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也称低成本战略)

目录

成本领先战略简介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降低自己的生产经营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获得市场占有率,并获得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1]

  成本领先战略也许是三种通用战略中最清楚明了的。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决定成为所在产业中实行低成本生产的厂家。企业经营范围广泛,为多个产业部门服务甚至可能经营属于其它有关产业的生意。企业的经营面往往对其成本优势举足轻重。成本优势的来源因产业结构不同而异。它们可以包括追求规模经济、专利技术、原材料的优惠待遇和其它因素。例如,在电视机方面,取得成本上的领先地位需要有足够规模的显像管生产设施、低成本的设计、自动化组装和有利于分摊研制费用的全球性销售规模。在安全保卫服务业,成本优势要求极低的管理费用、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和因人员流动性大而需要的高效率培训程序、追求低成本的生产厂商地位不仅仅需要向下移动学习曲线 而是必须寻找和探索成本优势的一切来源。典型的低成本生产厂商销售近失业地或实惠的产品并且要在强调从一切来源中获得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或绝对成本优势上大做文章。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保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那么它只要能使价格相等或接近于该产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中高于平均水平的超群之辈。当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价格相当于或低于其竞争厂商时、它的低成本地位就会转化为高收益。然而,一个在成本上占领先地位的企业不能忽视使产品别具一格的基础,一旦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产品在客户眼里不被看作是与其它竞争厂商的产品不相上下或可被接受时它就要被迫削减价格,使之大大低于竞争厂商的水平以增加销售额。这就可能抵销了它有利的成本地位所带来的好处。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手表工业)和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 Airlines,航空运输业)就是两家陷于这种困境的低成本厂商。前者因无法克服其在产品别具一格的不利之处,而退出了手表业,后者则因及时发现了问题,并着手努力改进营销工作、乘客服务和为旅行社提供的服务,而使其产品进一步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并驾齐驱。

  尽管一个成本领先的企业是依赖其成本上的领先地位来取得竞争优势的,而它要成为经济效益高于平均水平的超群者,则必须与其竞争厂商相比,在产品别具一格的基础上取得的价值相等或价值近似的有利地位。产品别具一格基础上的价值相等使成本领先的企业得以将其成本优势直接转化为高于竞争厂商的利润;产品别具一格基础上的价值近似意味着为取得令人满意的市场占有率所必需的降低幅度还不至于冲销成本领先企业的成本优势,因此,成本领先企业能赚取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

  成本领先地位的战略一般必然地要求一个企业就是成本领先者,而不只是争夺这个位置的若干厂商中的一员。许多厂商未能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在战略上铸成大错。当渴望成为成本领先者的厂商不只一家时,他们之间的竞争通常是很激烈的,因为每一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有率都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除非一个企业能够在成本上领先,并“说服”其它厂商放弃其战略,否则,对盈利能力以及长期产业结构所产生的后果就可能像一些化工行业中出现的情况那是灾难性的。所以,除非重大的技术变革使一个企业得以彻底改变其成本地位,否则小成本领先就是特别依赖于先发制人策略的一种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的成功取决于企业日复一日地实际实施该战略的技能。成本不会自动下降,也会偶然下降。它是艰苦工作和持之以恒的重视成本工作的结果。企业降低成本的能力有所不同,甚至当它们具有相似的规模、相似的累计产量或由相似的政策指导时也是如此。要改善相对成本地位,与其说需要在战略上做出重大转变,还不如说需要管理人员更多的重视。

  许多企业失于从战略的角度充分理解它们的成本行为而不能利用改善其相对成本地位的机会。企业的估价和按照成本地位采取行动时会犯的一些最常见的错误包括:

  1、集中于生产活动的成本,别无他顾

  提起“成本”大多数管理人员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生产。然而,总成本中即使不是绝大部分,也是相当大一部分产生于市场营销推销、服务、技术开发基础设施活动,而它们在成本分析中却“常常很少受到重视。审查一下整个价值链,常常会得出能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相对简单的步骤。例如,近年来电脑和电脑辅助设计的进步对科研工作的成本有着令人注目的影响。

  2、忽视采购

  许多企业在降低劳动力成本上斤斤计较,而对外购投入却几乎全然不顾。它们往往把采购看成是一种次要的辅助职能,在管理方面几乎不予重视;采购部门的分析也往往过于集中在关键原材料的买价上。企业常常让那些对降低成本既无专门知识又无积极性的人去采购许多东西;外购投入和其它价值活动的成本之间的联系又不为人们所认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采购方法稍加改变便会产生成本上的重大效益。

  3、忽视间接的或规模小的活动

  降低成本规划通常集中在规模大的成本活动和(或)直接的活动上,如元器件制作和装配等等,占总成本较小部分的活动难以得到足够的审查。间接活动如维修和常规性费用常常不被人们重视。

  4、对成本驱动因素的错误认识

  企业常常错误地判断它们的成本驱动因素。例如,全国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又是成本最低的企业,可能会错误地以为是全国市场占有率推动了成本。然而,成本领先地位实际上可能来自企业所经营地区的较大的地区市场占有率。企业不能理解其成本优势来源则可能使它试图以提高全国市场占有率来降低成本。其结果是,它可能因削弱了地区上的集中一点而破坏自己的成本地位。它也可能将其防御战略集中在全国性的竞争厂商上,而忽视了由强大的地区竞争厂商所造成的更大的威胁。

  5、无法利用联系

  企业很少能认识到影响成本的所有联系,尤其是和供应厂商的联系以及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如质量保证、检查和服务等等。利用联系的能力是许多日本企业成功的基础。松下电器公司(Matsushita)和佳能公司认识和利用了联系,即使它们的政策与传统的生产和采购方法相矛盾。无法认识联系也会导致犯以下一类的错误,如要求每个部门都以同样的比例降低成本,而不顾有些部门提高成本可能会降低总的成本的客观事实。

  6、成本降低中的相互矛盾

  企业常常企图以相互矛盾的种种方式来降低成本。它们试图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规模经济中获益,而又通过型号多样化来抵销规模经济。它们将工厂设在靠近客户的地方以节省运输费用,但在新产品开发中又强调减轻重量。成本驱动因素有时是背道而驰的,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它们之间的权衡取舍问题。

  7、无意之中的交叉补贴

  当企业在不能认识到成本表现各有不同的部分市场的存在时,就常常不知不觉地卷入交叉补贴之中。传统的会计制度很少计量上述产品、客户、销售渠道或地理区域之间所有的成本差异。因此企业可能对一大类产品中的某些产品或对某些客户定价过高,而对其它的产品或客户却给予了价格补贴。例如,白葡萄酒由于变陈的要求低,因此所需要的桶比红葡萄酒的便宜。如果酿酒厂商根据平均成本对红、白葡萄酒制定同等的价格,那么成本低的白葡萄酒的价格就补贴了红葡萄酒的价格了。无意之中的交叉补贴又常常使那些懂得成本利用成本来削价抢生意以改善自身市场地位的竞争厂商有机可乘。交叉补贴也把企业暴露在那些仅仅在定价过高的部分市场上集中一点的竞争厂商面前。

  8、增值的考虑

  为降低成本所做的努力常常是在现有的价值链争取增值改善,而不是寻求重新配置价值链的途径。增值改善可能会达到收益递减点,而重新配置价值链却能通往一个全新的成本阶段。

  9、损害别具一格的形象

  企业在降低成本中万一抹杀了它对客户的别具一格的特征,就可能损害其与众不同的形象。虽然这样做可能在战略上是合乎需要的,但这应该是一个有意识选择的结果。降低成本的努力而主要侧重在对企业别具一格没有什么好处的活动方面。此外,成本领先的企业只要在任何不花大钱就能创造别具一格的形象的活动方面下功夫去做,也会提高效益。

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思想[2]

  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思想产生于达到成本领先的相关因素中。

  (一)保持竞争优势思想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因。

  从竞争的角度看,不论企业采取何种战略,成本问题始终是企业战略制定、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如何为企业赢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因。

  (二)节约思想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力。

  节约可以以相同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延长使用时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节约不仅是卖方所追求的,也是买方乐意接受的,作为买方所期望的是同等质量下价格最低。正是人类这种追求,形成了成本领先战略的原动力。

  (三)全员参与思想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基础。

  在影响成本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人的素质、技能、成本意识以及降低成本的主动性都对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每一个人都与成本有关。因此,降低成本必须全员参与,树立起全员的成本意识,调动全员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的主动性,这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基础。

  (四)全过程控制思想是成本领先战略的保障。

  成本产生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中,时刻都有成本发生。因此,控制成本不是控制哪一个环节的成本,尤其不能误解为只控制制造成本,必须全过程控制,从而达到综合成本最低。只有综合成本最低,才能保障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

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5)低成本的分销系统。

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层次[2]

  成本领先战略在不同的企业和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追求和所能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其目标是多层次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整体筹划,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最高目标。

  (一)成本领先战略的最低要求是降低成本。

  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是每个企业都应当追求的,当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变时,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但成本又是经济活动的制约因素,降低成本意味着对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有成本约束,而摆脱或减轻约束是人的本性所在。因此,实施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在企业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和质量标准条件下,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最低要求。

  (二)成本领先战略的高级形式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

  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各个方面。在特定的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和物料消耗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等于或接近这个标准时,再要降低成本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可通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设计、新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平台,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平台上进一步降低,这是降低成本的高级形式。这一点在一些对安全和质量要求高的产品上,显得尤为重要和困难。如航空产品的制造和维修,降低成本的困难在于承担技术革新的风险;又如建筑行业,由于终身追究质量责任,过剩设计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设计的浪费恰恰是最大的浪费。

  (三)成本领先战略的最低目标是增加企业利润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成本可以增加利润,这是降低成本的直接目的。在经济资源相对短缺时,降低单位产品消耗,以相同的资源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可以实现更多的经济目标,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成本的变动往往与各方面的因素相关联,若成本降低导致质量下降、价格降低、销量减少,则反而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因而成本管理不能仅仅着眼于成本本身,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合适的成本来维系质量、维持或提高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同时成本还具有代偿性特征,在不同的成本要素之间,一种成本的降低可能导致另一种成本的增加;在成本与收入之间,降低成本可能导致收入下降,通过高成本维持高质量可提高收入,也有可能获得高利润。

  (四)成本领先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在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战略组合中,成本领先战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余各项战略措施通常都需要成本管理予以配合。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降低成本必须以不损害企业基本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为前提,并要有利于企业管理措施的实施。成本管理要围绕企业为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所选择的战略而进行,要适应企业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这是成本领先战略的最终目标,也是成本领先战略的最高境界。

成本领先战略的方法体系[2]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必须有一套实用的方法体系,而这些方法体系本身也是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方法体系,既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手段,也是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方法和措施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归结为分析和控制二大类。

  (一)成本分析方法体系。

  成本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成本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确定目标成本和实施成本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从企业自身考虑,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是最基本的方法,从企业和顾客两方面考虑,还应进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1.价值链分析。所谓价值链是指企业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价值链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重点、战略、实施战略的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反映在价值链上所创造的价值,如果超过成本便盈利,如果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便有竞争优势。因此,价值链分析成为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就要了解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了解自身的劣势和竞争对手的优势。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在行业中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自身与供应商顾客价值链的关系,充分利用供应商和顾客的价值链活动,促进成本降低,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与范围,把握成本优势。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然后分解为单独的作业,考虑该作业所占成本的比重,揭示哪些是增值作业,那些是非增值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效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可以摸清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水平、成本构成、与成本项目支出情况,与企业产品成本对比,找出差距,采取措施,以达到或低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并据此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价策略,把握竞争主动权。

  2.战略定位分析。企业战略同其竞争环境相协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个行业的竞争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战略必须同行业中各竞争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相匹配,如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和服务等。如果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应该作出积极的反应,采取恰当的战略行动,捍卫其竞争地位。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战略定位分析就是要求通过战略环境分析,确定应采取的战略,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起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在确定了企业的战略定位后,实际上也就确定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及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将成本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战略成本管理应有的管理效果

  3.成本动因分析。在经过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后,还需要通过成本动因分析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所谓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发生变动的原因,即成本的诱致因素。通过成本动因分析首先要尽可能把成本动因与特定价值作业之间的关系量化,并识别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成本动因进行战略上的权衡与控制;其次要从战略上分析、查找、控制一切可能引起成本变动的因素,从战略上考虑成本管理,以控制日常生产经营中大量潜在的问题。

  4.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对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面计量和分析,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做好产品的总体成本效益预测;有助于企业根据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各阶段的分布状况,来确定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阶段;有助于扩大对成本的理解范围,从而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顾客使用成本与产品报废成本,以便有效地管理这些成本。

  (二)成本控制方法体系。

  战略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确定战略成本目标,并采取一系列的日常成本控制方法实现目标。通常采用目标成本规划法确定战略成本目标。

  所谓目标成本规划法就是通过市场研究,预测市场需求量及可能的价格,了解竞争者的产品功能和价格,根据企业中长期目标利润计划,确定由市场驱动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规划法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目标成本。产品的目标成本确定后,可与企业目前相关产品成本相比较,确定成本差距,逐步明确实现成本降低目标的具体途径,最后运用质量功能分解、价值工程、工程再造等方法来寻求满足需求的产品与工序设计方案。

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与风险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收益在于:

(1)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

(2)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更灵活地处理供应商的提价行为;

(4)形成进入障碍

(5)树立与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主要包括:

(1)降价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

(2)新加入者可能后来居上;

(3)丧失对市场变化的预见能力;

(4)技术变化降低企业资源的效用;

(5)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与风险[3]

  从国际范围角度来看,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验效益被人们所认识,成本领先战略逐渐成为多数企业所采用的战略。

  这一战略的优势在于:

  • 企业处于低成本地位上,可以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手的对抗。即在竞争对手在竞争中不能获得利润、只能保本的情况下,企业仍能获利。
  • 面对强有力的购买商要求降低产品价格的压力,处于低成本地位的企业在进行交易时握有更大的主动权,可以抵御购买商讨价还价能力
  • 当强有力的供应商抬高企业所需资源的价格时,处于低成本地位的企业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来解决困难。
  • 企业已经建立起的巨大的生产规模和成本优势,使欲加入该行业的新进入者望而却步,形成进入障碍。
  • 在与替代品竞争时,低成本的企业往往比本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如前所述,保持成本领先地位要求企业购买现代化的设备,及时淘汰陈旧的资产,防止产品线的无限扩充以及对新技术的发展保持高度的警觉,而这些也正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危险根源。这一战略的风险可以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

  • 生产技术的变化或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使得过去的设备投资或产品学习经验变得无效,变成无效用的资源。
  • 行业中新加入者通过模仿、总结前人经验或购买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得他们的成本更低、以更低的成本起点参与竞争,后来居上。这时,企业就会丧失成本领先地位。
  • 由于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其力量集中于降低产品成本,从而使它们丧失了预见产品的市场变化的能力。企业可能发现所生产的产品即使价格低廉,却不为顾客所欣赏和需要。这是成本领先战略的最危险之处。
  • 通货膨胀的影响,生产投入成本升高,降低了产品成本—价格优势,从而不能与采用其他竞争战略的企业相竞争。

  成本领先战略带来风险的一个典型例子是20世纪20年代的福特汽车公司。福特公司曾经通过限制车型及种类、采用高度自动化的设备、积极实行后向一体化,以及通过严格推行低成本化措施等取得过所向无敌的成本领先地位。然而,当许多收人高、同时已购置了一辆车的买主考虑再买第二辆车时,市场开始更偏爱具有风格的、车型有变化的、舒适的和封闭型的汽车,而非敞篷型的T型车。通用汽车看到了这种趋势,因而对开发一套完整的车型进行资本投资有所准备。福特公司由于为把被淘汰车型的生产成本降至最低而付出了巨额投资,这些投资成了一种顽固障碍,使福特公司的战略调整面临极大代价。

  因此,经营单位在选择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时,必须正确地估计市场需求状况及特征,努力使成本领先战略的风险降到最低。

成本领先战略案例分析

案例一:淮南矿业集团成本领先战略[4]

  1、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

  重点解决成本控制过程中职责不清,权限不明问题。建立集团公司、基层单位及各单位领导、部门、科区和操作人员各个层面的成本责任控制体系,将成本责任逐层落实到位,压力层层传递。

  2、建立严谨的成本管理科学体系。

  按照现代成本管理七个职能,建立严谨的成本管理科学体系。

  (1)成本预测。根据企业目前经营状况和发展目标,利用定量和定性及用因果分析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和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2)成本计划。根据成本预测及其可控性,编制计划期内成本总目标和各级分目标,健全成本目标控制体系。煤炭行业成本费用要素主要包括12项:材料、电力、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维简费、新井建设基金、安全费用、修理费、地面塌陷赔偿费、劳动保险费和其他支出。

  其中,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能够控制其消耗数额的成本为可控成本,如材料费、工资、电费、设备修理费等;反之,不能对其耗费加以控制的成本即为不可控成本,如按产量计提的维简费、新井建设基金等,按工资总额计提的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福利费等。成本目标控制体系重点抓可控成本,尤其是在成本构成中占大头的材料费、电费、工资、修理费等。

  (3)成本决策。根据成本计划或既定的目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拟定出各种降低成本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对各方案进行分析计算,从中选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佳的方案。

  (4)成本预算。是保证成本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得以在实际中贯彻执行,研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5)成本控制。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就必须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加以控制。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发现其与目标成本的差距,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节和干预,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它按控制时期的不同分为事前控制过程控制

  (6)成本分析。构建成本控制信息体系,对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产生差异的性质因素以及每种原因造成的影响,揭示成本差异的构成,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及时纠正偏差。

  (5)成本考核。构建成本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可控指标执行情况与预算的差距,明确责任,实行奖惩,以确保成本计划顺利完成。根据各单位各部门,规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按期进行考核评比,重点是严格程序、办法实施成本考核,确保成本考核的刚性的否决性。

  成本管理的7个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目的在于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厉行节约,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目标实现。

  3、实行要素成本自主管理,拓展成本管理空间。

  根据生产作业流程岗位职责,落实各单位要素成本自主管理责任。

  (1)完善全面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材料物资管理。一是建立全面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物资管理规范化。二是发挥集中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三是完善材料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按可控性原则,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区队,相关职能部门和区队要层层分解到班、组、个人或岗位,材料管理部门负责对材料指标跟踪管理,做到旬分析、月考核,及时查找超节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四是加大材料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回收和修旧利废工作,建立回收复用台账,制定奖惩措施。

  (2)进一步优化劳动组织,调整人力资源结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一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控制用工总量,实现减总量增活力,建立人员上下进出等有序流动机制。二是规范劳务派遣工和市场化队伍的管理,调控总量和结构。建立劳务派遣工和市场化队伍淘汰竞争机制,考虑效率及投入产出关系。三是完善薪酬分配体制,推行劳动工资定额管理,实行以工作量计资、以定额成本计资相结合办法,充分发挥工资杠杆作用,增强活力。

  (3)加强用电管理,降低电力消耗。一是从设备选型、设计源头控制功能性浪费,从简化工程入手降低设备运行费用。二是严格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管理,制定避峰调荷措施,做到调荷节电,峰时检修、谷时生产,工作面尽可能装表计量,加强大功率、高能耗设备管理,提高大型机电设备运转效率。三是建立电力经济运行指标体系。

  电力指标分解分峰、平、谷时段下达,按月考核;办公、工广场所核定用电总量;生产用电,根据最大计费负荷、功率因数、吨煤电耗等指标,制定考核办法。四是利用节能降耗机制,降低电力消耗。确立节能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推动降成本工作。

  (4)加强装备费用管理调控。一是对装备费用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吨煤装备费和年度总产量,确定年度装备总费用,然后分解落实到各单位。二是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设备、设施优先保证,辅助设备、设施合理安排,非生产性地面设备、设施控制发生。制定修理费计划,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严格考核。三是规范大修理项目管理程序。包括修前鉴定、预(概)算审核、招(议)标、签订修理修缮合同(协议)、修后验收结算等。责任部门加强过程监督,尽量降低维修成本。四是实行承修商准入制,杜绝维修的无序竞争。承修商实行比质比价,招(议)标确定,减少修理成本。

  (5)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重点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进行控制。一是严控办公费。各种办公用品建立购买、消耗管理台账,严格控制购置高档办公用品。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降低办公耗材。及时修订通讯费用管理办法,控制通讯费用。办公费用分解到科室、基层区队直至个人,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二是严控会议费。取消集团公司部门召开会议权,内部会议尽可能利用视频,开短会、讲短话,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严格会议费报销程序,严控费用标准。三是严控差旅费。严格控制市外出差次数、人数、地点,严禁出差绕道,严禁以“出差”名义公费观光旅游。市内差旅费据实报销。出差报销餐费发票,不得支付伙食补助。差旅费实行总额控制,不得列支购物支出、景点门票等。四是严控业务招待费。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内部单位不得相互宴请、工作日中餐“禁酒”等有关规定。

  4、推行结构成本管理创新

  结构成本管理是淮南矿业集团针对企业领导层和机关部门在成本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管理缺失提出的一种管理创新,主要是解决技术源头的浪费、市场经营中的浪费和衔接政府中的浪费,同时为集团公司管理和决策服务。结构成本管理的责任在领导层和机关部门,管理的关键是让技术经济一体化在领导层和机关部门扎根。

  (1)建立全成本口径的结构成本框架体系。按三大板块进行构架,一是安全生产技术板块,主要包括物耗、资源、装备、工程和安全成本;二是经营金融板块,主要包括采购、销售、人力资源、资金、税费成本;三是生态环境板块,主要包括拆迁棚户区改造、环境修复、“三废”治理和土地成本。集团公司经营口负责将结构成本每项内容分解给各部门,各部门对相关结构成本管理负终端责任,负责对每项内容进一步进行细化分解,并制订落实管理责任的思路、重点、措施和目标。

  (2)建立基于管理需要而不是核算需要的结构成本统计口径统计模式和统计资料。结构成本统计不同于要素成本统计,不是为考核基层单位要素成本指标和上报会计资料服务,而是直接为落实集团公司领导和部门成本管理责任,为集团公司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全面、真实、动态反映集团公司成本构成及其变动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基础资料。

  (3)建立结构成本管理规范。与质量标准化和“两规范”工作相结合,研究制订结构成本每个管理单元、每个管理环节的管理规范,从方案、措施、标准、规定等技术源头和制度层面,重点规范集团公司领导和机关部门的成本管理行为。

  (4)提出结构成本年度管理目标。与集团公司年度各项工作目标相结合,与年度预算相结合,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提出定性的目标要求或规范性要求。

  (5)建立结构成本日常管理和考核问责机制。各板块、各部门每月进行一次分析汇总。集团公司根据日常工作需要随机召开碰头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结构成本调度分析会。针对单项成本管理工作,建立技术后评价机制和技术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年度对各部门结构成本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和问责。问责主要是与部门绩效考核挂钩,与部门负责人“帽子”挂钩,与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挂钩。

  5、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技术经济一体化。

  (1)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关系,树立“大成本”观念,从设计源头控制。工艺、装备、材料、技术选择落实“先进、适用、集成、经济”原则,重大生产技术方案进行经济论证,在保证安全可靠性、技术合理性的同时,做到经济最优化,提高工程效率和效益。(2)探索和实现最佳经济规模安全系数。统筹考虑安全生产、瓦斯治理、煤质管理、人力资源配置、资源环境、成本控制等,简化系统,合理集中,提高技术的经济贡献率,测算最佳经营点。(3)推广“Y型”通风、沿空留巷技术,多打岩巷多打钻,实现矿井瓦斯治本,以技术进步降成本。四是加强资源环境管理,实现资源成本效益。从方案源头考虑井下与地面的对应关系,充分利用有关补偿政策,积极协调地矿关系,确保正常生产。

  6、建立健全以财务为中心的经营调度调控机制。

  (1)建立信息化平台,提高经济活动分析的时效性。通过经营管理平台分层次提供安全、生产、成本等综合信息,实现成本费用控制实时化、自动化。(2)按照“分层分类、实用实效、循序渐进”原则,研究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实行经营调度定期分析制度,变事后分析为事前控制。(3)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各类消耗辅助台账,将成本消耗价值量与实物量相对应,成本分析既考虑价值量变化,也考虑实物量消耗过程。

  淮南矿业集团上述成本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为企业近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和战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案例二:格兰仕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格兰仕前身为桂洲羽绒制品厂,1991年,格兰仕看到微波炉在中国是一个朝阳产业,微波炉市场将是一个潜力巨大、增长速度快的大市场,于是决定战略转移,进入微波炉市场。格兰仕之所以能够在微波炉领域成功,是因为其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总成本领先的发展的正确战略,并为之努力奋斗。

  产品成本在竞争中有决定性的意义。成本越低,说明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中消耗的物化劳动活劳动越少,在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大,或者说在消耗同样多的社会必要劳动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生产且更多的产品。成本越低,单位产品的价格也有可能降低,就越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成本竞争实际上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

  成本领先要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在差异化方面创造的价值必须与竞争厂商相等或相近,。如果成本领先,也采用低价策略,但产品质量低于竞争者,顾客在质量上损失的价值不能从低价中得到的利益以弥补,那么仍然建立 不起来竞争优势。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如果仅仅有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销售费用、采购成本、管理费用及科技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仍然会陷入困境。对此,格兰仕人有清醒的认识,格兰仕的规模经济不是仅仅局限于生产规模,而是基于质 量的全方位的实践。其举措包括:

  第一 产品细分化

  从微波炉产品生命周期来看,现在单一品种、单一款式 单一功能者已很难在市场上立脚,市场已经开始进入产品细分阶段。格兰仕于是针对不同消费层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

  公司开发具有个性化特征鲜明,工艺款式独特的产品,不但受到消费者欢迎, 而且带动了整个微波炉市场需求层次的升级。格兰仕在产品开支上的策略是消除品种系列空白,对竞争对手实行全方位包围,实行品牌的高低档双向延伸。在2001年7月底召开的格兰仕电器全球新品推广会上,又有100多款新技术新品出。

  第二 成本促销

  为降低促销费用,格兰仕动了大脑筋,主要利用新闻和报纸软性广告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保持一种与消费者的亲和力。格兰仕善于创造性制造新闻,使自己的知名度短期内迅速提高。格兰仕一年总有两三次成为媒体爆炒的热点,而且每年在报刊上专题报道的次数都在1000次以上。相对于那些不惜血本大做广告的企业来说,格兰仕的策略可谓成本极低,另辟蹊径,谨慎明智。

  第三 国际采购

  格兰仕非常重视企业间尤其是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有些辅件,若自己生产成本更高,就从国内采购;有些关键部件,为确保高质量,降低相应成本,格兰仕就自己不生产而依赖进口合作生产。格兰仕通过与相关企业建立采购上长期的合作 关系,既降低了相互间的交易成本,又形成了整合经济

  第四 多层次管理

  为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格兰仕采取增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引入竞争机制、塑造企业文化、减少管理层次等措施。平均来说,其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要比同类企业高 50%以上,而其管理费用却只有同类企业的一半左右。格兰仕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措施,即使企业规模同样,也能使其产品成本比同类企业低5%~10%。

  格兰仕实行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基于规模经济,不断调整价格的创举,堪称把管理会计中的量本利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结合的典范,连海尔张瑞敏都惊呼"预想不到"。但有不少人对格兰仕规模大、成本低的说总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因为对于任何一家大企业来说,如果仅仅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销售量却未能同时跟上的话,企业同样也是会陷入困境的。但对于微波炉这种处于成长期的产品来说,由于有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做基础,所以人们的担心也似乎就多余了。

  目前,格兰仕已经把微波炉行业做精、做透、做强了,格兰仕的微波炉技术工艺已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中高低三个档次,他仍都是第一,不但做得好,而且做得便宜。他们从低档开始,到中裆、到高档,都使对手不断削减利润空间,从而将整个优势全部体现出来,进行一种实力较量。在专业化领域中 做大、做强、做透,一定要靠规模化的支撑。技术投资要在规模的基础上,做出比较优势,规模一定要上去,规模决定了企业成本分摊

  案例分析:

  格兰仕集团总成本领先贯彻始终,不断扩大规模、降低平均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格兰仕集团从1993年产销1万台微波炉开始,以令人几乎难以置信的发展 速度迅速达到了规模经济水平,到2000年产销1200万台,将主要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就总成本领先战略来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或其他竞争优势,如与原材料供应方面的良好关系、建立高效的生产设施等,是赢得总成本最低的有利地位所通常要求的。尽管可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力量,高于产业一般水平的利润仍可以被处于一个低成本情况下的公司获得。一旦赢得了总成本领先地位,为了维护成本上的领先地位,所获得的较高的边际利润又可以重新对新设备进行投资,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所以规模的迅速扩大,生产成本降低,为发动价格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价格战所引发的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又进一步有使格兰仕扩大生产规模,最终使格兰仕坐上了全球微波炉市场的头把交椅。

参考文献

  1. 宁俊,赵洪珊,李晓慧,白玉苓,王素艳,尹耐冬.服装经营与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
  2. 2.0 2.1 2.2 袁让国.论成本领先战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卷第1期2004年3月
  3. 罗仲伟,朱彤.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2003.第76页
  4. 章立清.淮南矿业集团的成本领先战略探析.理论建设.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