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新价格理论

  	      	      	    	    	      	    

目录

什么是新价格理论

  新价格理论研究了供求与价格的因果作用关系,否定了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可以决定供求的观点,认为供求决定了价格,供求与价格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而价格对供求的作用是反馈作用,既有负反馈作用,也有正反馈作用,因此,价格对供求的作用结果是不确定的。而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对供求行为的作用是确定的(需求定律)。

新价格理论的核心观点

  (1)供求对价格的作用:供求决定价格,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价格将会上涨;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价格将会下降。

  (2)价格对供求的作用:价格对供求行为的作用是反馈作用,既有负反馈作用,也有正反馈作用,作用结果是不确定的。

  (3)价格形成机制:市场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称为内生价格,非市场因素形成的价格称为外生价格,如政府管制价格、情感因素下的价格。内生价格求效率和激励,外生价格求公平和稳定。

新价格理论的作用原理

  新价格理论根据价格的不同形成方式,将价格分为内生价格与外生价格。

  从交易的角度来说,由供求双方经过自由交易所形成的价格,称为市场价格,这种价格实质上是一种内生价格,是由交易双方在一个市场内部经过自由竞争后形成的。也就是说,内生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因此,供求决定价格,当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价格将会上涨;当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价格将会下降。其中,需求是指实际购买量,供给是指实际生产量,那么,就有:需求=供给库存

  与市场价格相比较,管制价格则属于外生价格,是由交易双方以外的因素所形成的价格。

  外生价格不是由市场竞争而形成的,不是交易双方自由意志的体现,因此违背了自由市场的交易原则,对需求者和供给者都有影响,因此,外生价格对需求者有“需求效应”,对供给者有“供给效应”。外生价格不是由供求决定的,因而会对供求产生影响。

  外生价格是以内生价格为基础的。当外生价格高于内生价格时,需求者收入替代品的价格不变,会提高需求而降低其他替代物品的需求,反之亦然,这种情况称为外生价格的“需求效应”。在这里需要注意“需求效应”与传统价格理论的区别。当外生价格低于内生价格,即使提高外生价格,如果提高后的外生价格依然低于内生价格,需求依然不会降低,如自来水的价格。因此,价格上涨,需求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上涨必然导致需求减少,显然不能很好地解释自来水的价格。

  外生价格同样会对供给者产生影响,如果外生价格高于内生价格,供给者的成本不变,同样的销售量会降低利润,因此,供给者会减少供给,这称为外生价格的“供给效应”。同样,“供给效应”与传统价格理论中的供给理论也有本质的区别。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上涨,供给会增加。但是,当外生价格低于内生价格时,如果外生价格提高后仍然低于内生价格,供给者在这个价格下可能还是处于亏损状态,只是比提高价格前亏得少些而已,因此不会增加供给量。这同样也可以解释自来水价格。

  外生价格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同时产生作用,那么,实际交易量会增加还是降低就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外生价格对实际经济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我们不能认为外生价格提高或者降低,经济就一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因此,管制价格作为一种外生价格,关键要看它和内生价格的关系,要以内生价格为基础进行分析。而传统价格理论没有对其进行区分,一味认为只要价格上涨,需求就会减少,显然是不科学的。

  新价格理论的内生价格和外生价格的作用原理,可以很好地解释市场价格和投机价格等经济现象,也可以用来分析劳动力价格管制、粮食价格补贴利率管制汇率管制政府管制的情况,从而也就成为分析“市场”和“政府”相互作用的一种微观理论基础。

新价格理论模型
X

  新价格理论认为供求决定价格:

  (1)供给量不变,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

  (2)需求量不变,供给量增加,价格降低。

  如右图所示,新价格理论的需求曲线DD向右上倾斜,供给曲线SS向右下倾斜。新价格理论的需求曲线DD和供给曲线SS与传统价格理论的是完全颠倒的,原因在于新价格理论认为“供求决定价格”,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决定供求”,因果关系是不同的。

新价格理论和传统价格理论的区别

  传统价格理论

  传统价格理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需求将会减少,供给将会增加。传统价格理论的核心是以边际效用递减律为基础建立的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需求将会减少。

  (1)对价格作用的认识不同

  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对供求的作用结果是确定的,因此价格对供求起到决定性的调整作用,也就是说,价格决定供求;新价格理论认为供求决定价格,是单向的因果关系,价格对供求的作用是反馈作用,反馈作用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2)价格的形成机制不同

  传统价格理论实质是一种外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外生的,而没有研究这种价格的形成机制;新价格理论实质是一种内生价格理论,是由供求双方经过市场自由交易形成的,并以此为基础把价格分为内生价格和外生价格,外生价格的作用是建立在内生价格基础上的。

  (3)主观与客观的不同

  传统价格理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是“意愿”之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之量,这种量是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是无法观测和验证的;新价格理论的需求量是实际购买量,供给量是实际生产量,是客观存在的量,因而是可以观测和验证的。

  (4)均衡与非均衡的不同

  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的灵活调整可以使供求均衡,“新价格理论”否定了价格的这种作用,认为供求的调整是有周期的,而是供求经过调整达到均衡才会产生均衡价格,由于供求是不确定的,调整是有周期性的,因而供求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均衡只是特殊现象。在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为了使供求均衡,既可以调节供给,也可以调节需求和价格,而传统价格理论只强调价格的调节作用,而忽视政府对供给和需求的调整作用,是不全面的认识。因为有些物品的需求或者供给是刚性的,当供求失衡时,在短期内是无法完全利用价格机制去调整的,如:粮食的供求、劳动力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等,需要外生的政府力量对供求进行调整。

  (5)政策观点的不同

  传统价格理论由于是外生价格的思想,也就无法解释政府管制价格这种“外生的外生”价格现象,甚至认为无须政府对市场交易进行干预,因而反对政府干预。新价格理论认为内生价格是人们自由交易的形成的,具有激励性,因而是有效率的,但由于价格本质上是一种竞争,也会出现“弱肉强食”的不公平问题,并不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就需要外生价格的干预,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性,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新价格理论的意义

  自亚当·斯密建立经济学以来,古典主义学派就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相信自由贸易,主张自由竞争,坚决反对高关税,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自由主义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核心信念。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主要就是萨伊定律,即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可以销售出去。这在当时物质贫困、生产不发达的情况下,基本是成立的,经济活动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从而使供需平衡

  新古典主义学派继承了古典学派自由主义的思想,但理论基础改为了传统的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可以决定供求,因此价格的灵活变动可以实现市场出清,自发地达到均衡状态,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而不需要外生的政府力量进行干预。

  凯恩斯基于经济危机的出现,首先批判了萨伊定律,但没有推翻自己的老师马歇尔的价格理论,只是认为价格具有刚性,因而不能使市场出清,经济不能自发地处于均衡状态,因此主张外生的政府力量进行经济干预。由此可见,凯恩斯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对传统理论产生疑问,但他并没有彻底否定他的老师马歇尔“价格可以决定供求”的观点,只是从价格刚性的角度予以分析,虽然他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但他的价格刚性观点并没有摆脱传统价格理论的思维,也没有建立起一个新的微观理论基础,从而使宏观经济学派别林立,争论不断。

  新凯恩斯主义对价格刚性的理论做了一些调整,认为由于菜单成本等原因而形成了价格粘性,也没有推翻传统价格理论,也不具有说服力,并没有得到新古典主义学派经济学家的认可。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也并不完全认可新古典主义的价格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 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甚至提出“抛弃供给和需求定律”(1987)。

  由此可见,新古典主义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前者主张市场自由,后者主张国家干预,争论的理论基础就是价格理论——价格灵活和价格粘性。

  《交易理论》(何全胜,2010)一书所提出的新价格理论,认为价格并不能决定供求,而是供求决定了价格,因此,价格的灵活变动并不能使供求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出清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市场自由交易并不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另外,由于价值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导致供求双方的交易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满足不了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因此,自由交易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再则,即使自由交易的竞争能够提高效率,但会产生垄断和赢者通吃的问题,从而造成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等公平问题,市场并不能可持续发展,这是市场交易本身无法解决的。正是由于不确定性和公平等问题,从而造成了“市场失灵”,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经济危机。

  由于“市场失灵”,因此凯恩斯将政府干预引入经济运行之中,主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应该主动地管理协调经济的运行,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传统理论的突破。但是,由于对封建君主制度和一些国家计划经济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恐惧,“看得见的手”的负面作用要比“看不见的手”的负面作用明显,以及近年自由主义思潮在学术理论与经济运行层面的昌盛,经济学界对政府干预的认识多局限于强调解除管制层面,忽视政府有效干预的积极作用,经济学界只是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建构,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多有回避或是坚决反对。如在美国,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占领了大学课堂,但新凯恩斯主义却执掌着国家经济政策。正因为如此,政府干预失去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支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干预制度,政府干预存在大量的失序现象,例如商品市场上的假劣产品,金融市场上的欺诈,公用事业的垄断暴利,政府内部的腐败等等。可以说,市场的混乱与冲突既是政府干预过剩,又是政府干预不足的结果。因此,如何科学地认识政府干预的作用,改进政府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急迫任务。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西方各国经历过经济危机后的经验也表明,“没有政府也是万万不能的”。人们往往面临着在“政府”与“市场”、“管制”与“自由”、“管制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两难选择,需要在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权衡,任何极端的做法和制度都会将人们带向哈耶克所说的“通往奴役之路”,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就是成为权力的奴隶。各个国家需要在这两个极端制度之间进行权衡,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选择适合各自国家特点的发展道路,并不存在简单一致的道路。这种“选择”的过程也有“自然选择”的意味,“选择”的标准以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因为人类不会选择一条自我灭亡的道路,凡是能够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就会保留下来,对人类文明发展有反作用的制度就会被淘汰,这种制度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

  因此,新价格理论否定了传统价格理论——价格灵活调整可以实现市场出清、自由市场能够形成内在均衡的观点,新古典学派的自由主义思想也就失去了理论基础,从而为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个微观分析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