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恋爱经济学

  	      	      	    	    	      	    

目录

什么是恋爱经济学

  恋爱经济学,又称爱情经济学。指的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合理的解释恋爱这种非理性行为。恋爱中确实有经济学,即使那些看来最不理智、最为折磨人的恋爱,也是存在一个成本收益衡量,使他们有理由继续下去,只是因为他们衡量收益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同,生活中存在很多明明痛苦仍要继续的恋人,也有明明相爱仍要分手的恋人。所以,爱情不是只衡量成

  我们把所有男女之间的恋爱可以称之为一个恋爱市场。这个市场中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也存在着成本与收益[1]   

恋爱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1]

  供给与需求的存在是所有类型市场出现和存在的必然前提。商品市场的供求双方是厂商和消费者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是工人和雇主,那么,恋爱市场的供求双方自然就是男人和女人。   由于男性在恋爱中通常更为主动和大胆一些,女性在恋爱中通常更为被动和羞涩一些,所以,我们把男人定义为恋爱市场中的需求方,而女人则是供给方。只有准备谈恋爱或者正在恋爱的男人和女人才属于恋爱市场中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而没有准备恋爱的人和已经结婚的人则不是恋爱市场中的成员。

  恋爱的供给者与需求者的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口社会生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恋爱的时间也在不断变化,在古代人们十几岁就已经结婚了,而现代人可能3O岁才开始第一次谈恋爱,其原因是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的空闲时间更少了,有许多事情比恋爱更重要或更有趣,人们对恋爱的需求就会减少,表现为人们恋爱结婚时间的推迟。

  事实上,在工作节奏更快、生活更丰富多彩的大城市中居住的人恋爱结婚明显地要比在小城市或乡村中生活的人更晚。

  除了恋爱时间的变化,恋爱的空间也会发生变化。远古时代人们的恋爱通婚的范围就是一个部落,封建社会人们恋爱(当然大部分人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范围可能是几个村落,现代社会人们恋爱的范围越来越大,跨国之恋也越来越多,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恋”的增多使恋爱的空间范围变的更大。

  在商品市场中,消费者对一件商品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要看消费者手中的货币是否充足,“价高者得”是商品市场中的游戏规则。

  在恋爱市场中,男人作为需求者对一个女人的需求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需求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学历、相貌、性格、金钱等等;

  另外一个就是供给者即女性对男人类型的偏好。   

恋爱市场中的失恋与失恋率[1]

  恋爱市场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和不充分的市场,因为谈恋爱的男人和女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了解对方,自己也总是比对方更了解自己。但随着恋爱时间的增加,双方对对方信息的掌握会越来越多,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会越来越深刻。

  正是由于恋爱市场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和不充分的市场,恋爱市场总是有人找不到男朋友或女朋友。正如劳动力市场总是存在失业者一样,恋爱市场总是存在“失恋者”。

  我们把“失恋者”定义为:想谈恋爱而找不到合适恋爱对象的男人或女人。

  用失恋者的总人数除以恋爱市场中的总人数,我们就得到了“失恋率”。

  “失恋率”也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封建社会计划经济时代,一方面男女之间的恋爱常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者同学、同事、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男女之间迫于舆论的压力,恋爱的结果通常都是以婚姻而告终;另一方面如果儿女到了一定年龄还找不到对象的话,父母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儿女找对象,所以当时的“失恋率”是很低的。

  而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恋爱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人对恋爱对象的要求是必须符合心中“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的形象);而由于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居住地的变迁更多等因素,人们谈恋爱的次数越来越多,所以“失恋率”自然也会上升,但“失恋率”不会一直持续的上升。因为虽然人们失恋的次数在增加,但是人们失恋时间会变短(也就是说人们对失恋的态度变的越来越理性,会从一次失恋的低沉情绪中很快地恢复过来而进入下一次恋爱),有的人虽然失恋了,但更多的人会摆脱失恋的状态而进入恋爱状态之中。   

恋爱的成本与收益[1]

  恋爱的成本包括准备恋爱时的搜寻成本和谈恋爱时的恋爱成本及失恋后的失恋成本。

  搜寻成本指为了找到恋爱对象所花费的搜寻信息的成本,典型的搜寻成本就是征婚广告

  恋爱成本包括为了爱情的顺利进行或刻意制造浪漫气氛所花费的成本,主要包括时间和金钱。

  失恋成本主要是失恋后痛苦的感受和为了发泄情绪而花费的成本,比如疯狂的喝酒、抽烟、购物甚至犯罪。

  事实上,时间、感受都是可以用金钱来度量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经过换算而得出恋爱总的金钱成本。

  恋爱的收益主要是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和婚姻的形成。如果恋爱顺利进行并以婚姻而结束,那么,恋爱的收益一般是大于成本的。如果恋爱最终以失恋而告终的话,其收益可能就会小于成本。

  恋爱中的成本有些是沉没成本,即你付出后就不可以再收回的成本,比如时间、痛苦的感受及花费在看电影、逛公园、小礼品上的费用,但有些成本在你失恋或分手后是可以回收的成本,比如戒指等大件的礼物,订婚的定金等,一般女方在分手后是会把这些东西退给男方的。

  在恋爱的过程中,恋爱成本是有变化的。在刚刚开始恋爱时,恋爱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因为双方相互还是比较陌生和拘束的,女方对男方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要求都比较少;随着恋爱时间的增加,双方逐渐熟悉亲近起来,这时双方在时间和金钱的投入都开始增多;但随着恋爱时间的进一步增加,恋爱双方对“浪漫”、“氛围”的需求会有所下降,会逐步变的更加现实地考虑问题及开始为结婚做准备,花费逐步减少。所以说恋爱的时间——成本函数表现为一个倒“U”型的曲线。   

恋爱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1]

  当一个人的收入发生变化时,对恋爱的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比如经济情况转好时或者你的工资提高了,你会不会更想谈恋爱呢?

  这里要考虑一下恋爱的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

  收入效应指当单纯收入变化而恋爱成本不变时对恋爱需求的变化。

  替代效应是指恋爱的成本发生变化时对恋爱需求的变化。

  当经济情况转好或工资提高时,虽然你的收入会增加,但恋爱的成本也在增加,因为如果你把花在恋爱上的时间用来挣钱的话,你会比以前挣更多的钱。因为恋爱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所以收入的增加会使你拥有的金钱增加,你可能会更加想谈恋爱。

  但是,替代效应告诉你,如果你不谈恋爱而去工作的话,由于经济情况转好或者你的工资提高了,这时你就会挣更多的钱。所以当经济情况转好收入提高时,我们并不能立刻判断一个人是否会对恋爱的需求增加或减少,这时我们还要考虑一个人的偏好。如果一个人更偏好于爱情的愉悦,当经济情况转好时他可能会选择谈恋爱;如果一个人更偏好于金钱的诱惑,他可能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工作而不会去谈恋爱。但是,如果一个人收入的增加完全只有收入效应时,即他的收入增加不会随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时(比如他获得了一笔遗产或者中了彩票),他对恋爱的需求应该是增加的。   

恋爱中的博弈[1]

  在博弈理论中有一些就是从男女恋爱中衍生出来的。

  比如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有一个性别战(battle of the sexes)的例子。这个例子是说一男一女谈恋爱,男的喜欢去看足球,女的喜欢去看芭蕾,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去看芭蕾还是去看足球?博弈论的分析证明这个博弈中存在的均衡是两个人要么都去看足球,要么都去看芭蕾,而到底去看芭蕾还是去看足球则取决于谁会先去买票。另外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也有一个恋爱的例子。有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孩子面对一个男孩子的求爱,女孩子的选择就是接受或者拒绝。女孩子接受或者拒绝依赖于她对求爱者品德的判断,但女孩子并不确切地知道这个男孩子的品德是好还是坏。博弈论告诉我们女孩子的决策取决于她自己对男孩子品德概率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恋爱中的经济学.张志军.《经济工作导刊》.2002.1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