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政府微观规制

  	      	      	    	    	      	    

目录

什么是政府微观规制[1]

  政府微观规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理者(机构),依照一定的超常规对被规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行为。

政府微观规制的特点[2]

  (一)长期性

  宏观总量调控基本上是短期性的,而进行结构调整的微观规制具有长期性特征。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政府的微观规制表现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哪个层面,都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长抓不懈的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指出:“节能减排,以及把住土地闸门等,本属于政府的微观规制职能。我们常说把住两个闸门:一个是信贷闸门,一个是土地闸门。信贷闸门属政府的宏观调控问题,而土地闸门属政府的微观规制问题。但由于政府的微观规制是‘政府’的职能,很多人就将其视为‘宏观’问题而归入宏观调控职能中。这样一来,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的贯彻执行。因为宏观调控是针对经济运行短期波动和变化而采取的措施,根据经济形势的‘冷热’变化,其方向和力度可以时松时紧。但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等这些属于微观规制方面的长期任务,却不能时松时紧,而必须‘长’抓不懈。现在,一些地方由于抓紧了节能减排和土地利用等审批工作,因此经常有人问,什么时候宏观调控可以转松。其意思是,什么时候节能减排的审批门槛和土地闸门可以放松。所以,要把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等这些政府的微观规制从宏观调控中剥离出来,以利于‘长’抓不懈,下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针对性

  宏观总量调控对微观经济实体的影响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而不具有局部的针对性;而微观规制在国民经济运行各层面的作用都具有约束被规制者的针对性,即其作用不是泛泛地铺天盖地,而是针对具体的局部解决具体的规制问题。如,结构调整要解决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对钢铁产业进行有效规制,做出具体的减少产能的安排并落到实处,直至达到调整目的。

  (三)绩效性

  宏观总量调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具有时效性,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宏观总量调控必须极为迅速地随之变化,而在此之前的调控即失去时效,不再有延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微观规制是长期性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内容,因此,微观规制具有政府实际工作成果的绩效性,是长期的工作积累,与宏观总量调控的时效性有所不同。如,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微观规制,是长年不断的工作内容,而控制好土地资源,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工作的重要绩效

  (四)法制性

  宏观总量调控是对国民经济运行做出的价值

  调控,虽然是依法实施的经济调控,但这种调控并

  不体现具体的法律规制,而更多的是经济政策层面上的直接反映。因此,准确地讲,宏观总量调控表现出很强的政策性,是国家主要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的集中体现。但对微观规制来说,不论是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依据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款办事、不可能脱离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微观经济实体进行规制,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与宏观总量调控具有的政策性表现不同,微观规制具有鲜明的法制性,表现为任何规制都要严格地按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如,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于是,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作为具体承办的政府部门就要依法接受有关经营者集中的申报,严格制止未经申报经营者集中

  (五)基础性

  宏观总量调控治标不治本,因此,具有时效性和热点性,而不能在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中直接触及和解决运行基础的建设问题。凡进行宏观总量调控,都必定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热点问题。但与宏观总量调控的治标不治本不同,政府承担的各方面的微观规制任务,都是既治标也治本,而且重在治本。所以,严格的说,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实施微观规制是为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各方面的基础问题,具有基础性特征。如,政府对电力业务许可证的颁发,就是一种基础性的规制电力行业经营与发展的宏观管理手段,可以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达到有效约束电力行业的发电企业、输电企业和供电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进步、网点分布等直接的规制目的。

政府微观规制的分类[3]

  要分为两类:一是经济规制;二是社会规制。经济规制是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市场准人、市场运营、市场退出,既定数量产品和服务价格质量交易方式和条件等经济活动进行规制,以限制不公平竞争、纠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经济竞争秩序。社会规制是对涉及生产消费和交易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卫生、环保、提供信息、社会保障等社会行为进行规制,以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增进社会福利,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政府微观规制的作用[4]

  相对于宏观调控,政府的微观规制,本身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而且是不同于市场调节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它不是对市场经济的背离,而是对市场经济的完善。因为,它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内、以克服市场机制在某些特定领域失灵为目的的国家干预行为。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家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往往远远超出市场失灵的领域,构成所谓的“产业政策”。所谓产业政策:一是指政府的实际行为而不只是一种意向:二是具有明确的产业指向,旨在发展或限制某种产业,促成某种特定的产业结构或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的产业政策的内容主要有:规定优先发展的部门或行业,如选择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等;规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或者制定着眼于国际竞争的结构升级目标;确定和调整产业的地区分布;调整产业规模,如鼓励兼并,扩大企业集团,等等。从中不难看出,产业政策的提出和制定.主要是出于“赶超型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发展中国家也正是企图加快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才纷纷推行产业政策的。推行产业政策的干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干预型和间接引导型。产业政策手段也可分为两类。直接干预型手段和间接引导型手段。前者主要包括指令性计划安排的要素配置方向。行政审批程序,行政系统的“通知”、“决定”,外汇管制行政手段控制进出口,限制企业自主权等等;后者主要包括差别利率差别税率、经济奖惩措施等等。就产业政策手段所使用的经济杠杆和措施来看,主要有财政手段、金融手段物资供应手段、外贸外汇手段、行政审批手段、信息发布手段等。产业结构是资源配置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下,是通过市场机制而自发形成的。不管是结构优化还是产业升级,起基础性作用的都应是市场,而不是国家。然而。产业政策在实质上却是国家根据自己确定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和目标的设想”,采取多种措施,干预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这种干预使资源配置的方向不同于在市场机制引导下的配置方向。我国现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体制不完善,市场发育程度低,难于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还需要国家进行适当的干预: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和企业发展水平的限制,某些领域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例如,高科技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发达国家,政府只需要资助一些不能直接商业化的,即应属微观规制范畴的基础科学的研究,大多数实用技术的开发则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规则进行。但在经济落后国家,企业规模小,技术开发能力弱,如果政府不给予支持,不采取鼓励技术引进技术开发的政策,这些企业在竞争中就势必继续处于落后地位。对于这样的行业。势必就需要国家的引导和扶植。但是,就总体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随着市场竞争作为促进结构转变基本途径的条件日益具备,今后产业政策的作用范围应限定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产业的结构基本上应由市场机制来调节。

政府微观规制与政府宏观规制的联系[5]

  1.两者的相互联系与共同点

  第一,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都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都是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在组成部分。宏观调控政策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视角纠正市场宏观失灵对经济的影响,微观规制政策从微观视角纠正市场微观失灵。

  第二,微观规制为宏观调控奠定微观基础,宏观调控为微观规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微观规制政策从微观上纠正了市场失灵,提高了市场效率,建立了公平竞争的生产秩序,规范了市场主体运营激励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增进社会福利,为宏观调控建立起良好的微观基础。例如,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的实施,是政府采取财政、税收及其他各项宏观政策的基础;对某些进出口商品实行数量限制,是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调节手段之一。有些微观经济规制措施直接就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手段,如必要的价格规制、工资规制等,就是遏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闲置的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物价稳定失业率降低,为微观规制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健康的宏观经济环境。

  第三,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配合运用,从不同的侧面弥补了单一政策的不足和缺陷。如为了消除通货紧缩的消极影响,从宏观调控政策来说,政府要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从微观规制来说,政府适当放宽市场准人的限制,从源头上刺激投资需求的增加。两者相辅相成,刺激需求增加,从而达到了促使价格回升、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两者的区别

  第一,两者调节的具体目标不同。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是: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而微观规制的具体目标是: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市场价格合理化、治理污染、环境保护等。

  第二,两者调节的对象和视角不同。宏观调控是总量的调控,它的调节对象是国民经济总量,它从宏观角度调节市场运行,着重解决市场机制引起的宏观失灵和社会资源充分利用问题。而微观规制的对象是经济个量,它从企业或行业的角度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着重解决市场机制引起的微观失灵和资源未最优利用问题。微观规制不具有宏观调控的一般性而是个量的差别管理

  第三,两者实现的途径不同。宏观调控是间接的调控,它借助于财政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市场,通过市场参数的改变,问接影响企业行为。而微观规制是直接的,它借助于有关法律和规章直接作用于企业,规范、约束和限制企业行为。

  第四,两者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宏观调控运用计划、财政和金融手段,从宏观的角度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及国民经济结构物价总水平、社会总就业量等经济总量,引导企业投资个人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微观规制主要运用价格数量管制质量控制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载体,抑制垄断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竞争效率,建立公平竞争等生产秩序,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第五,两者调节经济的特征不同。宏观调控政策有易变性、相机决策性,微观规制政策有相对稳定性、规制性和强制性。宏观调控政策的相机决策性和易变性使得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经常变动,如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在一年中连续数次降低利率。而微观规制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和强制性,决定了微观规制政策不能频繁地变动,如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或企业准人市场的条件不能朝令夕改。

参考文献

  1. 贺红艳,王秀丽,龚凤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11.
  2. 钱津.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规制.《经济纵横》.2008年第8期.
  3. 宁俊,卢安,王永进,郝淑丽,东艳,王涓.服装产业经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01月.
  4. 阎星.成都市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7月.
  5. 李云燕.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科学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