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小样经济是以样品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事实上,“小样”原本仅仅作为品牌为消费者提供的试用装及赠品使用,并不用于售出,甚至在包装上标有“非卖品”等字样。
近年来,随着Z世代群体逐渐成为消费大军的中流砥柱,本就追求个性与活力的他们在引领市场潮流领域也表现不凡,驱动着新场景、新消费、新体验、新业态相继诞生。其中,小样经济的流行就是典型代表。
作为消费者,他们更注重体验、敢于尝新,同时伴随着“她经济”与“他经济”的日益崛起,年轻群体对美妆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这也驱动着化妆品行业的进一步垂直精细化发展。[1]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9线上美妆个护人群洞察报告》显示,为“大牌小样”买单的主力群体为95后学生党,一二线城市为主力消费群体。由于2020年受到黑天鹅事件影响,品牌方也需要加大促销力度“回血”,而作为一贯坚持不调价的大牌美妆们,买正装送小样,亲近低一档的消费群体,‘降维’抢用户,变相打折的销售策略成为主流,也让“小样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随后,在2021年初,《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规定化妆品小样要和正装一样包装,并且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这就意味着小样产品正式作为商品受到监管,在更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小样产品”似乎将迎来独立市场的春天。随着美妆市场消费观的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品牌、零售店都会提供一些可以直接购买化妆品小样的渠道。
以欧莱雅集团为例,为了给“小样产品”打开售卖渠道,欧莱雅集团在天猫开设了小美盒旗舰店,将旗下产品根据产品功效以及顾客的不同需求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明星盒、青春盒、美容液盒等多种小样套盒。其中,全明星大美盒价格为480元,涵盖了兰蔻淡斑精华、赫莲娜绿宝瓶精华、YSL“夜皇后”精华等高端产品。
尽管如此,目前国内“美妆小样”还处于萌芽阶段。主流依然体现在试用、赠送、促销等辅助功能,市面可见售卖大牌小样的品类中也基本以国外大牌为主打,极少有国货品牌付费小样出现在市场。相关从业人员认为,“小样经济”逐渐成熟,可能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开高端国货彩妆新市场,“迷你装”、“小罐装”也可能会引发一波新趋势。[2]
1、断舍离式消费盛行
相比上一代人喜欢囤东西的习惯,这届年轻人更崇尚断舍离,更倾向于定期处理使用频率不高或者单纯不再喜欢的东西,比如化妆品、过时服装等。正装化妆品往往容量更大,使用周期更长,一度陷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
小样产品则完全贴合年轻人的这一理念,体积小、分量轻、用完即弃,不过度占用生活空间。也正因其小巧轻便的特点,小样产品在各个交通安检环节更为便捷,对于短途出行的消费者更加友好。
2、降低试错成本
近年来,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倒逼化妆品行业进一步优化升级,推出各式各样的产品以刷新核心客群的固有认知。持有自由、开放心态的消费者本就喜欢尝试新事物,因此新品牌、新产品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可一旦不符合预期,无论是低价转卖还是丢弃浪费,都会使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大打折扣,且正装价格一般较高,种种途径均令消费者为之心痛。而小样容量少且价格低,消费者可先购买小样,再考虑是否入手正装,这就在满足消费者试用需求之际,大大降低了试错成本,风险系数更低,因而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3、性价比高
随着小样经济的逐渐成熟,产品链与产品定价等也相对更加完善。观察当前市场现状可知,相比正装,部分品牌用同样的价格可买更多容量的小样,折合下来更划算且性价比更高。
4、收集癖好
这一届年轻人虽不爱囤东西,但却对于收集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狂热,化妆品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分支。不少消费者表示:“买来也可以不用,就放在那里看着就已经足够开心了。”
5、KOL引领
互联网的成熟在满足消费者娱乐与工作的同时,也为品牌零售的滋养与流行提供了契机。种草软件衍生的KOL引领之风,快速将潮流吹向大量目标群体,甚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以小红书为例,搜索“小样”、“小样品牌”等关键词,即可出现数以万计的博主带货、品牌推荐、产品测评等内容,助推小样经济活力的持续迸发。
另外,小样经济也已进入直播带货领域,今年的双十一就是极好的例证。各大品牌直播间纷纷打出“买正装、送小样”的旗号,吸引大量消费者冲着小样产品进行抢购。
除此之外,众多美妆品牌在维持“不降价、不打折”原则的基础上,顺应市场局势推出小样产品,以此触达更多消费群体,在提高二者之间链接与粘性的同时,也成为小样经济能够爆火的强有力后方支持。
小样产品的定价很难有明确的标准。当定价过高时,其性价比的优势便会被弱化,出现消费者不再为其买账的现象;而当定价过低时,则会损伤长期购买正装的上游客户的相关利益。因此,有的品牌对于小样产品其实并不推崇。
货源问题,现今仍有多数品牌尚未开放小样授权,而其小样产品却广泛出现在线下美妆集合店中,这就难免出现货源问题的思考与忧虑。据了解,目前市场中流通的小样产品除了部分是品牌授权提供之外,还有少量来自品牌专柜人员、品牌内部员工与公司赠送,但更多的则是由“倒货”供给甚至造假产生,其中的灰色地带自然不言而喻。这就存在假货给品牌带来的反噬作用,并会顺带给所处商业项目造成负面评价,削弱商业项目与品牌的影响力以及消费者的忠诚度。
小样经济在面对市场潮流时,既要勇于大力出击也要权衡利弊,做好相关背景调查并尽量规避风险。而如何取得品牌信任并获得其小样授权,并将小样经济带来的客户流量转化为优质客群购买力,仍是小样经济能否长期跑下去的重点,也是购物中心是否能够可持续借势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