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智慧产业

  	      	      	    	    	      	    

智慧产业(Smart industry)

目录

什么是智慧产业[1]

  智慧产业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智慧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智慧产业更强调智能化,包括研发设计的智能化、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市场营销的智能化。智慧产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智慧产业的相关概念[1]

  与智慧产业相关的概念主要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制造和知识经济等。

  (1)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对制造自动化的概念进行了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智能制造系统最终要从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的人机和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转变。

  与传统的制造系统相比,智能制造系统具有自组织能力、自律能力、自学习和自维护能力,实现了整个制造系统的智能集成,是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是集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于一身,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先进制造系统。

  (2)智慧制造

  激烈的全球竞争,能源成本和供应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技术的指数增长,正在把工业转向敏捷、即时过程、高性能制造、新产品的加速引进。商业绩效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一健康一安全 HS)问题越来越相关。企业可以使用智慧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SM)来帮助达到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目标,并改善整体经济、安全和竞争力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智慧制造是指通过密集地应用高级智能系统,快速制造新产品,动态响应产品需求,实时优化制造生产和供应链网络。智慧制造覆盖制造的各个方面,从摄入原材料到成品交付给市场。它创建了一个知识丰富的、包含一系列产品、运营、业务系统的环境,跨越工厂、配送中心、企业和整个供应链

  (3)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在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作为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生产要素的经济部门,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智慧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

智慧产业的技术基础[1]

  智慧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1)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为人类社会增加了新的沟通维度,即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与物之间的沟通

  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对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个方面都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继“数字地球”之后美国新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计划。

  在我国,物联网技术已经在产品信息化、生产制造环节、经营管理环节、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在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与产品监控管理、材料消耗监测等领域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2)云计算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的定义,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按需地通过网络访问可配置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共享池的模式,这个池可以通过最低成本的管理或与服务提供商交互来快速配置和释放资源。按照云计算服务的部署方式和服务对象的范围可以将云计算分为三类,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按服务类型分类,可以将云计算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

  云计算技术已在工业设计、工业仿真、在线软件、企业数据中心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工业设计领域,由于涉及大量的图形图像数据处理,特别是3D图形渲染,需要超强的计算能力。而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可以为工业设计提供计算力支持。在工业仿真领域,云计算平台可应用于汽车碰撞仿真、虚拟装配等。利用云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无须购买各类昂贵的应用软件,只需要向云服务平台运营商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就可以在线应用CAD、CRM等软件。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逐渐向私有云方向转型,如将ERP系统、商业智能(BI)系统等部署在云计算平台。

  (3)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就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近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和财富神话。随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的开展,全国各地无线城市建设的兴起,苹果公司iPhone等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中国移动互联网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 G(CN—Nm)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办公自动化(0A)系统、企业管理软件提供无线接口,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远程办公,处理企业事务

  (4) 大数据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数据量呈爆炸性增长态势。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的数据量。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2012年3月,美国政府拨款2亿美元启动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计划 。只要具有适当的政策推动,大数据的使用将成为未来提高竞争力、生产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消费者盈余的关键要素。

  用于整合、处理、管理和分析大数据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Big Table、商业智能、云计算、Cassandra、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分布式系统、Dynamo、GFSHadoop、HBase、MapReduce、Mashup、元数据、非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R语言、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SQL、流处理、可视化技术等 。

智慧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1.国外智慧产业发展现状

  (1) 美国

  美国智慧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O年代的制造业信息化。1993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ctufing Technobgy,AMT)计划。该计划目标是研发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技术,以满足美国制造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1994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制定了AMT发展战略:支持国家实验室、大学与工业界联合研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通过国家级工业服务网络,帮助企业快速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推广有利于环境的制造技术;积极实施与工程设计和制造相关的教育培训计划。1995年11月,美国政府启动敏捷制造使能技术战略发展计划,为期4年,每年投资3000万美元。3000多家私营企业、16所大学以及许多政府机构参与了此项计划。

  2004年4月,美国国防部牵头启动了“下一代制造技术计划”(NGMTI)。NGMTI将通过加速开发实施具有突破性的制造技术,支持国防工业基础的转换,最终实现以下目标:推广国家制造技术投资战略;通过投资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造技术,实现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转换;快速交付用于国防与反恐的经济可承受的系统。

  2011年6月,美国政府确立了智慧制造4个方面的优先行动计划。在为智能制造搭建工业建模与仿真平台方面,为虚拟工厂企业创建社区平台(包括网络、软件),为生产决策开发下一代软件和计算架构工具箱,在工厂优化软件和用户界面中融入人类因素和决定,为多个行业和不同技能水平扩展能源决策工具的可用性,如能源仪表板、自动数据反馈系统、移动设备的能源应用程序。

  在可负担的工业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方面,为所有行业建立一致的、有效的数据模型,如数据协议和接口、通信标准等。开发稳定的(Robust)数据采集框架,如传感器或数据融合、机器和用户接口、数据记录和检索工具。

  在业务系统、制造工厂和供应商企业级集成方面,通过仪表板报表、度量(Metrics)、常用的数据架构和语言等常用报告和评级方法优化供应链绩效。开发开放的平台软件和硬件以传输和集成中小企业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之间的数据,如数据共享系统和标准,常用参考架构。集成产品和制造过程模型,如软件、网络、虚拟化和实时仿真、数据传输系统。

  在智慧制造的教育和培训方面,加强教育和培训以为智慧制造建立人才队伍,如培训模块、课程、设计标准、学习者接口。

  (2)德国

  2000年1月,德国政府制定了“微系统技术2000+”计划,该计划为期4年,旨在开发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实际应用,扩大微系统技术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广泛影响。2007年3月,德国启动了“ITK2020”计划,以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应用,提升德国经济地位。2010年12月,德国联邦政府经济和技术部制定了新的信息化战略——数字德国2015(Digifal Getmany 2015),提出通过数字化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具体内容包括发展电子能源(E—energy)和智能电网;研发电动汽车,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在工业领域推广云计算技术等。

  (3) 日本

  智能制造系统是1989年由日本提出的。日本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新制造业”战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日本制造业。2000年以来,日本“新制造业”战略重点转变为智能型制造业。2009年7月, 日本IT战略本部制定了至2015年的中长期信息技术发展战略——“i-Japan”。该战略计划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拓新的市场,使日本经济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2.国内智慧产业发展现状

  智慧产业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201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把“智能发展,建立现代生产体系”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之一。该意见提出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2011年11月,工业和信息智慧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化部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中提出发展“智能工业”,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等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2012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进程”。目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在一些产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物联网技术在产品信息化领域应用,出现了“物联网家电”等新产品。无锡一棉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产量、质量、机械状态等9类168个参数进行监测,并通过与企业ERP系统对接,实现了管控一体化和质量溯源,提升了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北京市计算中心建成了每秒浮点运算能力达到100万亿次的工业云计算平台,提供Ansys、Fluent、Abaqus、BLAST、Gromacs等20余种工业软件,已成功应用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公司的汽车碰撞仿真、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钢结构虚拟装配仿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生物计算研究等项目。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移动办公、移动视频监控等领域得到应用。

智慧产业的价值实现[2]

  一、转变成知识产权

  智慧产业不是一个相对孤立的行业,它与各行各业都发生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的所有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智慧的指导,这种智慧可以来自实践主体自身,也可以来自外部,即外脑。

  在自然科学领域,智慧的作用导致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在社会科学领域,智慧的作用产生新思想和新理论;而在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智慧的作用则表现为新方法与新技巧。而在这三个领域,智慧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构成整个人类的智慧生产体系。

  但智慧的生产要通过社会分工形成智慧产业,则需要自身能够独立完成价值实现,当然这种独立是指无须以客户买单的服务模式进行,而是以智慧产品的形式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发生交换关系而完成价值实现。换句话说,不是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要为其量身定做生产智慧,而是先生产出智慧,再将智慧实现价值。

  我们的分析还是运用意识也是物质的心物统一论的观点,即把智慧看成一个物,然后审视这个物如何进行价值实现。我们发现,这个东两和蔬菜贩子卖黄瓜不同,黄瓜摆在市场上,其质量、大小以及新鲜程度是可以被买方鉴别的,实在不知道口味的话,还可以品尝一下——“先尝后买,知道好歹”,然后货比三家,选最满意的付款交易。黄瓜的价值实现依靠黄瓜自身就可以进行了。

  但智慧就不能如此拍卖了。智慧是看不见的,它属于人脑生产的意识产品,我们尽管把它看成了物质的东西,但也是一个以意识形式存在的物质。它不能像黄瓜那样,可以被人识别、品尝,它只能被能够发现智慧的人脑识别。且不说能够识别智慧的人本身也需要智慧,即使一个智慧的生产者面对的也是一个智慧的消费者,他们之间也很难象卖黄瓜那样实现这种智慧的交易——作为买家,要购买一个智慧,他必须有权知道自己要买的这个智慧是什么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于是他必定要求卖家公布这一智慧的内容,但如该如果卖家一旦公布,买家便得到了这一智慧,因而无须再买。

  买家对卖家说,“你有个智慧想让我掏钱买,而你却打算在我掏钱之后告诉我,而对我来说,我根本不知道你这个智慧是什么,也不知道是不是符合我的需要,我凭什么要掏钱购买?”而卖家则对买家说,“如果我告诉了你,你就知道并得到了这一智慧,还用得着买么?”于是,交易的不欢而散宣布了智慧的这种价值实现方式的破产

  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在任何一次商品交换发生之前,买卖双方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通俗地说,就是买方不知道产品的具体属性,而卖方却很清楚。要顺利实现商品交换必须要从信息的不对称变得对称,我把产品的情况告诉你,你对产品有了基本的了解,才能实现平等交易,愿卖愿买、愿打愿挨。

  但由于智慧产品是以信息的形式存在的,而信息恰恰是共享的,如果在这种交换过程中把信息的不对称变成对称,我把智慧告诉你,你把钱付给我,由于信息的共享,这一信息交流过程恰恰破坏了智慧产品的产权,而产权恰恰是交换的前提,你有的我没有,所以我买你的,而如果我们都有的话,我为什么还要买你的。且不说买者未必认同这一智慧,即使认同了,智慧已经属于两个人所有了。

  商品交换之中的信息交流必须打破交换之前的信息不对称,使交易双方的信息趋向于对称,商品交换才能顺利进行,而这,必然破坏了以信息形式存在的智慧产品的产权,“把一个苹果卖给对方,他得到了苹果,你收获货币,而把一个智慧要出卖,必须先把智慧讲给他听,结果是你们两个都拥有了这一智慧,于是他无须再买。”商品交换前的对立演变成为双方共同认识到一个问题后的统一——买卖之间的矛盾消除了,但结果却是消灭了买卖本身。因此,卖智慧不能和卖黄瓜一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以立法的形式创造出了知识产权制度,以法律形式对智慧生产者的劳动权益进行保护,这种制度进而以世界公约的形式推向全球,从而为人类的智慧生产发挥起保驾护航的作用,而这恰恰为智慧的价值实现创造了新的方式。

  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智慧的生产者可以根据智慧的具体情况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自然科学的发明可以申报专利,从而使得智慧转化为专利权社会科学的成果可以著书立说,从而转变为著作权;商业领域的新思路新设想可以通过注册商标得到保护,从而转变为品牌独占权;而一些其他的创意则可以在物化凝结成为各具特色的精神产品之后也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

  智慧产品一旦获得了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就会表现为权益财产的形式,这种权益财产常常表现为肖像权名誉权署名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著作权等等,除了在被侵权之后可以通过法律维权的手段变现这种权益财产的价值之外,而这种权益财产可以在另外的场合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使用,比如专利权的转让或入股、商标权的授权许可以及名誉权和肖像权的有偿许可等,一旦权益财产作为生产要素被使用并参与到社会生产中,这种权益财产就转变为权益资本

  因此,通过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智慧的价值实现首先取得了一种直接的方式,即不管有没有人购买,智慧的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首先处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之下,为生产者带来相应的权益财产,并可以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生产的时候转化为权益资本,而这,正是人类的脑力劳动为自己创造出新型资产。

  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我们应该充分肯定知识产权制度,它是私有制从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的延伸,它的出现本身恰恰是人类社会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从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转移跃变的产物,而反过来,这个人类创造出来的产物又成为保护精神生产价值实现的手段,知识产权制度必将加速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到用脑力劳动智富的崭新时代。

  二、创造品牌价值

  除了凝结成生产者的知识产权,形成权益财产的形式,智慧还能为其生产者带来注意力效应从而打造出自身的品牌。通俗地说,就是让人出名,而名也是一种权益财产,即品牌价值

  当然,这种品牌的形成有赖于智慧产品的具体形式,不同形式的智慧产品则对应着不同的传播形式,从而使得智慧的生产者也表现为各不相同的出名路径。

  如果是一篇属于科学发现方面的论文,则可以通过在权威杂志的发表而产生连锁反应式的传播,可以引发媒体的互动传播,甚至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引发再传播,从而成就智慧生产者的品牌价值。这种品牌价值不仅能够奠定生产者在行业和专业领域中的地位,而且还在社会公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很多科学家的智慧都以名利双收的形式实现了价值。

  如果是科技发明方面的专利技术,则可以通过一些科技类媒体的报道而使得发明家出名,不仅如此,如果这种专利技术以转让或专利入股等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之中,还会有机会在品牌的营销过程中得以传播,而作为发明家的创造者也一样可以获得广泛关注,从而成就个人的品牌价值。

  而对于社会科学领域思想理论方面的智慧产品,可以物化为文章、书籍等形式,这些精神产品在传播过程中也必然能够使得其生产者获得相应的品牌价值。

  即使是策划业那些服务于某个企业客户的点子、主意和策划方案之类的智慧,即便在操作过程中不便透露的机密内容,也可以在事后以案例的形式或主动或被动地总结出来,因而这些生产者们也会获得自身的品牌价值。

  智慧的生产跨越了分工的壁垒——有的是向大众传播;有的是向某个特殊的对象服务;有的只是局限于一个狭隘的专业领域。但撇开这些智慧的具体表现形式姑且不论,它们总能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途径为自己的主人赢得名声。

  而名声也必然构成智慧生产者的一种权益财产,它除了可以反过来促进其他智慧产品实现价值之外,还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和时机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到某种特定的生产过程之中,转变为权益资产,形成由脑力劳动凝结而成的智慧资本

  三、组合生产要素

  智慧可以物化为精神产品并凝结成知识产权,也可以为通过传播为生产者创造出品牌价值。除了这两种普遍的价值实现方式之外,智慧还有另外一种价值实现方式,那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群体脑力劳动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将这种活动变成一种自觉的生产方式,实现认识和改变世界与社会生产的有机的和谐的统一。

  很多人对于这个世界存在的各种事物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以至于难以发现其背后所掩盖着的惊奇。宇宙自身不是生命体,但宇宙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运转则表现为类似有机体的功能,宇宙法则驱动着整个宇宙的运转,而宇宙的运转又展现出宇宙法则,任何事物都是宇宙创造出来并解决宇宙自身的问题的,而人类的创造也无非是宇宙通过人创造事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地球有幸成为生命的家园,但就是在这个家园里,宇宙法则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连生命自身都是宇宙法则的产物,是整个物质世界内部有机物与无机物相互矛盾的产物,而各种动植物则是有机物与不同的物质环境长期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伟大的达尔文将进化的根源归因为自然选择,而自然选择不正是大自然与生物体相互矛盾的表现形式么?

  矛盾创造出事物,而人类却往往只看到事物忽视了矛盾。地球与太阳系之间的矛盾产生了白昼与黑夜,产生了一年的四季更替,产生了板块运动、造就了高山、陆地和海洋,并产生了水循环,进而孕育出地球生命,从而使得地球也构成一个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系统的有机体,直到这个系统的有机体孕育出包括动植物和人类的地球生命。

  于是人类与自然界这种新的矛盾出现了,为了摆脱大自然的奴役,人类不得不自觉地认识和改变世界,而就在这种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人类社会又在自然界的反作用力之下产生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种新的矛盾,于是,从剩余产品演变为私有制,从平等的原始的分工协作演变成充满压迫和奴役的阶级斗争,而为了解决这些阶级矛盾,国家和政府出现了——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从这种矛盾的推动与羁绊中一路坎坷而来。

  认识到矛盾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之后,人类就可以从矛盾出发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现对事物的驾驭和改变,获得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伟大飞跃。审视我们这个世界中任何事物,无不是某个矛盾催生出来并解决这个矛盾的。

  人需要喝水与水不容易被喝的矛盾,是杯子等饮水器皿产生的根源,而这些器具也反对来解决着这一矛盾;人类需要光明但光明却总是随着太阳消失在暗夜中,这种矛盾使得人类创造出照明灯具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一路演进;蚊虫叮人与人不想被叮的矛盾催生了蚊帐、蚊香、灭蚊器等工具并解决了这种矛盾;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需要数学计算,而单凭人脑却难以计算复杂的数目,这种矛盾使得中国发明了算盘……

  让我们像一个婴儿那样,用陌生的惊奇的眼光环顾四周,看看我们身边的一切存在的事物,无不是某种矛盾的产物:家畜是野兽与人类矛盾的产物;植物是物种与环境矛盾的产物;而物种则是有机物与环境矛盾的产物;水利工程是洪水泛滥与人不想使其泛滥的产物;鲁班发明锯的智慧是手指与小草矛盾的产物,而锯又是人想更有效率地砍伐木材与木材不那么容易被砍伐这种矛盾的产物;打假英雄王海是假冒伪劣猖獗而消费者又不希望其猖獗这种矛盾的产物;而小灵通又是双向收费而市场又反抗这种双向收费的产物。

  从事物中发现矛盾是人类思维从具象向抽象飞跃的具体途径,因而也是思维训练的一种方法,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的教育如果要从灌输知识转向启迪思维的话,可以按照这样的规律设计诸多的思维课程,以开启我们子孙后代的智慧。

  之所以多费口舌穿插这段叙述,乃是为了阐述智慧生产的一种规律,那就是从问题和矛盾出发,去创造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方案和事物,并从中选择出最佳的解决途径,而问题和矛盾则是智慧生产的起点,而智慧生产的结果则是创造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新事物。

  这种思维可以运用到整个人类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领域,运用到所有对社会经济矛盾的解决之中,从而创造出自动自然地解决各种矛盾的主体,并使之通过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以发挥解决矛盾的作用。

  譬如工厂和企业,就是人们创造出来解决某种产品的供需矛盾的主体,这个主体通过满足市场的需要获得利润进而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从而以更高的质量和更多的种类满足更广的市场需求。再如绿色蔬菜的出现也是由于农药残留的危害性与市场抵制这种危害相互矛盾的产物,于是绿色蔬菜的品牌就可以应运而生了。

  如果我们审视我们身边的任何企业、公司以及各种创业项目,无不是由某种矛盾所产生并反过来解决这个矛盾的主体。决定该事物的矛盾如果发生变化了,这个事物也就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看到,手机资费的下调以及单向收费的实施就会导致小灵通淡出市场,那是因为造成小灵通产生的矛盾发生了变化;而电力与照明的结合产生了电灯,它的普及推广破坏了原有的矛盾,从而使得蜡烛、汽灯、煤油灯之类的照明工具也逐渐销声匿迹。

  因此,人类的智慧尽管表现为人自身的创造物,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矛盾的产物,是矛盾逼迫和促使人主动自觉地去解决矛盾,从而诞生了人类的智慧。如果没有客观矛盾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人也便不会产生解决的意识,也就不会有智慧。认识到这一点,人类就可以将智慧的生产上升到一种自觉的状态,主动寻找并解决各式各样的矛盾。

  具体的解决方法则要视矛盾的情况而变,有些矛盾是是可以用一个设想和方案解决的,比如大禹治水时变堵塞为疏导的灵光乍现;而有些矛盾则需要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解决主体,比如炎热的气温与人的体温的矛盾则需要空调来解决。因而,很多智慧则表现为新事物的创造,这种新事物不只包括发明创造,而且还包括企业、项目、品牌等各式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比如空调的发明就会导致空调生产企业的产生。

  这种表现为企业或项目以解决某种长期存在的矛盾的社会经济组织,是各种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组合成一个系统结构的产物,而把这些分散的孤立的生产要素组织在一起,则需要人类智慧的统筹作用,而这正是智慧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最为广阔的用武之地。事实上,任何工厂、企业和创业项目,无不是智慧、资本、人才、技术、品牌、土地、设备、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积聚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照此逻辑可以发现,我们社会中一个个企业和公司都是企业家及其管理运营团队运用群体智慧组合生产要素而缔造的作品,尽管他们的智慧没有直接形成个人的知识产权,也没有直接成就个人的品牌价值,但是他们的智慧凝结物化到了企业之中,并同时形成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而他们自身,尤其是那些企业家们也在企业收获品牌价值之后,成就了个人的品牌价值。

  因此,西方经济学所说的企业家才能,其实正是我们在这里所强调的人类智慧,它组合其他生产要素实现了社会生产的持续和发展,因而表现为一种类似黏合剂和催化剂的生产要素,它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具整合能力因而也最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就像组织者对于组织的重要程度一样。

  于是,一种新的智慧被我们发现了,那就是一直贯穿却又隐蔽在物质生产之中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智慧,他们的智慧自从创业开始就与各种形式的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并最终物化到整个企业组织之内,凝结到企业的品牌价值之中。

  认识到这一点,人类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矛盾的正确认识,自觉地运用智慧,按照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组合积聚,并形成一种发展的系统结构,从而孵化成一个个的项目和企业。而这种对生产要素的组合,正是一种智慧的创业模式,因而也是智慧的一种价值实现方式。

智慧产业发展对策[1]

  发展智慧产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各地应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集中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加强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大力研发智能产品,发展智能装备,构建智慧企业,打造智慧园区,推动本地区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发展智慧产业的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患技术

  一是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智慧产业中的应用。在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家电等行业推广物联网技术,推动智慧汽车、智能家电车联网船联网等的发展。通过进料设备、生产设备、包装设备等的联网,提高企业产能和生产效率。在供应链管理车间管理等管理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能耗、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能耗、COD、SO:等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优化工艺流程,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是推进云计算技术在智慧产业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在工业设计、工业仿真等方面应用云计算技术,以提高研发设计效率,降低研发设计成本。鼓励第三方SaaS平台运营商向云服务平台运营商转型,支持一批优秀的管理软件提供商建设云服务平台。鼓励中央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对数据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为企业信息化规模扩展和应用深化提供支撑。

  三是推进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智慧产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支持软件企业开发移动版的ERP、CRM、SCM等管理系统,建设面向企业的应用程序商店。鼓励企业实施移动办公,应用移动版管理软件,购买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建设移动版的企业门户网站。

  四是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智慧产业中的应用。支持软件企业开发能够存储、处理和管理大数据的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数据仓库、数据中心,实施商业智能系统,开展数据挖掘和数据联机分析。鼓励大型企业集团把非核心的大数据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

  2.推进产品智能化

  一是把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增强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在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家电、家具等产品中集成由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等构成的信息系统。支持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机械电子、医疗电子等工业电子产业的发展,发展智能汽车、智能船舶、智能飞机、智能机械装备、智能医疗器械。支持企业把普通机床改造为数控机床,开展机电一体化建设。支持高端智能装备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汽车、工程机械、家电等产品的智能化程度。

  二是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使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采用信息化手段。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工业设计素材库、计算机仿真等手段。在产品制造阶段,采用数控机床、制造执行系统(MES)、工业机器人等手段。在产品管理方面,采用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产品质量管理系统等。在产品使用阶段,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产品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测,对故障进行远程诊断,并将产品缺陷信息反馈到设计和制造部门,以便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

  3.推进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领域的智能化

  一是推进双高行业节能减排的智能化。对于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重点发展绿色智能制造,推广变频节能技术,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中心,实现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的智能化,促进本行业的节能减排。例如,对于钢铁行业,在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中,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自动化、精确化生产作业,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研究建立高炉、转炉、精炼、连铸、初轧、热轧、冷轧、中厚板、管材、线材等整个钢铁工艺流程数学模型,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系统等。

  二是推进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的智能化。对于煤炭、铁路、船舶、航空、核电等,重点发展智能化的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温度、压力、浓度等运行环境参数的在线自动监测,当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并自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安全信息管理分析、安全生产动态监测监控、安全隐患排查、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安全环保健康(HSE)、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和管理、机床数控化安全提升等重点领域推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智能化。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矿山井下人机环监控及调度指挥综合信息系统、基于物联网的高危工业产品运输监控管理系统。围绕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评估、多层防护、人机隔离、远程控制、监测报警、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深化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4.分类指导,推进各行业智能化

  对于食品医药化工等流程型行业,重点发展全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在线检测等技术,实现生产控制、产品检测的智能化。例如,在食品行业,提高批次管理、有效期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批次追溯及召回、配方管理,联产品管理、组合拆解管理、多种包装计量管理、信用额度管理、商品价格促销管理、订单管理、销货管理、销售分析的智能化水平。在医药行业,通过信息化把GMP规范要求固化到计算机系统中, 自动对制药企业销售、采购、生产、质量以及存储等环节根据GMP规范流程进行动态、及时、准确的监控、跟踪、反馈、提醒、报警等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对于机械装备、汽车、船舶等离散型行业,重点推广高级排产系统(APS)、MES系统等,建设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例如,在机械装备行业,发展精益生产、精密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提高生产过程的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推广CAD/CAMCAE技术、模块化控制技术、M2M技术、无模制造技术、CIMS技术等,鼓励企业对ERP系统和PLM系统进行集成,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设计和制造周期,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满足产品高效、可靠、多品种、变批量的生产要求。

  5.开展智慧企业试点示范工作

  智慧企业是指生产经营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具有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灵敏地感知到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并快速做出反应。智慧企业是智慧产业的主体。只有一个产业的大部分企业发展到智慧企业阶段,这个产业才可以算作智慧产业。智慧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关键环节单项应用的智能化程度较高。智慧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则表现在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的智能化程度较高,企业拥有“数字神经系统”,能够快速感知市场变化并做出有效反应。

  通过开展智慧企业试点示范工作,支持企业部门之间、集团总部和分支机构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对销售数据、客户数据的挖掘,及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通过生产设备的联网,建设“智慧工厂”,提高企业产能和生产效率。在供应链管理、车间管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建立商业智能(BI)系统以及辅助决策的、图形化的“仪表盘”系统,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联机处理和数据挖掘,实现决策的智能化。建立知识管理系统、E-Learning系统,促进企业知识不断积淀和有效利用,增强创新能力。

  6.完善智慧产业支撑服务体系

  重点支持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智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产业链协同等领域。鼓励有关平台创新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使平台的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功能更加完善,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稳步提升,对智慧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发展“智慧物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在物流行业推广物联网、RFID、自动分拣、立体仓库、空间信息技术。支持工业企业围绕库存管理、车间物流等关键环节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企业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鼓励工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对接,提高供应链物流协作效率。建设面向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智能物流信息系统,整合物流资源,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服务。

  进一步提升各类产业园区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园区无线网络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园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发展智慧产业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应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进行政策倾斜或资金支持。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积聚社会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赢”的局面。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规律发展智慧产业,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针对当地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确定智慧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大专项和重点扶持企业。

  必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来源的智慧产业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强对智慧产业的财政资金投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人才培训等工作。通过直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智慧产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积极稳妥地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完善智慧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投融资环境。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的企业,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研发费用,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由企业和信息化服务商共同合作开发的、对智慧产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项目,政府应该予以优先资助。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金江军.智慧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第11期).
  2. 相晓冬著.智本论.团结出版社,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