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Commercial Building)
目录 |
商业建筑是指人们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建筑物,包括零售商店、商场、市场、金融证券交易所、商务办公楼、宾馆、餐馆、文娱设施等。
一、中国古代商业建筑的称谓
商业空间主要是指商店,各种各样的商店,有店铺、铺席、店肆、铺面等名称。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商店大体分为三大类:按行业来分的专卖商店;供应居民日常生活食用品的主副食店;还有五金、陶瓷等杂货品商店。
唐代以前的里坊制城市中集中于市,有专门官员管理;宋代则在坊内沿街设置。
宋代以后的街巷制城市中,专业商店演变为按行业相对集中沿街建商店的行业街,有的街还设有集市。商业街形成闹市,对城市面貌有重要作用。
古代商店建筑大体有两种类型:临街型商店和院落型商店。临街型商店是把院落临街的一面向外敞开做铺面房,即为临街商店;也有少量临街建门,穿过庭院后是商店的,则为院落型商店。
临街商店面宽(或称开间)一至五间不等,以三间居多,大型商店有时把边上一间作门道车辆可进出院内。临街铺面房一般为单层,也有两三层的。北京的商店多在房前檐接出一间或半间进深的平顶房,叫“拍子”,有的在顶上加木构或雕砖的栏杆,称作“朝天栏杆”。
临街商店有的做成若干家通脊联桅的廊庑(即堂下周围的房子),多是官府建造出租的。商店的店面常加木雕、砖雕、彩画等装饰,挂有牌匾、幌子以招徕顾客。其中店铺以银楼、钱庄、绸缎店、茶庄、药店最为豪华富丽,而文物店、书店则较为朴素雅致,我国古代商业街景象描绘。
二、中国古代商业建筑的地域性
北方的楼房铺面多在前面加拍子或单坡抱厦,楼身稍向后退,有的二三层楼逐层后退或做成勾连搭屋顶。南方的楼房铺面则多临街直上,层层加栏杆,挂檐板、垂莲柱等。北京很多店面上部多用建筑装修构件透雕或飞罩,两次间下部装井口格子栏杆,近似清代室内常用的栏杆罩。
江南各地多在店铺柱间或自柱上向外挑出垂莲柱、横枋、花版,上面还加栏杆或靠背栏杆。在栏杆罩或垂莲柱内,有的逐间装槁扇或明间装槁扇,次间装槛窗,形成封闭的店堂。有的则装版门或素木板,营业时卸下,形成开敞店堂。北方大商店柱子多为方形,下部钉竹片保护,外露部分多涂绿色,如彩画、橘扇用红色,罩和栏杆加金粉。南方一些豪华店铺全部涂金或乌金,局部填饰朱、蓝、绿色,尤为富丽。
到了明清以后,我国的商业街逐步繁荣,各大城市并已初具规模:北京的前门大栅栏、天津的劝业场、河南的开封府等。商业店铺、作坊加工、专门老字号商店等都当街而立,店名多书写在檐下匾和朝天栏杆上,又自拍子的挂檐板上横挑出几根雕花横木(称挑头),下挂垂直的招牌和幌子。店前阶下两侧有时还设栅栏和系马石柱,有的在店前附建冲天牌楼,上加有斗拱的悬山顶,也有不带屋顶的牌坊。牌楼上挂匾额,也有自柱上出挑头、挂牌匾和幌子,有时还把原本在铺面上的飞罩装在牌楼的枋下面,商业店铺的地域性特点。
商业建筑的分类有很多种,一般按照行业类型、消费行为、建筑形式、市场范围及规模等对其进行划分。
1、按照行业类型划分
商业建筑按照行业类型可以分为零售类商业建筑、批发类商业建筑、餐饮类商业建筑等。零售类商业建筑又可分为杂货店、专卖店、百货商场、超市、购物中心、步行商业街等。购物中心、步行商业街等商业建筑,往往将餐饮类商业建筑与其他广义商业建筑(如娱乐休闲类建筑、健身服务类建筑等)进行融合,具有规模大、复合度高的特点。批发类商业建筑又可分为专业批发和综合性批发两类,这类商业建筑往往根据批发的内容而具有鲜明的特点。餐饮类商业建筑是服务类建筑的主要类型之一,包括各类餐馆、饮食店、快餐店和食堂等。
2、按照消费行为划分
商业建筑按照顾客的消费行为可以分为物品业态商业建筑和体验业态商业建筑。物品业态商业建筑是指强调物品销售,以物品作为基本经营内容,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服务的建筑形式。如百货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家居建材超市、直销折扣商店、各种商业街,以及各种类型产品的旗舰店和专业店等。体验业态商业建筑,指为消费者提供某种身心感受的建筑形式,如娱乐、休闲类商业建筑。
3、按照建筑形式划分
商业建筑按照建筑形式的复合程度可以分为单体商业建筑和综合商业建筑。单体商业建筑指建设在独立地块上的商业建筑项目。综合商业建筑是指在商业建筑中复合了住宅、酒店、写字楼、体育场馆等其他项目的建筑形式。
4、按交照市场范围划分
按照市场范围划分,可以将商业建筑分为:
近邻型商业建筑:市场范日——邻里周边的消费者。
社区型商业建筑:市场范围——某个社区的消费者。
区域性商业建筑:市场范围——周边几个社区的消费者。
城市型商业建筑:市场范围——所在城市的大部分区域。
超级型商业建筑:市场范围——客户群覆盖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
5、按照规模划分
根据中国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1988),商店建筑的规模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类。
商业建筑虽然类型很多,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对区域位置要求高。区域位置关系到“口岸”的好坏,这对商业建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要有突出、易识别的外观形态。商业建筑要吸引人,拥有突出、易识别的形态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商业建筑都成为了地段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太平洋百货等。商业建筑立面要考虑广告牌的位置,因而开窗较少,这也成为了商业建筑极易识别的外观特色。
3、与城市的关系密切。作为城市空间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型商业建筑在城市中所处的区位、其结构布置、平面形态、空间特征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极大,是当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4、内外交通组织通达性要求高。好的通达性是商业建筑能吸引顾客的重要条件,是商业建筑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5、商业氛围的营造。商业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有商业氛围,有能够汇聚人气的场所氛围。
6、需要足够的停车空间。充足的停车空间是吸引人购物的有利条件。
一、商业买卖的雏形
人类从事商业活动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生产时期。最初时是以物换物、一拍即合、互通有无、半隐半藏的私下交易方式进行的,后来发展为定期的集市交易形式。集市的形成与民间节庆吉日、农耕农闲等有密切的关系,这种集市逐渐以“赶集”和“庙会”等形式固定下来,而聚集于渡口、驿站、通衢等交通要道处的相对固定的货贩以及为来往客商提供食宿的客栈则成为固定的商铺的基本原型。
商业建筑是提供集中服务产品,用来满足老百姓生活需要的场所。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农副产品的大量增加,季节性的农产品交易、牲畜交易及手工艺品的交易也形成了专业的交易场所。商业活动从非定期发展到定期,由流动发展为固定,由分散发展为集中。商业的交易场所。商业活动从非定期发展到定期,由流动劣业空间的演变也就从流动的时空,逐渐演变成特定的商业建筑空间,商铺的固定聚集了不同的商品行业种类,城镇或商业区便由此产生发展起来。
固定化的商业空间必然配备一定的商业设施,以方便来往客人的出入活动。为配合商品交易,相应的车辆、交通、旅馆、其他休闲设施及货运、汇兑、通信等服务性的行业也随着商业活动的需求而产生。
二、商业经济的进展
随着商品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商业空间在规模、功能和种类等方面都远远超出过去的范畴,而且商品交易的双方(销售商和顾客)都对商业空间的环境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些要求除了功能性方面的设施、条件和环境等,还包括各类满足心理需求方面的精神需求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需求。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前提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在这些方面的扩展也随之逐步扩大。
商业的发展是随经济的活跃而发展的,商业空间是应市场的涨落而变化的。新中国诞生后经济恢复时,市场繁荣、经济腾飞,虽不富裕却呈蒸蒸日上的局面,私营企业纷纷改庭换面。商店更新发展过一段时间以后,强调计划经济,商店企业实行国营化,竞争机制几乎取消,独家经营,市场经济意识缺乏,商店内必要的维修尚不及时,更没人注意商店装修空间的换妆、改造。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的逐年变化,商业经营机制有国营、集体、个体等形式,而集体、个体比例不断上升,经营办法各显神通,更新商店、新颖的商业空间设计、消费心理导向以及诱客的形式等,都已是经理们工作业务日程上的一桩头等大事。
近几年,哪一家商店若有个独具特色的店面和金碧辉煌的室内装修,则顾客盈门,营业额直线上升,店主们就纷纷仿效,随之而来的装修热一浪高过一浪,久盛不衰。装修标准也逐步发展,这正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也证明经济建设正在稳步发展。
商业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商业竞争中遵循着“顾客是上帝”的方针,因此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中也应本着最大限度地便利顾客、方便消费者购物的原则。不仅柜台的布置应符合购物规律,而且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休息椅、卫生间的数量、位置、布置方式也应方便顾客。一些超市和仓储商店因顾客一次性购买数量较大,室内外高差不宜过大,要方便顾客进出,入口处切忌设高台阶,同时要考虑无障碍设计。第二,在商业建筑中一般分为售货空间、交通空间、服务空间、休息和娱乐空间、以及管理和办公用房、库房和设备用房等,其中营业面积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所以应尽可能提高营业面积,营业面积与库房面积的比例应根据进货渠道和销售速度的不同合理安排。办公面积应适当,不宜过大。此外,合理安排营业面积也是商业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一般按商品销量和柜台效果布置商品,通常将需要量大、且能产生琳琅满目效果的日用品和化妆品放一层,食品、餐饮放地下一层,二层以上为服装、钟表、电器,顶层为精品、餐饮、休息等。第三,创造宜人的购物环境是吸引购物者的重要条件,因此也是评价商业建筑好坏的重要方面。商业建筑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可以为购物者创造舒适感受。室内照明可冷暖光源结合,即可创造明亮的气氛又有较好的显色性,可以真实地反映商品的色泽。植物绿化在商业建筑中给人以舒心快慰的感觉,可以锦上添花,增加情趣。第四,管理秩序良好的商店,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商业建筑设计中应功能分区合理,人流与交通组织顺畅,出入口安排适量,使之便于管理。
不同类型的商业建筑其平面布局有较大差异,在商业建筑中,顾客的行为包含了“购前行为”、“购买行为”和“购后行为”。因此,商业建筑的功能不仅仅是购物的场所,而且是人们交流信息与情感以及休息、娱乐的综合性公共活动空间,有浓厚的人情味。人们在商业建筑中的行为固然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但观赏、休息、娱乐行为延长了人们在商业建筑中逗留的时间,对促进购物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娱乐活动所具有的刺激性常常会使购物者受到感染,引起情绪的兴奋,从而导致购物行为的发生。所以商业建筑的环境设计应根据商业建筑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认真分析顾客的行为和心理。
一般认为,从方便营业和创造宜人购物环境的角度,商业建筑的平面布局采用集中式更为有利。长条和过于曲折的平面易使空间感觉狭小、拥挤,且距离入口位置不同的营业区域,经济效益相差较大;相反集中式平面将售货区域集中展示给顾客易形成热烈的气氛,特别是当中间有几层共享空间时,顾客可以同时看到大面积营业区,易产生繁华和琳琅满目的效果。
商业建筑的室内空间序列应清楚、明确、秩序化。人口要鲜明夺目,给人以深刻印象。可通过各种标记(包括地面上的标记)以及柜台布置、售货分区、装修变化等手段提供明确的路线引导顾客。在空间序列的变化中还应做到总体协调,才能给人提供统一而强烈的印象。
商业建筑的室内装修应简洁、大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以衬托商品为目的。实际上,在商业建筑内部无论顶棚、地面、墙面、柱子均应作为商品的背景而存在,通过琳琅满目的商品创造一种繁华、高雅或热烈的适宜购物的商业氛围。
商业建筑的设计中还应认真考虑容量与规模,要根据其性质、营业时间、服务半径、服务对象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适当的容量与规模是形成既繁华又舒适的购物环境的重要因素。环境容量太小则过分拥挤,虽然经济效益较好,但不利于顾客购物,环境容量过大则不经济。
商业建筑的室外环境也应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认真处理,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室外空间与建筑小品的布置,组织好室外人流疏散与休息空间,体现对人的关怀。第二方面是要处理好与城市交通干线的关系,充分利用好地铁站出入口、人行过街通道或过街天桥、城市广场等,有利于将人流引向商业建筑。第三方面是停车场问题。商业建筑一定要为购物者提供足够的停车面积,除地面停车外,可架设二层停车广场或地下停车场。
总之,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特别是小区配套的商业建筑,首先应对所处地区的居民构成、购买力和商圈进行认真分析。在有商业部门参予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确定合适的商业建筑的形式和规模,才能避免盲目建设。
1、商业建筑设计中,对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是较难把握的。如在商业建筑的形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商业建筑的个性化,同时也要考虑与城市大环境的协调。
2、交通组织是商业建筑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组织好商业建筑的内外流线一直都是商业建筑设计的要点和难点,特别是现代商业建筑向综合性方向发展,使得内外流线变得日趋复杂,给设计者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3、商业氛围的营造是设计中较难处理的内容。它不仅体现在外观上广告牌的设置,还体现在广场、小品、内部中庭及细部空间等方方面面的设计上。
4、商业模式与商业空间的结合是设计中常常被忽视的内容。许多学生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往往只关注空间形态的处理而忽视了商业模式对空间形态的影响,致使设计缺乏前瞻陛,无法满足商业模式发展的需要。
1、设计理念要与商业模式相结合。
设计理念与商业模式相结合才能产生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建筑空间形态。因而,设计者仅有强烈的设计表现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具有商业敏感性,熟悉商业设施的开发及运营规律。
2、建筑功能结构要与商业业态发展相结合,适用性和可变性要兼容。
商业建筑要能进行合理的业态规划和商业空问布局,并且还要适应不断更新的商业业态的使用要求。因而,要选择适应性强的空间结构形态。
3、交通流线组织合理,运行通畅,解决好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4、内外空间的设计要有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5、要有正确和恰如其分的形象。
商业地产建筑的外观、色彩、各种建筑符号要得体,建筑风格要与建筑所经营的内容相互匹配,建筑外观设计最好能够让所服务对象“一见钟情”。
6、注重尺度的推敲和人性化的设计。
恰当的尺度和人性化的设计是使人停留驻足、流连忘返的重要因素。
7、区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商业建筑应该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应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推动作用。
1、进一步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
2、掌握综合性建筑类型的设计方法。
3、熟悉商业模式和商业运行机制及其对商业空间形态的影响。
4、培养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环境、城市文脉的理解能力。
5、培养综合处理建筑功能、结构技术和空间造型的能力。
6、掌握商业类建筑内、外环境的处理与商业氛围的营造。
7、培养方案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