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信贷杠杆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运行状况,通过调节利率和确定不同的贷款方向、贷款数量、贷款成本,以控制和引导资金运动,从而调整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一种杠杆。信贷杠杆的作用,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通过调节存款和贷款利率,筹集融通资金,确定贷款规模的方向等实现的。
既然信贷杠杆是银行掌握的最主要的经济杠杆,所以我们就应该合理地、有效地运用它。要学会有效地运用信贷杠杆,首先要掌握信贷杠杆的特点,信贷杠杆有哪些特点呢?
一、信贷杠杆具有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独特功能,这些功能是其他经济杠杆所不能代替的。
首先,由于信贷资金的使用是以到期偿还为前提条件的,所以信贷杠杆就具有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实现顺畅运行的功能。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要求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信贷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银行信贷中价值只是单方面的转移,借
款人向银行借入货币时,并没有付出任何等价物,为了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所有权,不影响信贷资金周转,不缩小信贷规模,以及保证银行对自己的债务支付能力,它必然要求借款者到一定时期要如数归还,以补偿原借款项,这种等价补偿的形式是等价交换规律所要求的。要想实现等价补偿,借款就一定要以到期偿还为前提条件。而要想实现借款的到期偿还,信贷资金就要按时归流和完整灿流。听谓按时归流,就是说在约定时间内信贷资金一定要流回它的起点——银行;所谓完整归流,就是说信贷资金一定要如数流回。因此,信贤杠杆就促使借款者要不断地采取加速资金周转的各种措施,排除资金运行中的各种阻力,促进资金的顺畅运行。在信贷资金和企业资金共同周转中,能够使之以货币形态完整地流回到企业,从而才能实现信贷资金的按时归流和完整归流。
其次,由于信贷资金的使用不仅要收回本金,而且要取得利息,这就要求信贷资金在归流中要带回增加的价值,所以信贷杠杆又具有直接要求资金增殖的功能。社会主义利息是企业创造的纯收入的一部分,是以企业利润为来源的。借款的企业耍保证利息的支付,就必须努力经营,改善管理,力争实现更多的利润。利润是企业新增加的价值。所以信贷杠杆就直接要求借款企业必须实现资金的增殖,从而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再次,由于信贷资金运动范围广泛,信贷杠杆活动的领域宽广,所以信贷杠杆具有以灵敏多变的方式来适应复杂的经济活动的功能。信贷杠杆的灵敏多变性是指在贷款方面,可以按照计划和市场的要求,随时改变投放方向;在聚集资金方面,在数量上可多可少,期限上可长可短,种类上可定期可活期,时间上可随存随取,灵活多样,适用各方。
信贷杠杆所具有的这些凋节经济生活的独特功能,是其他经济杠杆所不能代替的。比如说,投资包干杠杆就不可能要求原投资等量归流,也没仃促进资金增殖的功能。在灵敏性上,信贷杠杆更是独具一格,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发放各种贷款,直接对生产、流通,消费发挥影响作用,而运用税收杠杆来支持生产,在流转税收中则主要是通过配合价格,才能对生产发生调节作用。在筹集资金方面,财政固然也可以利用信用方式,发行公债、国库券来聚集资金,但同信贷杠杆相比,总是期限长,种类单一,所以不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二、利用信贷杠桐:集聚分配资金,具有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特点。利用财政杠杆集聚和分配资金,直接涉及到国民收入归谁占有的所有权问题,运用不当会直接影响人民的物质利益。而使用信贷杠杆集聚和分配资金,因不改变资金的所有权,所以信贷杠杆活动范围比财政杠杆要宽得多,达就有利于动员各方面为四化建设筹集资金。
三、信贷资金最对信贷杠杆的调节作用具有制约性,信贷杠杆调节的广度和深度与信贷资金量成正比例。大家知道,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的存款,多存才可以多贷,多放贷款才能更厂泛地支持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信贷资金增加,信贷杠杆调节范围就能扩大,信贷资金减少,信贷杠杆调节范围也要收缩。信贷资金量越大,信贷杠杆对经济生活的渗透就越深,信贷资金量越少,信贷杠杆对经济生活的渗透就浅,所以信贷杠杆调节的深度和广度是和信贷资金量成正比例的。这就要求我们只有重视吸收存款,扩大存款量,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信贷杠杆的调节作用。
信贷是以有偿使用、还本付息、限期归还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特殊的资金运用形式。信贷资金的来源除国家拨给银行的自有资金和适应商品流转扩大的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外,主要来自各种形式的存款,包括财政存款、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这些资金由银行以贷款形式,满足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对资金的需要。
信贷杠杆的作用,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通过调节存款和贷款利率、筹集融通资金、确定贷款规模的方向等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信贷总规模的调控,可以调控流通中货币的数量,有助于社会供求总量上的乎衡;通过差别利率的运作,可以抑制或鼓励某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可以较有效地控制国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同时利用银行存款利率的升降变动,来改善社会总供求关系。当需求过旺时可适当提高利率,吸引存款,回笼货币,减轻对供给的压力,并使一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当市场疲软时,可适当降低利率,引导和鼓励适度消费。
为了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必须进一步搞好金融体制的改革。
信贷杠杆的形式按存款时间来划分,有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按资金运动方式所反映的物质资料内容来分,有固定资金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按信用的程度来分有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广义的信用还包括银行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汇价和汇率。我们这里只介绍固定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抵押贷款、银行存款准备金、再贴现。
固定资金贷款是指用于固定资产的基建和设备购置的贷款,包括大修理贷款、中短期设备贷款、基本建设投资贷款等。固定资金贷款主要是指基本建设贷款。1983年起,基本建设贷款由建设银行办理r资金来源由主要是财政拨款,即财政性无偿拨款改为贷款。固定资金贷款属于中长期贷款,由于风险大,因而利率较高。固定资金贷款是信贷杠杆实施引导和凋节产业结构的重要形式。目前,除建设银行外,各专业银行部办理有固定资金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给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燃科及动力、备品备件、必要的商品库存等流动资产的贷款。它主要包括超定额贷款、结算贷款、商品流转贷款、农副产品预购定金贷款等。目前,主要指超定额贷款、商品流转贷款,农副产品预购定金贷款。由于流动资金贷款一般较短和风险小,因此,利率较低,是最灵活的贷款,也是经济杠杆运用中最灵活的形式之一。流动资金贷款是信贷杠杆调节商品流通促进企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抵押贷款是指受贷者要提供物质保证才能贷放出款项。它与信用放款不同,信用放款是指银行单凭对借款者的信誉而对借款者无须提供物质探证而发放的贷款。而抵押贷款以物质作保证,即借款者,要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保证才能取得的贷款。抵押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各种票据,另一类是实物,借款者到期必须如数还给银行,否则有权处理其抵押品作为一种补偿。抵押贷款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企业或个人以抵押品为保证从专业银行取得的贷款;二是专业银行以收取的各类抵押品力保证从中央银行取得的贷款。信贷杠杆就是指以二层次的抵押贷款。它与再贴现的区别在于不转让作为抵押品的各类票据的所有权。
利牢,即利息率。一般是指利息同存或贷额在数量上的比例。此外,利率还有一个内在的含义,即指作为借款者在经营中所取得的利润与其中要作利息支付给贷款者的那一部分利润之间的比例,这个内在含义,既表现了利息来源于利润,又表现了利率依附于利息,利息又依附于信贷的内在联系。利率,是信贷杠杆的重要作用形式。
存款准备金,是指专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交存的一部分存款数额。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是为保证存户的安全而建立昀,现在发展成为中央银行调整贷款或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中央银行调高存款准备率,专业银行所能贷放的存款就减少,银根就紧缩。反之,调低存款准备率,专业银行听能贷放的存款就增加,银根就放松。
再贴现是指专业银行将客户现时收下的商业票据再拿到中央银行去申请的贴现。再贴现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再贴观原是专业银行为弥补短期资金不足或应付客户提存的需要;确保安全性的一种措施,现已发展成中央银行调控信贷规模的一种手段。当需要紧缩银根时,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一方面,通过增加专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控制专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市场利率的上升,收缩信用规模。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再贴观率,就能起到放松银根的作用。因此,再贴现率是信贷杠杆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手段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都将成为信贷杠杆的重要作用形式。
社会主义信贷是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联系的一种:货币资进运动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税收与信贷的内在关系上:
1.税收收入规模影响信贷资金来源。在我国,一切暂有的货币资金都是作为信贷资金的来源。在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税收增加,财政集中的多,则信贷资金来源减少,信贷的调节能力减弱;税收收入减少,其他信贷资金来源随之增加,信贷发挥调节作用的程度也加强。因此,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财政税收政策和税收收入水平会影响信贷调控作用的发挥。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搞好辑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求的综合平衡。而财政收支的平衡,对信—贷收支的平衡有很大的影响。而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则直接影响着财政收支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对信贷收支的平衡和,信贷资金的调控作用有间接的影响。
2.国家的金融政策也影响税收。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决定着银行的信贷行为。当国家采取紧缩的金融政策时,贷款减少,货币回笼,市场疲软,从而使税收减少(包括流转税和所得税)。与国家放宽金融政策时,有效地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增加税收收入;如果放款过度,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会引起税收收入的虚假增长。
税收与信贷的内在关系决定了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有着必然的联系。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在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时,其作用互为影响,互为补充。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具有密切的联系,应该充分认识二者的个性及共性,区别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况,合理、有效地综合配套使用,促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
税收杠杆与信贷杠杆相互配合的实践意义在于:
第一,抑制通货膨胀,促进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平衡。
第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我国不仅存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产业结构也不协调.这些伺题,既影响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妨碍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利用税收杠杆和信贷杠杆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以利于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三,控制基建规模,调节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近年来,我国基本建设规模膨胀,项目多,摊子大,存在着投资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效益偏低等问题。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是经济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首先要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这样可迫使企业根据量力而行或节约资金的原则去安排基本建设:其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基本建设贷款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资金的投放,要配合信贷杠杆,加强投资方向税的征收管理,合理地控制基本建没投资的方向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