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企业投融资是指企业经营运作的两种不同的形式,目的都是通过投资融资活动,壮大企业实力,获取企业更大效益的方式。财务管理中的投资既包括对外投资,也包括对内投资。
企业投融资是企业投资与融资两个概念的融合,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资金的运作存在这两种形式,不论是企业投资还是企业融资,进行该两项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最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企业投资指的是企业投入自有资产引进新型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扩大生产销售、开拓市场等,以期最大化获取企业合法利益的一种再生产经济活动。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是企业投资的两种方向;从生产经营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投资可分为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其中间接投资指的是企业运用资金进行证券等金融性资产投资,而直接投资指的是企业资金的投向为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从企业投资在再生产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来看,投资又可细分为移向性投资、更新性投资、建设性投资及追加性投资等。众所周知,投资必然伴随着相应程度的风险,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一般呈正向关系,企业务必要关注从投入到产出整个过程所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如果不注意风险的存在性并及时预防,企业的所有投资都将前功尽弃。因而,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做好全方位市场调查,调动各方有关资源,准确把握市场投资环境,理清自身在投资项目上的优势与不足,客观评价自身的投资实力,做好投资项目的整体规划,全面预防现时及潜在的投资风险,切实提升企业投资成功的概率。
企业融资指的是企业在全面考虑自身资金使用情况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转向债权人和投资者进行资金筹集或充分利用积累筹集所需经营资金的资金运作过程。企业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必须与其经营发展状况及战略发展目标密切结合,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加以展开。一般而言,企业融资有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两种方式:其中银行借贷、发生企业债券及公司股票等属于外源融资方式,它具体指的是企业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运用各种合法渠道向企业以外的所有其他有关经济主体进行资金筹集的资金运作行为。外源融资方式有利于企业满足新形势下须持续提升企业设备技术人才、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等各方面的现实要求;而内源融资风险较小,成本较低且自主性较大,它指的是企业将自身经由内部融通而来的资金源源不断地转向投资领域的资金运作过程,通常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首选内源融资方式。随着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大,外源融资已逐渐取代内源融资成为许多企业进行资金融资的主要方式。
当前企业投融资方式丰富、形式多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国家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设立若干政策性银行,也提供政府性的贷款,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
资金投放的价值目标主要有两种:一是公平价值的体现,表现为财政性的投入。政府投资、政策性投资,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之一。二是效率的价值体现,表现为商业性的贷款,旨在追求效率或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的资金亦属此类。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贷款,这是目前商业贷款的主渠道;
二是多种所有制混合且国有经济不占主导的商业性银行提供的商业贷款;
无论是IPO,还是增发,都是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此外,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发行,亦是上市公司融资的方式。
这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既包括合资、合作新设立公司、企业,亦包括公司企业对已存在公司进行的投资与并购,其共同之处在于投资人享有公司的股权。产业投资与财务投资的分野在于前者以整合产业为主,往往需要参与甚至控制公司的运营权;后者以财务监管为主,其目的在于实现财务回报的最大化。
私募股权投融资,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机构以公司制、有限合伙制等形式,聚集巨额资金进行投资,同时通过上市等形式溢价退出公司,获取利益回报。
目前规范的、不规范的民间借贷依然十分活跃,“地下钱庄”在相当程度上亦很活跃。这种形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性,但要特别防范非法集资、高利贷、资金安全、讨债形式非法化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对于信誉、资产、融资抵押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融资有其特殊的生命力:一是租赁期间租赁物产权不发生变化,出租人财产安全相对有保障;二是租金支付有一个相当周期,承租人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租赁融资成本;三是租赁物系为承租方“量身定做”,经济适用。
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使融资的安全与效率达到一种合理的均衡。但过度的金融衍生品泛滥,容易伤害企业利益,最终伤害到金融体系的运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某种意义上正是金融衍生品缺乏应有监管与约束的恶果。
企业投资要切实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来确定大致的投资数额,不能盲目求快,想在短时间内获得飞速的发展,这样只会导致企业内部资金运作困难,如果投资失败就很难使企业再次振作。所以企业发展要快中求稳,要给自己留有充足的危机处理基金作为后路。同时,企业在进行投资前,应该充分了解分析当前的投资环境,并结合经济发展规律,有预见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公司且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切忌随波逐流,看到什么赚钱就想涉足,从而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失败。
企业用于再生产上的投资包括:扩大企业规模、更新生产设备、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招收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等,但是,有的企业对于科技和人才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上的巨大作用认识不足,对此不够重视,只是一味地扩大生产规模,以求生产更多的产品,导致产品在市场上过度饱和,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价格下降,又由于这个企业的产品与其他生产同类新产品,但是重视科技和人才的企业的产品相比,成本明显偏高,质量明显较差,价格上又没法降下来,自然就会缺乏市场竞争力。
虽然企业外源融资方式很多,主要有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但是由于外源融资门槛高、风险大等原因,我国中小企业现今主要还是通过内源融资来获取生产资本,因为外源融资门槛高,首先银行信贷成本高,许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能力承担;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权限审核要求严格,无法灵活应对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由于中小企业资产少且折扣率高,中小企业贷款专项业务不完备以及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难、担保难,对抵押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随意性大,不能对中小企业的资产做出公正合理的价格评估,且贷款评估部门分散,手续繁杂,收费昂贵,贷款的审批成本较高。使得企业外源融资门槛高,不是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由于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的财会制度,贷款数额较小、信用等级较低、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与贷款批量大,自身具有完善的会计财务系统,信用等级相对较高的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较高。因为大企业可以进入公开市场融资,而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担保群体和固定的抵押资产以及我国各大银行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不完备,所以,中小企业一般只能进入融资成本更高的非公开股权和债务市场。并且,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中小企业还要额外地付出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更甚,由于正规融资渠道的困难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使得一些中小外源企业融资成本高。由于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低、资金数量少、规模小、生产经营场所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技术水平落后、经营业绩不稳定等缺陷,需要通过不断偿还债务和举借新债来确保企业资金流通,企业债务负担重,债务利息风险程度高,而中小企业生产—销售—再生产的短周期运营模式,决定了中小企业对资金回笼依赖性强,抗风险能力弱,导致中小企业对市场供求关系反应敏感,没有足够能力应对市场的变化,一旦遇到产品滞销,就会直接引起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生产能力减弱,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致命冲击。因而对于外源融资,中小企业承担的风险也比国企、大型私企高。
企业既要从盈利中分配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为企业内源融资提供条件。又要做到不再仅仅依靠内源融资,要提高外源融资意识。同时,在外源融资方面,不再单纯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要在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的作用的同时,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合理结合。
中小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外源融资问题,首先就要加强自身信用度的建设,通过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等措施来提高企业自身信用和形象,通过良好的信誉来获取融资。而企业加强信用建设的根本就是加强中小企业的自身建设,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重视自身资本积累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大力引进人才和高新科技,改善生产设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其次,社会也要建立健全信用体制,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首先设立专门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设立专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贷款补贴,设立专项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大力扶持民间中小企业的发展等;其次,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发行上市的新市场,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放松市场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不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巨人集团,曾经以奇迹般的成长速度在中国刮起一股旋风,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但巨人在转型阶段的倒塌也是十分迅猛,那么问题是出在哪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有哪些?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巨人的起步过程:一个没有多少净资产的公司,为了筹集资金,选择了杠杆比例最高的短期负债方式进行融资,进口原材料时延期付款,再利用销售产品得到的利润逐步偿还债务,剩余资金作为自己的活动资本。之后就是巨人集团进军房地产市场。拥有资产的一方都是位于在建的工程,现金流主要依靠内部融资、短期的占款。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风险巨大,企业无法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优势产业成为了牺牲品。错误的估计了资金的流通性,最终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
巨人集团的失败主要归结于资金的结构不合理,一是流动性差,巨人集团的资金大部分都被用作建筑工程或者债权,一旦出现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抵御。这就告诉我们,除了一些主营的业务之外,还要持有部分的股权或者债权,增强应变的能力。二是应收的账款过多,导致出现意外时,款项收不回来。
巨人集团的案例告诉我们:在资金的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资金的流动性太差,不利于长远发展;在投资的预算上明显准备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资产分配方法;零负债的管理模式忽略了融资对于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产权的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资本的来源不够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