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EDI报关系统又称为海关通关EDI申报系统,是为了方便有关进出口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手续的专业报关和报关单处理系统。它采用世界流行的EDI报关方式,使外贸企业得以在自己的办公地点使用EDI网络进行远程报关处理,EDI报关是外贸业务无纸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EDI报关系统的企业端报关软件是在Windows操作平台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操作方法与Windows其他应用软件一样,要求用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对所用的电子数据交换通信方式有初步的了解。该系统采用了国际公认的标准报文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中国海关EDI通关系统是指海关与通关对象之间运用EDI技术自动交换和处理通关文件,并利用海关计算机应用系统及时、自动完成整个通关过程的EDI实用系统。EDI通关系统涉及进出口货物报关、审单、征税、放行等通关环节,以及包括报关行、金融单位、仓储、运输企业和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等部门。EDI通关系统是指海关原有报关自动化系统(H883系统)的延伸、发展和提高。它在H883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通关手续,用户在许多情况下不必派人到海关办理报关手续。EDI通关系统软件模块示意图如图9.14所示。
EDI报关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简便报关手续、提高通关速度:EDI报关把传统报关模式的填单、打单、预审、复审等多项业务环节整合为一个环节,仅用五分钟就可完成向海关的发送申报、接收海关批复回执等全过程。
2.报关时间不受限制:海关计算机对电子报文进行24小时自动审核、回复。
3.加强了与海关的沟通:及时获取海关公告信息,使企业尽快得到海关有关政策的变化成为现实
4.节省企业开支:EDI报关与人工申报相比,每份报关单的输入与改单费用可节约30元-110元人民币不等。海关每一报关单号收取20元人民币,改单不收费。
5.信息化管理、增值功能:ZJ-Icustoms电子通关管理系统功能强大,特有的OPENAPI增值功能,提供预留接口实现与企业ERP、SCM、CRM等系统无缝联接,提供完整的接入方案以及二次开发方案。
6.丰富的实施经验及完善的服务体系。
作为一个安全的EDI报关系统,一是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报关信息安全、快速、准确地传递;
第二是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篡改和破坏信息。
第三,是电子报关数据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电子数据报关单上没有申报单位的印鉴和报关员的签名,只有电子签名。从海关的电脑打印出来的电子数据报关单及其有关报关单证能否直接作为证据?通关作业改革实施后,在电子报关单和纸质报关单并存的情况下,出现两者内容不一致,应以哪种单证为有效单证?另外,由于电子数据的易消失性(如在操作时指令失当或染上电脑病毒,均会导致电子数据的部分或全部消失)和易改动性,主观上或客观上容易造成EDI用户与海关计算机记载的内容不一致,这时应以哪方计算机的储存内容为准?如何认定当事人申报不实或伪报、瞒报的法律责任等等。
系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海关、企业使用系统进行报关,可以使报关业务便捷化,方便企业的报关,便于海关管理,简化报关手续,加快通关速度。使报关操作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报关信息电子化,信息化。最大限度地方便报关企业和海关。
提高通关速度
建立报关、审核、回执的自动化、电子化系统。报关企业或报关行只需要远程使用系统进行报关业务和查看回执情况,减少企业进行报关时由于报关单填制错误,而又进行修改的时间。通过网络和信息化技术缩短通关的速度,提高企业、报关行的通关效率。
加快信息传递
海关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使报关参数信息的变更通知下达更加迅速。通过采用安全可靠的加密技术,也可以将报关参数、企业资料、商品资料等通过网络迅速地向企业传送。信息网络,它不仅能迅速地传递信息,减少传送时间,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保证信息的全面与准确,并且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的传递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简化运作环节和程序
通过系统的实现使通关手续更加便捷。建立整合性、超时空限制的报关服务系统;根据报关企业、报关行的需求,建立信息查询,业务查询等。如企业申请、报关单申报、回执通知等业务,均予以电子化、线上服务化,提供电子查询、查看等。
降低运作成本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报关人员的素质,优化了海关对报关企业的管理,提高了报关单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这些都会促使报关运作成本的减少。
而报关系统的硬件、网络投入都可以使用海关、企业已经建成的专线网络和原有硬件设备,这样系统的实施对于海关和企业的软硬件投入几乎为零。
提高海关管理水平
EDI报关系统能够促进海关部门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利用EDI报关系统,改变海关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方式,海关提供比以前更快捷的各种服务。
通过报关单数据的电子化,为海关管理决策提供数据的支持。便于以后海关实施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基础。
海关在较短时间内使EDI与电子商务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并成为国内少数几个具有实际应用效果的单位,有其必然性。
首先,从海关在国民经济中,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看。海关作为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监督管理部门,是连接贸易、运输、银行、保险等行业及外经贸、商检等其他国家进出口管制部门的纽带,也是对庞大经贸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的中枢。海关与报关行、进出口企业、运输部门、银行及国家进出口管制部门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海关处于庞大的数据收发端,并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将其作为进出口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进出口结付汇及出口退税等的依据。如果海关效率低下或出错,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反之,其产生的效益也是巨大的。有资料表明,一艘装运2700个集装箱的远洋货轮,压港一天就要损失5—6万美元,这还不包括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损失。另一个例子说明,如果海关与央行国库及进出口纳税人之间采用电子支付系统来完成缴税手续,仅因税款提前入库一项,就可为国家每年省出在途资金利息数十亿元。
其次,从海关各项业务发展需要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关事业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对外开放及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海关事业的发展,同时又给海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我国进出口业务急剧增加,海关的业务工作量也随之飞速增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总值中海关各项业务每年的增幅基本保持在10%-20%。但是,海关人员总数的增长十分有限,尽管海关已大大简化了通关手续,货物的实际检查率已降到了极限,货物在口岸上受阻仍时有发生,企业抱怨之声仍不绝于耳。海关已到了唯一依靠信息技术不能有效履行其管理职能的地步。
再次,从国外同行发展趋势看,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在海关领域的应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他政府部门比较,一直处于较领先地位,尤其是对国际贸易依存度较大的发达国家海关更是如此。从发达国家海关计算机应用历程看,20世纪60年代是以贸易统计计算机化为标志的单项应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以货物通关计算机化为标志的综合应用阶段,而20世纪90年代是以高度自动化的EDI无纸通关为标志的高级应用阶段。美国海关目前在其货物报关单中,已有96%是采用EDI方式处理的,其中又有45%实现了无纸通关,而自动缴税(银行电子划账)已占总数的54%。为了有效限制国外纺织晶冲击国内市场,已与新加坡、中国等有关部门联网,以EDI方式交换纺织品配额许可证发证信息。加拿大海关也在几年前制定了从传统的联网受理报关业务向EDI方式过渡的行动计划,开发了与其报关自动化处理系统(CCS)相衔接的EDI报关系统,开始接受EDI报关,EDI报关量已占83%。澳大利亚海关采用EDI模式处理进出口货物,发展至今实现“无纸通关”已达90%以上。
从国际海关组织提供的资料看,发达国家海关普遍采用了EDI技术进行海关主要业务的处理,与本国贸易界的EDI应用系统已进入常规运行阶段,其主要精力已转移到海关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间及国际海关间的EDI应用系统开发上米,且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货物通关环节扩展到诸如配额许可证管理、国际旅客管理等方面。如前面提到的美国海关与新加坡的纺织品配额许可证EDI管理,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国海关、航空公司间的航空旅客信息先期预报等。面对世界性的EDI应用潮流,如果不跟上EDI应用的步伐,我国海关与国际海关的差距势必进一步拉大。
最后,从国内EDI和EC技术应用环境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行政部门到各行各业,对EDI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不少部门和地方在“八五”和“九五”期间投入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EDI和EC在外贸领域的应用,对海关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州、上海、深圳、厦门、青岛、天津、大连、北京等地,许多进出口商贸企业、运输公司、报关行和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向海关提出了采用EDI方式办理海关手续的要求。这一呼声已从沿海口岸发展到内地口岸。与此同时,一些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为了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也迫切希望与海关开展EDI或EC方式的行政互助。
海关的EDI和EC技术应用,就是在这种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需求推动下开始的。
1.前期调研阶段
中国海关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EDI应用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通过广泛地参加国际组织的各种研讨会和工作会议,对世界范围内的EDI应用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研究。开始是概貌了解,然后逐步深入,最后基本掌握了实施EDI应用的关键技术。比如,通过参加世界海关组织(WCO)每年一次的n工作会议,着重对美、英、澳、日等国家海关的EDI通关系统进行比较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海关正值全力以赴地推广应用面向海关业务管理的报关自动化系统,而上述国家海关已先后进入EDI通关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时期,这对我国海关是一个很大的启示,认识到海关IT应用的发展方向应是无纸化的EDI通关。
2.研制开发阶段
1992年9月海关总署办公会议做出决定,批准EDI通关系统工程正式立项,为此成立了由署领导亲自挂帅的EDI工程领导小组,并从全国海关抽调了30余名计算机与海关业务专家组成了工程组。工程组于1993年3月完成EDI通关系统所需的14个EDIFACT标准报文子集的制定工作;7月完成系统总体技术方案设计:9月开始至1994年1月,只用5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用于普通货物通关的软件设计。随后于1994年11月完成了用于快递货物通关的软件设计。1995年1月完成了基于微机平台的普通货物通关软件设计。EDI通关系统按运行平台分,有基于ALPHA服务器和INTEL服务器两种;按适用范围分,有适用于普通货物(海陆空运)和快递货物(空运)两种;从EDI应用深度看,有仅限于货物进出口申报业务的,也有用于货物进出口申报、审单、放行业务的。
3.试点应用阶段
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EDI通关系统的试点应用工作,于1994年4月首先在北京首都机场海关进行,9月起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海关进行。起初仅用于普通货物进出口的通关。随着快递货物EDI通关系统的开发成功,1994年年底和1995年年初又将该系统分别投入到上海虹桥机场海关和北京首都机场海关使用。
4.推广应用阶段
EDI通关系统在两个海关试点成功后,海关总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推广。到1997年年底,已开通EDI通关业务的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杭州、宁波、青岛、大连、厦门、福州、郑州等口岸的十余个海关。EDI通关企业已近500家,系统处理的普通货物进出口日报关单量约占全国总数的20%;系统处理的空运快递货物进出口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
5.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在许可证、进出口结付汇、出口退税报关单核销方面,海关总署于1998年8月组织开发了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该系统利用中国电信公共数据网,采用WWW服务器技术,具有身份验证,数字签名,数据密押,传输加密以及跟踪审计等一整套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已于当年9月开始逐步推广使用。首期投入应用的是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和银行对企业进出口结付汇报关单的核查业务。系统用户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各地方分支局、国内所有经营外汇售收业务的银行单位以及进出口企业。开通国家税务局对企业出口退税的报关单核查、外经贸许可证管理部门对企业进出口许可证报关单核查等业务。该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并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