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合作银行风险

  	      	      	    	    	      	    

合作银行风险(Cooperative bank risk)

目录

什么是合作银行风险[1]

  合作银行风险是指合作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经营管理目标不能实现或出现资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合作银行风险的种类[1]

  合作银行的风险按不同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划分,这样更有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风险的成因和程度,进而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1)按风险形态划分。合作银行风险可分为潜在风险和现实风险。潜在风险也称预期风险,是指在合作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隐含的风险因素,其风险损失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通过人们的努力加以消除。现实风险或叫事实风险,是指风险的发生已成事实,已经形成了风险的后果,对合作银行经营管理的某些方面已产生了损失的风险形态。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对潜在风险重在防范,防止其扩大和转化为现实风险;对现实风险重在消除和补偿,防止其损失和危害的程度加剧。

  (2)按风险度划分。可分为低度、中度、高度风险。风险度是对风险程度的一种数学描述,一般认为风险度在0.3以下的为低度风险,0.3~0.7之间的为中度风险,风险度在0.7以上的为高度风险。

  (3)按风险构成划分。合作银行风险可分为负债风险、资产风险管理风险。其中负债风险主要包括合作银行资本金比例偏低、资金来源渠道不畅、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支付困难、信誉动摇、效益下降的风险。资产风险主要包括现金资产损失和业务差错较多、贷款和投资业务本金及收益不能顺利回流、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和损毁较多、无形资产受到侵害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过程存在薄弱环节、防范意识不强等所造成的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以致出现经济犯罪而对合作银行正常运作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4)按风险成因划分。主要可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由于合作银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事故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①国家政策的变化,例如在业务范围、机构设置、调控手段等方面的调整。②市场环境的变化,如市场利率水平的波动、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外汇市场的影响等。③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如地方政府干预银行业务、借款人信用状况恶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某些传闻和谣言影响客户的心理预期等等。④不可抗力导致的恶性事件:如地震、水灾、台风、战争、海啸等造成的损失。内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合作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业务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而产生的风险,包括出纳会计等操作人员差错较多。信贷、投资人员决策失误、管理人员以权谋私、管理不善造成的资产流失及一些不合理费用等情况对银行经营成果所产生的可能性损失。此外,还可根据风险的可控性分为静态风险动态风险静态风险的变动一般带有某种规律性。而动态风险较易波动,预测控制有一定的难度。

合作银行风险成因分析[1]

  合作银行风险成因可大体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合作银行风险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态势、相关经济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二是微观因素对合作银行风险的影响,主要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因素的影响及各经济关系人行为的影响等。

  1.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1)国民经济发展态势。

  若经济大环境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持续正常,通货膨胀率较低,经济政策较为宽松,各项经济因素相互配合、合谐联动,居民的心理预期较为稳定,经济发展前景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合作银行也会处于良性的经营状态中,资金来源渠道畅通,数量充分,资产结构合理,资金周转正常,银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此时的银行风险因素往往表露不甚充分。相反,若经济环境相对萧条,银行资金来源相对缺乏,贷款和投资对象又不甚理想,银行资金周转缓慢,沉淀增加,效益下降,此时银行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风险管理上观念松懈措施不力的银行往往会面临经营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2)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地区、行业、产业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不平衡,这就决定于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有侧重、有区别的,在资金分配上也不应是平均主义。与国家经济政策相适应,货币金融政策也会有宽严之分。在中央银行放松银根时期,合作银行的资金运行环境会相对宽松,而在中央银行紧缩银根时期,又会导致合作银行资金规模萎缩和盈利水平降低。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我国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调控工具的逐步成熟,货币政策与经济政策的配合将会更加默契,调控效果将会逐步改善,这些对合作银行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利的契机。特别是至1996年底,我国经济调整的“软着陆”战略初步取得成效,中央银行运用间接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尝试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都为合作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3)市场环境变化。

  金融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只简单分析一下金融市场环境对合作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其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的作用较为主要。

  ①货币市场因素。货币市场是指短期资金市场,其构成主要包括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国库券市场等,货币市场既为合作银行筹措资金增加了渠道,又为其资金运用提供了场所。一般而言,货币市场期限较短,金融资产流动性强,合作银行短期资金操作的风险相对较小。货币市场对合作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变化引起合作银行收益减少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指合作银行所持有的流动性资产不足以满足其现金支付的需要,或面对客户大量的支付要求而合作银行筹资渠道不畅,从而导致合作银行产生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此外,票据行为操作和管理的不规范性及某些违规违纪现象也会对合作银行经营产生影响,导致银行资财损失的可能性。国库券市场是合作银行证券投资风险最小的投资方式,但一般投资收益较低,其投资规模会影响到合作银行盈利资产的综合收益率。

  ②资本市场因素。这里主要分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它们对合作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从筹资风险来看,通过发行股票中长期债券可以增强合作银行的资本实力(即股权资本债权资本),所以,证券市场的管理和运行情况就影响着合作银行实现筹资目标的可能性,包括证券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市场的资金潜力、证券发行市场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及规范运行情况、市场利率变化对筹资成本的影响等因素。从投资风险来看,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购买力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者不能按时履行债务而导致合作银行不能顺利实现资金回流和取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环境不理想,如交易渠道不畅,价格波动较大,而给合作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购买力风险指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合作银行证券投资的各收益和实际收益相背离,从而产生的风险损失。

  ③外汇市场因素。其风险因素包括汇率风险和国际传播风险.汇率风险对合作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汇率大幅度变动使合作银行资产贬值或负债成本增大的可能性。国际传播风险是指由于国外某些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变动通过国际贸易及国际资金往来等渠道,对合作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合作银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2.微观经济因素分析

  合作银行风险成因的微观因素可分为合作银行自身因素和借款人相关经济因素两个方面。

  (1)合作银行自身因素分析。

  ①人员素质状况:包括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后勤保卫人员等,管理人员素质分析主要看其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决策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等。管理人员是合作银行业务经营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风险意识管理手段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有决定性影响,银行管理者在组织、指挥、协调、反馈、监督的管理活动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银行的稳健经营,更要善于调动下属的风险意识,齐心协力,共同防范,发挥集体智慧,动员群众力量,把风险管理的要求转化为全行上下的自觉行为,这是提高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主要保证。业务操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强烈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大局出发,从全行利益出发,积极提高业务水平,规范操作,遵纪守法,从本职工作做起,强化风险意识,消除风险隐患。后勤保卫人员应尽力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情况。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银行内部各管理层次、各部门、柜组、岗位之间合理划分权限、落实责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所形成的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银行管理机制。为防范和消除风险,合作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健全合理,包括权限合理分配,岗位职责明确,信息反馈顺畅,操作行为规范、监督检查有力。

  ③银行资产负债的规模和结构。从负债方面看,银行资本金、各项存款、借入资金和其他负债数量要充分,结构要合理。所谓数量充分,就是要求银行的负债规模要能够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说明的是要正确看待负债的数量,一是要注意负债的利用率,因为银行为取得负债所付出的利息费用构成了银行成本的主要内容,必须通过银行的收益来弥补,增收节支是提高合作银行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二要注意负债的流动性,保持合作银行合理的支付能力,维护银行信誉。结构合理就是指合作银行负债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要保持较高的适应性,避免来源渠道过于单调,期限分布单一给银行经营发展造成的影响。从资产方面来看,合作银行盈利性资产和非盈利性资产要合理分布,盈利性资产如贷款、证券投资业务的收益,是体现合作银行经营效果的基本标志,在管理上首先要强调资产的安全性,提高资产质量、防止和减少资产损失,在此前提下,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效益性,实现合作银行营运资金的正常周转和增值。非盈利性资产现金资产固定资产等在管理上要求操作严密、制度健全、减少差错和失误,保持银行资产的完整性。

  ④银行经营的规范化程度。当前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合作银行作为经济实体,在利益动机的诱惑下,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放松风险警惕,片面地从事一些高收益、高风险的经营项目,增加了合作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二是合作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政府干预银行业务导致合作银行风险扩大化。

  ⑤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情况。如保险制度与合作银行的结合还较为薄弱,在西方国家较为流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在我们国家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银行资金和财产保全的方法还相对单一,这些对于合作银行的风险管理无疑又增添了新的课题。

  (2)借款人因素分析。

  贷款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之一,在贷款占银行资产业务主要比重的情况下,合作银行与借款人的关系就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贷款通则》的界定,“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对借款人的风险因素分析主要包括信用状况分析、经营状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等。

  ①对借款人的信用分析。西方国家采用的“五C规则”是对借款人信用情况的基本概括,它包括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借款人所处的经营环境(Condition)五个方面,一般来说,借款人道德、品德良好,资本实力雄厚,经营情况稳中有升,能提供合适的抵押担保品,在经济发展和行业布局中处于主动的位置,那么,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就会得到保障,反之则会增加银行贷款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所实行的信用评级制度也是考察借款人信用情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②借款人经营状况分析主要评价借款人供、产、销和购、销、存的配套、衔接情况。从工业企业来看,在供应阶段,原材料采购渠道要畅通,材料储备额度要合理,所购材料适用性好。能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使企业的材料储备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不占压过多的资金;在生产阶段,要求企业首先要保持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着重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注意采用新技术成果,加速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在销售阶段,力求销售渠道顺畅,销售数量不断增长,销售利润相应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得到实现。在上述三个经营阶段中,如果企业不能实现相应的管理要求,则企业向银行借款就可能导致银行资产业务风险。

  ③借款人的财务风险。可通过评价借款人有关的财务指标财务会计报表分析,了解借款人资本的充实情况,资产负债的对比情况,应收款项的分布和质量及资金周转的情况等,初步认定借款人财务状况对合作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

合作银行风险的分类识别[1]

  我国的合作银行体制包括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分别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客观上存在着种种风险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改革的不断完善,合作银行制度将日益健全,正确认识评价合作银行风险,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对促进我国合作银行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合作银行资本金业务的风险识别

  资本金是合作银行经营实力的象征,合作银行取得资本金的途径及资本金的规模和构成,直接影响合作银行的经营过程。首先,从数量上看。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这个比例,既反映了《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资本金管理的国际惯例,又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的发展趋势,如果商业银行资本金比例过低,与其负债规模不相适应,势必导致商业银行存在潜在的偿债风险.一旦出现挤提存款的风潮,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将会面I艋严峻的考验。1995—1996年日本“泡沫经济”所产生的经济失衡以及中小银行大批的破产倒闭已敲响了警钟。保持合作银行资本金的相对充足。维护合作银行的稳健经营,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其次,从资本金的来源来看,股权资本,中长期债券及商业银行税后留利是形成银行资本金的基本渠道.其中税后留利是合作银行内部积累的资本金,可以长期占用。没有成本约束,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是与合作银行经营效益高度相关,如果银行盈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资本金的增量会相应减少,或者由于冲减原有亏损使银行资本规模萎缩;二是税后留利的分配要兼顾多种因素,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公益金的提取以及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其转增资本的数量受到限制。通过发行股票和中长期债券筹集资本金。合作银行都要付出成本,特别是发行新股增资会对原有股东权益产生影响,中长期债券客观上有到期期限的制约,又要考虑证券管理机构的种种约束。这些都会影响合作银行资本金的增长。

  2.合作银行负债业务的风险识别

  合作银行负债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两个方面。存款是形成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主要来源,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合作银行也不例外,对存款和借入资金的管理是合作银行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从单纯强调负债的流动性到现代的资产负债共同管理,其基本的思路在于:通过提高银行负债资产流动性,实现商业银行经营中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进而达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总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

  (1)合作银行吸收存款的风险管理

  对合作银行存款业务的风险管理首先要正确认识几个界限,一是存款的客观数量界限。二是备类存款的比例界限。三是存款的运用界限。

  ①存款的客观数量界限。银行吸收的存款主要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闲置和待用的货币资金,是流通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存款形成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存款增长可以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和提高效益创造条件,同时又应该认识到,存款存在着客观的数量界限,存款并不是越多越好。这是因为:第一,过量的存款反映出经济运行的不正常,隐含着企业经营不协调或社会投资渠道不畅的矛盾。如因为原材料供应紧缺,企业的储备资金大量闲置在结算户存款上,虽然银行存款增加了,但企业生产过程不正常,社会商品供应结构失调。如果储蓄存款大量增长,则又说明居民个人收入增长过快,消费基金膨胀,或者社会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或者个人投资方式单一,投资渠道不畅等。第二,过量的存款增加了银行的成本。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在于存贷款的利差。如果银行贷款和投资对象缺乏合理的选择,出现了存款的闲置,那么单纯的利息支出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不利。第三,过量的存款增大了银行的支付风险,在银行资本金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存款规模与其资本金规模应有适当的配比关系。可以简单分析一下,银行吸收存款的目的在于发放贷款,假如已发放的贷款没有到期或到期不能顺利收回,出现逾期或呆滞,而客户又要提取存款,那么银行的支付能力就依赖于新的借入资金或者动用资本金。在通常情况下,对个别客户或者个别银行的支付困难不足以影响整个银行业的信誉,但如果银行存款不断转化为贷款,而贷款又不断地出现沉淀,一旦出现客户挤提存款的风潮,那么银行的支付风险就会转化为经营危机。

  对存款总量的考查,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总存款的平均余额同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的比率;企业存款平均余额同企业销售总额的比率;储蓄存款平均余额同居民货币收入的比率。这三个指标亦即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存款率、销售收入存款率和居民收入存款率。

  ②各类存款的比例界限。从期限结构来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对银行的经营活动有着不同影响,活期存款稳定性差,利息较低,定期存款稳定性好,可以用于期限较长、盈利较大的资产项目,但存款利息较高。在银行的存款管理中要注意克服片面强调为满足长期资产业务需要而追求长期性存款或者为降低利息而片面强调短期性存款的倾向,避免顾此失彼而影响银行的健康发展。

  ③存款运用的界限。存款对银行来说始终是负债,为了保证对客户的支付能力,银行在安排存款运用之前,必须留出一定比例的备付金。我国现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要求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75%,超过这个比例,说明银行存款被过度运用,银行清偿能力不足。

  (2)合作银行借入资金的风险管理。

  合作银行借入资金的途径主要有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等。合作银行在吸收存款以外,组织借入资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周转头寸不足或针对特殊的贷款对象筹措资金。一般而言,通过同业拆借和向中央银行借款取得的资金不得转化为长期贷款或进行长期投资,而发行金融债券筹资意味着商业银行向金融市场提供了金融资产,发行金融债券首先要按法定程序经证券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在商业银行内部要本着“数量适度、保证信誉、节约成本”的要求,加强对债券发行的风险管理。具体来说,发行金融债券要根据实际的资金需要确定发行规模、避免过量发行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债券到期要保证偿还,维护银行的信誉;因为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一般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会增加银行的成本负担,所以在发行过程中,应从各环节入手,控制和节约费用,确保银行经济效益。

  3.非盈利性资产的风险管理

  合作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般可分为盈利性资产和非盈利。性资产,其中盈利性资产主要包括贷款、投资和证券业务的资产;非盈利性资产主要是指现金资产和固定资产。

  (1)现金资产现金银行转帐结算以外最直接的支付手段,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对现金资产的风险管理除要求保持合理库存外,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防抢劫、防诈骗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议题。

  (2)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银行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从实物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入手,在价值管理方面,要强调银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要及时进行帐务处理,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银行资产情况;在实物管理方面,要建立和落实管理责任制,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和损毁,为合作银行正常的经营活动提供保障。

  合作银行的盈利性资产是银行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在现行体制下,发放贷款和证券业务是合作银行盈利资产的两个主要方面。

合作银行风险程度分析[2]

  合作银行在经营中,盈利和风险是紧密联系的。合作银行要想盈利,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要想多盈利,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在财务管理中应力求把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反映合作银行风险程度的指标主要有:

  1.流动性风险比率

  流动性风险比率,是反映合作银行支付顾客提款或增加贷款等实际的或潜在的流动性需要与流动性供给之间的比较。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大,说明银行流动能力越强,承担的流动性风险也越小,反之相反。

  2.利率风险比率

  利率风险,是指在市场利率变化时,合作银行资产收益和价值与负债的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利于银行的变化。评估和分析这一风险的重要指标是利率风险比率,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率。合作银行的利率风险比率一般应保持在1左右,以减低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难以准确预测带来的风险。

  3.信用风险比率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贷款和投资的利息或本金不能按契约进行偿付的风险。可采用低质量贷款占资产总额的比率来分析,这一比重越大,合作银行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4.资本风险比率

  资本风险比率反映的是一家银行在存款者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受危险之前能够承担的资产价值损失的程度,即用资本总额除以风险基础资产总额。因此,如果这一比率超过了某个限度,这就意味着该银行承担不起风险资产可能带来的损失。“巴塞尔协议”用资本充足比率来反映资本风险状况。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邓毅等主编.合作银行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9.
  2. 吕国胜.走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合作银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0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