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负责任旅游

  	      	      	    	    	      	    

负责任旅游(Responsible tourism)

目录

什么是负责任旅游

  负责任旅游是约斯特·克里彭多夫意识到瑞士旅游业对阿尔卑斯山区环境和社区造成破坏性影响后,极力推行的一种通盘考虑的旅游方式。负责任旅游意味着旅游业的所有参与者,包括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以及旅游业本身,在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的同时要把对环境和社会的破坏降到最低。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考虑自身的行为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要努力采取使负面影响最小化的旅游行为方式,而旅游业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要减少对旅游目的地的负面影响,并且要使当地居民和环境获得最大的受益而努力。负责任旅游是一种创造更好的生活之地和更好的旅游之地的旅游方式,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1]

负责任旅游的含义[2]

  目前尚未形成国内外一致认同的“负责任旅游”(responsible tourism)的定义。一些学者和国际性的旅游组织及研究中心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对负责任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解释,这些解释大致可以分为规模说、方法说、伦理说、开发说和行为说几种。

  1.规模说

  规模说认为负责任旅游是小规模旅游。Hetzer(1965)提出负责任旅游的基本原则后,阐述旅游如何从大众旅游向更加负责任的模式发展的文献逐渐增多(DenmanFt,DemnanJA,1990),此后,旅游业的组织(例如,WTm)和公共机构开始制定减少旅游影响的指南(English TouristBoard,1988、1991)。然而早期的研究对“负责任旅游”的性质和概念界定比较模糊,大量使用的术语则是可选择旅游、绿色旅游、软性旅游、可持续旅游、小规模旅游或适度旅游。负责任旅游也被定义成小规模的旅游,是对大众旅游的回应(Wheeler,1991)。

  2.方法说

  方法说认为负责任旅游是制定旅游规划和政策的方法,在旅游规划旅游政策中体现负责任旅游的理念。温斯顿·赫斯本兹等在《实施‘责任’旅游——了解当今旅游,为明日做好准备》一文中指出:责任旅游涉及的是一种制定旅游规划和政策的方法,一种在相关人群、政府、旅游者和投资商之间优化利益分配的发展方式,涉及到旅游资源的管理方式,目的是优化相关社区的利益。“负责任旅游”一词不是一种旅游产品或者品牌,它包括一个框架和一套行动,在生态旅游这个模糊的概念和众所周知的传统大众旅游的负面影响之间描绘一条理智的道路。这个阐述既肯定了生态旅游是负责任的旅游产品,又指出负责任旅游不在于规模的大小,大众旅游也可以通过以新技术进行产品开发以及政策、规划和市场营销等手段,确保旅游者、本地居民和投资商从旅游业蓬勃和健康的发展中获得长期利益。

  一些国家和地区强调通过自然旅行达到负责任旅游。例如秘鲁要求在旅游行业工作的人员保证旅游正面影响得到开发,负面影响得以减少和避免,通过“负责任”的方式,对国家的野生动物、人民、文化和遗产作出长期的贡献。旅游经营商可通过公司的使命说明书或有关负责任的旅游政策,不断地认清责任。尽管至今尚未形成世界统一的负责任旅游政策,但一些国际性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等)已向旅行者提供劝告和为旅游经营商提供指南,并要求单个旅游公司设计自己的负责任旅游政策,设置员工和顾客都能达到的标准。

  3.伦理说

  伦理说认为负责任旅游是符合生态和社会伦理准则的旅游。负责任旅游意味着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必须遵守恰当的行为准则,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社会和环境。例如,Mann(2002)认为负责任旅游有时指伦理旅游(ethicaltourism)、以人为本(People First)和真实旅游(realitytourism)。Litchfield(2001)对负责任旅游含义的看法更抽象,“负责任旅游关心世界,即不作掠夺性开发,而是分享”④。Grahams(1991)的定义是“负责任旅行在实践中学习,要求游客以开放的头脑进行旅游,主要是接纳而不是比较”⑧。从这个角度解释负责任旅游,前提是旅游者及其所从事的活动对目的地具有负面影响,那么旅游者的责任就是道德地选择旅游供给者,消费讲道德的供应者提供的产品。

  Transitionsabroad.com网站上认为“负责任旅游”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包括对大众旅游的挑战和替代⑨。负责任旅游建立在道德和人权的基础上,例如,保护山林工人及其劳动权利,保护妇女儿童,反对利用她们从事色情旅游并被剥削。负责任旅游还意味着支持社区基础的旅行项目,包括鼓励游客与当地居民融合在一起,住当地农舍,参观民族博物馆,参加有教育意义的项目及其它能直接使社区受益的项目,将目的地的农业旅游归为负责任的旅游。旅游商联盟将负责任旅游视为一种承诺(ResponsibleTourismCotmnittee),指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经营和市场营销,承认旅游可以对当地的经济具有各种贡献,也承认旅游对经济、环境、社会结构和地方文化具有负面影响,反对或不鼓励非法的、滥用资源的旅游开发活动。

  4.开发说

  开发说认为负责任旅游是新的旅游开发方式。一些国家明确提出负责任的旅游开发和规划,并在旅游开发和规划中对负责任旅游的含义做出解释。例如,南非Gauteng省负责任的旅游规划框架中指出负责任旅游的关键要素有以下几个:(1)以创造竞争优势的方式开发、管理和营销旅游;(2)评估和协调旅游开发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透明信息;(3)保证社区参与旅游活动,从旅游业中获得效益,包括参与规划、决策和建立有意义的经济联系;(4)维持和促进自然、社会和文化多样性;(5)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促进当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Iaws(1991)强调“负责任旅游开发的目标应是开发和促进新的旅游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给相关利益者即旅行者、当地人口和旅游企业带来利益,而不引起无法忍受的生态和社会破坏。

  5.行为说

  行为说认为负责任旅游是游客的一种旅行方式。负责任旅游在许多情况下被视为旅游者的行为,阐述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活动及其与当地环境和社会的关系。例如英国共生旅行网站载文对负责任旅游的解释是:“负责任的旅游是一种新的旅行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尊重当地人民并为当地文化、环境和经济带来好处的同时,旅游者仍然能获得欣喜和快乐。但是负责任的旅游还远远不止这些,如果你旅行是为了放松、自我满足、发现、探索和学习,而不是简单地对去过的地方和参与的事情留下标记,表明自己做过了,那么,这就是你负责任的旅游。”

  Goodwin(2001)提出负责任旅游是一个总概念,意思是旅游业和旅游者要考虑旅游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并且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这里的责任是指对旅游影响负责。负责任旅游涉及那些减少负面影响,并使当地居民及其环境受益最大的行为和努力。他创建了国际责任旅游中心网站,该网站与许多国际性的保护组织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公司网站建立了链接,是世界负责任旅游研究的中心,宣传各种形式的负责任旅行。该网站所描述的负责任旅行有各种方式,包括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和使当地居民接触旅游业而增强东道社区的福利,令当地居民对影响他们生活和生存机会的决策具有参与机会,对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正贡献,通过使游客与当地人民接触为游客提供更多愉快的体验,并对当地文化和环境问题具有更多的理解。这种旅游具有文化敏感性,在游客和东道主之间形成相互尊重。

负责任旅游的研究进展[3]

  国外“负责任旅游”研究开始于1965年,从20世纪6O年代提出“负责任旅游”原则到目前,国外对“负责任旅游”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原则阶段、产品阶段以及政策和制度阶段几个时期,每一个阶段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在原有学科基础上的推进与深化,而且是不同学科在这个问题上的相互融合,体现了旅游研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国外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以“伦理责任”为核心,从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形成了“负责任旅游”研究的“经济性”、“生态性”、“社会性”三条主线。

  国内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来说,文献资料也较少。在中国知网以“负责任旅游”为搜索词,以关键字为检索方式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有16篇,以主题为检索方式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有45篇。在对这些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后发现,国内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任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

  针对大众旅游的弊端,国外的学者提出了可选择旅游、绿色旅游、软性旅游、可持续旅游、小规模旅游或适度旅游等术语,作为对大众旅游的回应。关于“负责任旅游”定义的界定,主要有规模说、方法说、伦理说、开发说和行为说5种。规模说主张以小规模旅游来替代大众旅游,认为小规模旅游就是负责任旅游。方法说认为负责任旅游是制定旅游规划和政策的方法,在旅游规划和旅游政策制定过程中体现责任旅游的理念。伦理说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遵守恰当的行为准则,尊重目的地的文化、社会、环境的旅游就是负责任旅游。开发说认为负责任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方式。而行为说则认为负责任旅游是游客的一种旅行方式。

  国内学者刘堂(2007年)在确定旅游者是负责任旅游的主体,负责任旅游的目的是保护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尊重当地社区的社会文化、为当地人带来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对“负责任”旅游下了定义:负责任旅游是指游客旅行的一种方式,游客始终以责任感为己任,通过游客经历中的各个阶段,旨在旅游系统区域,尤其是旅游目的地,在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范畴内,增加福祉,降低损毁的旅游活动。

  该定义是在对比生态旅游概念基础上得出的,在这个定义中,仅片面地从旅游的主体——游客的角度来描述,没有涉及到旅游系统中的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旅游活动的强产业关联性意味着负责任旅游,无论是从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规划编制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旅游企业设计旅游产品的角度来说,都离不开负责任的旅游规划理念和负责任的旅游产品,单靠旅游系统中的某一方力量是不够的,要靠他们之间的互助协作才能实现负责任旅游。

  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负责任旅游跟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小规模旅游是等同的,钟林生(2000)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行,在生态旅游中,要做一个负责任的游客。姜真林(2011年)对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低碳旅游三个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三个概念虽然是在旅游发展时间轴上不同时点提出的概念,但三者都是在人类意识到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希望通过合理的旅游方式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学界对三者的研究都遵循从定义、定性探讨到指标、数据定量测定的过程,定量研究分为科学理论管理工具两个阶段。三者在背景、研究路径方面是相同的,但三者研究的范围和侧重点是不同的。负责任旅游的范围比生态旅游大,生态旅游侧重于以自然为基础的特定区域内的旅游,而负责任旅游侧重于“伦理责任”,旅游活动要尽力做到环境影响最小、旅游者满意度最大以及旅游目的地社区利益最大化。低碳旅游的范围比负责任旅游、生态旅游的范围都大,低碳旅游着眼于“低碳”,通过低碳旅游方式,满足人类福利的同时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谋求人类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2.“负责任旅游者”研究

  近年来,国际上对“负责任旅游者”的行为准则逐步达成了共识。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伦理规范》基础上提出了负责任旅游者和旅行者的建议,建议游客在出发前尽量花~定时间去了解目的地,避免冒犯当地人民,对其文化保持开放的意识,帮助保护自然资源,尊重文化资源,采取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旅游活动。非盈利组织旅游公司等都对负责任旅游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明确旅游活动中“必须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或者建议作为一个“负责任旅游者”应该要考虑的事情。

  国内学者张帆(2007年)对“负责任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负责任旅游者的行为责任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所承担的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承担的是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和社会责任,这种责任行为表现在以下方面:自律,对旅游目的地的公园、保护区和保留地环境给予支持;尊重,积极与旅游目的地人民接触,接触程度以当地人感觉舒服为宜;节约,尽量减少对当地环境资源过度使用,尽量使用重复或循环使用的物品,提高物品和资源的使用率;贡献,采用各种办法支持当地经济和文化事业,使自己的货币直接用于环境和当地人口;平等,在与旅游目的地当地人交往时,平等地进行交流。林晓敏等人(2008年)提出负责任旅游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题中要义,并以泉州自然保护区为例,调查了游客的负责任意识和负责任旅游行为的现状,据此提出负责任旅游的途径:推广负责任旅游概念,树立负责任旅游意识;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生态旅游开发。刘燕威等(2011年)基于负责任旅游的理念对水利风景区游客提出三维管理视角:时间管理、空间管理和情感管理。有效地合理安排游览时间、游览时长和游览密度可以有效地实现旅游的责任化。对游客所能触及的区域:水域水体空间、岸地空间、水域与岸地交界处进行管理,避免游客对这些区域的植被、野生动植物及水环境造成影响。从游客自身体验与期望之间、游客与游客之间、游客与导游之间、游客与景区企业之间、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来实现游客的情感管理,实现双赢,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使旅游活动队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文化和社会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3.“负责任旅游”政策研究

  2002年,南非环境事务和旅游部颁布了《南非负责任旅游手册》和《南非全国负责任旅游发展指南》,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负责任旅游”的具体要求,并配有实际操作的例子,推动了“负责任旅游”的发展。国际上许多旅游组织和旅游企业也制定了一些负责任旅游的规章制度,这些政策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原则上都是一致的,游客的负责任行为应该在环境、社会、经济方面为旅游目的地产生贡献,并尽可能地减少旅游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负责任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最佳旅游方式。

  王莹(2008年)提出“负责任的旅游”的旅游规划值得大力倡导的新理念,负责任的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脉相承,是对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深化。因此,在旅游规划中,必须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充分尊重规划区域历史上形成的自然环境,尊重其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尊重人类历史上形成的原生态文化。

  刘堂(2010年)对我国的负责任旅游政策进行了初步尝试,中国的负责任旅游政策应该参照国际上一些负责任旅游规章制度,尤其是《全球旅游伦理规范》;应结合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环境和文化来进行研究;应强调游客的负责任旅游行为;应考虑文化的包容性和平等性,因为不负责任的行为是由文化冲突造成的;应把旅游的扶贫效应考虑到政策制定中,帮助不发达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连漪等(2011)设定评价方程,从旅游者视角对旅游地的社会责任进行研究,认为从旅游者角度评价旅游地社会责任应包括环境保护、社区经济、社区慈善和消费者关注四个方面。这是我国负责任旅游研究中较少的定量研究。图登克珠(2010年)从中尼边境旅游合作的发展趋势人手,按照负责任旅游的生态品质标准分析中尼边境旅游合作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中尼边境“珠峰跨国旅游区”的负责任旅游发展模式。

负责任旅游和生态旅游及低碳旅游辨析[4]

  (一)三者的相同点

  (1)背景和终极目标相同

  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和低碳旅游虽然是在整个旅游发展时问轴上不同节点提出的概念或理念,它们的背景却是相同的: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深化,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这自然也映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一方面,人们非常重视出游地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人们也提高了对人类发展环境的责任意识,注意到旅游业快速发展:进程中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开始考虑在充分利用:睨有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如何使后代生存所需要的资源不受影响,不遭到破坏。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和低碳旅游的终极目标都在于可持续旅游,即“旅游发展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可以设想,可持续旅游导致以如下形式管理所有的资源:在保持文化完整、基本生态进程、生物多样化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经济、社会和审美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

  (2)学术界对三者的研究路径相似

  学术界关于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低碳旅游的研究遵循了从定义、定性探讨到指标、数据定量测定的过程,而定量研究又大体经历了从科学理论到管理工具两个阶段。例如,有关生态旅游的定义多种多样,为使相关研究科学规范,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旅游承载力)、旅游生态足迹等数量指标。这些指标建立在可以用与旅游相关的某一个或某一种指标来代表旅游所有相关量的假设基础之上,因而通常被称为单因子法。实际上,旅游地资源特性、发展目标、管理手段等因素都影响着旅游环境容量的内容和大小,根据木桶原理,旅游地环境容量应取决于生态容量、游客感知容量、当地居民心理容量和经济容量中的最小者。也有学者认为旅游环境容量中的某些界定较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旅游生态足迹依据生态足迹理论,把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消耗的各种资源和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吸收用被人容易感知的面积进行表达,具有直观性、国际可比性,但同时也存在生态偏向性、指标测度的静态性、忽视贸易因素等缺陷。鉴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生态足迹等单一指标在实际保护资源中的不足,国外专家提出了可接受的改变极限(LimitsofAccepta—bleChange.LAC)理论J,其思想是:如果允许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那么资源状况下降将是不可避免、必须接受的,关键是要为可容忍的环境改变设定一个极限,当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达到预先设定的极限值时,必须采取措施以阻止进一步的环境变化。IAC理论的目的在于确定可以接受的资源使用方式,强调研究区域的资源状况水平及所需满足的条件,要求旅游地及其资源与相应的旅游市场细分之间有良好的配合,而不强调该区域可以承载多少个体数量。根据LAC理论的基本框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具体的游客管理及资源保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之间的矛盾。

  有关“负责任旅游”方面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典型的研究如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旅游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而JostKrippendorf认为负责任旅游的不应对旅游区造成无法容忍的环境和社会性破坏与I.AC理论的为旅游区设定一个可容忍的环境改变极限,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

  国内低碳旅游研究目前主要以概念性和定性分析为主,但已有研究人员对旅游业相关产品的碳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碳足迹一般是指一项活动中直接和间接产生的CO排放量,或产品的各生命周期阶段累计的CO排放量。碳足迹概念源于生态足迹,但碳足迹的表征一般用重量单位,而生态足迹一般用土地面积单位。国外对于低碳旅游的研究尤其是对旅游部门或旅游过程中碳排放的定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要深入得多,内容涉及旅游交通、旅游地、碳排放税直至低碳饮食等多个角度,且形成了实证调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研究方法,有的国家已发展到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管理工具阶段,如新西兰等地推行的“测量一减排一补偿”三部曲模式。

  (二)三者的不同之处

  (1)范围不同

  国外多数专家将生态旅游的对象限定为自然景观,国内一些专家认为除了原生的自然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景观亦可作为生态旅游的对象。总体而言,生态旅游是自然旅游的一个子集,实际上是由特定主体按照特定方式向特定对象提供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旅游活动,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细分市场。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体系,生态旅游占全球旅游市场份额估计为3%~3O%。负责任旅游要比生态旅游概念宽泛,“恰当的旅游”、“生态旅游”、“软性旅游”、“人性化旅游”、“有节制的旅游”、“小规模旅游”、“租住乡间d,N墅旅游”和“绿色旅游”等不会对资源环境及社会引起无法容忍破坏的“替代旅游”(alternativetourism)都可被认为是负责任旅游口引。“负责任”是指旅游活动要尽力做到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旅游目的地社区利益最大、旅游者满意度最大。低碳旅游的范围比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的范围都要大,对旅游资源、游客类型、旅游规模等都不作限制,只是在原有旅游消费或旅游生活方式基础上限定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更小的旅游碳排放强度来承担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行业责任。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低碳旅游的范围差异可粗略地用图1来表示。

Image:负责任旅游低碳旅游生态旅游范围.png

  (2)侧重点不同

  在生态旅游的各种定义中,生态旅游的对象一般被认为是生态环境良好、受干扰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可见,生态旅游的侧重点是以自然为基础的特定区域内的旅游。国际上生态旅游发展走在前面的国家,一般都把生态旅游的对象限制在“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园”、“热带丛林”等纯“自然生态”的区域。生态旅游源于大众旅游的自然取向性调整,但生态旅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旅游,而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一般要比普通大众旅游产品的开发复杂得多、困难得多。负责任旅游侧重于“伦理责任”,即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可分为“生态伦理”、“经济伦理”和“社会伦理”。“生态伦理”主张以环境责任作为理性地处理发展旅游与环境关系的行为约束;“经济伦理”强调必须重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落后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公平性;“社会伦理”要求不同文化背景的利益相关者旅游交往过程中必须相互理解与尊重,从而减少旅游在社会方面的负面影响,使文化多样性得到保护。低碳旅游着眼于“低碳”,强调“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方式”,提倡通过各种低碳技术的革新和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低碳旅游主张旅游发展在满足人类福利的同时,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谋求人类整体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低碳旅游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旅游,与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相比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低碳旅游都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引致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人类环境意识日趋加强的背景下产生的,都是“环境危机倒逼改革”的产物,目标都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者又有一定的区别。但是,生态旅游通过划定一个特定的范围难以解决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问题;负责任旅游由于涉及多方面的伦理道德问题,在实践中难以把握多重目标的“度”,可操作性较差,有时不同文化背景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或伦理道德的不同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口力;低碳旅游是为应对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环境恶化这一当代最敏感、最迫切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由于游客与旅游企业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测量出来,因此低碳旅游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具体指标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秀翠,刘燕.“负责任旅游”视角下的大山包旅游开发研究[J].绿色科技.2014,4
  2. 张帆.“负责任旅游”概念的起源与发展[J].旅游科学.2006,6
  3. 杨秀翠.国内“负责任旅游”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3,12
  4. 姜真林.生态旅游、负责任旅游与低碳旅游辨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