了客观条件。

  有人这样形容闽籍商人:“世界上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人。据统计,福建现有海外华侨11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籍的港澳同胞约120多万人,闽籍台胞几百万人。这些闽籍华人资产存量估计超过3000亿美元

  明清时期,闽商帮位列全国十大商帮第四位。历史的巨轮驶至今日,地处腹地,以“红顶商人”为代表,以“贾而好儒”为精神特质,以“官商紧密”为特点的晋、徽商帮已然湮没;地处沿海,以“民本”为生发力量,以外向型为特征的潮汕、宁波商帮则正不断穿越历史的跌宕起伏、狂风巨浪,渐行渐近,有了今日的辉煌阵势。而闽商帮,同样面向大海,同样自“民间”获得原生动力,也正从历史的烟尘中现身,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突现出伟岸身躯。

  人们给予闽商精神以文字定义———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更为重要的是,“闽商”这个对福建、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贡献和影响的商人群体,其脉络在世人面前愈发清晰起来,闽商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闽商的特质

  (1)从个体素质发展看。

  ①经商智慧。

  许多从事实业经营的传统闽商,原先没有任何相关管理知识,但他们通过聘请专业人才或是自己边干边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闽商的这种智慧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和艰苦磨砺的质变结果。

  ②从商胆略。

  常言道:“商机”稍纵即逝。因此,只有具备敢为人先的胆略,才能抢占发展机遇。移民文化传统铸就了传统闽商冒险进取,善于抓住机会,开拓生存空间的理念,也培育出了闽商敢为人先的胆略。这种胆略在闽商个体中尤其突出,她既源于海洋文化,又是闽人与海洋长期博弈的实践总结,从而造就了闽商爱拼敢拼擅拼的特点。

  ③人格魅力。

  作为“禅商”的闽商,深得“锋芒毕露,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的为商、处世之道。以低调和不张扬的商业作风,诚信仁义、自强不息的内在修为等魅力,凝聚成家族里、企业内外与环境合力,使其事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不仅充满着禅意的自在,而且也体现着自己的精明。

  (2)从群体共性看。

  闽商发展既是财富积聚的过程,又是其经商智慧的积累过程。历史上,“下南洋”就意味着出国谋生,因此传统闽商多集中在东南亚国家,他们以“三把刀或学徒工起家”,随后从事零售、中介和批发业,积累了一定商业资本后,逐步地转向工业领域。

  (3)从主观作为看。

  ①家族组织的财富积聚作用。

  一方面,家族企业的继承性,使企业行为更具长远性,避免了急功近利;另一方面,保持家族组织的完整性,有利于聚合财富,实现财富快速扩张。

  ②实业与金融并举。

  实业资本是财富原始积累的基础,而金融资本将对财富扩张起到加速器的作用。海外闽商多数靠实业起家,纵然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沉重冲击,资产大为缩水,但其根基不倒,仍可重振雄风,这是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并举的奥妙所在。

  ③善于运势制胜。

  闽商善借政治之势,化不利环境为有利因素,借政府之力发展自己。从殖民统治时期的“买办”,到住在国对华人经济限制、排斥政策下寻找新的出路,再与政府资本的密切合作都是闽商运势制胜的智慧结晶。

闽商精神

  人最贵是精神,一个城市,一个行业也是一样的,优秀精神所迸发的力量是巨大的。传统闽商信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推崇“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输人不输阵,输阵番薯面”,“争气不争财”,“三分本事七分胆”等传统优秀精神。现代意义的商帮也需要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闽商是具有强烈企业家精神的商帮。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应具备三个条件:

  可见,冒险精神是企业家的重要品质。数百年来,遍布全球的闽商,秉承“爱拼会赢”的精神,努力拼搏,以他们的勤劳、智慧和热情,为中国及所在国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闽商也在这几百年的商海驰骋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闽商精神,人们把它概括为蓝色的海洋经营精神,它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历史诠释。学者李鸿阶认为闽商精神为:兼容并蓄、善拼敢赢、义利相兼、勇担道义。2004年5月17日举行的“首届世界闽商大会”上,福建省领导卢展工同志总结了闽商在长期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精神: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好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这32字的内涵就是指闽商能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因而能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克服困难获得发展;指闽商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创业激情、勇气、韧劲。

传统闽商文化

  (1)重商务实的生计传统。

  福建有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福建境内山岭耸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被大山占去,真正可耕地面积不多,人稠地狭,生存条件恶劣,人被挤到了海边上,辽阔无垠的大海就这样成了闽人的土地。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闽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地制宜,发展多元生计模式。或上山打石,或下海捕鱼,或从儒人仕,或贸易经商,不追求一律的农业模式,重商逐利更为人们所崇尚,形成宋人所言“只博黄金不博诗”重商务实的典型商业观,崇武人打石为生,德化人制瓷为业,晋江和石狮“以商取胜”,每一种资源都得到了闽人的精心利用和开发,正是闽南商人的务实精神的外化。

  (2)冒险开拓的进取精神。

  “走海行船无三分生命”,海上遭风暴、遇礁石,船毁人亡,葬身鱼腹是常有之事,遇到海盗抢劫也不可避免。而为了生计他们叉必须铤而走险,这样无形中成就了闽南人的冒险拼搏精神。

  世代相承的这一精神造就了闽商与时俱进继续发扬冒险开拓的精神大胆尝试。厦门人把一个边防海岛变成现代化的大都市;晋江人更是发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闯出了“晋江模式”。闽人怀着“爱拼才会赢”的坚定信念,把海洋文化中最值得弘扬的冒险开拓的拼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3)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善于学习的开放心态。

  相对于较为保守的中国北方和内地民风,闽人更具开放和向外发展的意识。由于海事活动技术性强、风险大、覆盖范围广、接触面宽,这使它比内陆的农耕活动更有必要也更有条件接受外来的新事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贸易频繁,各地各国商人云集,闽沿海地区成了移民的活跃之地。与此同时,闽诲商也大量涌向世界各地经商。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闽人把中原华夏文明和古闽越文明及外域文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中原华夏文明为主体,以儒学为核心而带有浓厚海洋性和地域特征的文化系统。而且这种双向贸易,双向移民的结果,不仅造就了闽文化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也成就了闽商较强的适应性。

  (4)报效桑梓、兼济天下的价值取向。

  闽商以海内外为人生奋斗的舞台,他们爱拼敢赢、善观时变,在经济事业中获得惊人的成功后往往通过“报效桑梓”的途径达到对人生价值的自我肯定,将“光宗耀祖”作为自己拼搏的一种非常内在的动力。“报效桑梓”与“光宗耀祖”实际上是同一种情感的两个体现,把报效桑梓作为光宗耀祖的表达和体现。经商发达之后兴修家乡的公共设施、兴资办学,是中国商人同时也是闽商的一种传统,他们把这一切既看作一种义举,也作为一种天职。特别是兴资办学的传统,在今天的闽商身上更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

新闽商的发展

  在今天历经无数风雨沧桑、拥有众多辉煌的闽商,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的契机下,运用管理技巧,发挥经商智慧。弘扬敢拼精神,不断壮大产业。具体表现在:

  (1)从小规模企业生产向产业集团化运作转变。

  新闽商将突破传统闽商以中小企业多、总体实力不强的状况,通过产业集团化模式运作来做强做大企业。从而提高闽商在市场风云变幻中的抗衡力,提升闽商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

  (2)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逐步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

  通过建立就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职业经理人模式以及家族企业与社会的双重互信机制,达到家族资源与社会资本的有效结合,使家族企业成功转型为现代企业促进其长期的发展。

  (3)改变传统产业在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偏重,转向竞争力强的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现代产业。

  (4)重视人才的重要性。

  通过优厚的物质待遇和高效的精神激励机制来引进、留住人才,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使优秀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智,实现其价值。

  (5)由注重产品运营向注重品牌的塑造转型。

  新闽商将把企业经营重心由产品运营、资本运营,拓展到品牌运营,将以福建泉州地区一批具有规模和国内知名度的品牌为先导,开拓一批在高端领域和国际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打造出21世纪具有闽商印记的驰名海内外的系列品牌

  (6)从独立单干向“抱团”的合作经营转变。

  国内新闽商克服特立独行的缺陷。学习海外闽商团结、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各地闽商商会作用,拧成一股股合力,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呈现支柱产业的扎堆效应,以积极应对来自其他商帮特别是浙商、粤商的挑战。

  (7)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契机。

  从海内外闽商少交往走向海内外闽商大互动。新闽商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背景,不少企业已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兴起,新兴服务业成为民营经济的主要行业。

闽商的七大优势

  相比其他商帮,闽商具有七大优势:

  1、世界多元文化的新优势

  闽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合理延伸,又是接受海洋文化熏陶的结果,有着自己的独特内涵和历史诠释。闽商文化属于移民文化,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在不断南迁和聚合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入闽的汉民族,在福建地区显示出较强的交融性。南宋年间福建的对外联系进入空间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泉州地区经商而且还定居下来,传播了伊斯兰教文化,闽商文化也深受阿拉伯文化影响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格局。闽商文化有广泛的延伸性。闽文化以其独特的地进位置,上接中原、吴楚,下续台湾、东南亚,其涵盖面和影响力相当广泛。闽文化兼备南北、宽和共济的人文特征,已经并继续将对海外华人社会和台湾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充分发挥闽商多元文化优势,深入挖掘闽台文化与海外华人的共性和其中的契合点尤其是闽商文化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对提升闽商企业竞争力、加快引进华人资本步伐、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和促进福建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世界华人五缘关系的新优势

  闽商以五缘结成商业网络,五缘促进了闽商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和互动。所谓五缘是指商缘、亲缘、文缘、地缘和神缘。以商缘为例,闽商会在国内已经占有重要席位,如上海福建商会、泉州侨乡开发协会商会等等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在国外以闽商为主体的商会也数以千计。以亲缘为例,闽商发展以亲缘为核心,姓氏宗亲会十分普及,家庭经营更是十分族谱宗亲资料统计,早在唐代,福建就有氏族经商的传统。如永春颜氏家族从商者约占总数40%,其家族成员都往南洋滨榔屿从商等。在商业发达的晋江一带,家庭式经营更为普遍,父业子承,形成风尚。以文缘为例,以南音为代表的泉州海丝文化已成为了世界闽商的共同乡音,共同的文化爱好使闽商更加团结,形成了文缘网络。以地缘为例,福建同乡会和福建宗亲恳谈会在世界各地遍布,早已成为凝结闽籍商人的重要渠道。再以神缘为例,妈祖崇拜已成为闽商最典型的文化标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0多个县市保存着天后宫或妈祖,世界范围内的天后宫或妈祖庙也有近5000座。充分发挥上述五缘关系对闽商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3、沿海大通道交通的新优势

  福建由于山区繁多,历史上交通不便就是闽商发展的大碍。如今福建省把建设沿海繁荣大道作为“十五”期间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进一步形成,这构成了新时期闽商发展的新优势。随着近几年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经济开发区港口码头、旅游景区等开发建设的加快和全市发展的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公路网络布局显得有尽完善,特别是国道324线到海岸之间的地带未能形成一条与国道主干线基本平行的主通道,不利于各港口、区域间的便捷联系。同时,由于交通不便,部分沿海岸线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为此,建设一条贯穿南北的沿海大通道,促进全省沿海岸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就泉州境内而言,沿海大通道今年计划开工建设103.3公里,完成路基124.6公里,完成路面94.1公里,总投资完成25.294亿元,今年7月1日前已完成全线路基,今年年底前全线贯通。沿海大通道的开通对闽商发展起到了贯通南北东西的经商便利,对发展福建旅游大省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4、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今年初,为实现福建发展新跨越,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目标大大打开了福建发展的视野,将积极吸纳闽商发展,构成其重要发展契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两岸三地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两个三角洲联结的区位优势,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积极吸收外资包括广大闽商到福建境内投资。其次是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与长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市场对接,拓展经济腹地。如宁德主动接受浙江一带的产业辐射,去年引进各种项目300多个。漳州发挥比邻广东的优势,对接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合办各类企业100多家。南平、三明、宁德等地的企业家,在上海创建钢材、木材、石材等各类市场50多个,年经营额数百亿元。第三是把打通出闽通道作为战略目标加以实施。去年,全省投资数百亿元、全长600多公里的同三线(黑龙江省同江市至海南省三亚市)福建段高速公路全面贯通,使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高速公路得以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目标应该是立足福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面向东南亚,从而走向世界。

  5、闽籍华商发展的新优势

  福建简称“闽”,福建人走出福建省外的却不在少数,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在海外的福建乡亲多达100多万,遍布100多个国家、地区。而据[亚洲周刊]“国际华商600强”资料统计,扣除台湾地区企业外,在2003年度264家华商企业中,属于闽文化圈的有101家,其中东南亚国家83家,香港地区18家,累计资产总额2560.1亿美元,分别占到上榜企业和资产总额的39.9%和36.8%。海外闽商突出代表有“锡矿大王”胡国廉,“橡胶大王”陈嘉庚,“木材大王”李清泉,“精业大王”黄仲涵,“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丁香大王”林绍良等等。近年来知识型海外闽商迅速崛起,他们的适应能力、开拓性很强,发展后劲足。他们主要从事高科技和企业管理工作,不少人已崭露头角。如匈牙利郭氏集团,在东欧以及北美、巴西等地设立十多个高科技子公司,年营业额数亿元;李少荫博士任美国气溶胶协会、物理学会会长;新西兰科学院院士高益隗教授获得国际技术发明奖金奖和第二届国际“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产品金奖......,这些新一代闽商在高科技产业化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必须提到的是,海外闽商一般都有落叶归根思想,如何吸引他们特别是新一代闽商到福建投资要有新举措,如在征地、税收、人才支持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措施和及时帮助。

  6、三大中心城市经济崛起的新优势

  中心城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区域参与经济竞争的支撑力量,也是闽商得以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变为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制造业集群化、服务业规模化、经济发展高效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对福建来讲,当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区划调整,扩大城市规模、容量,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福建城市发展将以构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基本框架为支撑。这三大中心城市各有特点,起到了龙头、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的作用。三大中心城市的特点融合海滨产业带,既有竞争又有协调,其中福州是政治中心和龙头,泉州是经济中心,厦门是国际性港口城市。三大中心城市要建成人口规模200万的大城市,再向300万以上人口发展,使三大中心城市朝着福建要素配置中心、产业扩散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的方向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发展的三台巨型发动机。发展三大城市要加强厦门湾、福州港、泉州湾、湄州湾等深水港建设,实现港湾互动;建立快速便捷的城际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中心城市“四小时交通圈”和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一小时交通圈”。总之,三大城市的区域扩大协调发展将对加速福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7、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拥有20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比全省陆地面积大12%左右。海岸线蜿蜒漫长,总长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沿海有大小港湾125处,深水港湾22处。岛屿星罗棋布,大潮高潮时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1546个,居全国第二,岛屿岸线总长度2804.4千米,岛屿总面积1400.13平方千米。全省滩涂面积为2068平方千米。福建省海洋资源丰富,拥有“渔、港、景、油、能”五大优势资源。在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推动下,海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52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2.2%,海洋经济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沿海旅游业是福建省的重要海洋产业。2001年海洋水产品产量达481.8万吨,居全国第三,是闽商投资发展的好环境,也是吸引国际资本的好环境

发展闽商新优势的五个措施

  1、创新闽商模式

  什么是闽商模式?广义上应该是指建设以福建沿海为中轴,东西两岸经济文化互动,以世界多元文化为核心,融国际旅游、海港特色的大省。狭义上的闽商模式就是指体现闽商身上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狭义闽商模式具有下面内容:

  • (1)人格魅力。包括诚信仁义、自强不息等内在修为和“爱拼才会赢”的胆略。
  • (2)经营理念。闽商是践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理念的楷模,其中代表人物有陈嘉庚先生等。闽商经营成功后,积极地捐资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社会,可见闽商既追求富有之大业也追求日新之盛德。
  • (3)闽商网络。受各种观念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同宗、同文、同乡给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导致许多闽商仍然喜欢在血缘、地缘及业缘关系结成商业网络内寻找合作伙伴。
  • (4)经营模式。大部分闽商仍然采取家族经营模式以积聚财富。一方面,家族企业的继承性,使企业行为更具长远性,避免了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家族经营也使得企业在使用人才和外来扩张上出现了许多问题。

  为此,创新闽商模式在当前就必须做到:

  • (1)拓展发展路径,稳健地推进跨国经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 (2)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真正做强做大强项产业,避免力量的分散化又要把握好世界产业发展的脉博,及时抢占发展“先机”。
  • (3)促进家族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重点是结合家族企业组织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保持和扩充自身优势。
  • (4)增强闽商网络的开放性。闽商经济网络发展受到了血缘等因素限制,容易产生排外行为,不利于保护闽商利益及其事业的发展。历史上,东南亚国家多次出现了排华情绪和现象,充分说明闽商网络开放的重要性。

  2、进行制度变革

  主要是针对闽商家族企业经营模式的缺陷进行制度变革。闽商企业要走出家族制管理向现代公司转变,实现这一“蜕变”必须做出相应的对策选择:

  • (1)突破“家”的陕隘观念,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理念。首先,要树立企业社会化的观念,引进外部股东,使企业的股权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企业作为一个法人独立于家族。其次,突破子承父业的观念。
  • (2)适应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实行委托代理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委托代理制的特点是用人唯贤,而不是用人唯亲。企业应当择贤聘用家族之外的管理者,改变过去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重大决策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家长或其他家族成员不能越过董事会与总经理而对企业经营活动任意干预。
  • (3)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首先,明晰产权关系,在创业之初就应该在家族成员间界定产权。其次,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购买企业股份,形成一种股权激励制衡机制。最后,实现企业资本社会化,吸纳其他股东入股,或与其他企业形成企业集团,实现资本社会化。
  • (4)适应经济全球化和WTO的要求,民营企业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

  3、提高闽商形象

  提高闽商形象关键在于提升闽商企业品牌,闽商个人的素质和保持福建社会稳定,也就是提升企业、个人和城市的形象,而核心则是要增加文化内涵。只有文化才能展示闽商的价值品位和可贵风尚,文化是闽商企业、福建城市和闽商个人的凝聚力自信心的源泉。就闽商企业而言,今后要加强闽商企业文化建设,避免再度给外界闽商企业无文化的误解,同时要注重企业品牌建设,真正把闽商企业办成现代企业。在城市建设上,必须逐步形成用全新的文化理念构建文化型城市的战略发展思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发扬福建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优势。在闽商个人素质建设上,要把文化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用先进文化作引导,使闽商个人认识到个人素质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在自我教育、自我规范中增加闽商个人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在提高福建城市文化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全省闽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强化国际交流

  要强化福建与世界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从经济方面来看,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走出去”的战略,鼓励闽商到世界投资,传播优秀的闽商文化,使之象温州文化一样在世界各地扎根和继续繁荣,同时也要实行“引进来”的战略,改变过去福建排外闭塞的现状,大力吸引外资、改善投资环境,把福建办成投资者优先投资的地方。在当前就要大力办好厦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使厦门特区成了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同时也要办好泉州99贸洽会和每年一度在福州召开的世界闽商大会。在文化交流上,应该发挥世界闽商的作用,争取办好各种国际会议,努力吸收各种国际人才到福建工作,使福建经济发展具有稳固的文化和人才基础。要使福建成为国际性海港大城市必须使福建三大中心城市成为更多的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至少要召开150次国际会议,还要有大量的国际移民。而要有大量国际移民就需要采取包括国际绿卡、授予荣誉市民、创造人居环境等方便移民和让人安居乐业的措施。

  5、完善服务体系

  要使福建成为国际物流中心之一,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就要争取达到70%左右,这要求要大力完善闽商服务体系:

  • (1)大力发展闽商金融服务体系。针对闽商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应该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包括私营银行在内的金融服务机构发展。
  • (2)大力开展闽商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针对闽商技术创新不足等缺陷,应该努力发展以高校为依托的科技服务机构,特别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工程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它们一同构筑了高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将成为闽商提高科技含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 (3)大力完善闽商投资服务环境。对于许多闽商而言,投资环境好坏是他们决定投资与否的重要因素。完善投资服务环境要求政府要减免税收、简化投资手续。

闽商文化的重要地位

  第一,闽商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实践者;

  第二,闽商文化所代表的中国海洋文明,代表了中华文明“从陆到海”的必然趋势;

  第三,中国海洋文明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纽带,是闽台的共同精神家园;

  第四,闽商的探索拼搏精神和参与建构经济全球化的传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文化软实力和内在文化基因;

  第五,16世纪以来,闽商就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因此闽商文化研究也是全球性的话题。

闽商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区位特点看,闽商文化研究对推动海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福建”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区域,从内陆的视角看是“边缘”的;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福建”在世界最大的水域太平洋的西岸,南面的南洋素来就有“亚洲地中海”之称。福建历来是从海上进入中国的窗口与门户。从海洋发展与全球的视野来看,大陆的边缘区域恰是海洋国际交通的枢纽,是世界多元文化汇集、碰撞,比对、吸纳、融合的重要场所。历史展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幅场景:这些区域不仅在经济方面充满活力,在文化方面更能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当文化与社会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这种大文化的边缘区域就有可能对主体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最有益的滋养。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中国东南沿海,自唐宋以来,就领时代风气之先,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欧亚大陆的欧洲南部沿海就是著名的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当年正是由于海洋贸易,使得东西南北中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产生了照耀古今的人类智慧文明之光。

  从我国历史上看,闽商文化研究对丰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以福建为代表的中国东南沿海区域都积极参与了8-14世纪的亚洲经济圈、以及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的建构活动。在此期间,海神妈祖信仰代表着福建的区域文化融入了中央的主流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多样性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文化添加了海洋文明的基因。而这一点对于今天全面认识中华文明丰富多样的内涵,是弭足珍贵的。

  首先,“闽商”在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是国际化与市场化。与“晋商”、“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闽商”是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的最具有商业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当“晋商”、“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弃民”,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今天,我们认为明清时期的闽商既是封建传统的叛逆者与挑战者,又是热爱家乡、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爱国者

  其次,闽商精神与文化积淀是今天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本土资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最重要的、起决定意义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对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艰难的现代化转型。国家文化体系亟需内生的文化支撑。而“闽商”所代表的海洋性文化作为中华整体文化的固有基因,就彰显出巨大价值,其巨大价值集中体现于海洋文明的开放精神!当内生的文化对现实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之时,那么她就是一个和平崛起的强大中国所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中国正在向国际社会展示的是“和平、发展、建设”的坚定立场,这一立场也正是“闽商”向世界以来的一贯立场!

  第三,闽商所代表的海洋文明是“海西”建设的文化资本。“海西”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区域建设概念,亟需相关区域文化理论的支撑。与中国其他区域不同的是:传统闽文化区域(包括目前行政区划的福建省、台湾省,浙江东南部、广东东北部与江西的东南部)是中国海洋文明最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商业发达且与国际经济较早接轨的地区。目前,福建省的“海洋文明”尚停留在一个民间的、零散的、粗糙的层面,亟需一个载体――“闽商”将其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海西建设的文化支撑与文化动力。

  第四,从台湾与福建的“五缘”关系看,台湾区域的海洋文明特征是福建海洋文明的延伸。明代以来,福建的海商在中央海禁政策面前,有家不得归,一水之隔的台湾岛自然成为闽商的第二家园。由此传承下来的台商与闽商在文化血脉上息息相关。从这个层面看,研究闽商离不开对台商的研究,反之亦然。台商在近50年的成功经验同样也是闽商可以借鉴的一笔财富。

  第五,要对传统的闽商文化研究进行深刻反思和创新。福建是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要祖居地。2005年从国内普查的结果看,福建籍的华人华侨有一千二百六十四万,遍布世界176个国家与地区。而实际上福建籍的华人华侨远超过这个数字。对于海外华人华侨的“出洋”动机,许多人尚停留在“福建土地贫瘠、人口稠密”等为生活所迫的认知上。如果从闽商所代表的海洋文化来看,闽商在海外的发展就是文化上的自在、选择上的自觉,就像当年乘坐“五月花”号离开英国、前往新大陆的美国的先民一样,他们相信人生有更好的可能。在乘船离开大陆的时候,这种“可能”到底是什么他们或许还不明朗,但是,他们愿意用生命来博一把。如果我们从这种观念来思考遍布世界的福建籍华人华侨,他们的“出洋”行为就获得了全球普适的人性价值与文化认同。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