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安全具有再生产特性,并且安全再生产与企业再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安全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来看,安全是使生产活动“免受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条件,是生产活动的一种特殊需要。在安全的生产与供给、需求与消费的过程中,安全资源配置通过各个环节的安全活动满足生产活动对安全的需要,这一过程则构成了“安全的分配与交换”。所以,安全像产品一样,具有“再生产”特性,具有其自身的“再生产”规律。生产活动与安全活动共处企业系统,并且安全活动随生产活动的不断进行,需要在生产活动的所有时空上不断地满足其需要。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讲,总存在着一个“安全系统”,安全系统的再生产活动与企业再生产活动必须达到“一种均衡”,这种“均衡”表现为安全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的协调统一。如果二者协调统一的程度高,则企业安全状态好,生产活动就能得以正常进行;否则,企业安全状态差,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安全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物态和条件,它还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是技术范畴、社会范畴和经济范畴的统一,它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构成企业安全系统的人、物、设备等要素,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的有目的的活动,不是静止和孤立的,它们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还会受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与人们的价值观、文化观和意识形态相联系,还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一系列经济规律。安全的属性也决定了安全的生产力特性,安全已成为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安全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安全的社会属性和生产力特性决定了安全活动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遵循社会规律以及价值规律、供求规律、效率规律、效益规律、利益规律等一系列经济规律。
安全经济统计学从安全的再生产特性、安全的社会属性与安全作为公共产品角度出发,系统分析安全经济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探讨安全生产在宏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解决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生产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同时还要分析社会经济对安全经济的制约和规范,寻找安全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安全经济统计是反映安全经济现象的手段。从总体上看,安全经济统计学由三个层次构成:
一为总论。主要阐述安全经济统计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以及安全经济统计学的对象、性质、任务和其内容体系。
二为统计指标体系。主要介绍反映安全经济系统的指标及指标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
(1)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事故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事故导致的生产力下降、社会信誉降低等非价值因素也可以归结为经济的损失,因此,事故是安全经济的负效应。生产事故统计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职业病、直接经济损失等要素内容。
(2)安全投入统计。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安全再生产特性得以发挥的保证,它包括人力资源投入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如安全技术人员、安全培训等活劳动投入量,安全防护资源、个体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改善等安全资源的配置。
(3)安全效益统计。安全经济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部分,如何使安全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进行效益评估或评价。安全效益统计包括安全经济贡献率、危险整改率、安全投资收益等。
三为安全经济统计分析。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揭示安全经济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预测安全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主要安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包括:
(1)安全经济指数的编制。通过编制安全经济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反映安全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评估安全经济系统状况。
(2)安全投资统计分析。阐述安全投资的投入和产出,分析安全投资的优化决策模型。
(3)安全经济效益统计分析。通过对安全投入后的各种安全效果进行统计,可以分析安全经济效益的潜在特性,了解安全经济效益的实现过程。
安全经济统计学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安全生产领域各经济现象调查分析以表明安全经济规律的方法论。根据《统计法》规定,可以认为安全经济统计的任务是通过对生产生活领域安全生产状况的统计调查,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合理的模型定量,描述安全生产状况、安全投入一产出和安全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为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提供统计资料和参考信息,达到实现统计监督的目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催发各科学领域内众多新学科和分支学科的萌生。社会经济统计学主要由社会经济统计基本理论和部门统计学构成,社会经济统计的分支学科不仅仅局限在社会科学领域内,而且还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同时,社会经济统计各分支学科的形成有赖于各专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尤其是得力于指标体系的研究。各部门统计学的产生是在统计学理论的指导下,与各专业理论体系相结合,为解决某一专业领域经济现象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学科。通常,社会经济统计新学科的产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统计学科通常以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经、以相关学科理论为纬交织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统计分支学科也是一种交叉学科。以社会统计学为例,其相关的社会学自有一个研究和考察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功能和社会活动的基本理论体系,而在社会学研究过程中离不开对社会现象的计量,离不开利用统计资料分析研究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社会统计工作实践的开展,一方面扩大了社会学研究的视野,同时又充实了社会统计学的内容。
(2)统计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理论来自实践,部门统计学科的建立和完善有赖于专业统计工作的实践和深入开展。同时,统计工作实践也需要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随着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活动更加复杂,社会经济管理的要求更为精密,要求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完善统计理论和方法,运用统计手段收集社会经济有关信息,描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变化,以增强科学预见的可能性。
统计新学科的创建是时代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新学科通常除了具有创造性、实践性和发展阶段性外,往往同时又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不成熟性和不确定性。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安全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安全经济统计学理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同时,统计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为安全经济统计提供了研究手段,统计学的理论、原理、原则是安全经济统计学的基础。安全经济统计理 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就伴随着安全经济学和统计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而逐渐产生。
安全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用统计方法研究安全经济问题,定量反映安全经济水平、安全经济分配、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等内容的新学科,能够为安全经济分析提供统计理论和方法,建立适应安全经济特征的统计推断方法和模型。安全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和基础就是要结合安全经济的特点,建立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安全经济统计分析技术。
安全经济统计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门专业性的方法论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安全经济系统的数量方面,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和计量,进一步揭示安全经济运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安全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多因素、多侧面、多层次的错综复杂的庞大系统,主要由安全系统和经济系统构成。在安全经济统计中必然涉及社会、经济与安全的协调关系;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安全的要求与安全资源供给能力之间的关系;涉及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之间的关系等,这表明安全经济统计需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相互渗透、协调研究。它既要研究经济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也要研究复杂的安全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安全经济统计数据的获得,不仅要采用经济计算方法,还要采用数学、价值工程等技术方法进行推测、估计。
然而,目前安全经济统计学科内容还比较单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只是统计指标和制度的说明书。为此,应该继续创造条件,立足于安全经济的丰富实践,汲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数量分析方法,使安全经济统计学科不断充实和完善。
安全经济统计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处理分析去说明安全状况,找出安全生产规律,进行预测和决策等。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包含数据的搜集整理方法和处理分析方法两大部分。
安全经济统计学作为安全科学和安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多学科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安全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对事故致因、事故损失规律等研究都是在大量统计数据调查分析基础上得到的。安全经济学也提出在历史和现实的统计数据基础上对抽象的安全经济规律进行分析,进而认识安全经济现象本质和规律。随着对安全经济问题研究的深入,对安全经济统计资料和理论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泛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客观事实的大量观察来分析安全经济现象特征和变化规律,将是安全经济统计学的主要特点。
任何一个学科的构成及其研究内容都是由其研究目的决定的,安全经济统计学就是要以实现安全经济系统科学分析为目标,总结历史经验,预测未来趋势,通过对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建立既适用于政府宏观决策,也适用于企业微观决策的安全经济统计分析模型,使安全经济统计分析在安全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安全经济统计学不是孤立的学科,它是与安全学、安全经济学密切相关的,既有安全科学基础理论部分,也包括社会经济理论和数量经济理论的知识,既可以应用于安全经济分析,也可以在安全管理等领域发挥其功能。更确切地说,该学科是社会科学和安全科学相互渗透和交叉的产物,安全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将会极大促进安全科学体系的进步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