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知识就业是指知识劳动者在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确立新型就业观,经过自身的努力充电、培训,找到谋业、创业的工作岗位。
实现“知识就业”,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企业与高校联手培训,才能充分实现“知识就业”。
政府要积极鼓励“知识就业”全方位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就业从“东移”、“上移”、“外移”向“西移”、“下移”、“内移”方向转变。
(1)许多人热衷于“东移”,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成了“知识失业”的重灾区。政府要通过宜传引导和政策倾斜,鼓励青年人“西移”,即去中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对市场营销、管理工程、计算机、建筑等专业需求旺盛,是知识劳动者大有作为的地方,政府对“西移”的大学生应采取减免教育贷款偿还的方式加以激励。
(2)许多人青睐于“上移”,即希望进上层建筑部门工作,这本来无可厚非,但那里人才济济,所以需要“下移”,即去基层、社区,那里人才缺口大,发展空间广,许多总裁、经理都是从基层干起的。政府部门招聘公务员,可以考虑从基层去招,放宽政策。
(3)许多人醉心于。“外移”,即出国或去大城市“圆梦”。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应考虑“内移”,即去内地小城市、小城镇,任何事情,小有小的优越,大有大的难处,政府可通过政策扶持鼓励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知识劳动者就业的指导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基层,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创业教育,具体指导自主创业。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尽快制定加强“非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进人非正规部门就业,减轻政府对于整体就业的巨大压力。政府部门通过就业服务网加强对知识劳动者就业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现在网上招聘虚假成分很多,求职回复率低,招聘网络良芬不齐,对此,政府必须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知识失业”虽然有某些领域出现的知识劳动者供求非均衡的问题,但是从供给主体而言,如何调整和更新就业观势在必行。
(1)确立“普及化”就业观。高等教育已经进人“大众化”、“普及化”时期,就业也应相应进人“大众化”、“普及化”时期。大学毕业生必须从“精英”就业的梦幻里走出来,重新进行职业审视和就业定位,乐于去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岗位,即使是硕士、博士也不能一门心思进科研院所、出版社、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要放下架子,接受劳动力市场洗礼,这样才能使知识劳动者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2)确立“自主创业”就业观。我国自主创业的人员最早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多半是出于生存的无奈,被迫自己去寻找饭碗。实践证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具有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搏击并获得了成功。在面临“知识失业”时,我们不妨尝试自主创业的路子。
现代部门、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人才。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工作激情、工作能力、文化素质、身休素质等。发展潜能是指能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胜任工作的能力。大学毕业生几年“寒窗”,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仅仅是综合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与综合索质完全划等号。在职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学习培训的过程,加速个人人力资本和企业人力资本的积尽,创建企业学习的基础结构,将学习制度化,这对提升个人和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绩效非常重要。
(1)企业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培训,既是企业员工自身的需求J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斋要。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把培训投人看作是“最有回报的投资”、“最有成效的知识通道”一些有战略远见的企业也越来越傲得,要为优秀人才培训而努力。对优秀人才的培训既是一种投资,又是企业员工的福利,可实现双直,共谋发展。
企业学习从何着手?思想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这是客观逻辑。因此,真正的学习必须从转变观念人手,这对于正处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尤为重要。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态度培训”,其中态度培训最具有根本性,脑筋不换,要改变行为往往是徒劳无益的。在知识经济席卷而来之时,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要注重转变观念。比如工作观念,与工作狂相比,傲得生活平衡的人的工作效率更高,人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工作的直接目的是要生活。而工作的利润,主要由头脑获得,只有生活平衡才能更好地工作。又如竞争观念,必须学会与他人共存,借助于别人的力量发展自己。学会与别人合作,善待他人,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再如技能观念,学会网络生存是一条基本要求,技术在很多时候将决定一个人的发言权。南方李锦记公司已有百年历史,现在依然辉煌,这是因为她有很深的文化底组和核心价值观:“务实诚信,思利及人,以人为本,高信高效,客企一体,追求梦想,造福社会,共享成果。”公司的销舍网络追布全球,其经验就是复制成功的经验,缔结学习型组织,采取会议行销、情感行销、网络行销等,提高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使产供销业绩进人世界500强。
(2)求职、就职者根据自身的特长与爱好自找培训。以前有句口头禅:“有一技之长,可以走遗五洲大洋”。现在已经进人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单一型人才的地位已经难保,取而代之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美国职业专家指出: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五年就会跌入低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人才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裕求也随之不断改变。学历将不再作为选人的首要衡t标准,学历之外的素质训练经历将被用来证明你比别人优秀的法码。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表明,人世后,人才的外语素质、商业素质、世界文化素质、计算机素质在整个知识素质体系中的比重将增大。外语素质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已经由原先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商业素质指深谙世贸规则和商业哲学;世界文化素质指熟知世界各地的风俗、文化、习惯和风情;计算机素质包括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家质。
事实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规格、质量越来越高,在单位不能满足自己培训的要求时,有远见的白领们早已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再教育”。工商管理、金融、计算机、财务、英语等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在以后的职场冲浪中,这些培训将化作各种资格证书—在求职或跳楷时增加自己的“份量”。
(3)依托高校对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高校是传播知识、技能的载体,是人才的发源地和集散地。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知识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这四类知识对于不同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说,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培训应与高校联手,表明需求层次,缺什么培训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经过培训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同时,高等教育要瞄准目标市场,设计专业结构,实行“以销定产”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分析职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全力打造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有些专业的设计和调整跟不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教学内容滞后。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内容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也不会处理具体间题。所以,贴近目标市场需求,深化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近年来,高校的成人教育部培训科十分火爆,承担中央、省各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任务,燕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训单位与被培训单位及个人都把培训提高到人本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来认识。
目前,培训市场需求多、空间大,各种实用性和提升性培训显示出了广阔的市场潜力,资格证书的升级换代可以证明这一点。经济全球化将导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这种形势下,首先是洋证书受宠。以会计为例,由原先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CPA)证书发展到现在的金融分析师、保险分析师到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CCA,AIA等一系列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洋证书逐渐成为外企求职的“硬通货”。2004年初,某市一位副市长曾表态,将该市的基础产业一律请四大“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实上,国外会计服务行业进人国内市场只是时间的间题。其次,部分认证已经由学校认证、社会认证转向企业认证。惠普、诺基亚、爱立信这些著名跨国企业相继在海外设立商学院,招收MBA学员、报名出现人满为患的场面。此外,证书层次不断高移,以计算机认证培训为例,计算机中级、全国计算机等级NIT,ATA考试、网页设计师、软件工程师、MCP系列微软论证、CISCO认证、IBM认证、SVN认证等证书形成由低到高的一轮又一轮的计算机培训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可选择的各类资格证书达300种以上,并且每年出现50种以上新的证书。
据消费者协会的“消费热点”调查,终生教育已成为继休闲、旅游后的又一大消费热点。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是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