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和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探索、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依据研究性质和任务而合理选用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是一个严格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和步骤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发现、揭示教育科学规律的过程。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究与任何事物一样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认识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是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它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问题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研究者要着手解决的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都不能单一地归结为理论问题或者实践问题、历史问题或现实问题。比如,研究素质教育问题,就涉及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价值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又牵涉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实践问题。又如在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上,它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因素。漏掉任何一种因素研究的最终信度和效度都将大打折扣,,
2.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它的内部结构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诸多因素;它的外部结构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果关系复杂。例如,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中小学生及其教育,这些教育问题牵涉到社会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形成了多因素的广泛联系,再加上人们的愿望、价值观念的参与,使任何一个教育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处于一种复杂的因果关系之中。我们在做教育分析研究的时候,不得不以复杂的眼光去观察、思考每一个教育问题。
3.应用性。应用性这一特点是由教育本身的育人性决定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可能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中学教育阶段如何处理好“减负”而不“降质”、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的关系、创新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违法犯罪等等。而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必须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这些研究都是把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当前教育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应用性研究。、
4.有效性和持久性。从总体上讲,教育科学研究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多数课题都具有较长的研究周期。一般情况下,教育科学研究从发现问题、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得出结果,形成理论,进而推广应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较长的时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科研,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的指导、组织和管理,我们应了解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教育科学研究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教育科学研究类型结构体系。
1.从研究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宏观研究是指对国家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教育问题做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比如,对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这类研究涉及面广、范围大、理论性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方向性和综合性。中观研究是指在某一个范围内进行的综合性的教育科研,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一种研究层次。比如,城市中小学整体改革的研究。微观研究是对教育问题进行具体细微的研究。它研究的范围小,但很深入具体,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比如对学科教学法、学习策略、德育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2.从研究的层次来划分,有阐释性研究、综合性研究、创造性研究。阐释性研究是指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育规律的理论进行叙述、解释或验证。如暗示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性研究是把分散的,从不同角度讨论的观点综合起来,形成整体系统的观点和认识。如国内外中小学课程改革比较研究等。综述性研究对信息资料进行鉴别、加工、整理、分析,对教育现象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创造性研究是用已知的教育信息进行研究探索,形成新颖而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成果。
3.从研究的方式来划分,有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目前,一般的划分方法是把教育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也称基本理论研究。它是以建立和发展理论体系,系统阐述并验证各种假说、原则、法则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研究虽然不解决具体问题或特定问题,但它为教育实际工作提供具有普遍性的指导。例如,关于教育本质、教学规律、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应用研究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是运用儿童计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解决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又如课程与教法研究,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研究,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研究。开发研究是根据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的成果,为教育实际工作者提供能够直接运用的教育产品。例如,研究者在对集中识字或分散识字进行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将成果编成教材、音像材料等。
教育科学研究原则是教育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理性规范。它是教育科学研究规律的反映和教育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的概括。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科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任何教育科学研究要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不能与教育目的、教育任务相违背。首先,教育科研的目的、内容要符合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其次,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实施过程不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要符合道德要求。总之,教育科研要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排除一切主观偏见。贯彻这一原则要求研究者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要客观,不轻率地作结论。选用材料必须严格地查证核实。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去研究客观现实。只有从课题的选择到材料的分析,从方法手段到研究的组织都客观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教育现象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体,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多系列组成的系统。我们研究教育现象时必须要有整体系统的观点,要考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家庭环境、系统环境的影响,要重视总体的系统研究,把研究对象或问题放在系统的形式中,考察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育科学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由于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层次等的不同,所用的具体模式可能不同,但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研究的基本过程是相似的。都要经历选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并制订计划、收集和整理资料、研究成果表述的系列化过程。在这里我们把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选题与设计、实施、总结与评价。
(一)选题阶段与设计阶段
1.选题
选题时研究者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问题的过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完成一项完整的教育研究的开端,也是研究的关键性的一步。研究课题的确定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影响研究进程中各项工作的成效,关系研究成果的价值。选题应注重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应当具有可行性、新颖性和先进性,题目要明确具体。
处于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查阅文献,获得与所研究的问题或所使用的方法有关的信息,形成假设,确定变量等等。
首先,查阅文献。文献可以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中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帮助他们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其假设,同时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帮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查阅文献包括5个步骤: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关键词或词组;确立合适的索引或修正系统的材料来源;确定与研究有关的潜在的标题;有选择地将材料按内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对包含相关资料的信息作摘要或总结,并写出文献评论。
其次,形成假设。假设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当选定的课题经过论证并且确立下来之后,就必须提出理论构想,引导进一步的研究。理论构想主要是通过建立明确的研究假设,准确地表述研究课题并按确定的目标决定研究方法。能否提出一个好的假设,不仅关系到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而且关系到能否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2.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研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整个研究的实施蓝图。研究设计是否合理完善,不但直接影响研究预定目标能否实现和工作的效率,而且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课题研究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确定研究的对象、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手段、制订行动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又称为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利用对这一样本的研究结果去推断总体。由于教育问题的复杂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选择研究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总体来看,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至少要考虑到:第一,研究的目的、内容和问题性质;第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凡研究者具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等资源,并且又能获得必要的支持与合作的方法,才是恰当的方法;第三,要考虑到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凡研究者力所能及,能胜任的方法才是恰当的方法。制订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对各项研究的总体安排。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工作方案和进展计划、研究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等等。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研究设计的执行阶段,是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
1.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
在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就必须围绕选题广泛地搜集资料,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最终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全面地收集资料之后,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该课题中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问题等,确定哪些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自己研究的突破点,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新理论。
(三)总结与评价阶段
1.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研究者在进行一项教育研究时,最后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选择适当的形式将研究成果明确地、有说服力地表述出来。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粗略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必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此种类型包括教育观察报告、教育策略报告、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和教育实验研究报告。②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这是理论性研究成果。此种类型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及高校学术论文。③综合型。这是既有教育真实的发现和报告,以理论研究为前提,又有在此基础上做的理论分析,此种类型是指以调查或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学位论文或学术专著。
2.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是使社会接受并传播这些成果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和反馈科研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有利于确立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可以按照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标准对教育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三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