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农副产品

  	      	      	    	    	      	    

农副产品(Subsidia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目录

什么是农副产品[1]

  农副产品是指农业生产中非经济产品,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如动物内脏、骨毛、酒糟)等可再生资源

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1]

  通过对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增加收入,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燃料、饲料、肥料、工业原料等,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很多,根据用途,主要有以下5种:

  (1)做肥料。植物秸秆直接还田,通过微生物发酵,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作饲料。作物秸秆经氨化或微生物发酵可制成优质饲料;利用动物脏器、骨毛等废弃物加工成高蛋白饲料,可缓解人畜共粮、争粮的矛盾,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3)生产食用菌。利用作物秸秆,生产各种食用菌,转化成食品,能增值创收。

  (4)生产工业品。利用作物秸秆可加工成各种工艺品,如麦秆画、盆景等,使其上百倍、千倍地转化增值。

  (5)作能源。主要包括秸秆气化和沼气两种。

  ①秸秆气化。就是通过秸秆气化机组设备,将秸秆和柴草等生物材料经缺氧燃烧转换成高质量的可燃气体(主要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组成)。然后通过管道直接送到用户家中做饭、洗澡、取暖或作为村办小企业的热源供应。通过秸秆气化技术,可使每千克秸秆产生2.5立方米可燃气,并且气体质量高,焦油含量低,气体净化率达98%,整个燃烧过程不排烟、不产生污染、符合环保要求。如1500人的自然村,利用300吨秸秆产气即可供全村全年取暖、做饭使用,每年可为国家节约煤炭396吨,为农民节约资金4万元,并可年生产钾肥灰16吨。无污染、干净、卫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②沼气。利用植物秸秆、人畜粪便、污水等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发展沼气,一是可以处理人畜粪便、工业和生活污水,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二是节省部分煤、电、柴等能源,缓解农村能源短缺矛盾;三是生产的沼液和沼渣还是优质绿色肥料,可用于生产绿色食品。总之,发展沼气,可推动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能成为一些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广大农村,应大力推行。

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2]

农副产品深度开发的意义

  在20世纪,人类以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生物化石为主要能源和有机化工原料,合成了大量的人类需求物品。合成的需要推动了化学的发展,并使它的许多分支如高分子化学、无机配位化学、催化化学和有机化学,精细合成化学等都带有石油导向的特色。然而石油化石能源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它们不可再生,人们迟早需要重新使用地球上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农副产品中的四大主要产品是直接或间接的可再生资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和水合成单糖并把太阳能储存在其中,然后又把它们聚合成淀粉、纤维和其他大分子物质。淀粉是目前直接利用的再生资源。纤维素类目前绝大多数还未被利用。而且在再生资源中纤维类占绝大多数,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纤维素是葡萄糖残基通过β-1,4苷键连接的立体规整性高分子,是自然界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可合成约1×10(12)t。半纤维素是由六碳糖、五碳糖形成的复杂均聚糖或非均聚糖,广泛存在于种植产品、林木产品中。木质素是自然界最复杂的天然聚合物之一,是可再生植物纤维资源各组分中蕴藏太阳能最高的,也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约60×10(12)t。其他大分子物质也广泛存在于植、动物资源中。据统计,目前世界整体对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只占蕴藏总量的5%左右,大量的植、林、特别是野生植物资源仍在年复一年地自生自灭,不能转变为财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的资源,将其进枉深度加工是目前化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产品种类

  农副产品经加工精制后可制备出多种产品,按照原料、性质或产品用途可将其分类。我们按照原料来源划分,可将其分成植产加工品、林产加工品、畜产加工品、水产加工品四大类。

  1.植产加工品

  植产加工品是以植物为原料而制成的精细品。这一精深加工在四种产品中占的比例最大,范围最广。其加工品可从淀粉、糖、纤维素、烟草、植物油入手而制备出变性淀粉、糖、植物油、芳香油、薄荷、药物、染料、咖啡、可可,变性纤维素、半纤维素食品添加剂等。

  2.林产加工品

  林产加工品是以木质和非木质林业为原料经精深加工而成的精细品。其加工产品主要有:

  木质原料可利用的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纤维素加工产品有:如纤维素醚,硝化纤维,醋酸纤维、磺酸纤维素、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等;半纤维素加工产品如半纤维素经羧甲基化后制成羧甲基半纤维素,将半纤维素功能化制膳食纤维,将半纤维素直接变性成四氢呋喃、糠醛等;木质素被直接加工可得到甲醇、丙酮、醋酸、甲基丙酮等混合一起的木醋,将木醋进一步分离可得到各种物质。非木质森林资源粗加工品主要有松香、松节油、单宁等,将这些经进一步精深加工可生产聚酯多元醇,聚氨酯硬泡材料,热增塑剂、焦性没食子酸,三甲氧基苯甲醛,非木质森林资源有的可精深加工成各种药物、色素、食品添加剂。具体地说就是要利用林产品原料中的各种天然有机物加工产品。如萜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植物多酚,脂肪酸、多糖及其他天然化合物。

  3.畜产加工品

  畜产加工品是以动物的皮、毛、肉及动物自身生产物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的产品。畜产加工品相比前两类其产品要少。主要产品有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骨制品、毛制品、皮制品,香料明胶、骨油、骨胶。

  4.水产加工品

  水产加工品的原料来自水生及海洋生的鱼类、海藻两大类。鱼类主要进行粗加工成食品外,其精深产品有鱼肝油,VD等。海藻除主要用作食物和低等营养品外,其精深产品为从中提取的碘。鱼皮、鱼鳞、鳔等可用来制备明胶、角蛋白。除以上鱼类、海藻被利用外,我国虾蟹资源较丰富,这些除向人们提供鲜美的肉食外,也留下了大量亟待处理的甲壳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对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以及开发甲壳素成为精细产品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概括起来,开发的产品有:

  (1)从虾壳和蟹壳中提取甲壳素。虾、蟹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蛋白质、甲壳素,经用稀酸处理碳酸盐后,剩余为蛋白质与甲壳素,将蛋白质用碱分解除去后剩余的物质为甲壳素。甲壳素是乙酰胺糖通过苷键形成的大分子物质。

  (2)将甲壳素进一步精深加工得其他产品:将甲壳素碱性水解制得壳聚糖和乙酸钠,将甲壳素进行酰化、醚化、酯化、烷基化、氧化等可制得一系列甲壳或壳聚糖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及甲壳素、壳聚糖可用于医疗上制药、药物载体、手术缝合线、伤口敷料等;在工业上制作吸附剂处理工业废水,制成防水纸;在食品中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农副产品精深开发的技术

  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需要许多技术。最早农副产品加工采用简单的酶发酵等人工技术,使产品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物品从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不断改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概括起来,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它包括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其他。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中,最常用的是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1.酶技术

  酶是生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有机催化剂。生命活动的大部分化学变化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酶的催化性能是在常温常压下表现的,具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强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学工程,农副产品的加工中也广泛应用。

  (1)酶的种类

  农副产品加工中使用的酶种类很多。按照加工的农副产品及要制备的精细品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酶。

  常用的酶及制备的精细品有:

  淀粉酶:合成洗涤剂、淀粉加工、织物加工、饲料加工、造纸、医药、制甜味剂等。

  蛋白酶:味精、日用化工品、医药、加酶洗涤剂、皮革工业、明胶等。

  水解酶:糖、消化剂、木糖、合成洗涤剂、分解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化妆品、纤维加工、甜味剂、医药等。

  (2)酶的使用方法

  在酶工程中,早期是将酶与反应物混于一起,因而每使用一次,酶就被浪费。现在酶工程是将酶固定。以增加酶的使用次数与酶的浓度。例如葡萄糖异构酶是用于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的酶。在使用时。将这种酶从反应器的下部送入,经过固定葡萄糖异构酶的酶柱,而从反应器上部排出,每一吨固定的酶可使二千余吨葡萄糖异构化果糖。

  酶的固定方法有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

  (3)酶的制备

  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最早人们是从动植物中提取酶,但由于动物中提取的酶来源有限,而植物又受季节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得成本较高。因此。人们积极开发酶的制备技术。

  酶的制备一般经过菌种培养、发酵、提取和精制四个步骤:

  ①菌种培养:是将原始菌种培养在装有营养料的试管中,然后再进行扩大培养,使需要的菌大量生长,不需要的菌不发展或很少发展,以获得一定数量纯和壮的培养物。所需要的原始菌种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从菌种保存部门,二是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

  ②发酵:是将扩大培养的菌种,进一步装在有养料的种子罐中继续扩大培养,然后再移到发酵设备中进一步培养,让培养物顺利地生长、繁殖和产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把物质在体内进行分解后,又渐渐合成自身体内的成分。物质分解可分为需氧分解和厌氧分解两大类。需氧菌可把作为能源的物质,完全转变为CO2和水,厌氧菌则是以分子内呼吸的方式获得能量,因此物质完全分解,其结果残留了发酵产物。

  ③提取:将目的酶从混合发酵液分离出来的过程。提取过程先要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以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促使产物转入后者易处理的相中,使悬浮液易于过滤,如对pH值和对热的稳定性,分子量大小等。经过预处理的发酵液可利用酶由不同氨基酸组成的特性,可选用不同的析出方法进行沉淀,一般沉淀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法、丹宁法和吸附法。盐析法是加入盐如Na2SO4、NaCl等中性盐使酶沉淀而分离。有机溶剂法是利用酶在不同的有机溶剂或与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与水形成的二元混合溶剂中溶解度小的特性,将酶沉淀出来而得到分离。丹宁是多酚类物质,它可与酶蛋白分子结合,形成颗粒沉淀。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蛋白质吸附能力不同将酶与杂质蛋白分离,吸附剂有活性氧化铝、活性白土等。经分离后的酶,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干燥,对于受热易分解变性的酶可采用冷冻方法干燥,具有一定热稳定性的酶可用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法来干燥。

  ④精制:酶的精制是去除掉酶中的杂质,精制常用的技术有离心分离、渗析和凝胶过滤、电泳等,新近发展有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

  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进行组织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细胞器移植等的一种生物技术。与农副产品深加工有关的细胞工程有组织培养与组织融合两大类。

  (1)组织培养:将活组织进行人工培养的方法叫组织培养。培养条件是无菌、适宜温度。将活组织移植到适当培养基中进行生长繁殖,如种子的无菌萌芽、洋芋切块无菌生长成株等。培养基由无机盐、碳水化合物、植物生长激素组成。用此法不但可以培养出细胞本身,而且可产生各种有用的副产物,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尼古丁,生物碱、酶等,还可产生激素、麻醉剂、氨基酸、调味料、甜味剂、香料等。

  (2)细胞融合:将同种或不同种微生物原生质体间进行体外切割、拼接和重新组合,从而改变性质、提高产品质量。例如用这一技术改造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的生产菌,与原始菌相比。氨基酸的含量提高了几十倍,且生产成本下降。这些氨基酸产品广泛应用于营养食品、保鲜及饲料添加剂等生产,可替代粮食产品等。

  3.基因工程

  基因是具有遗传功能的单元,一个基因是DNA片段中核苷酸碱基特定的序列。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基因。将DNA重新组合的技术叫基因工程(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能够创造新的物种,给予微生物新的机能。

  由于这一工程独特的技术及特点,所以白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技术飞速发展。在1997年利用这一技术克隆出了羊以后,世界上接二连三克隆出了猴、小鼠、牛等。这一技术应用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上可使发酵法制氨基酸的产量增加,可以克隆出更多的酶基因,同时对酶进行改性,提高耐热性、耐酸碱性,如对a一淀粉酶的产率及活性的提高等。

化学物理技术

  农副产品的化学物理精深加工方法就是用化学物理方法将其中各物质充分分离或直接经过化学处理而变成一系列精深产品的技术。化学方法进行时一般要将农副产品用化学物理方法预处理,然后用化学方法将其分离或变性。化学物理处理过程中要经过浸渍、煎煮、粉碎、变性、分离等几个步骤。

  浸渍是将农副产品通过水溶剂或盐水、碱水、酸水溶液浸泡,使农副产品吸收水分,吸收其他物质而变软及除去有害的杂质。例如大豆深加工之前的水浸渍;淀粉的深加工前碱处理;纤维素用乙醇、吡啶、NaOH溶液等处理;玉米芯制糠醛中用水、盐、酸按一定比例热浸等。煎煮是使农副产品进一步水溶化,与水在受热条件下充分溶胀,破膜,使其中部分变成水溶性或水解产物。同时蒸煮还可以将提取物与其他物质分离。煎煮可以直接将农副产品放入溶剂中加热,分离溶液及反复进行,也可以采用回流提取,连续回流提取等方法。

  变性是使所得的产品更进一步改变性质,提高质量、扩大用途。如淀粉经变性后,用途可比原料大大扩展。变性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中有超声波法、微波法、蒸汽爆破法等。如将微波、超声技术应用于纤维素中,可使纤维素的反应性能改变。化学方法是将农副产品提取物进行化学加工,制备出新的物质。如淀粉羧甲基化后,制备成既能用于食品,又能用于工业、农业的产品。半纤维素经羧甲基化后可制成具有一定药学性质的药物。

  分离是使农副产品中有价值的成分与其他组分分开的方法。分离方法常用的有沉淀分离法、结晶分离法、萃取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等。新近几年来又出现了膜分离法、液膜分离法、泡沫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纳米膜过滤法等方法。其中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常用前面几种。

  物理处理方法除以上提到的机械方法如研磨、切碎等外,目前还采用比较先进的高能电子辐射、微波和超声波及蒸汽爆破等技术。

  高能电子辐射技术是用高电压的电子加速器对所加工的物品利用产生的高能电子进行处理,改变加工物品的结构性能,从而使之更易于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例如在纤维素的加工中,用高能电子辐射技术处理后,可使纤维素降聚,结构松散,活性增加,如果在其上接枝,则可更易接枝上去。

  微波是一种新型、节能、无温度梯度的加热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化学的各个分支领域。20世纪80年代,由于功率超声设备的普及与发展,超声波在化学化工应用研究中迅速发展。将微波与超声波应用于中草药中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已有许多报道,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可利用微波的无温度梯度加热。超声波的空化、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对植物药材的细胞有破坏现象,使其有效成分易于从细胞溶入溶媒之中。该法实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具有时间短、产率高等优点。

  蒸汽爆破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效率高、低成本、无污染的新技术。将农副产品(主要是植、林产品)先用水膨润并浸到水中,再在密闭的容器里受到高温加热,产生一定的高压,然后让这一压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急剧降低到大气压,从而使植、林产物的超分子结构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断裂,改变其性质,使其易于加工或功能化。

其他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不是单项技术,而是科学、技术、工程最前沿的新技术群。高新技术的高体现在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高新技术应用于农副产品深加工中可使农副产品资源充分利用,使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精深产品及功能化的产品。例如利用超低温技术将植物在冷冻下提取原生质的有效成分,可以避免热浸过程中对有效成分结构的改变;将食品与香料等在超低温下进行微粉碎;将肉品杀菌及卵、鱼、咖啡等多种食品的深度开发可用超高压技术;用超微颗粒技术有效地提纯天然有机化合物等。

农副产品精深开发的产品及工艺

  农副产品深度开发的产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生产紧密相连。概括起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可制出的产品有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保健食品、药物、生物化工产品及化工品等。其中,饲料添加剂、化工品及生物化工产品绝大部分已在所学过的有关教材中涉及,在此不再介绍。本节重点述及近些年来从农副产品中开发的食品添加剂、药物、保健食品。由于这些物质来自于天然产物的深度加工,故冠以“天然”二字。

天然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人为地在食品中添加少量的合成或天然的精细化学品,以改善食品质量、延长保存期、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等。食品添加剂可分为天然制品和化学合成两类,目前化学合成品较多。但由于化学合成添加剂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形象不佳,加之市场上的不正确使用,造成了人们对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的抵触情绪,一些食品袋上清楚地写着“绝对不含化学合成添加剂或合成色素”等等。所以除了要加强正确使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的宣传外,而且要加大对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开发研究。

  目前开发的天然食品添加剂有天然调味剂、天然色素、天然增香剂、天然防腐剂、天然保鲜剂、增稠剂等。

  1.天然调味剂

  调味剂是使食品呈现出一定味道以刺激味觉,增进食欲的添加剂。天然调味剂有甜味剂、鲜味剂酸味剂等。

  成。

  2.天然色素

  用于食品着色的添加剂称为食用色素。合成的色素绝大多数是偶氮染料。由于合成色素着色力强,比较稳定,因而广泛应用,取代了原来使用的天然色素。但由于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特别是致癌,引起人们的重视,如金色胶和金红可引起膀胱癌等。所以天然色素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当前国内外又致力于开发研究。

  天然色素是从天然物质(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它一般无毒、尤其是野生植物色素,安全性较高,有的还有营养价值,因此天然色素重新被利用起来,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但必须指出,并非所有的天然色素可用作食品色素,因为有部分天然色素如藤黄为剧毒,不能食用。

  天然色素与化学合成色素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①天然色素来自植物、动物组织,故对人体的安全性高。

  ②很多天然色素本身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维生素或具有维生素活性的物质(如p胡萝b素),因此兼有营养的功效。

  ③有的天然色素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如铜叶绿素钠能治疗肝炎、胃炎、肾炎等病症。

  ④大部分天然色素的耐热、耐光、耐盐、耐金属、耐微生物性能较差,随pH值的变化,稳定性也不相同。

  ⑤天然色素的染色性较差,不易染着均匀。从对人体安全方面考虑,使用天然色素较理想。

  天然色素从化学结构上可划分为酚类色素、卟啉类色素、胡萝卜素类色素、吡啶色素、醌酮色素等。

  3.天然增香剂

  亦称天然香料,是一类能使食品产生香气,从而刺激嗅觉器官,增强食欲的食品添加剂。天然增香剂主要是指将植物、动物的某些组织直接粉碎后的香料剂,或将动、植物组织进行分离得到的精细品及从精油中分离所得的香料等。

  4.天然防腐剂及保鲜剂

  防腐剂和保鲜剂均是防止微生物作用及化学作用使食品腐败或失去应有风味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5.天然增稠剂

  天然增稠剂多数是从含多糖类的植物、海藻类、含蛋白质的动物原料制取出的食品添加剂。

  品增稠剂等。

天然药物

  药物是人类利用来进行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药物的来源广泛,有发酵而来的,有化学合成的,也有从动植物提取的。

  天然药物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农副产品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而成的药物。精细化工中的天然药物主要指经过人工从动植物组织中直接提取而得到的药物。按照药理作用,将目前的天然药物可分成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抗癌药、镇痛药、激素类药等。

  1.抗菌药

  抗菌药是指某些微生物(真菌、放射菌或细菌)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药物。天然抗菌药物是指来源于动植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许多中草药中含有这样的化合物。如大蒜对大肠杆菌、球菌、霉菌、病毒等均有抑制、杀灭作用,其抗菌的有效成分为大蒜辣素,大蒜氨素。

  2.心血管药

  这类药物是指能够调节人体心脏不正常的表现,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过高、血压高等,使心脏正常运作的药物。天然的此类药物有从中草药中提取出的各种强心苷、利血平、奎尼丁,从油脂下脚料中提取的甾醇、生育酚等。

  3.天然抗癌药

  癌症又叫肿瘤,是人类致死的第二主要病因。因此研究出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是当前世界上急迫需要的。天然抗癌药物的开发现今普遍被人们重视起来。许多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海洋植物已逐渐被开发。

  4.天然镇痛药物

  疼痛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常见的病症之一。镇痛药能作用于疼痛感觉的中枢部位,减轻或消除疼痛。另外,还能减轻由于疼痛所产生的紧张、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

  天然镇痛药是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有机化合物。现今提取的这类化合物均为生物碱。

  5.天然激素类药物

  激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的活性物质。天然激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专门控制生命体的每一个生长环节的,如卵或种子的生长,出生、成长、成熟,生命的自卫,衰老、死亡等,常称这类叫内激素。通过外部口服或注射可以补充内激素的不足,也可通过外部口服或注射抗激素来调节内激素分泌过剩,功能亢进。二是专门用于外界进行联络的,如吸引异性、报警、集结、追踪、攻击、标记、退却、自护、牺牲自己等。常称这类叫外激素。天然激素很多,但用作药物的却为数较少。

  天然激素药大多数来自动物的组织,少数来自植物组织。如在昆虫成长过程中为促使其蜕皮、变蛹而分泌出蜕皮素,植物为了对付害虫也分泌蜕皮素,促使幼虫及早蜕皮死亡。婴儿一般在凌晨四时自然出生率较高,原因是妇女脑下垂体分泌的催产素夜间多于白天;儿童主要在夜间生长,主要是夜间儿童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高于白天。

保健食品

  人们每天需要食品,从而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对营养在生命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的加深,不但对营养素的获取方式提出了要求,而且对营养素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人体正确地获取食物就是膳食。膳食的营养物质很多,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叫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物、食物纤维。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供给人体各种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人体生长发育和修补体内各组织所需要的原料;调节生理功能等。这些营养素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制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但是摄取的营养素要合理,做到营养平衡。若营养不足或某要素缺乏,则会导致营养不良与缺乏症,但如果过剩也会导致“富裕病”。任何一种天然物质都不会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保健食品就可以起到调整膳食营养素的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对保健食品的分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但有共同一点就是天然食品,不含农药的天然农产品及有机食品均划为保健食品。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技术进行生产、加工,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它不使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是一种真正的纯天然、高品质的保健食品。西方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有机食品的开发,市场需求量较大。我国的有机食品发展及规模较小,有机食品多来自生态环境优越、土壤肥力依靠自然维持、病虫害依天敌的偏远山区。我国保健食品消费以自然形成的产品、中草药原料为基本成分的精细加工产品和以天然植物原料为基本成分的精细加工品为主。开发的这类保健食品有以滋补为主要功能的,如蜂王浆制品;有以调理为主要功能的,如太阳口服液、生命口服液等;有滋补调理相结合的,如中华乌鸡精,有机锗、天然精等。这些所用的原料多为中国医书中早已记载的名贵中药、动物等。由于原料价格昂贵,加之有些产品有效成分较少,主要为糖水,甚至加上了激素,故造成了消费者的抵触及购买力难以承受的情况。在近几年,从农产品及天然植物废料中开发了膳食纤维,作为廉价的保健食品。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管爱华著.第四篇 创业实践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06.
  2. 赵文献,郭保国,张传新等编著.第十章 农副产品深度开发及利用 精细化工.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