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欧洲债务危机

  	      	      	    	    	      	    

目录

欧洲债务危机的概述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简称欧债危机,是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部分国家因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并超过了其自身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者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2009年12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早在希腊凸显。随即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穆迪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并将其评级展望定位为负面,希腊乃至整个欧洲的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截止到2010年4月底,其已经蔓延至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和西班牙(与希腊一起,被国际评级机构称为“PIIGS”)。此后,法国和德国两个欧元区的核心国家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2012年初,标准普尔宣布将法国等9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法国主权信用被踢出AAA级。至此,由希腊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已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进程[1]

  第一阶段:

  希腊债务危机。2009年10月初,新一届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随后几个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标普穆迪惠誉分别下调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2010年5月底,惠誉宣布将西班牙的主权评级从“AAA”级下调至“AA+”级,至此,希腊债务危机扩大为欧洲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削弱了欧元竞争力,欧元自2009年12月开始一路下滑,EURUSD从2009年年底的1.50水平跌至目前的1.20下方。2010年5月10日,欧盟27国财长被迫决定设立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危机继续蔓延。这套庞大的救助机制由三部分资金组成,其中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为期三年;600亿欧元将以欧盟《里斯本条约》相关条款为基础,由欧盟委员会金融市场上筹集;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提供2500亿欧元。欧盟的重拳出击令市场信心得到一定修复,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有所缓解,欧元暂获“喘息之机”。

  第二阶段:

  爱尔兰债务危机。2010年9月底,爱尔兰政府宣布,预计2010年财政赤字会骤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2%,到2012年爱尔兰的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预计将达到113%,是欧盟规定标准的两倍。2010年11月2日,爱尔兰5年期债券信用违约掉期(CDS)费率创下纪录新高,表明爱尔兰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加大,由此宣告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11月11日,爱尔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9%,这意味着爱尔兰政府从金融市场筹资的借贷成本已高得难以承受。爱尔兰债务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扩大影响范围。爱尔兰政府从最初否认申请援助到无奈承认,爱尔兰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

  欧盟27国财长讨论后决定正式批准对爱尔兰850亿欧元的援助方案,不过,爱尔兰得到援助须接受苛刻的财政条件,即大力整顿国内财政状况,大幅削减政府财政预算,以达到欧盟规定的水平。爱尔兰成为继希腊之后第二个申请救助的欧元区成员国,欧洲债务危机暂告一段落。

  第三阶段:

  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谁将是下一个?在爱尔兰债务危机甫定之时,市场焦点却转向葡萄牙及西班牙。金融危机后葡萄牙经济下滑,2009财政年度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大大超出欧盟规定的3%的上限,这一比例是继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之后的欧元区第四高。西班牙,首要问题是总额达1万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规模,IMF预计到2014年西班牙债务占GDP的比例会达到80%。IMF预测,西班牙2010年的失业率为20%,比葡萄牙高出1倍。西班牙也是欧洲住房市场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班牙存在房产泡沫以及相应的建筑市场过热问题,产能大量过剩,大量房屋空置,建筑行业岌岌可危。危机一旦在西班牙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西班牙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都属于欧元区小国,经济总量加起来只及西班牙的一半。

  身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也已经受到波及,其10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利差已升至欧元流通以来的新高;“余震”还波及地处欧洲心脏的比利时,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连续上扬态势。目前,欧债危机的熊熊火焰虽已得到控制,但只要欧元机制尚存漏洞,欧债危机就随时有引爆的可能。

欧洲债务危机进程
开端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2009年12月8日 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5日 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2009年12月16日 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2009年12月22日 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
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
2010年2月5日 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2010年2月4日 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
2010年2月9日 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 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0年2月10日 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升级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2010年4月23日 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5月3日 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
2010年5月10日 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

  一、经济结构性缺陷

  1.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

  欧元区的各个国家经济差距较大,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其中,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经济较为发达,而希腊、爱尔兰等外围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德国的GDP占欧元区GDP总规模的20%,德法意三国占比更是高达50%。在成立欧元区之后,德意法等核心国利用制度的原有优势、技术和资金优势,乃至所谓“地区意识和价值优势”,享受着地区整合和单一货币区域的好处;而在欧元区核心圈的外围,希腊、爱尔兰等国形成了比较劣势带。在单一货币区内,统一的货币政策更加倾向于德意法等国家的经济目标,从而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愈发严重。

  2.各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希腊、爱尔兰等国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配置效率的低下导致经济较为脆弱,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希腊等国进入工业化的时间较短,且受自然资源的限制,因此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对工业制品进口依赖度较大,其出口产品以农产品、资源性初级加工产品以及金属制品为主,缺少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亚洲新兴国家的崛起,其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受影响较大,欧元的升值也打击了其出口,导致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希腊的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市场竞争不充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处于垄断地位的希腊公共企业改革阻力较大,公用事业市场开放相对滞后。希腊的国有企业不仅自身效率低下,服务质次价高,成为财政包袱,而且政府为了拉拢选民,赢得大选,还不得不大力扩展公共部门,进一步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爱尔兰从加入欧元区以来,一直被誉为欧元区的“明星”。在次贷危机以前,其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但是爱尔兰的经济以出口为主,比重占整个国家经济的70%,这意味着爱尔兰出口的提高是以降低其国内消费为代价的,爱尔兰经济过度依赖出口行业导致爱尔兰在次贷危机后遭受重创。

  其次,税收制度上的缺陷导致经济波动风险增加。希腊的地下经济规模世界闻名,据世界银行2003年的报告,希腊地下经济占GDP总量的比例高达35%左右,希腊政府每年因偷逃税行为损失的财政收入至少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与希腊不同的是,爱尔兰采取了低税率政策来吸引外商投资,其企业税率只有12.5%,而德国是30%,法国是33%。低税率一方面减少了政府收入,另一方面在经济繁荣时期导致过大的货币流动量,使得经济泡沫化,而在次贷危机爆发后,FDI的流出更对经济造成了较大打击。

  3.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信贷,房地产泡沫严重

  希腊90%的家庭财富是以房地产形式存在的,私人住宅投资占希腊投资的20%左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班牙同样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西班牙的地产产值占到当年GDP的17%、税收的20%,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2.3%。西班牙外资12个月累计投资房地产总额占GDP的比例在2003年一度达到90%,经济危机爆发后,FDI大量流出,目前该比例仅为35%。

  爱尔兰的情况略有不同。爱尔兰采取了较低的税率吸引大量的FDI,加上每年的贸易顺差,导致流动性泛滥,房地产价格连续10年上涨,泡沫严重。截至2009年,爱尔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金额的存量达2100亿欧元;另外爱尔兰每年都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2009年的贸易顺差是387亿欧元,这两项合计就是2487亿欧元。从2000年开始,爱尔兰房价指数一路飙升,到了2007年,该指数从70上升到140。

  房价上涨对居民形成正财富效应,提高了消费者信心,居民消费增加又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失业率高企,银行业坏账率激增。在此环境下,债务危机的爆发难以避免。

  二、欧元区体制的弊端

  欧元区的成立在促进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腊、爱尔兰等国在加入欧元区之后,享受到了欧元区使用单一货币的好处,比如消除汇率浮动、促进跨境贸易和促进跨国就业等,使得政府和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更加便利,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更加顺畅。但是,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置于一个统一的货币区内存在着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制度上的弊端也为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1.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步调难以一致

  欧元区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后,成员国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但是财政政策仍由各国政府独立执行。这就造成由超国家的欧洲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由各国政府执行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这一体系也成为欧元区运行机制中最大的缺陷。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主要的政策工具,两者通过不同的政策指向与调节机制对经济运行实施有效调节。欧洲央行的目标是维持低通胀,保持欧元对内币值稳定。而各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则着力于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等,在失去货币的独立性之后,成员国只能采用单一的财政政策应对各项冲击。这就意味着欧洲央行和各国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性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各国政府在运用财政政策时面临着遵守“马约规定”和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两难选择。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爱尔兰等国的政府赤字本就偏高,加入欧元区后希腊、爱尔兰等国并没有紧缩政策、削减赤字,却利用较为低廉的融资成本大举扩张财政预算,以刺激本国的经济发展。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缺乏独立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解决就业的重任就完全落在了财政政策上,政府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成为难题

  作为多种增长模式和多种发展速度共存的经济联合体,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欧元区的东扩,转轨中的中东欧国家逐渐加入欧元区,更加加剧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金融危机之后,欧元区各国经济复苏步伐不统一,德国、法国的经济开始回归正常,而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经济复苏之路曲折。各国对货币政策的诉求不尽相同,但是欧洲央行显然难以同时兼顾所有成员国的利益,这一问题在单一货币体制下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3.集体决策制度与各经济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欧盟的成立是建立在一系列超国家机构基础上的,各成员国常常在机构设置、席位分配、表决机制等问题上争论不休。欧元区与欧盟密不可分,在关系到经济联盟内外的重大决策中都由这些超国家的机构协调解决,这样的机构设置注定了危机爆发的命运。

  4.最优货币区的困境

  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1961年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无疑为货币联盟从设想到欧元的实际流通提供了指导。根据蒙代尔的构想,经济调节可以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而最优货币区的最大制度性溢出,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从而达到效率最优。但是,欧元区的现状却与此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货币区内的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生产要素主要包含商品与劳动力,现代金融学则为生产要素增加了资本流动。从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来看,欧洲的劳动力自由流动,事实上仅局限于相对狭小的地理区间,或者是某些特殊职业。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移动的管制,允许自由移动,但鉴于各国财税独立,无法形成统一的社保制度,并不能真正确保区内劳动者的自由移动。同时,在现代金融体系下,资本在开放的经济体内快速流动,并不受到更为严格的管制,造就了某些地区经济的泡沫化,加大了欧元的整体负债风险。

  其次,货币区成员国社会结构模式存在差异。从欧元区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与社会结构并不协调。理论上看,按照加入欧盟和欧元的标准,欧元区似乎可以作为一种整体社会模式,但事实上,欧元区国家差别非常巨大。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南欧国家中,葡萄牙退休金占GDP比例为12.9%,希腊为11.5%,意大利为10.9%,西班牙为10.8%,奥地利为9.2%,荷兰为9.1%,而德国仅为6.9%,南欧国家该项指标平均水平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1.5%;而如果以退休金与社会福利支出总计分析,葡萄牙的支出达到财政总支出的71%,意大利为65%,西班牙为63%,希腊为64%,均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另外,以公共开支占GDP平均比例水平看,在欧元区,德国仅占43.7%,荷兰为45%,卢森堡低至37.7%,而意大利为48.7%,希腊为48.3%,均高于区内平均水平46.8%。这些数据意味着,南欧国家在目前状态下,既无法再扩大公共开支以便与欧元区其他国家拉开差距,同时,其已经形成的社会福利与退休支出,将继续困扰其国家主权债务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2]

  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是因为一个国家债务量大而引起的,更是由于一个国家因债信评级下降,投资者害怕该国没有能力偿还这些债务而引发的危机。面对这场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是欧元体系的问题。

  欧元体系从诞生伊始就带有先天的缺陷:欧元区的成立就有了统一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统一决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但是它的财政政策却由各国政府自己控制。这次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明显暴露出欧元区在货币政策上统一而在财政政策上不统一的弊端。各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欧元就像一个瘸子,不仅对区内成员国财政状况缺乏有效控制,而且当一成员国出现危机时,又像一盘散沙,导致区内成员成为金融市场上投机者轮流攻击的对象。这次危机爆发后,救助过程中各国政府争吵不休.而日各有各的打算.导致数月才出台希腊救助机制,这也被看做是希腊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对于欧洲“笨猪四国”或“群猪五国”这样一些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来说,不可能采取传统的本币贬值的办法或降息的办法来加以应对。

  第二,危机国家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经济存在结构性弊端,竞争力下降,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等问题;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金融危机中扩大开支以刺激经济增长。金融危机袭来,弱点暴露无遗,结果收入下降,债务激增。

  第三,一些欧元区国家财政纪律执行不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蔓延时放松财政监管,导致债务飞速增加。

  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对欧元区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水平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自欧元区1999年成立以来,包括德国在内,就不断有成员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超标,欧盟内部虽然对此存在激烈争论,也出现过黄牌警告,但最终处理的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后来的经济危机当中,为了刺激增长,阻止衰退,保证就业,欧盟委员会对于欧元区成员国大量举债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四,对冲基金兴风作浪。

  正是由于一些国际投资者借希腊债务危机事件炒作,才不断抬高了希腊政府的融资成本。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甚至公开警告说,如果欧盟不解决财务问题,欧元将会土崩瓦解。

  第五,评级机构是此次危机的加速器。

  在笼罩全球的希腊债务危机,进而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阴云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所扮演的角色备受争议。正是由于标准普尔下调希腊和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把希腊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归入“垃圾级”,而葡萄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跌至“A一”,发展前景为“负面”,这一举动而引发了欧洲股市大跌,给欧洲债务危机火上浇油。许多人担心,如果三大评级机构进一步下调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很有可能进一步升级和蔓延。葡萄牙政府宣称,评级机构对其主权信用评级做出了不负责任的判断,对投资者产生了误导。

  目前在国际评级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两大公司:标准普尔和穆迪,都是美国公司。美国在评级事务中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监管着全球市场,但自己却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而且对本国公司却异常宽容。在2007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中,美国银行业损失巨大,却从不见标准普尔或穆迪降低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评级机构违背利益冲突原则,他们受雇于债券等发行方,对一些复杂、高风险的投资产品给予了很高的信用评级,导致这些投资品分散世界各地。②而正是美国评级机构向市场提供了虚假信息,他们在美国次贷危机苗头显现时,未能及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从而导致损失扩大,助长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最终使得危机全面爆发。

欧洲的救市计划[2]

  (一)欧盟成员国的救市计划

  1.“自愿双边贷款救助计划”

  早在2010年3月25日,欧元区成员国就希腊债务危机提出了一项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参与的“自愿双边贷款救助计划”,但是这项计划的实施是以欧元的稳定与否为前提的。只有在欧元陷入最危急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这也说明,欧盟对希腊债务危机的程度估计不足,认为希腊债务危机不会扩大。因此该计划也只是道义上的支援,目的也只是加大市场对希腊的信心,以便让希腊在金融市场上能以同等条件筹措到资金。但事与愿违,希腊债务危机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而是开始向其他欧元国蔓延。

  2.欧元区财长就三年救助方案细节达成一致

  2010年4月11日,欧元区财长就一项针对希腊危机的三年救助方案的细节达成一致,三年总金额为1 100亿欧元。第一年救助总额达到450亿欧元。其中2/3由欧元区成员国承担,而其余的150亿欧元,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付。德国2010年承担的金额达到84亿欧元。在该方案公布后,希腊又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到资金,以解决国内巨大的债务问题,但是为此希腊要支付更高额的利息。2010年4月23日,希腊政府正式申请该援助计划。未来三年希腊必须筹措到1200亿欧元,才能避免国家破产。而如此高额的数目,以希腊当时的情况是不可能靠自己做到的。

  如果希腊陷入国家破产的局面,那对于欧元区以及欧盟来说,都将是灾难性的。作为一直致力于欧洲一体化以及货币一体化的德国更是不能见到这种局面出现。2010年5月3日,德国方面同意了该援助计划。5月4日,德国联邦银行承诺将购买希腊债券。5月7日,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通过了援助希腊法案。5月12日希腊获得了该救援计划的一部分资金,来自IMF的55亿欧元资金。

  3.7500亿欧元救援机制

  随着越来越多的欧元区成员国卷入债务危机,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连续下跌以及欧美股市的暴挫,特别是希腊被降至“垃圾级”之后,欧元的稳定遭到了11年来最大的冲击。为防止债务危机迸一步蔓延,维持欧元及欧元区经济的稳定,欧盟再次重拳出击。2010年5月10日,欧盟出台了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试图为可能步希腊后尘的其他欧元区国家构筑一道“防洪堤”,以遏制危机的发展,保持欧元区的稳定。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表示,德国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持欧元的稳定。

7500亿欧元救助资金构成
Image:7500亿欧元救助资金构成.jpg
欧元区成员国出资4400亿欧元

  其中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为期三年。4400亿欧元救助款项被赋予了一个全新名字:“特别目的工具”。
欧盟委员会出资600亿欧元

  600亿欧元将以欧盟《里斯本条约》相关条款为基础,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这600亿欧元来自于欧盟财政预算。2009年中东欧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时,欧盟用类似的名为“欧洲危机基金”的机制向匈牙利、拉脱维亚和罗马尼亚提供了超过100亿欧元的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2500亿欧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供2500亿欧元。与救助希腊相似,IMF也将参与到欧盟这套危机应对机制当中,出资金额将为欧元区成员国出资总额的一半,即至多 2500亿欧元。

  这一规模庞大的救助计划不仅折射出当前欧洲债务危机的严重性,也表明各国越发担心局势会恶化到可能阻碍脆弱全球经济复苏的程度。此事打消了人们长期持有的一种看法,即在财政问题上欧盟各成员国应自扫门前雪,眼下欧元区成员国正前所未有地为解决彼此财政困难而联手共同承担责任,从这一角度讲救助希腊债务危机将成为新时代的开始。

  (二)主要债务国纷纷推出节支计划

  在欧盟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救市的努力下,欧元区的债务危机的大火暂时被控制住了。与此同时,欧元区的债务大国纷纷出台财政紧缩计划,降低国家的债务以及财政赤字。

  欧盟成员国中许多国家的财政状况十分糟糕,财政赤字和国内负债总额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都远远超过欧盟《马约》中规定的3%和60%的标准,其中不乏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甚至德国等欧元区经济大国。因此在欧盟联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救市计划的同时,欧盟各国尤其是欧元区面临债务危机的国家在欧盟的要求下,也纷纷开始紧缩财政,节省开支,减少负债,以避免重蹈希腊的覆辙。

  意大利推出了高达上十亿欧元的节支计划,争取让2009年的财政赤字从5.3%降到3%以下,到2012年缩减国家支出240亿欧元。此外,计划还包括:将继续加大对偷税的打击力度,未来三年公务员将不加薪,减少官僚主义作风等。

  对于已经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来说,开支节流是目前的头等大事。一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欧盟的援助;二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危机。因此希腊政府也推出了数额达300亿欧元的节支计划,包括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养老金改革等,争取将赤字降低6.5个百分点。

  对于英国来说,其政府的公共债务截至2010年1月底总计达8485亿英镑,占GDP的60%以上,因此面临着3A评级被下调的风险。其负债规模几乎相当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以及西班牙四国债务的总和。因此英国政府也推出了6240亿英镑的节支计划,其中包括缩减公共事务支出等。葡萄牙、西班牙以及爱尔兰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节支计划,都力争达到欧盟稳定公约中规定的标准。

危机对欧洲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作为一大区域经济体,欧盟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来说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欧洲的债务危机对于正在复苏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此轮欧洲的债务危机发生在欧洲经济回暖的过程中,势必使欧洲经济振兴的努力严重受挫。

  因此为了削减赤字,降低负债,那些高负债国都纷纷开始紧缩财政,进行瘦身计划。德国更是身先士卒。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英国都纷纷抛出节约计划。欧洲央行在破例收购欧洲债券后,为避免欧元流动性增加而上调利率。沉重的债务和动荡的欧元使得国际投资大幅下降,这一切对欧元区经济的复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两年内,欧洲经济很难全面恢复元气,其复苏进程也将大大落后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

  第二,由于依靠紧缩的财政政策来解决债务问题,这势必会触及许多阶层的利益,导致社会的动荡。

  在希腊政府刚刚公布自己的节支计划的时候,希腊工会就领导了规模浩大的罢工示威游行,使得希腊的经济等各部门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葡萄牙也宣布了紧缩财政的措施,包括公共领域公务员的薪酬降低5%,税率提高1%到2.5%。新举措也引起了大罢工。西班牙的情况也一样。这种社会的动荡势必也会影响欧洲经济的复苏。

  第三,债务危机可能传导到金融领域,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甚至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并对经济信心构成沉重打击。

  这次危机过程中,由于市场信心不足,主要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多次的大幅度的震荡。

  第四,希腊债务危机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主权债务危机。

  现在除了欧洲“笨猪四国”或“群猪五国”以外,美国和日本的债务问题同样非常严重。美国政府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美国2009财年政府赤字达到1.42万亿美元。20lo年的财政赤字预计为10.6%。美国政府债务总量会达到12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接近100%。而日本情况更加糟糕。2009年日本国债超过10万亿美元,2010年的数字与上年也差不多,超过英、法、德三国GDP的总和,日本国债占GDP的比重达200%,在发达经济体中是最高的。仅仅偿还债券的利息就要用掉财政预算的1/5。

  第五,本轮的以希腊债务危机为序幕的欧洲债务危机还可能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正在进行的货币调整,宏观经济调整也会受影响。

  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美联储很可能会延缓利息调整时间,在较长的时间里维持低利率,这样也就限制了新兴经济体调整货币的空间。

  第六,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会有影响,但暂时不会让全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

  因为,从欧洲国家债务性质来看,这次债务主要是政府为了上一轮的金融危机救市而大量向国民借钱所致。这是各国政府对国民的欠债,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欠债,不是欧洲对美国或中国的欠债,所以这次危机不会像美国的次贷危机那样,其扩散能力有限。另外,从世界格局来看,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一是美国,二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目前世界经济的复苏动力恰恰就来自于新兴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仍保持着经济向上向好的势头,全球贸易和投资也在逐步回升,这一总体趋势并没有因为欧洲债务危机而停止。美国2010年经济也已开始复苏。此外,就欧盟而言,本次债务危机并没有波及全部欧盟或欧元区国家,主要是东南欧及地中海的一些国家。德、法、英以及北欧一些国家的经济基本面还是比较好的。欧盟的援救措施也已出台,各国也开始紧缩财政,开始节支,上述举措正在逐步实施并产生了一些效果。

欧债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3]

  本次欧债危机中,以爱尔兰、西班牙为代表的“泡沫破灭”国家的债务问题始于银行业,通过政府的救助开始由银行体系向本国政府传导。而银行由于持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再度面临潜在资本损失。很多银行由政府持股或控制,政府在危机时刻对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也肯定会伸出援手。在此情形下,这种债务危机不断在政府与银行之间传导的模式一旦形成,必将对全球经济造成致命打击。在欧洲,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的现象十分普遍。

  希腊国家银行是希腊国内最大的银行,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前,该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1%的高水平,但该行持有18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一旦希腊政府进行债务重组,这些债券将大幅贬值,该银行也必将遭受重创。希腊国外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也持有大量希腊国债,例如,巴黎百富勤集团德国商业银行分别持有50亿欧元和3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

  希腊作为欧元区的小型经济体,其国债的减值对债券持有人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杀伤力。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一旦发生国债减值,势必再度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英国巴克莱银行在西班牙拥有约439亿欧元的债权性资产,规模仅次于该行在英国、美国的资产数量。这些资产有一半以上与房地产业相关。

  与上述机构相比,目前,由英国政府控股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处境更糟。该行持有高达640亿欧元的爱尔兰债务,其中120亿欧元的债务已经违约。该行总资本在2010年末为580亿欧元,虽已得到英国政府的救助,但如果爱尔兰债务问题继续恶化甚至全面违约,则该行必将面临破产的窘境。

  意大利作为全球第三大国债发行人,其债权人遍及世界各地。欧洲银行业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意大利债务高达9987亿欧元。美国金融业在欧元区也拥有巨大的风险敞口。根据巴克莱银行的统计,美国银行业持有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分别高达2690亿美元和1790亿美元。一旦这些债务出现违约,处于温和复苏过程中的美国金融业必将再次遭受重创。

  信用评级机构是在金融市场中处于相对独立地位,但又在某种程度上高度参与市场的特殊群体。在本次欧债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试图摆脱在美国次贷危机时遭受的指责,希望通过事前预测各国危机程度的做法,挽回声誉。但评级公司在本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与次贷危机时依然相似,区别在于大幅下调评级的对象由证券化资产变成了主权国家。这些机构往往在经济形势大好时,不断地上调评级;经济形势转差时,过分悲观地估计评级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证据表明评级公司比市场其他参与者占有更多信息,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的模型能够用于预测。可以预计,本次危机过后,这些评级机构将再度面临公众的指责。但目前为止,这些机构对媒体和公众的影响力仍然很大,依然是市场中的重要参与力量。

欧洲债务危机解决的可能途径和对中国的启示[1]

  尽管近期欧元回升幅度加大,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有所缓解,但欧洲债务危机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困扰市场,如果欧元区体制性问题不能得到根治的话,债务危机的再次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下面我们针对欧元区的困境尝试提出解决途径:

  第一,提高德国公共支出和预算赤字。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其态度对债务危机的解决至关重要。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出口,因此,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就成为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第二,扩大当前的7500亿欧元紧急救助基金规模。为救援希腊而筹集的7500亿欧元的基金可以保障爱尔兰,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暂时不出问题,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机,欧元前景堪忧,毕竟该国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只有有效扩大EFSF的总体规模,并提高其使用的弹性,才能在危机爆发时稳定市场信心。

  第三,欧洲央行应扩大债券购买规模。尽管量化宽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的还债问题,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救助能够给西班牙等国家以喘息时间,并帮助西班牙等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实现财政的再平衡。欧债危机必须通过各国减少支出,进行结构性改革,放弃过去过度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得到解决,在此之前,量化宽松是欧洲央行唯一的选择。

  第四,“PIIGS”减少财政支出。根据巴克莱的研究报告,“PIIGS”中只有意大利可以在不进行主动削减支出的情况下,从2011年开始逐渐实现财政的小幅盈余,而其他四个国家若不进行痛苦改革,财政赤字将一直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根据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的计算,要想继续留在欧元区,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需要将政府支出缩减10%。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房地产过热等问题上,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第一,警惕地方债务问题。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都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2010年我国的财政赤字预计为10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占GDP的比例预计在2.8%左右。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迅速扩张,同时近年来地方投融资平台规模快速增长的问题也应引起注意。来自中金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7.2万亿元,预计2011年年底达到10万亿元,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负债约占我国2009年GDP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的70%。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已经很大。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遏制房地产投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欧盟在2007年之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其占我国出口市场的比重在18%—21%,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洲各国财政压力增加,各国政府为减轻债务纷纷提高税收,缩减开支,这些国家的消费将减弱,加上欧元贬值,其进口能力明显下降。在这一前提下,我国如果不改变外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出口贸易方面将陷入被动局面。此外,2010年6月我国再度启动汇改机制,人民币升值使得外贸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外贸企业前景不容乐观。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使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下降。未来我们必须通过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壮大制造业服务业来获得对经济长期发展的稳固支撑,而不应过度依赖虚拟经济

  同时,还要警惕房地产泡沫。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不但对其他行业具有挤出效应,使其他行业出现空心化趋势,而且一旦泡沫破裂,国内银行业的坏账也将大幅上升,从而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我国房地产业占GDP的6.6%和投资额的1/4,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很大一部分预算外收入来自土地收入,据财政部数据,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14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43.2%。过去10年我国房地产价格特别是一线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连续上涨,房价收入比已远超正常水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房地产泡沫风险,加快保障房建设,坚决遏制房地产的投机行为,促使房地产行业回归健康稳健发展的轨道。

  此外,还要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与欧元区类似,我国各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同样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政策效力的降低。开发西部,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欧洲债务危机相关名词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李乾孙.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解决途径及启示.和讯外汇.2011.01.25
  2. 2.0 2.1 刘立群主著.深度解读欧洲债务危机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2
  3. 姚秋.欧洲债务危机:起因 影响与展望.银行家.2011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