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体面就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9年6月,时任国际劳工局局长的胡安.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倡导这个理念,他认为,体面劳动就是使劳动者在生产性劳动过程中,既能够获得各种权利保护,同时也能够获得足够的收入,并且能够享受充分的社会保障和足够的工作岗位保障。其具体内容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四大战略目标中:
1、促进和实施国际劳工标准(简称ILS或劳工标准)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
2、为所有人创造更广泛的、体面的就业机会;
3、为所有人提供广泛而有效的社会保护;
4、进一步加强劳方、资方以及政府三方合作,加强社会对话。
由此可见,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四大战略目标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给劳动者以尊严。无论是对国际劳工标准的强调,还是对就业以及社会保护的推进,或者对三方对话机制建立的倡导,都是为了给劳动者争取更多的尊敬与权利。
在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劳动者的就业造成严重影响的今天,“体面劳动”中的为所有人创造更广泛的、体面的就业机会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关于“体面就业”的涵义,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康妮女士的解释是:首先,最基本的,要有工作的报酬,即薪金;其次,要得到法律的保护,即劳动者的健康、工作安全条件等要被纳入法律的条文;再次,劳动者必须有与资方沟通的渠道,并使自己的声音能被社会听到,这就要有健全的工会组织;最后,劳动者在获取物质报酬的同时还应对工作有愉悦感和成就感。毫无疑问,“体面就业”的实质,就是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有保障的、安全的平等就业机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劳动环境恶劣、劳动报酬无法维持生存、没有基本社会保障等都是非体面就业的表现。分析发现,无论是就业机会的提供,还是良好劳动环境、可靠劳动报酬、基本社会保障的实现,都离不开企业投入。所以说,企业是实现“体面就业”的重要载体。劳动者的“体面就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企业行为,依赖于企业管理者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最终表现往往是自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一)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体面就业的重视度。要加大对就业市场监管并通过更好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体面就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让大学毕业生看到实现体面就业的现实可能性。通过宣传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风气,使其能享有公平的工作权力。其次,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迫切需要政府和高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就业市场,并深刻了解和全面把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这对于实现体面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再次,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培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体面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创业培训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信心上的鼓励,同时也为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如何筹措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大学教育的授课内容比起创业教育显得过于理论化,创业培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的过程,有效地避免创业的风险。
(二)高校方面
一是改革高校教育体制,使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应密切注意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通过更为科学的专业设置,使得大学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能力、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方向发展。二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灵活而过硬的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大学应该在所有的学科领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计划以提高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毕业生综合技能。同时,高等院校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为学生提供长期的、系统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素质、习惯、知识结构等因素,因材施教,注意个性化的服务,可采用授课、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就业指导应与创业指导和毕业生教育相结合。
(三)企业方面
一是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企业应给出全面和有效的信息,主动向求职大学生介绍自身情况,包括职位、薪资、用人标准等。在校园招聘中对毕业生是否被聘用的信息与原因解释应给予及时的反馈。用人方提供的全面信息有助于毕业生加深对企业的了解,有助于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能发挥自身潜能的职业,从而提升就业的稳定性,实现体面就业。二是转变用人观念。对有些学历要求不高的岗位不应该设置过高的门槛,专科生能做的就不应非本科生不招。三是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应注重营造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对单位发展的巨大作用。用人单位要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真诚关心体贴员工,尤其是新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使大学毕业生真切地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四)毕业生自身方面
一是加强对自身的了解。大学毕业生在面对社会需求时,应首先更多地去考虑“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充分了解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性质、特征及发展前景。“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自身能力的情况下,才有助于其找到令自身满意的工作,实现体面就业。二是努力提高各种能力。大学生不但要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意识地提高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决策能力等等,从而为将来参与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自主创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普遍。比如,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高达20%-23%。而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有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各种创业培训,配合自身的特点,在良好的创业指导的环境下进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