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隐成本)
目录 |
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
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雇佣工人,从银行贷款,而且有时还利用自有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企业使用自有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利和薪水。所以这笔价值也应当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类成本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被称为隐含成本。隐含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要素转移出企业以获取更高的报酬。
隐性成本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知道,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这种经济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它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而取得最大的收益。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内部就必须具备高度地协调性、统一性和计划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高层决策者的意志来统一、协调和指挥整个企业。也就是说,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必须有权威。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内部,权威必然是健康有效的。但是,有时这种权威在企业里可能失灵,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混乱,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企业误入困境。这种因权威失灵而增加的支出称为决策者权威失灵成本。
所谓信息失真,即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对实际情况反映不完全。而信息失真成本就是由于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对实际情况反映不完全而给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的耗费或损失。信息失真成本应包含于信息成本中,属于信息成本的一方面。信息失真成本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从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来看,分为企业内部信息失真形成的成本和企业外部信息失真形成的成本;从信息失真发生的频率看,分为经常性信息失真成本和偶发性的信息失真成本;从信息失真的可控性来看,分为可控制的信息失真成本和不可控制的信息失真成本等。
企业总是通过控制企业的人员来调配和生产企业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但企业大多只把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耗费作为企业的成本来进行核算,而忽略了企业控制企业人员付出的成本。而企业要想控制企业人员就需要很多投资。人力资源隐性成本可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主要的表现就是人员离职成本和企业人才的浪费。
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内部结构复杂、矛盾交织,这时处在不同部门的中层管理负责人之间冲突自然形成了。他们为了部门的小范围利益(有时是个人利益)把自己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游说企业高层主管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网等非生产性活动上,以期按照自己的利益去影响企业高层决策,这种成本经济学上称为影响力成本。
相对于成本制度中规定的原材料、工资、各种费用等显性成本来说,决策者权威失灵成本、信息失真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影响力成本等这些成本隐蔽性大、难以避免、不易量化,经济学上称为隐性成本。这些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隐性成本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扩大性等特点。忽视隐性成本的后果,将会导致企业的远期的个体成本增大,或者是远期的企业生态系统恶化,造成企业的大厦倾塌于一瞬的现象。因此,以关注企业长远发展为主题的企业战略管理,首先要把企业隐性成本的预防和控制纳入重要的管理事项中。
以会计核算内容为主体的显性成本是历史成本。而隐性成本中的一部分是潜在成本、未来成本,要在以后才起作用。由于将来的事情能否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等,都是不能确定的,因而更难于认识。例:中央空调的循环冷却水应该是杂质含量要求很高的高纯度水,如果为降低成本而直接采用井水进行循环冷却,因为井水中含有泥沙,中央空调的各级滤网会总有一天被这些泥沙堵塞,只不过我们无法预知这些泥沙或在什么时候才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运作。当空调被堵塞无法正常工作的时候,空调修理成本就是隐性成本了。这样,隐性成本的发生和考核期间也就不确定了。
经济活动中往往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当前行为对今后成本的影响。比如2008年发生的“问题奶粉”事件,奶制品生产企业使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原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等奶制品流入全国市场后,导致全国众多婴幼儿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引发泌尿系统疾患,多名婴幼儿死亡。此事件不仅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还对整个乳业及食品行业难以估量的损害。此事定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如果哪个企业不对此事采取相关措施,给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可想而知。这就是隐性成本的放大性。
企业的隐性成本的积累量越大,其爆发性越强,危害也越大。例如信任危机的爆发,引起高管层集体跳槽,必然造成人力成本增加,利润降低,甚至影响企业发展步伐。“集体跳槽”式的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企业在营销和管理上的最致命伤害,不仅严重打击了公司产品的正常销售,破坏了渠道体系,降低了营销和管理团队的凝聚力,更严重地破坏了企业、品牌的形象和商誉,造成短时间难以弥补的损害。而财务危机的发生往往与信任危机的发生同步。
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内部,权威必然是健康有效的,但是,有时这种权威在企业里可能失灵,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混乱,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会使企业误入困境口]。这种因权威失灵而增加的支出称之为决策者权威失灵成本,它产生的原因有:
(1)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市场交易中,双方分别作为独立的主体进行平等交易,成本与收益分别由双方独立承担。而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交易,则是上下级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激励机制总不如市场有力。有经济学家指出,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由于激励机制不强,必然会造成企业上级对下级的指挥和约束不力。
(2)决策无“威信” 决策是企业高层决策者做出的,若决策本身缺乏科学性,或是决策有缺陷,或是某次或某几次决策的失误,就会使员工对决策者失去信心。威信有2个因素构成:一是权威;二是信用。两者密不可分,信用是权威的基础,权威是信用的升华。
信息失真成本,就是由于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对实际情况反映不完全而给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产经营带来的耗费或损失,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内部失真企业高层领导下达的指令,经过层层传递到达最下层的员工时,可能已经改头换面,失去了原先的初衷。同样,信息从基层企业到达企业最高决策层时,原来大量的信息变成了几张报表,有时甚至是几个数字。这个过程中,大量有用的信息被丢失,一些本来能够反映深层矛盾的信息被掩盖起来了。而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更不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那样有行政力量的制约,部门或个人有时会考虑自身的利益提供虚假信息,甚至是封锁信息。
(2)企业外部的信息失真企业外部空间广阔、情况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收集信息失真也是在所难免的,再加上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刚收集来的信息可能由于情况的变化变得毫无价值。
企业总是通过控制企业的人员来调配和生产企业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但企业大多只把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耗费作为企业的成本来进行核算,而忽略了控制企业人员付出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人员离职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员工离职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在企业中员工感到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自己的价值在企业中得不到公正评价,最后会导致员工对现有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降低,甚至产生消极怠工的倾向。最终,会使这些员工寻求可能获得满足的机会。
(2)企业人才的浪费随着企业管理中的办公自动化,必然会滋养相当数量的无所事事的“大忙人”,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福利、住房补贴、公积金等管理费用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少,成本虚耗,难以估计。而且,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平民化以及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历贬值”。企业人才“学历虚高”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一方面使员工不能人尽其才,导致跳槽频繁,影响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另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多,容易使企业经营者产生本企业竞争力强的错觉,会给企业带来看不见的成本。
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内部结构复杂,矛盾交织,这时处在不同部门的中层管理负责人之间冲突自然形成了。他们为了部门的小范围利益,把自己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游说企业高层主管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网等非生产性活动上,以期按照自己的利益去影响企业高层决策,这种成本经济学上称为影响力成本。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利益与决策相关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是经济人,经济人时刻期望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而企业是以整体来参与市场竞争,每个员工的行为效果并不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并不总是保持一致,有时是冲突的。
(2)信息不充分。企业高层领导者下达命令之后,到达最后的执行者必然要经过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如果所传达的命令涉及到其本身的利益,则可能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取向修改或截取信息,这样传达的信息必然会失真,不能按照决策者的最初想法贯彻实施,导致决策不能完成,而过程中就发生了影响力成本。
隐性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例不断增大,企业要取得成本优势,对于隐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更为重要。
(1)正确认识隐性成本,树立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的观念。所谓无效成本是指对于业务价值的增值和利润的获取没有帮助的成本投入。而有效成本是指对于企业价值的增值和利润的取得具有正面效能的成本支出。只有有效成本才是对企业具有意义的,无效成本一般会以隐性成本的方式存在,这就要求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该要尽量避免无效的支出,也就是要求各部门间全力合作,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来规划成本的有效使用。
(2)树立全员控制观念。各个部门、全员都是成本控制者,又都是利益创造者,做到上下结合专业控制和群众控制结合,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成本教育,加强成本意识,使员工能掌握更多的控制隐性成本的技巧和技能。
(3)树立全过程控制观念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企业不仅要追求当期收益最大化,还要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不仅节约当期成本,更要注重当前行为对今后成本的影响。在成本管理的内容上,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并重,以预防和减少隐性成本为重点:过去成本和将来成本并重,以控制和降低未来成本为重点。不仅要重视和控制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资本成本等显性成本,而且要重视和控制人力资本、无形资产成本、组织运行成本等隐性成本。
企业管理中,必须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尤其是隐性成本。现在企业普遍存在时间成本浪费问题,原料利用率低下,也容易掩盖经营管理上的问题,隐性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很可怕的。虽然企业都在不断变革发展的,但企业最大隐患是流程不规范、不完善、不标准,企业必须夯实各个执行部门的职责,在企业内部避免重复和无效作业,取消无关流程和相应机构,发现流程中的低效率时要及时组织流程再造。同时为有效控制隐性成本,管理要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企业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之间要进行很好的衔接,都做到了就会大大压缩企业成本,提高收益。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注重生产流程的优化,可以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流程。
3.对成本管理进行动态控制
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中,虽然会初期制订一个简单的成本预算目标,但更多的项目成本核算只会在项目结束后才对实际发生的显性成本进行审计和核算。实际上,这种事后式的核算方式根本就没有体现出隐性成本的存在,当然也就不能分析该项目盈亏是由于显性成本控制不严还是由于隐性成本没有控制所导致。所以,传统模式下的成本核算方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出项目的真实成本构成,它只是在项目结束后审查项目盈亏状况而已。因此,为了避免隐性成本泛滥成灾,需要把项目的成本核算方式改为按实际进展分解成本指标,并列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分类,这样才能真实的、动态的控制和管理成本。
一是减少用非所学、学非所用造成的教育成本浪费:专业结构搭配不合理造成的效率损失;人才层次搭配不合理造成的高才低就浪费、低才高就损失;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导致的隐性失业。
二是避免员工激励失当造成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受挫流失。
三是重视企业“知识流“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共享,确保知识资本的不断增值及最大效率发挥。
四是建立人才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机制,加速企业员工能力提升,培育更多具有未来知识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的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巨大价值,企业的经营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运作的润滑剂,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内耗,有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给他们发展空间,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同时保证企业内部的和谐与团结。有了团结,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基业长青。
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的关键是决策层和决策程序。企业的决策都是由决策层(高层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层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制定重大的投融资方案、决策公司的重大事项。从某种意义上说,决策层的行为决定公司的成败,决定隐性成本能否成功地控制。这就要求企业的决策者要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敏锐的洞察能力等,对决策者应具备的才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较高能力的决策者外,还必须制定有科学的决策程序。企业决策层要立足于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根据科学管理原则和成熟的市场理论,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实事求是地对当前现状和未来趋势做出客观的判断和决策,这样才能减少和杜绝决策失误,降低决策失灵成本。
企业对内要加强管理,强化岗位职责,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即内部控制制度,形成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使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真实信息;对外加强预测、分析工作,如市场预测、宏观经济预测和分析、微观经济分析等,使企业的决策努力建立在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上,增强决策的有效性,降低信息失真成本。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的稳定是相对的,流动是绝对的。但流动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性企业应为每年10%的流动率,高科技企业一般为每年15%左右的流动率)。企业员工的异常流失,不仅会带走技术、市场及其他资源,甚至可以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士气和整个组织的气氛,不利于企业工作的延续和事业的发展。同时,企业持续不断地招聘人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流动的几个根本原因有“个人发展”、“学习机会”、“工资福利”、“成就感”等。要稳定员工队伍,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各种激励制度给员工创造、提供个人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为此,应采取措施使内部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员结构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同时,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奖罚分明、激励有效,形成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该高度重视隐性成本的核算,把隐性成本的核算摆上重要位置,充分发挥隐性成本核算的作用。隐性成本与其他成本在核算方法上大体是相一致的,关键的是如何将抽象的隐性成本项目量化为具体的货币表现。因此,在进行隐性成本核算之前需要增加一个评估环节,即对隐性成本项目进行评估。在评估隐性成本项目时要注意:
一是确定出能够真正体现商品价值、属于隐性成本范围内的成本项目,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二是根据隐性成本项目的不同特点,科学、准确地计算隐性成本项目的货币表现;
三是充分考虑隐性成本的动态性,及时掌握隐性成本的变化情况,在不同期间、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做出不同的评估,防止出现偏差。完成评估后的隐性成本项目,就可以进入正常的成本核算程序,与显性成本一起进行核算。需要注意的是隐性成本具有整体性,其多数项目的成本对象是整个社会经济单位,应在总成本中进行核算,只有极少数项目是针对局部的。同时,在隐性成本的分配上,需要以成本分摊方法分摊于成本对象。即在隐性成本的核算中,应当根据隐性成本的特点,合理确定隐性成本范围,注意区分与之相类似或相近的成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出隐性成本的核算制度,科学地预测、归集成本,并分配给成本对象,防止出现隐性成本的盲目夸大和重复计算。
连锁超市作为现在零售业发展比较活跃的一种业态,其经营的品种数目繁多,如何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对其经营业绩至关重要。采购管理中的关键内容是降低企业总的采购成本,采购成本的下降不仅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商品结构的合理化、品类管理的科学化、补货的及时性、库存商品的最低化等各方面,总而言之直接体现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利润的增加。采购已经不单纯是个成本的问题,它是当今连锁超市打造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可以说采购是继降低制造成本、扩大销售和物流合理化之后的“第四利润源”。要想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中求存、制胜,中国的连锁超市必须系统全面的考察自身的采购流程,分析采购成本的构成,并围绕企业的整体战略不断完善自己的采购体系,最大程度的降低采购成本。
对于连锁超市行业,由于没有生产环节,所以企业的利润多从商品的进销差价中获得,对于销售价格,各个连锁超市的商品的价格相差无几,只有从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出发,才能扩大企业的利润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多数显性成本,诸如运输费用、人工费、税金等等都可以很轻松的进行核算,进而进行控制,而对于隐性成本,如运输过程中的回程空载费用,缺货损失等等却无法有效的进行控制。所以就连锁超市采购过程中隐性成本的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最大程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实现连锁超市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由于采购的含义较为广泛,包括购买、运输、存储等过程团。所以本文从广义的采购过程可能产生的隐性成本加以分析。采购过程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可包括如下内容:采购显性成本:仓库租金,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定单清关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应交税金,设备折旧费用,设施折旧费用,物流软件费用等。采购隐性成本: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成本,采购人员道德缺失成本,回程空载成本,不合理运输成本,库存资金占用成本,缺货损失费用。
(1)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隐性成本。在连锁超市企业采购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采购人员对供应商的实力、产品质量、产品标准等方面的信息了解的不清楚,或是在采购过程中,超市采购人员个人的信息来源不尽相同,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对超市采购来说,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超市购买了质量比较低劣、性能不优越的产品,轻则顾客可以退货,重则顾客失去对超市的信任,造成超市商誉下降。
(2)采购人员道德缺失引起的采购隐性成本
连锁超市在采购中由于采购人员失职或失察导致在采购商品以后发生一些损失,这些损失在表面上可以进行退货、换货等手段进行弥补,但有些行为导致企业名誉上的损失,对企业来说就发生了隐性成本,这就是因采购人员的道德缺失导致企业商誉损失。
(1)回程空载成本:空车无货载行驶是不合理运输最严重的形式。在实际运输组织中,往往需要调运空车,但是,因调运不当、货源计划不周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运输。造成空驶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而单程空驶;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车辆过分专用,无法搭运回程货物等。
(2)对流运输、倒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嘲。
(1)资金占用成本。这是一个机会成本。资金作为一种资源对于企业是稀缺的,其稀缺性在于企业可以有多种方式利用资金以创造利润。企业在诸多可能中选择了投资到采购过程而不是其他,则意味着企业丧失了使用该笔资金在其他选择中本可以获得的收益,按照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虚拟收益属于采购资金的隐性成本。
(2)缺货成本。缺货对连锁超市的采购影响很大,由于商品供应中断,可能造成多种损失,缺货对超市造成的隐性成本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延期交货。如果客户不转向其他企业,一旦恢复商品供应时,客户再来购买,则不发生缺货损失。但如果超市为了不失去客户而进行紧急进货,利用速度快、收费高的运输方式运输货物,则这些成本就构成了延期交货成本。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成本将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发生,也可以说不构成隐性成本的内容,而成为一种显性的附加成本。
②失去某次销售机会。尽管有些客户可以允许延期交货,但是某些客户在缺货时会转向其他竞争者,而当下次购买时,又会回头再购买本超市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缺货就造成失销。这时,缺货成本主要就是未售出商品的利润损失,这时的缺货成本就是一种隐性成本。另外,失销的隐性成本除了利润损失外,还包括当初负责这笔业务的销售人员的人力、精力等。
③永远失去某些客户。有些客户在某一超市缺货时,会永远地转向其他供应商,这时的缺货成本损失最大,除了利润损失外,还有缺货造成的信誉损失,信誉很难度量,在采购成本决策中往往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它对未来的销售以及企业经营活动却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缺货成本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中也是不体现的,也是一种隐性成本。
(1)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采购隐性成本的控制信息不对称。
程度越高,要求获取的信息越全面,所需的成本越高,当成本高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则所有努力都变得没有意义,所以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要加强采购资金的风险控制,其基本方法一是缓解该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如在采购人员内部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信息的制度,加深采购人员的相互了解,还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连锁超市面临的竞争臼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和多变,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在提高,各种风险也相伴而生。连锁超市的存亡盛衰,决定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善与否。
内部控制己成为超市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对于采购环节制度的优化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优化采购制度,才能进一步控制采购过程中的隐性成本。如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考虑供应商的信誉及售后服务及其他各种得失、机会;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并严格执行。三是合理的激励制度安排。在超市的采购活动中,如果没有很好的激励约束机制,相关人员就可能没有很好的积极性去工作,更有可能通过采购活动损失企业的大利益去实现个人的小利益。诸如索要回扣,将采购资金体外循环等行为。人们常说财富分配的方式影响财富的大小,所以,合理的激励制度是控制采购资金风险的有效措施。
(2)对采购人员道德缺失的控制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措施预防超市采购人员的败德行为。
①加强超市采购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质。预防超市采购人员败德行为,首先要加强对人主体的改造。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增强法制观念,形成依法经营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惯例,增强超市采购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使采购人员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更多的一致,减少采购人员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从而减少道德缺失行为的发生。
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行业管理。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规范超市日常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形成用法律手段防范道德缺失行为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执法力度,增加厂商谋求特殊利益的成本。要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监管、行业自律作用,净化行业环境,使有道德缺失行为的采购人员无法在行业内立足。
③规范超市经营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完善采购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规范采购活动流程,建立起采购、卖场、财务等部门的监督制约机制。其次,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建立商品供货系统,从根本上杜绝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对一谈判所带来的采购漏洞和道德缺失行为。
一般来说,如果解决了采购运输隐性成本的问题,运输系统就会大大减少费用支出,运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企业就能不断发展壮大。
(1)树立新的成本观
①树立有效成本观念。这是连锁超市增值和获取利润非常重要的一环。
②树立全程成本观念。任何超市要长期发展,不仅要追求当期收益最大化,而且要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
③树立全员成本观念。企业的所有员工既是成本控制者,又是利益创造者。因此各部门人员都要注意运输合理化,尽量减少成本的浪费。
(2)适应市场管理制度
科学的市场管理制度。市场环境对运输成本的影响很大。多多利用现有的物流集团,利用他们已经形成的辐射全国铁路、水运、公路联运网络,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另外还可构建商品物流配送中心,提供相对统一的配送;组建区域性仓储公司,在主要港口码头和交通枢纽建立大型仓储设施,适应日益扩大的物流量需要,为企业提供仓储服务;建立运输信息网络,为用户提供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和技术咨询一体的新型物流信息。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先进的信息技术是运输合理化的条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助于科学运输体系的形成。
(3)科学决策
连锁超市领导层的决策水平是影响隐性成本的直接因素。运输决策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运输方式、运输服务商和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计划编制及运输能力配备等。连锁超市采购部门的领导层要作出科学的决策,应从影响运输合理化的5个主要因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费用、运输时间)着手,从运输系统的总目标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运输子系统中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运输工具以及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计划、运力、供需矛盾等,选择合理的运输方案,降低隐性成本。比如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提高运输能力,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和“以公代铁”的运输,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尽量利用公路,缓解比较紧张的铁路运输:尽量发展直达运输,减少中转换载及由此带来的货损,提高运输速度,降低装卸成本;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从而提高运输效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等。
(1)对资金占用成本的控制
可以利用存货模型预测出超市中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对现金有所控制。另外针对采购资金的占用可以采取代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
(2)对缺货成本的控制
缺货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既要在前期进行调查研究,也要通过内部控制管理,找到避免缺货的方法。缺货,通常是与库存管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库存有效的管理,才可能减少缺货甚至不缺货。最主要的是利用经济订购批量来确定型库存控制模型。
所谓确定型库存控制模型,是指需求量、前置期都是确定的条件下的库存控制模型,其基本管理方法就是经济订购批量法(EOQ)。用经济订购批量法来制定库存策略,不但可以确定订货量,而且还可以确定订货周期,既解决了“什么时候订货”问题,又解决了“订多少”的问题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