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结构(social economical structure;society economic construction;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structure of social economy)
目录 |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成分、不同的产业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在组成国民经济整体时相互的适应性、量的比例及排列关联的状况。
对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商品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在我国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改革实践中,不能不考虑到自然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些影响。
第一,自然经济不仅是与商品经济直接对立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而且也是商品经济的前身,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商品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特征。
第二,自然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至今仍是世界上较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社会经济形式,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就是对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特征的概括。因此,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点,由单纯的资本积累转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向同质的一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第三,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成熟性,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不仅仅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也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因此,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向统一的市场和发达的社会分工相联系的商品经济转变的同时,构建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鉴如此,在我们考察商品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之前,有必要先对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历史上至少存在过四种自然经济的基本形式:①公社经济;②古代城邦经济;③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经济;④中国的小农经济和地主经济,其中中国的小农经济和西欧的领主庄园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典型范例。然而,自然经济无论采取哪种具体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占有经济”;二是“农业经济”。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最初的生产劳动是绝对地依赖于自然条件的,人的生产行为最初只“限于占有现成的,自然界本身业已为消费准备好的东西来再生产他自身的躯体”,是一种“动物式的本能的劳动形式”,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在很大方面仍然是“自然的生物”。在这种“占有经济”条件下,人们主要是通过采集、捕鱼、狩猎、辅助园艺等方式直接占有现成的自然产品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人类的生产劳动只能控制自然界中现成的生活资料,而不能控制生活资料的形成过程;只能在偶然的机会获得自然的恩惠,而不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里得到预期的收获。
因而,在“占有经济”阶段,人类的生存是没有保障的,对自然界的依赖是第一位的。随着畜牧业从农业中的分离,畜牧业和农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就成为人类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以及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主要基础。人类进入了自己生产发展史的新阶段。有目的的和系统的劳动变成了社会生产的一种普遍形式和基础,于是占有经济就转化为生产经济即农业经济,满足需要的动物方式为社会方式所取代。在这种农业经济条件下,人类的生产劳动不仅能控制自然界中现成的生活资料,而且通常能在肯定的空间、肯定的时间里得到预期的收获;不仅能取得自然界中可直接用于消费的生活资料,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活资料的全部形成过程。尽管在漫长的年代里,这种生产经济实际上只是以农业和土地财产为基础的农业经济,然而,这种农业经济相对于占有经济来说,却是一种周期循环的、可靠的、恒定的生产方式。无论是“占有经济”,还是“农业经济”,都是作为人们直接从自然界再生产自己的经济,也即是以农业和土地财产为基础,以人和自然的物质交换,即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自然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是农业和土地财富。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形式中,“土地财产和农业构成经济制度的基础”,土地始终是社会的第一种基本的、生死攸关的生产资料和基本经济来源,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制度以及家庭生活的基础。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都围绕着土地财产权或土地所有权而展开。文化、艺术也均反映农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农业才是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都从事耕作和饲养牲畜。在这种经济中,手工业、古老的加工工业和商业,都只是作为农业这个基础的器官和功能而存在,是这个基础所派生并为之服务的。
第二,自然经济生产规模十分狭小,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在自然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中,生产都是以既定的社会组织为前提,而作为前提的社会组织又基本上是自然发生的。这是因为,自然经济的各种类型的经济主体都是生产组织与血缘组织的重合构成的,如部落、家庭、庄园等,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如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建筑业等都统一在一个自发形成的生产单位,它们直接长期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小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因而社会生产往往是分散进行的,生产规模十分狭小,而且只能进行一种简单的再生产。同时,由于生产中人的“活劳动”占统治地位,生产以人自身为器,人们对自然界的这种狭隘关系制约了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因此,自然经济只有生产部门之间的分工,而没有生产过程本身的分工,社会分工极其不发达。
第三,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因而排斥商品交换。在自然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中,生产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家庭和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消费需要,“经济的目的是生产使用价值”。由于农产品根本不进入或只有小部分进入流通过程,甚至代表土地所有者收入的那部分产品只有小部分进入流通过程,因此生产和消费是直接统一的。又由于自然经济的经济条件的全部或大部是由自己生产的,并直接从本经济单位的总产品中得到补偿和再生产,因此,自然经济排斥商品交换。由此可见,自然经济的以实物形态的使用价值和有限的消费为目的的生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交换基本上只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换,商品交换则只存在于古代世界的缝隙中。
第四,自然经济是循环型的、自我封闭的社会经济结构。自然经济的微观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生产是一种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重复的低效率、慢节奏的简单再生产。由于每个经济单位都生产和再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基本上没有商品交换,整个再生产过程就只是生产——分配——消费——生产,封闭式的再生产循环缺乏普遍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因而,基本上不具备社会性。由于再生产过程的封闭性,产业模式是:资源——生产——消费。生产从当地资源出发,满足当地消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产和消费都是简单的,周而复始的。因而,自然经济结构是原始的、分散的、缺乏整体性。尽管自然经济的这种自我封闭的循环型的生产方式有强大的再生产自身的能力,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却非常缓慢,长期停滞不前。
自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然而,在自然经济内部也不断产生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孕育着新的社会生产方式。早在原始公社发展的尽头就已出现了商品交换,产生了商品经济的萌芽。商品交换不仅导致了原始社会的解体,最后也导致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解体。不过在那一历史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上。因此,我们把那一时期的商品经济叫做古代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成为人类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成长起来的。
近代商品经济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产生的工业高涨骤然加快了生产社会!化的步伐,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促进了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导致了流通的扩大,信用关系的进一步完善,涉及商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领域的近代商品经济这一社会经济结构从此形成。但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处在中级阶段上。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信用交换关系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品生产经营者的财产组织形式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股份制企业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组织形式,社会生产与交换方式的国际化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运行的自动调节功能逐渐失灵,以市场导向为基础,通过宏观调控来配置社会资源的多层次、多结构的现代商品经济即现代市场经济的结构框架逐渐形成。商品经济已进入它的高级阶段。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结构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结构完全相反,这一社会经济结构,使以自然为纽带的人对共同体的依赖关系被人与人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所代替,是一个物化的世界和间接的共同体。它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
第一,社会生产的分工。社会分工使社会生产细化为不同的物质生产部门,从而使不同产品的交换成为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商品交换从其物质内容来看是不同使用价值的让渡,而从其实质来看,这种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却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的对象化,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物质存在形式的具体表现。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同社会生产分工互为表里,商品经济通过物的交换表现社会分工,而社会分工则以各种具体劳动的形式生产各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各个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商品生产者通过劳动产品的交换而相互依存,并形成社会生产的有机整体。
第二,商品生产经营者独立的所有权。社会分工为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但是,“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要使产品能当作商品相互发生关系,它们的所有者必须各自以商品所有者的资格互相对待。商品交换之所以要按照等价的原则采取买卖的形式来进行,就是在于交换的双方是各自产品的所有者。所以,生产者对产品以及生产条件独立的所有权,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另一基础。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来说,这种作为商品经济基础的独立的所有权,不一定表现为私人所有权一种形式,它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私营的,更多地则是表现为股份公司的形式。因为只要股份制企业这种财产所有权有其实质的内容,在内部是统一的,对外是独立的,在全社会范围内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其劳动仍然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才能也能够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模式运作。与自然经济相比,商品经济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生产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即价值的增殖。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受价值规律的左右,由市场供需来支配。这不仅强有力地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的不断高涨,迫使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发展生产力,同时,也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
第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系统。商品生产通过市场联系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国内市场体系,而且形成了世界市场。这种市场体系结构的无限性、多维性和复合性,不仅已不存在社会生产和流通的地域限制,而且强有力地推进了生产社会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第三,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基础显得异常重要。以大工业为开路先锋的社会化商品经济,一开始就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生产的基础的,而随着为市场需求进行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又进一步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必须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来作保证。由此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非常重要。第四,社会经济表现为一个完全的整体性结构。商品经济的社会联系形式是商品交换关系,无数单个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集合就表现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表现为国民总产品,国民收入,总供给和总需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等等,所有这些便构成了整个商品经济的宏观结构体系。
对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分类,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某一独立系统的结构进行独立研究和分析,也有助于我们在各种结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分析和研究。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社会经济结构一般可以进行如下的分类。从社会经济结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来看,生产力由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构成,与此相适应,生产力结构可以分为劳动力结构、科学技术结构、生产专业化协作结构、生产力地区结构、生产技术结构、规模结构和自然资源结构等。
生产关系结构可以分为生产过程及其结构、分配过程及其结构、交换过程及其结构、消费过程及其结构等各种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系统性特点,我们还可以对社会生产总体的生产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和消费结构内部作更细的划分。从社会总产品的最终用途来看,生产结构可以分为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产品结构,从而社会生产也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生产结构。生产资料又可以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与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又可以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
生产结构还可以按生产的特殊部门分为农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等部门结构。各部门又分为许多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等。分配结构可以分为可分配的社会总产品及其结构,分配的社会形式结构,企业c、v、m的初次分配结构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又可分为积累与消费结构、积累基金结构(或投资结构)、消费基金分配结构等。交换(流通)结构可以分为流通的产品总量及其结构、流通的社会形式或渠道结构、流通的环节结构和流通的区域经济结构等。消费结构可以分为社会消费晶的总量及其结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结构、集体消费结构、个人消费结构等。根据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历史的具体的内在统一的涵义,以及它的最为重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本书主要研究社会经济结构中对经济增长有着重大影响的四个结构,即经济制度结构、三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其目的是要通过从宏观整体上研究和分析这些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促进中国经济整体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社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
据西方学者解释,从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快,另一些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正在迅速发展,另一些部门渐趋衰落;从同世界市场的关系看,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一些部门(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另一些部门(非开放部门)同世界市场没有密切联系。
第一,经济结构以一定的形式把人与物结合起来,使生产力中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相结合,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二,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