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投资决策审计

  	      	      	    	    	      	    

目录

什么是投资决策审计[1]

  投资决策审计是指以长期投资决策为内容的审计内部审计开展投资决策审,不仅有利于提高投资管理效率,而且也提高了投资审批的可靠性

投资决策审计的程序[2]

  可行性研究审计是投资决策审计中工作量最大、难度最高,最复杂的内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应确定科学的审计程序

  (一)组织计划

  这是可行性研究审查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审计力量,制订审计工作计划。就目前开展可行性研究审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技术、经济论证进行全面审查;另一种是着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经济论证进行审查。究竟采用哪一种做法,则应视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地说,应对技术和经济进行全面的审查。技术的审查包括项目的设计、地址的选择、原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的条件,技术力量的配备等多方面。经济的审查则涉及项目完成后的产品销售市场、售价、产品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折旧费用以及利润税金等问题,同时还要审查投资利润率资金回收期及内含报酬率等。在这两种做法中,由于审查的范围不同,对审计力量的要求也不同。第一种既涉及经济又涉及技术,因此要有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市场分析人员共同组成审计小组,才能胜任;第二种只涉及经济方面的问题,因此只需财务人员和市场分析人员组成即可。对于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如内部审计机构本身能力不足时,则可聘请社会上的专家和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参与一起审查。不管哪种情况,都要组织专题审计小组,确定负责人,明确分工和责任。审计小组成立后,就要着手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工作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1.确定审计目标。各投资项目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涉及的市场工艺。设备的复杂程度不同,可行性研究的重点也不同。审计小组首先要根据投资项目的性质、特点及项目决策者的要求确定审计目标,提出重点审查什么问题,如市场、技术、设计或经济中的全部或某几个主要方面。

  2.确定审计内容和要求。根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经济论证进行全面审查,根据研究报告内容的性质和审计目标,主要可分为如下具体内容:

  (1)项目必要性审查,目的是证实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2)供销市场预测审查,目的是证实产品的需求原材料、能源的供应市场预测的可靠性;

  (3)项目规模和技术审查,目的是证实项目选择的规模、工艺、设备的合理性,从而证实技术上的可行性;

  (4)设计方案审查,目的是证实项目设计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5)财务预测审查,目的是证实项目投资预算和产品成本销售收入、利润及还本付息等预测的可靠性;

  (6)经济效益分析审查,目的是证实经济效益分析的正确性,从而证实经济上的可行性;

  (7)结论审查,目的是证实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的可靠性。

  在审计计划中,应根据各项目的目标来确定是审查其中的一部分还是全部内容。除了应确定内容外,还应确定各内容的审查要点,对于这一问题,后面将予详细阐述。

  3.确定审计分工及职责。对审计小组的每一成员都应落实具体的工作,明确要求和责任,并明确内部质量控制的要求。

  4.确定审计步骤和时间进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各审查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如图式,因此,审计工作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同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根据其目的又可分为初步审查、详细审查和报告三个阶段。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应对整个审计的安排绘制网络图,明确各步骤的安排和时间进度。

  Image: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内容逻辑关系图.jpg

  (二)初步审查

  这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审查的第一步,目的是解决项目投资的必要性问题。因为只有肯定了项目的必要性,才需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其他内容进行审查,如果项目本身不必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其他内容也就无需审查。当确定了项目的必要性后,就要调查了解可行性研究的组织概况,包括参加研究的成员构成、素质,数据、资料的来源,备选方案的数量,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是否完整等,以从组织角度对可行性研究的有效性作一初步评价。

  审查项目投资的必要性主要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投资项目是否有充分的需求市场。一项投资是否必要,首先要看是否有充分的需求市场,如果没有需求市场,这种投资就必定是浪费。是否有充分的需求市场,一方面要考虑市场对该产品的总需求趋势,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现有的该产品生产能力,包括正在建设中的生产能力。忽视正在建设的生产能力,是造成盲目投资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2.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建设方针和有关经济政策。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充分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又受国家宏观发展规划的指导和约束。由于国家对各行业、各地区的发展都有宏观控制,如首先发展短线产品、出口和进口替代产品,发展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等等,所以各企业的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建设方针和有关经济政策,也是判断项目必要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投资项目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企业的长期规划是企业的投资方向,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财力,一切投资支出特别是较大的投资支出都应朝着企业的既定方向发展。

  调查了解可行性研究的组织概况,并据以作出初步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后续步骤即进行详细审查确定方针。如果可行性研究是由水准较高的技术、财务会计和经济专家进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又完整,数据、资料又有较正规的来源,则可行性研究的有效性就高,详细审查时只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进行适当审查即可。如果从事可行性研究的人员水准较低,数据来源不明确,报告内容不完整,则可行性研究的有效性就差,详细审查时就要重新收集、预测数据,补充内容,工作量就要成倍增加。因此,初步审查是详细审查的前提,它不仅决定详细审查是否必要,也决定详细审查的实施方针。

  (三)详细审查

  详细审查是在初步审查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详细审查所要解决的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问题。一个项目是否可行取决于三个因素:供应上是否有保障,技术上是否合理,经济上是否合算。供应上是否有保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在有许多投资项目不顾原材料、能源来源是否落实就盲目投资,结果造成无米之炊。技术上之所以强调合理,而不是先进,是因为先进是相对的,脱离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偏面追求先进是不可取的。经济上合算是项目是否可行的最后一关,须予注意的是经济上是否合算不仅要从企业角度衡量,更要从宏观角度分析,方可决定。

  详细审查的内容较多,而对每一内容共同的审查要点是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数据、资料是否可靠,结论是否正确。方法科学、数据可靠是结论正确的前提,没有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这是详细审查的关键。除了以上问题,在详细审查中还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对供销市场预测、财务状况预算等内容的审查应注意稳妥原则。在当前市场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尤应如此,以减少审计风险

  2.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根据其性质分清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是暂时的还是持续的,是能克服的还是不能克服的。对于主要的、持续的、不能克服的问题和外部原因,应特别引起重视,弄清它们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3.进行审查分析必须严格尊重客观事实和经过核实的各种资料,避免主观随意性。

  (四)编写审计报告

  这是可行性研究审计的最后阶段,既是对审计实施的总结,也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信性的鉴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范围之不同,审计报告也可分为简式籼详式两种。简式报告适用于只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经济论证部分进行审查的情况,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必要性、经济可行性等。详式报告适用于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经济、技术论证作全面审查的情况,内容包括项目的必要性,供应上、技术上、经济上的可行性等。现简述如下:

  1.项目的必要性这一部分主要对提出该投资项目的目的、理由以及与国家方针、企业长期规划的相符情况进行评价和发表意见,对其必要性进行证实。如果是肯定意见,则比较简单;如果是否定意见,则必须详细说明否定的理由。
  2.项目的可行性主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供应、技术、经济等的可行性发表意见。

  (1)供应方面:主要证实主要原材料、外购零配件、能源等在供应上是否有可靠的保障,如果供应无保障,即使项目必要,也不可行。

  (2)技术方面:主要证实技术上是否合理可行,包括规模是否适当,工艺、设备是否先进合理,设计是否经济有效。如果是简式报告,这部分内容就省略了。

  (3)经济方面:主要证实经济上是否合算可行,包括各项财务预测数据是否可靠,微观、宏观经济效益分析是否科学、精确。

  3.项目的审计结论主要根据审计情况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信性发表意见,并证实所选择的方案是否属最优方案。

  审计报告的编写,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明。根据情况摆明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阐明结论。

投资决策审计的意义[3]

  我国各工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每年都有大量固定资产投资,这些投资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有些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对投资项目缺乏严格审查,加上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的影响,投资决策失误情况也屡有发生。许多企事业单位,不考虑市场情况、投资环境和配套条件,盲目引进设备和扩大基建,结果设备闲置、厂房空关,使国家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充分合理地使用投资资金,防止决策失误,减少投资中的损失和浪费,开展投资决策审计十分必要。

  开展投资决策审计是提高投资管理效率的客观需要。一项重大投资项目,其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拨款、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引进外资等。在国有企业中,为了控制投资的方向和效益,任何投资项目必须首先经过国家或地方计委的审查批准。为了确保银行贷款的安全,投资项目还要接受贷款银行的审查。但是由于受到人力和时间的限制,上述各项审查监督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对投资决策作一个客观的审查评价,作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审批项目的主要依据。这种投资决策的审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投资管理的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投资审批的可靠性。

  开展投资决策审计也是从宏观上控制、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每年还会发生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了保证有效地使用投资资金,把握投资结构的合理性,在宏观上,一切重大的国家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客观条件是否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如何等,都应由国家审计机关进行严格审查,方可批准实施;在微观上,一切企业扩建改建、更新改造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规划要求,经济效益是否较佳等,内部审计机构也应该进行审查。内部审计机构应将这种投资决策审计形成一种制度,以确保企业投资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开展投资决策审计是秽国现阶段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审计任务。

  进行投资决策,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西方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可行性研究通过从技术,经济两个角度对投资项目的各种方案进行论证,然后择取最佳方案,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我国明确规定项目投资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鉴于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的灵魂,因此投资决策审计的重点自然落在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上,着重审查可行性研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是否科学,依据的各类资料、数据是否可靠,以及结论是否正确。总之,投资决策审计主要应立足于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审查上。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姚雏白 水志仁.审计干部岗位知识手册(上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2. 陈尔森 方振举 李振中.企业经营审计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年07月第1版.
  3. 徐政旦主编.高等财经院校试用教材 内部审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