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Educational System)

目录

什么是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多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是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旨在实现教育目的的社会公认的组织系统。它通常由两个方面构成,即社会公认的、依据法令组织而成的法制性教育制度和出于社会生活需要而日渐产生并固定下来的社会惯行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特点[1]

  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类似的特点,又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1.客观性

  教育制度作为人们基于自身需要而设计并践行的规则与秩序,从表面看虽然是一个主观性产物,反映了人们特定的主观期待与价值追求,但是它的变迁并非由人所想、随心所欲,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受制于相应的客观基础。这个客观规律与客观基础主要是内在的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外在的以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及文化氛围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环境,而这些都是由特定社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例如,从义务教育的提出到法律确认再到普及,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历时200余年。尽管不同国家提出的时间和普及的年限有所不同,但是归根结底反映了现代大机器生产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反映了大工业时代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由分离走向结合的趋势。这些都是客观的,不依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

  2.规范性

  任何教育制度都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制定的,显然有一定的规范性。教育制度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入学条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在阶级社会里,则表现为阶级性。具体而言,教育制度的规范性是指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教育组织、教育机构、教育者及其所实施的教育活动,要在“是”、“应当是”和“必须是”三个层面上遵循一定的约束,服从一定的秩序。

  3.历史性

  教育制度的客观性和规范性的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需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制度。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差异性。也正是由于差异性的存在促使了不同教育制度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

  4.强制性

  教育制度一经确立,就对处于该制度环境中的组织或机构与个人产生合法的强制作用,它以既定的规则和预期的秩序强制约束一定组织或机构的教育活动,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因其利益好恶而必须无条件遵守,否则就要受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惩罚。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制度是独立于其约束对象的。例如,学校的考试制度规定,任何学生和教师在考试过程中都不能有舞弊行为,否则,一经查实,就要给予适当的处分。考试制度对于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管理人员都具有特定的强制性。

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1]

  教育制度除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以外,还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教育制度的纵向学段的划分和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而教育制度的性质与发展状况主要决定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一)经济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作为一种根本的力量,决定了该国国民教育体系与市场的关系,决定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了国民的教育需求结构以及教育内部的管理方式等。如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从事生产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完全可以通过经验而获得,无须制度化学校教育;同时,较低的社会生产水平也决定了社会不可能提供面向全体民众的学校教育,享有教育权利的只能是占全社会人口少数的统治阶级。步人近现代以后,生产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生产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只有纳入规范的教育体系中,才可能被未来的劳动者内化而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并以间接的方式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当前,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型高科技产业必将对教育的种类、科类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二)政治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通过对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安排,为本阶级的利益诉求提供有效的、合法的保障,从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教育阶段与教育类型中,表现出相应的阶级差异性。因此,政治因素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例如,在古代社会里,由于社会政治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制度也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能够享受学校教育的只是一部分显贵,其余的人都被排斥在学校体系之外,只能接受一些粗浅的生活教育或师徒式的教育。现代社会,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普通民众也都能接受学校教育,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制度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还是有所体现,只不过更为隐蔽罢了。

  (三)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它常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制约着既定文化场域中的种种社会活动,文化影响着教育类型,影响着教育制度。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分权制;同样是实施分权制,美国的分权制又与英国的分权制不同,各自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这些都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起的。在文化因素中,科学技术对教育制度的影响非常明显,而且其影响力还在逐渐增大,如let益普及的网络技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以掌握和再现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制度,人们纷纷研究适应这种状况的新的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奖励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当今世界各国都趋向将受教育权视为基本人权,争取实现教育公平,显然这是人文精神对教育制度影响的结果。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2]

  教育制度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m不同的发展状况。在原始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第一次分离出来,产生了古代学校,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因此就产生了古代教育制度。由于古代学校在教育内容上科学和技术的东西很少.从而决定了古代教育制度的不系统性和不完善性。现代学校是社会的进一步大分化.它不但培养政治统治人才和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它还培养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文化教育人才、经济管理人才和众多的有文化的生产工作者。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性和完善性。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2]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的大、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产生了现代大学和现代中学,特别是随着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国民学校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了大、中、小学的严格区分,形成了现代学校教育系统。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所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类型的学制只不过是学校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组合。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

  1.双轨学制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群众性现代学校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因为一轨从中学开始,一轨只有小学。这样就剥夺了在群众性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后来,群众性学校一轨从小学发展到了中学时,才有了初中这个相对应的部分。一轨是文法中学(英国)、国立中学(法国)和文科中学(德国)的第一阶段,另一轨相应的是现代中学(英国)、市立中等学校(法国)和初级中学(德国)。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是这种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18世纪末,美国北部各州已都有了在城镇设立初等学校的法令。1830年以后,小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产业革命和电气化的推动,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剧地发展,于是继小学的大发展之后,从1870年起,中学也得到了大发展。在急剧发展的经济条件和在美国这种没有特权传统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美国原来的双轨学制中的学术性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却被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和群众性中学所淹没,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美国单轨学制白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人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多种分段。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

  3.分支型学制

  十月革命后.苏联制定了单轨的社会主义统一劳动学校系统。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又恢复了帝俄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于是就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的某些因素的苏联型学制。苏联型学制不属于欧洲双轨学制,因为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一毕业,少数优秀生可直接升入对口高等学校,其余丁-作三年后也可升学。但它和美国单轨学制也有区别,因为它进入中学阶段时又开始分又。也就是说,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苏联型学制的优点和特点。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直到20世纪初,西欧双轨学制,一轨只有小学,一轨则只有中学和大学。几十年后,随着义务教育的上延,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实施,双轨学制从小学开始向上逐步并轨。20世纪初,初等教育是专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那时,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子女是在家庭中或在中学预备班里接受初等教育的。经过两次世界大战,通过劳动人民及其政党、进步人士的努力和争取,德、法、英等国终于先后实行了统一的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终于并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及教育逐步延长到了十年左右,已到了中学的第一阶段。过去,欧洲的中学本来是不分段的。现在,同是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在高学术水平的完全中学的第一阶段进行,有的则在新发展起来的低学术水平的初级中学里进行,机会很不均等。于是,英、法、德等国采用了综合中学的形式把初中的两轨并在一起。英国发展最快,20世纪80年代初,综合中学的学生数已超过学生总数的90%以上。这样,西欧双轨学制事实上已变成分支型学制了,即小学、初中单轨,其后多轨。现在,英国的高中也正在通过综合中学实行并轨。

  2.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幼儿教育。现代幼儿教育机构,最早出现于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后的18世纪下半叶。20世纪前半叶,随着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各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机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逐步走向普及。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性质也在从以保育为主走向以教育为主。幼儿教育机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是幼儿教育的结束期有提前的趋势,提前到了6岁或5岁;二是加强小学和幼儿教育的联系。

  (2)小学教育。到19世纪后半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普及了初等教育。少年青春发动期的提前,对儿童和少年智力潜力的新认识.教学的科学水平的提高和小学教师水平的提高,这一切促使发达国家小学教育的结构有了一系列变化:第一,小学已无初、高级之分;第二,小学入学年龄提前到6岁甚至5岁;第三.小学年限缩短到5年(法国)、4年(德国),甚至3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联);第四,小学和初中直接衔接,取消了升入初中的入学考试,连英国的“十一岁考试”和法国的“六年级入学考试”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消;等等。

  (3)初中教育。第二次]j业技术革命要求从事电气化生产的劳动者必须具有更高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于是每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把义务教育延长到了八到九年。尽管名称不同,事实上都是初中教育。这些中学是为培养有文化的体力劳动者而办的,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脑力劳动者

  (4)高中教育。高中本身是现代学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普及教育已到了初中阶段,双轨学制中原来不分段的学术性中学不得不分为两段,使前段和群众性的初中合并共同完成普及教育的任务.后段即变成了欧洲高巾。高中阶段学制的多类型,即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乃是现代学制在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5)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里,由于职业训练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水平一一越来越高.因而对职业教育的科学文化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已有移向高中后的明显趋势,这是因为在当代职业教育有益建立在更高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只有在高水平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之上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适应性。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在当代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二是职业教育层次、类型的多样化。

  (6)高等教育。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经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一条是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把这些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一条是创办新的大学和新的高等学校,如伦敦大学洪堡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现代社会、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向高等学校要求各级各类高级人才,于是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一是多层次,过去主要有本科一个层次,而现在则有多个层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二是多类型,现代高等学校的院校、科系、专业类型十分繁多。高等学校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7)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指自学、向生活和实践学习、自我修养以及手艺上的精益求精等。现代成人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在生产上运用科学技术为特征的大生产的产物。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创造周期和陈旧周期越来越短,因此,每个人从学校毕业后,在劳动生活中如果不多次更新知识,就不能适应人员流动和改行转业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劳动者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个性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成人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正在向终身教育制度发展,并将成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2]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和国内资本主义势力的兴起,迫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于是“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年制”。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3段5级:初等教育段为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2级;中等教育段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2级;高等教育段为4~6年。小分级。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圈的新学制。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制定了大、中、小学制条例。1966-1976年期间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等口号,对我国的学制和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破坏。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努力,我国迅速结束了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教育上的混乱局面,着手重建和发展被破坏了的学制系统:延长了中学的学习年限;恢复和重建了中专和技校,创办了职业高中;恢复了高等学校专科和本科的两个层次;扩大了高等专科学校;恢复和重建了很多院校、科系和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和完善了研究生教育制度;恢复和重建了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等等。这些举措使我国学制逐步向合理和完善的方向发展,使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制,这个学制还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得到了确认。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园),招收3~6、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在成人教育方面,是成人初等业余教育。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6年,初中3年,高中3年。职业高中2~3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工学校2~3年。属成人教育的各类业余中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高等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专科学校修业为2~3年。大学和专门学院为4~5年,毕业考试合格者,授予学士学位。业余大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类专业水平者,承认学历,享受同等待遇。条件较好的大学、专门学院和科学研究机关设立研究生教育机构。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2~3年,招收获学士学位和同等学力者,完成学业授予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3年,招收获硕士学位者和同等学力者,完成学业授予博士学位。在职研究生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完成学业者也可获相应学位。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显得更突出了。例如,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活力,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之间、层次之间的比例失调。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教育体制改革。在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有: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为“两基”、“两全”、“两重”。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另外.还要重视和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残疾人教育事业,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办学体制。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设立教育基金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根据我同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学制还需要继续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第一.适度发展学前教育。第二,切实普及义务教育。第三,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第四,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詹瑜,王富平,李存生编著.教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2.
  2. 2.0 2.1 2.2 孟燕主编. 高等教育学教程. 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