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Frustration / Lurch / Reverse / Setback / Throwback)
目录 |
挫折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因而产生焦虑和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用通俗的话说,挫折就是碰钉子。挫折通常有两方面作用。从积极的方面看,挫折可以帮助人们总结经验教训,促使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人们以更好的办法去满足需要,即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如果心理准备不足,挫折可能使人痛苦沮丧、情绪紊乱、行为失措,甚至会引起种种疾病,这无疑将大大挫伤人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
挫折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一个人是否体验到挫折,与他自己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所谓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规定的标准。规定的标准越高,其抱负水平越高;规定的标准越低,其抱负水平也越低。同样两个推销人员,甲的指标是销售额100万元,乙的指标是销售额60万元,结果两人都完成80 万元销售额,这对乙来说会感到成功和满足,而对甲来说则会感到是一种挫折,所以挫折因人而异。相同的情境,由于人们的心理状态、需要动机以及思想认识的不同,在遇到挫折时的表现也会大不一样。产生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总体上它可划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又称客观因素或外因,是由外界事物或情境阻碍人们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它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种。所谓自然因素,主要是指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如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冰雪洪水、地震山崩等。所谓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到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宗教、道德等等的限制。另外,外在因素还包括组织者的管理不善,教育不力以及工作环境中缺乏良好的设施和人际关系等等。
(二)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又称内因,主要是指主观因素阻碍人们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它包括个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种。生理因素,主要是指个人的健康状况,个子的高矮和身体上的某些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心理因素,主要是指个人的能力、智力、知识经验的不足。
此外,动机的矛盾和斗争状态,也是引起挫折的主要心理因素。例如,满足欲望与抑制欲望的斗争,理想与现实的斗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斗争等等。这些斗争如果处理不当,常常能引发个人的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通常包括想象中的挫折和事实上的挫折。其中,想象中的挫折尽管还没有构成事实,但也能影响人的行为。例如,某人参加自学考试,还没有报名就预卜着自己的命运,家务重、岁数大、学习吃力,将来十有八九通不过,于是在头脑里先产生了想象中的挫折。
挫折容忍力的高低,主要受下面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生理条件
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对生理需要的容忍力总比一个身体多病、生理上有缺陷的人高,例如,在艰难困苦中忍受饥寒或彻夜不眠;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而不感到疲劳等。
(二)过去的经验和知识
对挫折的容忍力和个人的习惯态度一样,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娇生惯养,很少遇到挫折,或遇到挫折就逃避,失去了学习处理挫折的机会,这种人的挫折容忍力必然很低。所以管理心理学认为:不应该逃避挫折,而应该在困难面前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处理能力。
(三)对挫折的知觉判断
由于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因此,即使挫折的客观情境相同,但感受和判断不同,因而对每个人所构成的打击和压力也不相同。在同样的情况下,一个人认为是严重的挫折,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
对挫折的容忍力,还与个人的政治素质、性格特点、个人兴趣、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只有加强学习,在挫折面前鼓起勇气战胜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才能永远保持饱满的情绪。
一个人遭受挫折以后,不管是由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引起的,在心理和行为上总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理智性反应,一种是非理智性反应。
(一)理智性反应
理智性反应包括继续加强努力,反复尝试,改变行为,调整目标和改变目标等行为。挫折对理智的人来说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先导。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大都历经坎坷、命运多劫,是从不幸的境遇中奋起的人。而且也不可否认,对成功者来说,处境的艰险、失败的打击和对于新事物没有经验、缺少把握,也会相应地给他们带来困扰、忧虑、苦恼和烦躁不安的情绪。但成功者不畏艰难,不会被困苦的处境压跨。成功者最可贵的信念和本事是变压力为动力,从荆棘中开新路。
贝弗里奇说得好:“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杰出的伟人都曾遭受心理上的打击及形形色色的困难。若非如此,他们也许不会付出超群出众所必需的那种劳动。”他还指出:“忍受痛苦而不气馁,是青年科学家必修的严峻的一课。”勇历艰险,不怕挫折,这是一切发展积极心态,有志于成功的人的必修课。这一课仅知道道理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要具有一种意识。当我们面临荆棘丛生的困境时,就要想到这是摘取成功之花的必由之路。
成功与失败是事物发展的两个轮子,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的先导。这些话可以说人人皆知。但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自信主动、心态积极、坚持开发自己潜能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含义。你做一件事情失败了,这意味着什么呢?无非有三种可能:一是此路不通,你需要另外开辟一条路;二是某种故障作怪,应该想办法解决;三是还差一两步,需要你做更多的探索。这三种可能都会引导你走向成功。失败有什么可怕呢?成功与失败,相隔只是一线。即使你认为失败了,只要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心态和自信,还是可以反败为胜的。有人说,过分自信也会导致失败,但所否定的只是“过分”,而不是自信本身。如果你不是怕丢面子,怕别人说三道四,那么失败传递给你的信息只是需要再探索,再努力,而不是你不行。
爱迪生做了一万多次实验。在每次失败后他都能不断寻求更多的东西。当他把原来的未知变成已知的时候,无数的灯泡就被制造出来了。所以他认为那么多的失败实质上都不能算是失败,“我只是发现了9999种无法适用的方法而已。”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从自己“屡战屡败”的经历中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他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这不正是深知从各种损失中也能获益的意义吗?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怕失败,深知失败意味着什么的人才配享受,也才可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美国有个奇怪的企业家,他专门收买濒临破产的企业。而这类企业一到他手中,就会一个个起死回生,变得虎虎有生气。他叫保罗·密道尔。此人什么技术也没有,但很有自信心与心计。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爱买一些失败的企业来经营?密道尔说:“别人经营失败了,接过来就容易找到它失败的原因,只要把缺点改过来,自然就会赚钱。这比自己从头干起来省力得多。”一语道破“专买失败”的天机。由此可见,挫折和险境未必不是福祉,我们不仅要把成功视为珍宝,也要把失败看作财富。
(二)非理智性反应
非理智性反应,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消极的适应或防卫。其具体表现为:
1.攻击。攻击又称侵犯和对抗,它是当一个人受到挫折以后,对客体产生的强烈的敌对性情绪反应。攻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所谓直接攻击,就是指攻击行为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例如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或受到他人的谴责时,常常反唇相讥,甚至拳头相向。一般来说,自尊心强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或权力,容易将愤怒的情绪向外发泄,采取直接攻击的行为反应。所谓间接攻击,就是指把愤怒的情绪发泄或转嫁到毫不相关的人或物上。有时候挫折的来源不明,可能是日常生活中许多小挫折的积累,亦可能是由身体中某种病因引起,一旦有明显的攻击对象,往往会对人乱发脾气。
2. 固执。固执是指当一个人一而再,再三地受到挫折,便逐渐地失去了信心,感到茫然、忧虑,甚至冷漠、固执、悲观厌世,无所作为,进而失去喜怒哀乐,对什么事都无动于衷。
3. 倒退。倒退又称为退化或回归。人们在受到挫折时,会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例如,有的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时,会象小孩子那样装病不起或嚎啕大哭。某些领导者因遇到挫折而对下级发脾气,也属于倒退之列。
退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象小孩子那样,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最经常的表现是在受到挫折以后,会盲目地相信别人,盲目地执行别人的指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缺乏责任心,轻信谣言,甚至无理取闹。领导者有时也会出现这种倒退现象。例如,在遇到挫折后不愿意承担责任或敏感性降低,不能区别合理要求与不合理要求,甚至会盲目地忠实于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等等。这些现象都属于倒退之列。
4.妥协。人们在受到挫折时,会产生心理或情绪上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往往令人很难承受。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人们往往采取妥协性措施,可以减少在挫折时由于心理或情绪的过分紧张而给身体造成的损害。妥协措施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文饰。所谓文饰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为自己的失败辩解。文饰起着自我安慰的作用。也许在旁观者看来,自圆其说是荒唐的,但本人却以此得到说服,这种现象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阿Q精神”。
(2)投射。所谓投射就是把自己所做的错事或不良表现,委过于别人,从中减轻自己的内疚、不安和焦虑。
(3)反向。所谓反向就是受到挫折之后,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憎恨和敌视,努力压制自己的感情,做出违反自己意愿和情感的行为。
(4)表同。表同是与投射完全相反的一种表现,其特点是把别人具有的、自己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具体表现就是模仿别人的举止言行、思想、信仰,以别人的风格姿态自居。
挫折所带来的后果,往往引起人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消极反应,损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尽量减低挫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提高员工对挫折的容忍力。减轻和消除挫折给人带来的非理智性反应,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就具体的管理工作而言,应付挫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也同困难一样,可以吓倒人,也可以锻炼人。正确对待挫折的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遇到挫折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面对挫折不至于惊慌失措或灰心丧气,受到挫折后也能够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
(二)树立远大目标
实践证明,员工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生活目标,便能更冷静、正确的处理个人与远大目标的关系,能够经受种种小的失败和挫折,在挫折面前不失去前进的动力。
(三)改变情境
改变引起挫折的情境是应付挫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调换一个工作环境,或调整工作班组,减少原来环境中的不利剌激。这样,可以帮助员工在新的情境中克服原来的对立情绪,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四)采用精神发泄法
精神发泄法又称心理治疗法,它是通过创造一种环境,使受挫折者可以自由地发泄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因为一个人处于挫折的情境中,常常会以一种非理智的情绪反应取代理智行为。如果能使这种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则能达到心理平衡,恢复理智状态。如管理者可以采取个别谈心的办法,倾听员工的抱怨、申诉;也可以让受挫者用写申诉信的方法发泄不满,因为当他把不满情绪都写出来时,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
(五)变消极为积极
对于全局性的、持续时间较长的、涉及面较广的挫折,单纯采用防御性的措施是难以奏效的。此时必须采取主动的方法来战胜挫折,变被动为主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战胜中东石油危机所带来的挫折就是典型的一例。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波及日本汽车制造业,很多企业采取降低产量、解雇工人、减少工资的办法来应付危机,这对企业员工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挫折。面对石油危机,丰田汽车公司没有减产、裁员,而是提出了降低成本,应付危机的做法,引导工人“在干毛巾里再挤出一滴水”的精神,生产价格低、耗油少的汽车,这种做法使工人深深感到本公司没有把挫折转嫁给工人,对企业产生一种同舟共济、应付危机的依附感,从而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热情,共同战胜了由石油危机带来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