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温州商人在浙江乃至全中国都以他们强大的资本动员能力而闻名。他们具有敏锐的经商嗅觉,在商机把握上总是能先行一步,只要跟随温州商人选择投资方向,赚钱的大门就向你敞开。”这段出自《韩国经济》杂志、被《环球时报》转载的话,印证了温商的“世界性”。
历史上的温州以穷乡僻壤闻名,但靠山面海的独特地理生存环境,却赋予了温州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商业天赋,他们有大山般的沉稳、坚韧,又有大海般的开阔、豪情。作为“百工之乡”,走天下的吃苦耐劳和商业特质,成为了温州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尤其是南宋大学问家叶适提出了义利统一、经世致用的“永嘉学派”事功学说体系,从理论的高度熏陶了一代又一代温州人。时至今日归结温商的精神实质,就是一种“能睡地板、能当老板”的吃苦耐劳;是一种不唯书、不唯上、敢为天下先的大智大勇;是一种小处经营、以小搏大的商业智慧;是一种有钱大家赚、扎堆打天下的合作理念;是一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老板情结……当然,如今的温商已经不满足于曾经的小打小闹而是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王国,并在打拼国内外市场时,力求建造起一个强大的“商业王朝”。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曾经指出,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处在于温州人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这里所谓的温州人,其实更多指向就是温商,他们敢于冒险,善于变通,勇于创新,总是在平常中显得不平常,总是在逆境中找到机遇,总是在人无时找到我有。他们的成功背后有着太多的磨砺,但是,他们会将磨砺当成资本,去触及更高处的财富。
对温州老板来说,天下没有什么生意不能做,天下也没什么地方不能做生意,所以温州老板无论在哪里都能创业,都能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天下没有不敢去的地方
李方源是温州颇有名气的印刷设备经销商,去年他移师南京,欲占领南京网印设备市场。公司到了南京,但怎么开展业务呢?李方源展示了温州老板经商的“套路”,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南京经商的温州人的下落,然后挨门逐户地拜托他们为其承揽一点业务,拉开一张有几百户的“老乡网”。同时,他利用全国个私企业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的机会,在会场上结识了不少南京商客,尤其是与本行业有关的客户,然后在南京招兵买马。多年前“温州货”质量低劣的负面影响在南京人心目中烙印很深,产品推销举步维艰。李方源艰苦寻觅、耐心等待,机会终于来了。在全国印刷材料展销会上,他请专家介绍他的产品,并给企业免费使用。这么一试,国内企业都知道他的产品不错,上门推销容易多了。一传十,十传百,到了今天,他的公司在南京的信誉已很好了,基本上不用上门推销,坐在家里就有客商慕名而来递上订单。公司也开始赚钱了,整个过程不到一年,李方源就在南京站住了脚。
温州人能吃苦,比如出门买不上火车票就可以躺在人家座位底下。
“适应人家的要求,我们才能生存、才能赚钱。”浙江温州商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林这样说。他在杭州边上的富阳农民城里建了一座温州商城,从设计施工到产业规划,“每天都想怎么才能适合杭州人、富阳人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
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温州的产品具备了竞争实力。时间可以准时,款式可以按要求不走样,价格可以最低,低到令人难以相信。但问题就出在这“低得令人难以相信”的价格上,因为价低而又质优是有限度的,一旦低于这个限度,在别处一般是不会接受订货的。但温州人没有让客户失望的习惯,再说到了家门口的生意放跑了,在自己是失败,在别人是笑话。最终,七八元钱一双的“礼拜鞋”满足了鞋商的要求。
或许,绝大多数温州人对达尔文及其“适者生存”理论并无知晓,不过,他们却以自己的实践向人们显示出了温州人精神的实质:适者生存。
运动战和阵地战交替使用
温州人多地少,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也因此,温州商人在全国散布最广,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临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最初他们以手工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一个个游兵散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每到这时,游兵散勇们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也因此,在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一个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目前,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都出现了新的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的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守住阵地,除非是市场衰落,否则绝不后撤。可以说,这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的巧妙结合。
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温州老板有个特点:年轻、头脑活,能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而且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见到什么市场前景好,认准了立即调转枪口投资。举凡服装、皮衣、皮件、建材、陶瓷、灯具、印刷、电器等等,一个温州老板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现在的温州老板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只要能带来利益,没有不敢去投资的地方。
叶世光是1995年到南京投资的,当时看重的是南京众多的人才以及南京人的厚道,但投资什么心中无数。他注意到当时南京的饮食、休闲很火爆,便多次去消费,了解他们的消费结构。与此同时,他看中南京城南闹市区夫子庙一幢在建的高楼,并多次与该楼发展商洽谈租赁事宜。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行业,因为他感到消费热点不一定是投资热点,往往市场越火,投资越要谨慎,恰恰是在需求和市场的空档和矛盾中发现新的经济生长点。就在他想开办公司租房子时,他注意到当时南京办公房难租到,价格也高。于是,他决定投资数千万元开发中低档的商务中心。这一招果然击中市场要害,他的诺亚商务中心建成后,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一经招商,立即吸引了许多中小公司认同入住,几年来,出租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南京大量高档写字楼因为租金太贵而闲置。
拼抢速度赛美国
198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家里打来电话:“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两个温州个体户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长阐述意向。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两个温州老板不温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也许美国人有“不去白不去”的心思,两位警察署专员来到温州,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总署头头们一看,价格只有本地一半,而且不需要定金,成交。温州人如法炮制又做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和驻港部队标章的生意。
温州老板抢占市场的速度实在令人叫绝,往往是头一天打听到某个商机,第二天就能拿到订单。“抢”字点明了温州老板做生意的一大风格。
不贷款也能做生意
温州老板做生意很少从银行贷款,他们有自己的融资渠道。一是朋友互助。温州老板老乡观念很强,极富互助精神。二是赊货变现。温州有一绝:卖人参。全国的参茸市场不在东北,反而在千里之遥的温州。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同等级人参,东北供货价是2000元/公斤,而在温州却只卖1900元/公斤,旁观者傻了。明摆着赔本买卖,温州人是图热闹还是图好看?这样一来,由于价格关系,东北没有形成参茸市场,反而在温州成了全国专业市场,何等奇妙!
温州老板做参茸生意,一般第一次订货,开口10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关系熟了后,先付20%—30%的定金,卖掉货后再交钱;关系铁了后,往往不用交定金,来年再付,东北老板觉得铁哥们迟一年无所谓。温州老板与东北老板的看法正好相反,在他们眼中人参不是货而是现金。他们的一般作法是接到人参后,迅速在市场上销售,甚至低于进货价,变现后的一年可以做五六回其他生意。这样到年底,人参生意虽然亏了,其他买卖可赚了不少钱,盈亏相抵,利润颇丰,这样温州老板有了一个货源不断的民间银行。用这种巧妙的融资方式来增加流动资金,再将其投入到最赚钱的地方,温州老板盘活商业资源的手法真可谓绝了。
跟仇敌也照样做生意
温州人以其言其行展现了温州的精华:各尽所能适者生存、忍的战斗及个体本位,但尚未切中要害。一位走出温州的温州人郑先生说:“温州的一切只需一个解释:实用或者叫功利。”听到温州人论友谊,一温州人对一北京人说:“我一眼就看出你是个可依赖的入,我相信我们会成为朋友。”接着就是具体的帮助内容。北京人说:“你听见了吗?这就是温州人,跟你做朋友是看上你有用。”温州人不空谈,不幻想,也不怨天尤人。国家投资少,就自己建设;没有资源就搞眼镜、打火机、纽扣等玩意儿;科研教育水平低就开手工半手工工厂;路窄街头挤就开菲亚特……总之,要干事业就要改变现状,要挣钱就得面对现实,干实的。
温州人不爱炒股。对此上海人很是不明白。《解放日报》曾把“温州股票不热”当新闻。一向以头脑灵活、精明能干著称的温州人,超前意识强、勤劳而不甘落后,事事都走在国人前头。可是,惟独对股市避而远之。尤其是那些“大款”,投入资金“炒股”的更少。
这问题到了温州人这里解释极为简单:不熟不做、不实不干。
温州人如果跟人吵架闹翻了,又觉得这人够朋友,会很“务实”地化干戈为玉帛。曾先生十几年前在挤火车时跟一位长者发生口角,上车后他发现长者原来很仁和并且很有些身份,于是就主动与长者搭话并与之共进午餐,长者感动,留下家中地址及电话。
你怎么能想到请他吃饭,他刚刚用歧视性语言伤害过你。”曾先生笑了:我也有不对。当时我在x市一个熟人都没有,可我必须打进去。如果开始他不帮我,我的生意不会做得这么好。
做事情从功利出发,而且毫不掩饰,这便是温州人。
跟北方人一样豪爽义气
凡是到过温州的外地人一致认为,温州人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义气,这是温州人在残酷的商海拼搏中最具优势的人文与个性特点。它大约来自于海风的吹熏吧,温州面对东海。
温州人穿着良好,饮食讲究,腰板挺直,笑声爽朗。与人做生意时,这综合的因素往往给对方以极大的好感与信任感。而温州人或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或大大让利的手法,或今天吃亏明天或许能收回的聪明气量,都使他们在商场上屡屡得手,意气风发。
温州人的豪爽来自于他们的自信,他们的友好,他们的诚恳。这是昨天、今天乃至明天温州人做生意的最好的经典!
敢雇总统打工
经国内几家著名网站的首页上摆了这么一条新闻:中国某企业向白宫发了封E—mail,出价200万美金邀请克林顿总统在卸任后担任该公司“形象大使”。后来,白宫还真的有了回音,尽管那只是封千篇一律的拒绝函。
这家想让克林顿为自己打工的“中国某企业”其实是组建仅几年的温州法派服饰。对法派的举动,媒体和业界只用脚指头想想就简单地断定为“纯属炒作”。而法派服饰却郑重其事地解释道,克林顿缺钱,为了莱温斯基的官司,总统共欠下1100万美元的律师费,到现在还有500万没买单。1997年,克林顿就曾为诺基亚拍过“科技以人为本”的广告,在30秒的片子中,克林顿光着脚坐在游泳池边玩手机里的游戏。而在“伟哥”正式上市时,克林顿甚至还开玩笑说自己要给伟哥做广告。法派是没有辉瑞(伟哥生产商)钱多,但西装总比“蓝色小药丸”多点品位吧?最近一则报道称,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已经同意考虑这一邀请。热烈欢迎克林顿同志到温州打工,这是温州人聪明而富有想象的创意。
温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温州人精神”包括:白手起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断进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在逆境中能勤奋好学、刻苦顽强,不怕脏、不怕累,不达目的不认输,龙门能跳、狗洞能钻,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善于变通、能大能小、能屈能伸,精明、能干,敢于创业、开拓,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不想打工,只想做老板”、“永不泄气的皮球”的精神。
NO.1 温商是世界上惟一可以和犹太商人比肩的群体
“世界的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有“上帝选民”之称的犹太人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温州人被各界称为“东方的犹太人”,他们用创富的行动证明自己不仅要学习犹太人,还要超过犹太人。据说,在法国,温商独有的做人、做事方法逐渐将犹太人挤出了市场,天下第一的犹太商人惊呼:居然还有比我们更会做生意的人!
NO.2 温商是世界上财富积累速度最快的群体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其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8.6%,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NO.5 温商是世界上最能创业的群体
创业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三点:1.资金问题。2.信息资源。3.管理能力。这些问题,在温商面前很自然地不成问题。他们通过“以资金为纽带联合打拼”、“借鸡生蛋”、“虚拟经营”等经商法则轻松地解决了资金问题;他们凭借无处不在的商会网络及时地获取最新的商业信息;人才是挖掘不尽的宝藏,他们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外部人才的引入强化了组织的管理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指出,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处在于温州人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温商的创业精神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善于变通,三是勇于创新。在创业成功路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创业精神,温商各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可以模仿的,其创业精神不可模仿。
NO.3 温商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商人
上苍给了温州一个贫穷的起点,20年前,“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永嘉逃难,洞头靠贷款吃饭”,温州的空气里充满了贫穷与饥荒的信息。20年后,“十万元是贫困户,百万元才起步,千万元才算富。”温州人“穷得只剩下钱了”。“温州商人在浙江乃至全中国都以他们强大的资本动员能力而闻名。他们具有敏锐的经商嗅觉,在商机把握上总是能先行一步,只要跟随温州商人选择投资方向,赚钱的大门就向你敞开。”这段出自《韩国经济》杂志,被《环球时报》转载的话印证了温商的赚钱能力。
NO.4 温商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商人群体
2003年温州市统计年鉴表明,共有40多万温州人活跃在全球的87个国家和地区。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纽约法拉盛人气最旺的超市,老板几乎是清一色的温州人。有人戏言,温州打个喷嚏,全球都要感冒,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走出去”的温州人,正在“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世界。“目前在美国约有24万温州人,他们以经营小商品、开餐馆等行业起家,投资领域已涉及贸易、房地产开发、服装制造及销售,对美国经济有无法代替的推动作用。” 美国浙江温州工商总会名誉会长朱海风介绍。
NO.5 温商是世界上最能创业的群体
创业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三点:1.资金问题。2.信息资源。3.管理能力。这些问题,在温商面前很自然地不成问题。他们通过“以资金为纽带联合打拼”、“借鸡生蛋”、“虚拟经营”等经商法则轻松地解决了资金问题;他们凭借无处不在的商会网络及时地获取最新的商业信息;人才是挖掘不尽的宝藏,他们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外部人才的引入强化了组织的管理能力。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指出,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处在于温州人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温商的创业精神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善于变通,三是勇于创新。在创业成功路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创业精神,温商各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可以模仿的,其创业精神不可模仿。
NO.6 温商是世界上最会算计的商人
在人际交往上,他们精于人情世故,主张堂堂正正的精明。在金钱应用上,他们主张把钱花在刀刃上,对于经营成本,他们锱铢必较,住最廉价的房子、吃最便宜的饭菜。另一方面,他们看准一个项目之后,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大量的钞票“砸”下去,温州人投资买房的举措可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另外,温商十分热衷慈善事业,几百万、几千万的捐助他们都认为是理所应当。
NO.7 温商是世界上最善于创新的商人
温州人的模仿能力是十分惊人的,他们把打火机、眼镜、低压电器等商品拆开再重装,然后,就能制造出一模一样的产品了。在模仿的基础上,温商不断地学习、求新、求变,进而巩固自己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006年5月,在温州市自主创新大会上,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温州发展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温州发展最有力的支撑。温州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过去温州靠创新赢得先发优势,将来还要依靠创新引领争先。”
NO.8 温商是世界上最敢于冒险的商人
“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险半生为万贯”的观念使温州人“敢为天下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他们胆大包“天”、胆大包“海”、胆大包 “地”,由此创造了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他们认为:头道汤的味道最好,先人一步的生意最赚钱。事实证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冒险,一分成就。温商的成功经验证实了一句话:惟冒险者生存。
NO.9 温商是世界上最懂得人脉的商人
在关系取向的商业社会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一种宝贵的资本。有企业家在《英才》杂志的采访中称:“花20万元认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圈子很值得。”温州人信奉朋友就是财富,有义就有利。他们和朋友间的利益并不是直接金钱的交往,而是互相帮助。借助政策和政府的公关需求,巩固企业的根基,已经成了温州商人的“共识”,善于利用关系资源的温州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轻松地眺望广阔的商业猎场。
NO.10 温商是世界上最能把苦难当作财富的商人
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应当为所经受的苦难而自豪,任何苦难都能成为成功者幸福的回忆。”温商是那种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的人,他们把苦难和失败看作人生的导师,在面对挫折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冷静的头脑笑对失败,他们甚至渴望苦难,因为苦难的背后是财富的源泉。
温州人靠“一元钱”闯天下,他们自无中生有,自小中见大,迅速网罗世界各地的财富,他们集中力量、勇于冒险、敢为人先、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温商是世界上最值得学习的商人。
如同犹太商人一样,温州商人也享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他们以其勤劳、智慧和闯荡的精神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可以说,只要有华人的足迹,必有温商伴随。你随便指向世界上哪一个名城,都有温商的笑脸相迎。无论是马德里、巴塞罗那和罗马,还是伦敦、巴黎和日内瓦;无论是柏林、布拉格或布达佩斯,还是圣彼得堡、莫斯科,甚至迪拜和开普敦,温商无处不在起舞弄清影,因而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温商已经不满足开餐馆和鞋厂了,他们瞄准了国外一些大企业予以收购,甚至直接花费数亿美元购买国外的电视台,让世人不得不为温商的财富和魄力而感到震撼。然而,鲜花、荣誉和财富的另一面,却是苦难、排挤和落魄,这就是温商在世界上的命运。几年前,西班牙就曾发生过火烧华商鞋店的事件,近来莫斯科多次发生冲击华商、收缴其货的严重事件。“一只蚂蚁”的关闭使得华商的挨打达到顶点,其中大部分华商都是温商或有温州背景。
然而,面临各国打压,温商则喜欢花钱息事宁人,或者直到出了事才想到本国政府。温商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他们往往抱成一团,利用集团的力量谋取商业利益,特别是房地产业,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温州炒房团的新闻。从经济实力来看,世界各地温商的财富积累已经相当于一个不小的犹太人社会了,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数百亿美元在商界“兴风作浪”了。但为什么面临各国政府打压,温商就一筹莫展了呢?关键在于温商有一个致命的软肋,这就是缺乏政治战略眼光,不肯在这方面投资。
比照犹太人,早期犹太人失去祖国,在世界上到处受到排挤。后来,犹太人吸取教训,加强在政治战略领域的投资,培植自己的政治代理人。等这些人掌握实权后,犹太人的命运就被改变了。特别在美国,犹太人的人数只有5%左右,但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其他种族。美国犹太人协会这样一个NGO,坚决捍卫犹太人的利益,在白宫、国会、媒体和智库以及其他领域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能够直接影响美国的精英决策层,保证他们不会做出损害犹太人和以色列利益的事情。当然这个局面来之不易,主要归功于犹太人经年累月的政治战略投资。
所谓政治战略投资就是,要把金钱、心血大量投入到那些具有战略影响、产生政治效应的领域,包括寻找政治代理人、成立基金会资助学术精英、重视公共关系、对政治机构进行游说以谋取政治利益,直接或间接影响当地媒体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对于那些损害自身利益的外国机构或人物,要事先能够觉察并运用综合影响力在萌芽阶段就予以制止。当发现外国的某些政策严重损害自己的利益时,就能够使用平时积累的政治经济能量进行适度的报复,或请求本国政府的某种支持甚至诉诸国际舆论的同情。如果那一天温商突然醒悟,愿意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愿意进行政治战略方面的投资,甚至有大手笔,比如收购某个有影响力的国外智库或者干脆成立自己智库,资助各个领域需要帮助的各类精英特别是学术精英及青年才俊,那么温商的软肋就会消除,温商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稳定发展的日子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