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INAMORI KAZUO)——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京瓷创始人、京瓷名誉会长、“盛和塾”创办人、天津市经济顾问
目录 |
在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曾经出现过“经营四圣”,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以及京瓷集团的稻盛和夫。四个人当中唯一健在的就是稻盛和夫了。技术员出身的他完整地经历了日本经济从战后恢复,到创造奇迹,直至泡沫破裂的完整过程。而他刻苦勤奋的精神以及深植于佛教的商业道德的准则也使他成为日本本土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稻盛和夫(INAMORI KAZUO)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技术员出身的他,最终成就了两家名列全球500强的大企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在日本经济界,稻盛和夫称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本土派传奇人物,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的见证者之一。
事业成功之馀,稻盛和夫更创设“京都赏”,每年表扬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此外,并出任以年轻一辈经营者为招收对象的“盛和塾”校长,培育新世代经营者不遗馀力,其经营哲学被日本企业界奉为圭臬。
语录: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不足,但是,我有一条单纯而坚强的追求人间正道的指针。
自1999年起,稻盛和夫每年亲率日本企业几十人,参加由原国家经贸委培训司主办、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承办的中日企业管理交叉借鉴国际研讨会,并在每次的研讨会上作专题演讲,介绍自己的经营哲学,成为中日企业家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交流经营理念的平台,参会代表受到启发,也受到深刻教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德治企意识更加强烈更加自觉,同时也为国内各企业之间、中日企业之间的深入交往和共同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在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曾经出现过“经营四圣”,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以及京瓷集团的稻盛和夫。四个人当中唯一健在的就是稻盛和夫了。技术员出身的他完整地经历了日本经济从战后恢复,到创造奇迹,直至泡沫破裂的完整过程。而他刻苦勤奋的精神以及深植于佛教的商业道德的准则也使他成为日本本土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我在东京KDDI的总部采访了他。
1、杨澜:在您的经营理念当中呢,您一再提到要为企业设定一个比经营更高的目标。比如说在创建DDI的时候,就说过企业要使国民的通信费用得以下降,这样一种目标和西方企业直接以利润作为目标的经营方式会带来什么样不同的结果呢?
稻盛:我在27岁创建京瓷公司,其实在此之前是一个技术人员,从事陶瓷的研究。象我这样一个技术人员在创建公司时,对企业、经营完全是个门外汉,一无所知,因此相当苦恼。正象您刚才所说的,我创建DDI的目的就是要让日本的国民享受更加优惠的通信费用,我就是抱着这样一个志向创建公司的。京瓷公司自创业至今,在日本的企业里算是利润率相当高的公司,在日本能和我们匹敌的公司没有几家。我们没有强调盈利却获得了最大的利润率。利润是要追求的,但作为盈利的手段,必须要走正道,要有人格地、用正当的手段、走正道去盈利,我把这概括成“盈利有道”这句话。欧洲企业家们的看法和我是一样的。
解说:
稻盛和夫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贫寒,在家里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全家靠卖盐、卖肥皂、替人加工纸袋度日。
稻盛和夫的前半生挫折连连,幼时患肺结核,险些丧命,青少年时期,中学、大学、就职考试一路落第,好不容易在县立大学学了“应用化学”,立志从医,进公司时又不得不改行从事“无机化学”。一切仿佛是瞑瞑之中的命运的某种安排,最后成就稻盛和夫事业的就是“无机化学”中的工业陶瓷。
2、杨澜:在中国有很多人对您的传奇经历非常感兴趣,但是我看了您的传记以后我发现,在您的年轻和少年时代似乎一直不很顺利,就好像天意故意要捉弄您一样,是什么使您在那样的时候没有自暴自弃?
稻盛:要说我为什么在那种不得志的情况下没有自暴自弃、走上邪路,这是因为我母亲是一个很开朗的人。我大概是承袭了我母亲的开朗性格,即使遭遇困苦的局面也能够去面对,拼命努力。我内心一直认为,只要去努力,幸运之神总会朝我微笑的。人生就是这样,个人也好,国家也好,社会也好,总会遇到困境。要把这种困境当作是上天赐予的困难和磨练,去直面考验,不懈努力。我从少年时代到大学毕业期间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是上天是公平的,由于此后我拼命努力,上天也对我的努力作了回报。
3、杨澜:我在您的传记里看到这样一句,我觉得很惊奇,说:“如果自暴自弃的话大概只能去加入黑社会了”,真的是有这样的想法吗?
稻盛:是的,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正好是日本战败后,由于经历了空袭,整个日本都是一片废墟,还很穷。那时候我想进一家比较好的公司,就去参加考试。同去竞争的学生很多,录取的人数又少,总是有人走门路,优先录用关系户和熟人的子女,比方说某位担任要职的领导的亲戚,社长的熟人等都会优先考虑。象我这样出身农村,亲戚当中也没有什么有权有势的人,就算去考了也白考,会被那些走门路的人挤掉。当时考试的休息室里有很多学生候考,很多人问我:“你认识公司里哪位领导?”我回答说:“谁都不认识。”有人就说:“我爸和这里的社长是朋友。”等等,反正都是凭熟人的关系决定录用谁。但是日本还很穷,战争结束也只不过刚刚10年,但却有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我为这样的日本感到悲哀。如果穷人家的孩子不能享受同等的机会,不能以更光明正大、更公平的方法录用人才的话,日本是不会有良性发展的。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社会中,我真想成为黑社会老大去整治整治那些坏家伙。反正就是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社会,加入黑社会又有何妨?而且正好我读书的时候在练空手道,身手很不错,所以真的考虑过加入黑社会这件事情。不过,后来还是回到正道,才有今天的我。如果真的加入黑社会,现在可能就要坐牢去了。
4、杨澜:您一开始加入松风工业的时候,那个企业非常的不景气。虽然没有人给您加工资,虽然也有工会的人骂您,因为您不跟他们一起罢工,所以骂您是工贼。但是您仍然每一天都加班加点地工作,是什么使您能够在那个时候跟别人采取不一样的举动?
稻盛:我进的那家公司赤字连连,公司也面临倒闭。一到该发工资的那一天,公司就会告诉我们暂时发不出工资,让我们等一星期。这么一种情况,当然当初满怀希望进入公司的员工们都会对公司表示不满。我是研究人员,正好那时候开始研究新金属陶瓷领域,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了。我认为别人罢工、向公司发泄不满根本就没有意义。就算发泄不满、罢工,工资也不会涨,公司财政赤字确实没有钱,还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目标研究搞好,所以我不随大流,专心地搞研究,并把我的研究成果投入生产。于是就有人骂我是怪人,是工贼,是公司的走狗。大家都不理睬我,我感到孤单寂寞,就很自然地想起我的故乡。正好公司宿舍的旁边有一条小河,深夜我就坐在河边,朝着故乡的方向唱一首叫做“故乡”的童谣,用歌声来安慰自己。宿舍里的老员工们经常在深夜听到我的歌声,第二天去公司做研究的时候就会问我“昨天晚上是不是哭了”,我否认说没哭,他们就会笑我说“怎么没哭?我们听到了‘故乡’这首歌”。一想起故乡,想起父母的容颜,想起弟妹们也在家乡努力工作,我就又有了勇气,第二天继续努力做研究。
转场:
从白手起家创立京瓷公司,到成为日本第一优质企业,登上东京证券交易所“日本第一股”,进入全球500强;从“稻盛奇迹”到“稻盛精神”,稻盛和夫成为日本成千上万的人们追随和学习的对象。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1997年9月,稻盛和夫作出了一个令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决定,他在京都圆福寺剃度出家,专心修禅。稍后请继续收看《杨澜访谈录》。
5、杨澜:97年的时候您剃度出家,这个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是在俗世当中追求利润、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却是放弃这一切的功名利禄,专心向佛。当时怎么会有要出家的愿望?
稻盛:我剃度出家,皈依佛门。正如您所说,日本国内外都有很多人说佛教和企业经营盈利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利利他”,佛教认为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我在企业经营当中也经常要求员工帮助他人。日本有句话叫做“人情并不是为别人”意思是说善待别人就肯定有回报。中国也有类似的话“积善之家有余庆”,做善事的人家子子孙孙都会得到幸福。就这点来说,我认为说佛教不适应资本主义、不适应企业经营盈利的说法是错误的,以佛教思想为基础从事企业经营远远比一般的企业经营高尚得多。
6、杨澜:您做了许多慈善事业,也经常帮助别人。当您自己穿着草鞋、拿着钵出去化缘,接受别人施舍的时候,心态上有一个什么样变化?
稻盛:那天是初次去化缘,脚露出草鞋,走着走着磕到小石子,脚趾前面都渗出了血,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挨家挨户地化缘,化些大米杂物。傍晚我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寺院的途中,正好有个大婶在公园旁边做清扫工作,她看上去比较贫穷。她走近我给了我一个100日元的硬币,一语不发地给了我100日元。我有些吃惊搞不清状况,但猜想这100日元大概是给我的,就道了一声谢。她说:“师傅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买个面包吃吧。”禅宗的寺院吃得很简单,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过是两三根腌菜,那位大婶肯定知道这个情况才给我100日元的硬币。当时我拿着这枚硬币全身象被电击了一样感到无上的幸福,眼泪难以自禁,全身被幸福的感觉包围着,公园的所有景物也好象变得光辉起来。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这就是那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这位大婶给我的100日元所蕴含的伟大的爱把我整个包围住,把我带到幸福的顶峰。
解 说:
稻盛和夫的商业精神和哲学思想深植于佛教的道德准则,这种思想的本身,就是稻盛和夫所谓的“利他主义”和“追求人生的善与不朽”。公司的座右铭----“敬天爱人”四个字其实来源于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领袖人物西乡隆盛,也就是稻盛和夫的鹿儿岛老乡。
7、稻盛:我的家乡出了两位对日本近代史的“明治维新”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就是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我非常喜欢西乡隆盛,他对中国王阳明的阳明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曾经两次顶撞萨摩的长官,被流放荒岛。每次流放总会带上阳明学、儒教的书籍,即使是在贫瘠的荒岛上遭受牢狱之灾也不断地提高完善自我。他是一个非常清正廉洁、清心寡欲的人。他经常说,如果是位于人上施政的话,必须是那些不谈钱财,不求回报甚至能够舍却生命、忘却自我的人,他自己也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我希望当今日本的政治家中能够多几位象西乡隆盛这样的人。
解 说:
1984年,稻盛把自己17亿日元的股份赠予1.2万名员工,在他的著作《人生与经营》一书中写到:“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公司永远是员工生活的保障。”甚至许多员工选择身后葬于京瓷的公司墓地,墓碑上写着:为那些永生不愿离开京瓷的人。这样的企业文化受到日本年青一代的挑战,他们认为缺少人员流动,就意味着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8、杨澜:读过稻盛先生写的《人生与经营》这本书,在里面呢,您也提到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会调动员工的心力,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达成一种凝聚力。但是现在您的企业已经有1万3千个员工了,作为一个最高层的领导怎么还可能和他们进行这样直接的交流?这个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呢?
稻盛:您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企业是人的集团,如果在这样的集团中无法做到自上而下齐心协力的话,企业是不会有良性发展的。但是怎样把我的想法告诉员工呢?我花了很大功夫,这比开展实际的工作更加花时间。比如说,白天有工作,我就利用晚上和他们一起吃饭,偶尔一起喝酒,边喝边聊,我一直努力地做这样的沟通工作。现在,光是京瓷公司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4万人的员工,有各个种族,语言各异,要我直接和他们谈话时办不到的,因此我要求各国的部门负责人要理解我的想法,把我的想法告诉员工们。现在看来,这比起我直接和员工对话,力量确实有所削弱,但还是能够维持沟通的。
9、杨澜:您曾经说过,“相扑”是不能等被挤到边上的时候才开始着急的,要在中间的时候就把它当作最后一搏来拼命才能够胜利。那么做企业的话,如果说创业时有那种危机感需要拼命的话,现在您的企业已经有4兆的营业额了,危机感是否还存在呢?
稻盛:危机感是让一个企业保持年轻的生命力,健全发展的必要因素。不过,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有了丰厚的利润,要让全世界4万多个员工一直保持一种危机感是不太可能的,很容易骄傲自满。我从中国的古典当中学到了一个道理,骄傲自满,失去谦虚的态度就会失去一切的幸福,中国叫做“满招损”,我经常以此告诫我的员工。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我的公司,KDDI和京瓷还能期待有更大的发展,现在我们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完善。
串联词:
看来,对于稻盛和日本经济来说,危机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2002年,“摩根? 士丹利”评选的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40家企业当中,美国企业占25家,欧洲占了12家,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日本只有2家入选,分别是本田和索尼,这是不是说明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呢。稻盛和夫先生认为,90年代的10年是日本失落的10年,不过他相信,在2003年,日本的经济将会有所起色。
“灾难是自己招来的,因为自己的心底有块吸引灾难的磁石。要避免灾难就要先除去这块磁石,而不是对别人说抱怨的话。” ——道盛和夫。
稻盛和夫1959年创立京瓷公司,1984年创立第二电信电话KDDI公司。在42 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缔造两家全球500强企业,被誉为“经营之圣”。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匆忙手术的两个月后,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并正式皈依佛门。自皈依佛门后,稻盛和夫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京瓷哲学,将仁爱、利他和回报社会的经营哲学进行到底。
在拜金主义肆虐的今天,到处充斥着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人们对正义传统的蜕化无动于衷,对良知和灵魂的沦丧日趋麻木。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和笃行慎言,正可以给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而他乐观积极的“心相”,更是可以给无数中国企业人以深深的启迪。
初识“灾难心相”
有多少挫折,就有多少升华。尤其在一个人小的时候,多一点挫折,多一点摔跤,是一颗上升的灵魂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稻盛和夫于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一个贫穷而又虔诚的信佛家庭。父亲是个印刷工人,一天一块钱不够养家,不得不做些副业,每天都忙到深夜12点。稻盛出生都忙得没空去报户口,一直把稻盛的生日推后了10天。因父母都忙于生计,儿时的稻盛时常无人照料,一次“3个小时啼哭”成了他小时候的一道风景。小时候稻盛胆小,不敢一个人外出,总是跟在哥哥利则的后面去捉些鱼虾填补家用,以至于上了小学还是哥哥的跟屁虫。后来稻盛有了几年天真烂漫的生活,还当起了孩子头。可是,厄运很快光顾了他。
1945年报考鹿儿岛一中失败,他又感染了肺结核。当时肺结核还无药可治,死亡率很高,稻盛的叔叔和婶婶就是得肺结核去世的,他的小叔叔也正在受着肺结核的煎熬。稻盛在发热中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才13岁,他就开始在死亡的威胁和恐惧里颤抖。邻居大婶为激励他活下去的勇气,给了他一本书《生命的真谛》。因为家里穷,稻盛一直没有看过课外书,这是第一本他看到的课外书。
稻盛抓住了一根稻草,如饥似渴,贪婪地阅读着。从这本书中,他看到了“灾难心相”这个后来将影响他一生的词汇(以至于在后来的自传《活法》中,“心相”成了主题词)。《真谛》对“灾难心相”的解释可谓是拨云见日:“灾难是自己招来的,因为自己的心底有块吸引灾难的磁石。要避免灾难就要先除去这块磁石,而不是对别人说抱怨的话。”“把痛苦说成不幸是错误的,人们应该知道对于灵魂的成长来说,痛苦有多么重要。”对于正开始思索人生的稻盛,这些话犹如甘露之于久旱的秧苗。
肺结核通过空气传染,稻盛生怕被感染,总是捏紧鼻子跑过小叔的房门口。因为还是小孩,憋不住气,所以先后都要深呼吸。他的哥哥利则却不以为然。父亲对病重的小叔更是悉心护理,但是他的大爱阻挡了病魔的侵入。结果父亲、哥哥安然无恙。反而对结核怀着深深的恐惧、时时刻意躲避的稻盛,只考虑自己个人安危的脆弱的心,吸引了病菌。这段对生死刻骨铭心的体验,给了稻盛前所未有的冲击,让他有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深入灵魂的自我反省,让他开始理解人生最重要的真理。
看开了这一层,对稻盛心理产生异样的作用。一种超然的精神开始萌芽。贫困的生活,加上1945年每天要颠沛流离躲避美机轰砸,他的结核病被淡化了,而且奇迹般地好了。稻盛后来回忆说:“患上结核,这是上苍给予我的一次珍贵的体验。”
挫折中触摸“心相”百态
病情影响了稻盛的学习。第二年报考一中又失败了。这对一个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次沉重打击。最后侥幸读了私立鹿儿岛中学。高三发生的两件事,又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件是中学建新校舍要大家都参加义务劳动。因离高考不到一年,学习很紧张,稻盛尽管不情愿,还是勉强去了工地。但到那里一看,发现高三学生总共只有三、四个人。之后三天,稻盛也就没去。第三天老师突然点名。别的同学事先听到风声,赶在点名之前到达现场。 稻盛被蒙在鼓里,点名时缺席。老师很严厉的训斥:“心里只想自己高考,连义务劳动都不参加,没有一点奉献精神,真自私。” 稻盛羞红了脸。
另一件是棒球对抗赛。同学们都要去为本校球队呐喊助威。球场离学校很远,要乘电车去,但稻盛没钱买车票,决定徒步往返。但同学说只要拿自己的月票混进站台就一定能顺利到达,于是稻盛跟着大家一起混了进去。去时侥幸混蒙过关,回来时稻盛下车时心里紧张,被检票员一眼看破。虽说是初犯,但检票员却不管,只当惯犯处理,没收月票之外,还罚了他几倍的钱。第二天学校告示板上又将此事点名批评。稻盛羞愧难当,懊悔不及。从此放弃月票,每天徒步上学。
这两件事对稻盛的影响深远。他清楚这是自己心思不正、行为不当,才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被人蔑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结局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稻盛日后建立起“作为人,该如何做?”的判断事物基准,并以此严格律己,与初中时代这些挫折有很大关系。
无固定职业的父亲,无力养育七兄妹,不让稻盛升高中了。稻盛拼命抗争,总算在母亲的帮助下升了高中。一边读书,一边干活,熬到临近毕业,大学门几乎对他关闭了。因为成绩优异的长子利则,没能上大学,而是回家干活挣钱。父亲说什么也不允许排行老二的稻盛上大学。最后,稻盛搬来数学老师,几经磨难,总算获得父亲的允许,条件是必须自己勤工俭学解决一切费用。
稻盛很自信地报考大阪大学医学部,可是却落榜了。知道父亲不可能再给一年的复习温课时间,他只好选择了“火车便当大学”——鹿儿岛大学工学部,专攻应用化学,立志要开发救治疑难病患的新药。临近毕业,找工作又成为一个难题。许多公司对这个“火车便当大学”的毕业生关上了大门。好容易报考了帝国石油等几家公司,一概没中。同去竞争的学生很多,录取的人数又少,总是有人走门路,优先录用关系户和熟人的子女。像稻盛这样出身农村,亲戚当中也没有什么权势人物,就算去考了也会被那些走门路的人挤掉。出于义愤,稻盛和夫几次徘徊在一个黑社会武馆门口。当时他想,如果穷人家的孩子不能享受同等的机会,不能以更光明正大、更公平的方法录用人才的话,日本是不会有良性发展的。他真想成为黑社会老大去整治那些坏家伙。
这时,稻盛的福星出现了,他的教授有个关系当了松风工业公司的部长,在教授的安插下他进入松下工业的预科。稻盛从有机化学转为无机化学,赶着撰写无机化学毕业论文。他的精专显示出了他作为研究人员的素质。稻盛和夫期待着在松风工业有所作为。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讲求的是用“心”。心理作用是影响一切的根基。在市场中做企业,在企业中做员工的“心”理工作,是简单而复杂的事情。“复杂”是因为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不同员工的情况,进行以“心”的感染。“简单”是因为我们只要掌握多数员工的心理共性,施以影响,便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企业只有对“心灵”进行经营,才能使员工感到自身的幸福与公司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坚持为全体员工谋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并以此为企业的奋斗动力,才能使全体员工与企业同心协力,共同前进。
1971年5月,京都制陶的缔造者稻盛和夫收购了美国圣地亚哥一家经营极差的工厂。这个工厂每个月都有10万到20万美元的赤字,员工零散操作,全厂一片混乱,死气沉沉。稻盛认为人的本质都一样,在京都制陶推行的管理方式,在美国也行得通。
稻盛先选出50名能接受京都制陶思考方式的员工进行培训,并派原主管保曼担任厂长,希望他能够领悟京都制陶的哲学。可是工厂一开始运营,就显露出美国人和日本人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彼此纠纷不断,结果使工厂每月赤字上升到20万美元以上。
痛定思痛,稻盛决定不顾美国人的反感,完全聘用日本管理人员来建立一个全新的公司,一个完全由日本人组成的领导体制建立了起来。
第一次听到“你们辛苦了”这句话,美国员工吓了一跳,但年轻的日本管理人员愿意在生产线上与员工同甘共苦的诚意,令人感动:他们穿着和员工一样的制服,并且丝毫没有架子,员工们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认同感和团结一致的决心。
当工厂业绩逐渐好转时,稻盛买了很多比萨饼在餐厅里和员工们一块儿吃饭。第二天,员工们就带着自己做的菜招待稻盛。自此,他们经常利用各种机会举办联欢会。 稻盛在工厂业绩上升后,把每月销售额的20%当作奖金发放给员工,这使所有人都认识到,公司的发展与自身的幸福是紧密联系的。
1974年底,石油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也受到巨大影响,经济第一次出现负增长,社会上甚至出现抢购卫生纸的风潮,京都制陶当年利润也减少了50.36亿日元,纯利润下降11.31亿日元。稻盛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把它当作“上帝给我们的考验”勇敢地接受了。首先,他把营业员、科长、部长的工资削减了 10%,并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求节省,而且他宣布京都制陶即使只靠苔藓生存下去,也绝不停工,绝不裁员。
稻盛把因产量减少而多余的人力全部编入总务部管辖之下,禁止他们进入厂房。这主要是因为,订货量下降,如果还用以前的人手,每人所分担的工作量减少了,工厂内紧张忙碌的气氛就会消失,生产效率也将随之下降,一旦订货量恢复时,就不能马上进入增产体制。
稻盛对多余人员所采取的对策可谓一箭双雕,不仅让员工有绝对不裁员的安定感,而且使员工明了不景气的事实。维持生产现场的紧张感,使得京都制陶在不景气结束之后能够马上恢复元气。目前,稻盛和夫领导的京都制陶在多个领域都大施拳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重视全体员工在价值观上的一致,强调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共同前进。稻盛和夫始终不渝为全体员工谋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法则。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需要用神经、眼睛、身体、耳朵、嗓音去全然地敏感,去觉知并跟随一刻接一刻的真实
稻盛和夫不属于聪明人,初中、高中、大学考试常常不及格。他原本想当个医生,可是却只能在一个陶瓷厂找到一份工。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常常以罢工来宣泄。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4个大学生全辞职了,稻盛和夫却留下了。他吃住在实验室。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在头脑中模拟推演,那些开始只出现在梦境里的东西逐渐清晰,最后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既无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稻盛和夫,却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
自1959年创立京瓷公司,稻盛和夫几十年一直是京瓷研发带头人。他发现,一旦发疯的投入工作之中,对某个目标有强烈的渴望,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意象,身边的任何一个新发生都会坚定地指向那个意向,这时,神灵就会给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智慧之井就会向你洞开。
稻盛和夫体悟到了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的真实过程。他知道追求尽善尽美的强度,决定了一个人和一个公司的前景。一次,一个跟他同时大学毕业的同学在京瓷公司领军做一个新产品的研发,他和他的团队历经几个月的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拿出了完全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但是,稻盛和夫却以这不是他心里所见的鲜亮陶瓷为由把设计打了回去。那个主管简直是怒气冲天。还不得不回去研制稻盛和夫“梦里看到的鲜亮陶瓷”,最后历经磨难终于拿出了完美的产品。
稻盛和夫的体悟,给了我们一个相当重要的启示。当对一个目标有着强烈的持续的渴望时,苦苦思索体悟,就可能在事先“清晰地看见”那个崭新的结果。相反,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意象,就不会有崭新的成果出现。这是稻盛和夫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到的真实。
这似乎很悬很神秘。稻盛和夫没有停留在灵感的顿悟上,而是继续深入觉知,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创造力方程式:
创造力 = 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能力”主要指遗传基因以及后天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热情”是指从事一件工作时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思维方式”则指对待工作的心态、精神状态和价值偏好。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三个因素的乘积。
其中,能力和热情,取值区间为0—100。因为是乘法,所以即使有能力而缺乏工作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自知缺乏能力,而能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能够取得比用有先天资质的人更好的成果。思维方式取值范围则为-100—+100。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的心智,人生和事业就会有180度大转弯;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向性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这个成功方程式,不是稻盛和夫用来展示自己理论的坐标,而是在实践中考察提拔干部和选聘员工的标尺。从这个等式出发,稻盛和夫坚持在公司中不用聪明人,不用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更不用有资深背景的人。在他看来,这些通常让人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恰恰是专注做事的障碍。如果不能调动全身的感觉和能量潜身于细节之中,就不会有持久的热情和到位的思维。他一再强调:“我希望人们铭记这个‘神秘预言’,人生与心意一致,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这就是稻盛和夫诠释的创造力了: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需要用神经、眼睛、身体、耳朵、嗓音去全然地敏感,去觉知并跟随一刻接一刻的真实,才有可能抓住那个“神秘预言”。
稻盛先生神态祥和,温文宽厚。白手起家的艰辛,人生际遇的坎坷,这些对他宛如过眼烟云。他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汲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经营哲学。他认为,办企业和做人一样,都应遵循一些伦理原则,比如“敬天爱人”、“诚实公正”、“满招损,谦受益”等。为了思考人生和社会,他甚至一度遁入佛门。他还提出了 “思想+热情+能力=成功”的方程式,认为一个人即使天赋不很出色,依靠高度的热情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样可以获得成功。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评价稻盛和夫说,“他讲他成功的历程,讲他对人生的看法,讲许多与他的本行陶瓷业有关或无关的问题,到处洋溢着表面浅显、实则深刻的哲学思维,说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
正是本着这些哲理,稻盛和夫28岁时以300万日元的资本创办了京瓷株式会社,在经历了各种困难挫折后,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4万亿日元的大型跨国企业,其业务涵盖精密陶瓷、电子机械、照相器材等领域。1984年稻盛和夫52岁时,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创建了日本第二电话电报公司(简称第二电电),目的是打破垄断,让日本人用上价格低廉的电话。2001年,第二电电合并其他两家电信公司,成为日本第二大IT集团。
稻盛和夫主张,办企业不能一味地只是赚钱,其最终目的是贡献社会,既要利己,更要利人。1981年,稻盛因在工业用精密陶瓷技术开发方面的突出成果,被授予 “伴纪念奖”。伴五纪教授是东京理科大学的一名科学家,个人并不富有,但他把自己的专利技术收入拿出来做奖金,奖励有志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人。这件事使稻盛和夫很受刺激,“既感到荣幸,又感到羞耻”。他说,京瓷是一家上市公司,个人也有颇为丰厚的资产,但这笔财产,并非私有之物,是取自社会之所得,理应奉还于社会。为此,他一次拿出600多亿日元,设立稻盛财团,用这笔基金设立“京都奖”,奖励国内外在尖端科学、基础研究和思想艺术等三方面有突出成果的人士。稻盛的目标是把“京都奖”办成诺贝尔奖那样的国际大奖,为整个人类的科技进步发挥促进作用。为培养日本型经营管理人才,稻盛和夫还创立了“盛和塾”,后改称“盛友塾”,已培养了3200多名学生。
稻盛为日中友好和交流事业同样不遗余力。当得知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他个人和京瓷公司各出资50万美元,设立了中国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他说,我在学生时代家境贫寒,依靠奖学金上完大学,在今后的西部大开发中,会有不少学生像我年轻时一样,虽有远大抱负,但因家庭财力不支而中途辍学。我希望通过奖学金,帮助他们,使他们成为为西部开发做出贡献的人才。稻盛的义举受到了李鹏委员长的赞誉,并被中日友协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称号。去年京瓷首次邀请了来自中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30名中学生到日本参观交流。稻盛和夫说,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让中国的青少年到日本来体验日本社会的风土人情,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将来成为国际型的人才。京瓷准备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并组织日本的中学生到中国去参观访问。稻盛先生还在中国各地演讲,介绍自己的经营哲学,并资助有关机构培养中国的经营人才。
世纪之交,稻盛和夫把中国作为京瓷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基地。他在广东省东莞市建设了一座亚洲最大的激光打印机、数字技术复印机工厂,在上海建设了京瓷公司所属工厂中技术最先进的上海京瓷电子工厂,在贵州设立了京瓷手机公司。在企业经营中,他始终坚持利己利人的思想。他认为,日中双方如果尽量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减少误解。为此,稻盛教育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企业经营者把中国员工和日本员工同样对待,京瓷公司的在华企业和中国的合作伙伴结成了融洽的友好关系。在稻盛和夫的带动下,许多“盛友塾”的毕业生纷纷前往中国建厂办企业,或投身于希望工程、绿色工程等公益事业,加入了日中友好交流的行列。
1、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2、磨炼灵魂,就会产生利他之心。
3、稻盛和夫决定人生的通常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命运,一个是因果。
4、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把“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从心中排除。
5、只要你全力以赴,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得到“神的启示”。
6、人得能力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要把跨栏的高度设置在比现有能力高两三成德高度。
7、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不足,但是,我有一条单纯而坚强的追求人间正道的指针。
8、物质有“可燃物”、“不燃物”和“自燃物”,人也可以分成这三种。要做就做第三种。
9、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
10、请为自己的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感动,并把它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
11、当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恰是重新开始的起点。
12、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3、将今天一天作为“生活的单位”,用这种踏实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14、当坚信,只要认真地努力向前,肯定会有好结果,应当保持心情舒畅,满怀信心,大步向前。
15、倾听产品的声音,用心观察产品的细部,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和查错的原因。
16、让自己进入漩涡中心,积极地把周围的人裹挟进去,你就能品尝到工作成功之后的欣喜之情。
17、人若想要提升心智,重要的是要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
18、天职需由自己制造出来。
19、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
20、极度认真地工作能够扭转人生。
21、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达到这种程度,才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22、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并向同仁展示这个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
23、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24、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25、是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副标题是“树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的事业目的。”
26、设立具体的目标,副标题是“所设目标随时与员工共有”。
27、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副标题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坚持不懈的做好具体工作。”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必须每天不断持续,千万不要忘记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努力积累的结果。
28、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副标题是“利润无须强求,量入为出,利润随之而来”。“以百米赛的速度跑马拉松,或许中途倒下,或许跑不动了落伍,大家这么讲过,我也这么想过,但是与其参加没有胜算的比赛,不如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即使坚持不长也要挑战,幸运的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居然适应了高速度,用这个高速度一直跑到了今天。”
29、定价即经营,副标题是“定价是领导的职责,价格应定在客户乐意接受公司又盈利的交汇点上。”
30、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副标题是“经营需要洞穿岩石般的坚强意志”。还有一个要点,虽说目标就是经营者的意志,但是必须获得员工的共鸣。起初是经营者的个然而,还是要比上一年高出一级的经营目标,否则不足以激发员工士气,公司会失去活力。
31、燃烧的斗魂,副标题是“经营需要强烈的斗争心,其程度不亚于任何格斗。”
32、临事有勇,副标题是“不能有卑怯的举止”。
33、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副标题是“明天胜过今天,后天胜过明天,不断琢磨,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34、以关怀之心,诚实处事,副标题是“买卖是双方的,生意各方都得利,皆大欢喜”。
35、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抱着梦想和希望,以坦诚之心处世。
主要著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