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积极心理治疗

  	      	      	    	    	      	    

积极心理治疗(Positive Psychotherapy)

目录

什么是积极心理治疗

  积极心理治疗是指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1]。积极心理治疗是由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1969年在德国开设自己的心理诊所之后,逐渐形成的心理治疗思想。与从疾病出发、把患者看成是疾病载体的传统的心理治疗有所不同,积极心理治疗从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积极心理治疗中的积极这个概念,意思是说治疗并非首先以消除病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而是首先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积极心理治疗拓展了积极心理健康的实践领域,丰富了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为确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2]

积极心理治疗的特征[3]

  (一)积极的价值观取向

  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他既有潜在的自我冲突,也有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个体一般都能自我决定其最终发展状态。基于这种积极的价值观取向,积极心理治疗把整体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从正面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认为人的积极心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应对和消解心理疾患的过程。认为保障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对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则来自于对人内部积极潜力的塑造或唤醒。因此,积极心理治疗认为“治疗并非首先以消除当事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目的),而是首先在于努力发动当事人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事实和给定的东西不一定必然是障碍和紊乱,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种种能力。

  (二)关注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治疗在个体水平上主要关注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期望通过培养积极人格特质来使当事人激发起自身的力量而改变对问题的片面看法。积极心理学家们认为,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变成一种稳定的东西时,积极人格特质就形成了。积极心理学家们在不同的场合曾提出过许多种积极人格特质,并对其中的一些积极人格特质进行了因素分析研究。概括起来说,积极心理治疗着重提倡培养四种积极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即在评价自己的存在时,自己对已有的生活状态所持的一种肯定态度;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即自己对自己的发展能做出某种合适的选择;乐观情绪(optimism):即对自己的外在行为所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体验;快乐感(happiness):即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所保持的一种积极心态。

  (三)跨文化性的研究视野

  积极心理治疗认为,人在出生以后,个人经验的建立依赖于对内外环境的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每个人形成独一无二的心理经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在与其他人打交道时都存在一个跨文化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使当事人相信,同样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或另一个时代会受到另一种尺度的评价,会被看作是异常的或受欢迎的,当事人的视野就会被扩大。积极心理治疗认为,直接影响人心理发展的文化背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社区文化背景,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社区,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文化基调,人生活在某个社区自然就会形成与社区文化基调相接近的文化特征。其次,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它独特的教养方式,而这也会使每个人具有独特的文化编码。因此,积极心理治疗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每一个人的文化现象做出具体分析,并在跨文化的基础上激发每个人自身的“积极”体验并使之变成为一种人格类的东西。由于每个人都是在社区和家庭以自己的方式去体验世界,并且发展出符合自身特性的反应方式,因此家庭治疗模式和社区治疗模式是积极心理治疗常用的模式。

  (四)多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整合

  积极心理治疗是一种短期疗法,是一种跨文化的、多种心理治疗流派的理论与方法的整合模式,它包括五阶段的主导疗法和讲故事形式的辅助疗法。

  (1)主导疗法。它是以解决冲突为中心,以现实能力为依据的治疗方法。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即观察和保持距离阶段(该阶段的治疗以当事人为中心,治疗师要帮助当事人获得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待自己处境的能力)、调查阶段(当事人根据鉴别分析调查表,确定自己及冲突伙伴在哪些行为领域具有积极品性,在哪些行为领域具有消极品性,得到自己和伙伴在品性、行为方式和能力方面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图像,治疗师根据当事人完成的鉴别分析调查表,从现实能力的角度,针对当事人对冲突伙伴或冲突场合的态度进行鉴别,向当事人说明当事人在体验和行为方面产生紊乱的原因)、处境鼓励阶段(当事人直接充当自己的周围环境、尤其是自己冲突伙伴的治疗家。具体做法是放弃对冲突伙伴的消极行为的批评,只对对方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语言表达阶段(治疗师帮助当事人确立一个以“礼貌一诚实”这个关键冲突为核心并有具体内容的鉴别和练习规划,与当事人讨论交往行为的形成背景、形式与结果,帮助当事人发展所欠缺的能力,重新建构新的、更为可取的交往形式)、扩大目标阶段(就是帮助当事人克服对自己目标的限制,消除当事人视野的狭隘性,让当事人学着不把冲突转移到其他行为领域,而是努力追求新的、过去从未体验过的目标)。

  (2)辅助疗法。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发现了东方神话和寓言的心理治疗意义,于是把讲故事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在治疗过程中,当事人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基本观念,因为这些基本观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并帮助当事人勉强应付现存冲突。而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充当治疗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媒介,使当事人能够放弃神经症的保护机制,缓解治疗中观念的对立。通过讲故事,治疗师向当事人提供了处理冲突的补充观念或反观念,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容易得到当事人的认同。

积极心理治疗的治疗步骤[4]

  积极心理治疗分为五个治疗步骤。根据病人需求与疾病类型,这五个治疗步骤可以在一次治疗中展开,也可以长期按需要进行。同样,这五个步骤可以视情况进行分解,根据需要适可而止。

  (一)观察/拉开距离阶段

  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用书面方式让病人表达他对当下冲突的观点。治疗师用暗喻进行跨文化的积极诠释,会把病人从自己的问题中抽离出来,拉开距离,以一种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问题。

  (二)清查盘点阶段

  要求病人详细说明在过去五年里发生的十个重要事件,并且解释他是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及他从哪里学习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病人应该从症状转向冲突,病人的社会心理和精神观点都将在这里得到细查。

  (三)处境鼓励阶段

  把个人的资源作为焦点,对于那些仍未解决的问题,鼓励病人去发现解决方案。治疗师会在这个阶段问病人: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

  (四)言语表达阶段

  这个阶段的治疗目标包括找出病人隐藏在冲突之后的动机。例如,病人的哪一个冲突仍旧未被解决?哪一个问题需要在下一个八周内解决?总之,就是将未被处理的冲突进行加工,并且教给病人一些特殊的技术,如平衡模式等等,带着积极的目标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

  (五)目标扩大阶段

  在病人的问题得到解决后,为了唤起他向前看的意识,病人会问及:当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你希望会是什么状态?你下一个四年中,在生活的四个方面目标是什么?请重新制定新的目标。在这五个阶段中,可以将不同的,表示差异巨大的心理治疗流派融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积极心理治疗的体系[5]

  1.疾病观

  积极心理治疗对心身疾病的病因学提出如下假设:心身疾病是由于人的两种基本能力(认识与爱),在不同文化条件下分化为现实能力时发生冲突而导致的。

  现实能力及其价值体系既是人们对他人提出的要求,也是人们自身的行为规则,而这些正是产生心理冲突的一个根本因素。现实能力方面的冲突性体验能改变人的基本情绪,在许多情况下还会导致心身疾病。对现实能力的不同评价模式在人际关系和跨文化交往中的相遇,要求人们理解那些导致冲突的观念。从一定群体特有的价值体系或文化的背景来看,片面或过分地强调个别的现实能力而轻视其他的现实能力就会导致冲突。

  N·Peseschkian在研究了18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对冲突的处理方式之后,将冲突归纳为四个方面。躯体或感觉冲突,以心身疾病的方式或以觉察自己躯体的方式来反映冲突;成就冲突,以采取逃避到工作中去的方式,或逃避工作和成就的方式来反映冲突;交往冲突,表现为与家庭、伴侣及社会群体的紧张关系;未来冲突,表现为把幻想当做现实,在幻想中谋求冲突的解决。解决冲突的四个方面一旦失衡,就会导致心身疾病的出现。患者处理冲突的四个方面,能向心理治疗师反映其基本紊乱。

  2.治疗模式

  积极心理治疗的模式包括五阶段模式和讲故事模式,其中五阶段模式是主导疗法,讲故事模式是辅助疗法。

  积极心理治疗的主导疗法是以鉴定分析调查为基础、以解决冲突为中心、以现实能力为依据的治疗方法。它包括五个阶段,即观察与保持距离阶段:倾听患者描述其处境及相应的症状,用跨文化的例子和誓言给予积极的解释,和患者一起规划冲突的范围,帮助患者找到可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调查阶段:根据患者完成鉴别分析调查表的结果,从现实能力的角度,针对患者对冲突伙伴或冲突场合的态度进行鉴别,说明患者在体验和行为方面产生紊乱的原因;处境鼓励阶段:要求患者学习冲突伙伴身上的积极品质,放弃对冲突伙伴的消极行为的批评,只对对方表现出来的积极行为进行鼓励,从而帮助患者同冲突伙伴建立起新型的、信任的关系;语言表达阶段:帮助患者确立一个以“礼貌一诚实”这个关键冲突为核心的鉴别和练习规划,帮助患者发展所欠缺的能力,重新建构新的、更为可取的交往形式;扩大目标阶段:帮助患者克服对自己目标的限制,消除患者视野的狭隘性,让患者学着不把冲突转移到其行为领域,而是努力追求新的、过去从未体验过的目标。主导疗法的五个阶段在程序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人而异,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在积极心理治疗看来,东方神话和寓言具有心理治疗的意义,于是把讲故事作为其辅助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基本观念,因为这些基本观念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并帮助患者勉强应付现存冲突。而讲故事可以充当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媒介,能够使患者放弃神经症的保护机制,缓解治疗中观念的对立。通过讲故事,治疗师向患者提供了处理冲突的补充观念或反观念,而且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同。

积极心理治疗与积极心理学的区别[4]

  当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大行其道,许多人以为积极心理治疗是积极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事实上,二者无论在产生背景、核心理念以及研究方向上都大相径庭。

  (一)产生背景不同

  与精神分析疗法起源于精神分析思想,人本主义治疗根植于人本主义理论以及行为治疗得益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兴起不同,积极心理治疗并非是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积极心理治疗早于积极心理学产生,起初命名为鉴别分析疗法,只是为了便于推广而改名为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里格曼(Seligman,M.EP)于1998年提出的,是由上而下发起的一种学术思潮。虽然二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对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治疗”的一种矫正与补充,但积极心理学更强调“另立炉灶”,他的研究领域和理念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完全不同,而积极心理治疗更类似于对传统疗法的一种扬弃和融合。

  (二)研究内容不同

  积极心理治疗属于“国际精神分析大家庭”中的一员,它认为人最初时具备两种能力,即爱的能力和认知的能力,在此之上,衍生出来二十六种现实能力,患者身上存在的首先不是紊乱,而是被这些紊乱直接或间接困扰时所导致的冲突。同时,积极心理治疗从人的发展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强调影响个体心理的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而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从内容上看,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积极的主观体验,如主观幸福感、福乐(flow)、高兴、乐观主义和希望;促进个体发展的积极特征,尤其关注人格力量和美德,如勇气、坚韧、智慧和虚心;在社会心理层面,致力于确认、研究和建立保持和促进积极的主观体验和适当的个性特征发展的社会机构。

  (三)临床应用效力不同

  积极心理治疗是一种具体治疗方法,而积极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只是一种技术与策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极心理治疗目前已经成为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流行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心理疗法之一。据介绍 积极心理治疗是欧洲心理治疗协会(EAP)认可的31种心理治疗疗法之一;是世界心理治疗大会(WCP)认可的16种心理治疗疗法之一;是国际心理治疗联盟(IFP)的成员。相对而言,积极心理治疗具有疗程短、效果显著且持续的特点。

  作为一种现代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积极心理治疗已经显示出了它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而积极心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局限于理念指导及增进幸福感等策略。积极干预所指的某些技巧和深度策略并不属于特定的某种疗法,这致使干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治疗情境与治疗师的主体性。从积极干预的实践来看,较多研究是以非临床参与者为被试的,而以临床干预为被试的研究则相对较难,并且也没有预后效果的纵向研究,因此,效果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检验。

  因此,积极心理治疗与积极心理学完全是在“积极”之下各自发挥,积极心理治疗是着眼于解决文化环境与人类能力发展所导致的冲突的一种融合了众多传统心理疗法优点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强调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6]

  1.进一步与多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整合

  积极心理治疗注重与其他心理治疗流派建设性合作,将其它有效方法纳入自己的治疗体系中,主要体现了与精神分析、行为疗法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综合一,具体表现在:针对冲突内容所提供的治疗思想能够使各种治疗流派合理地相辅相成。2O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心理学工作者自觉地将其理论与积极心理治疗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冲突为核心,关注积极人格特质,较符合人性特点的新的治疗模式。积极心理治疗包括了认知和行为治疗,情绪、想象和人际关系干预,以及生理变化的调整,它将多种治疗方法和谐统一地融为一体,避免了单一理论和方法的不足,促使其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广泛应用于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

  在心身医学中,与传统医学治疗相比,积极心理治疗是既考虑到症状的直接原因,也能考虑到间接原因,如生活情况、环境、家庭从属文化的治疗方法。积极心理治疗认为,心身疾病是由于人的两种基本能力(认识和爱),在不同文化条件下分化为现实能力时发生躯体—感觉冲突而导致的,患者身上存在的首先不是症状或紊乱,而是被这些症状或紊乱困扰着的能力。积极心理治疗主张用更合理、更积极的文化观点对健康问题做出分析,重塑患者固有的健康认知能力,激发患者自身的积极体验,逐渐消除症状。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临床心理学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其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等,为心身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3.向教育领域渗透,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正掀起一场积极教育运动,教育正从原来过分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而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例如,成功素质教育是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以学生获得学习成功为途径,以表扬、鼓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赏识教育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采用赏识和鼓励,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的内心潜力。积极心理治疗理念更关注对消极事物和现象的积极解释,如将“不服从和对抗”解释为说“不”的能力、将“青少年行为异常(学习困难、好斗等)”解释为青少年对某些场合和冲突作出反应的能力等,教育工作者借鉴积极心理治疗的思想,用积极的解释评价学生不良行为,正确诱导和发展学生潜在能力,塑造优良心理品质,形成良好人格基础。积极心理治疗中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对教育有着重要启示,必将对我国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研究领域正在拓展和深化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积极心理治疗已经成为一种理论体系完善、方法技术特殊和思想包容面广的心理学“学术共同体”,它促进了当代心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心理治疗理论的变革。传人中国初期,心理工作者利用跨文化视野积极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其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目前,更多的医学、心理、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努力探讨积极心理治疗在本领域的应用,虽然应用方法和实证研究还需有更多的探索,但对其研究已从理论到实践向纵深方向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人的心理不断产生新的应激,积极心理治疗用其全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治疗模式扩展了人们对心理治疗性质的认识,为心理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新思路,为各领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积极心理治疗必将以社会需求为背景,在不断满足个体人性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元江,朱晓红,龚继峰,陈浩彬.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与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6)
  2. 马仁娥,王鹏,陈洪岩.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国民康医学,2009
  3. 秦彧.积极心理治疗的价值取向与现实意义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4)
  4. 4.0 4.1 薛兴,徐春芳,刘秀杰.积极心理治疗述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
  5. 李小光,徐娅霞.积极心理治疗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6. 滑卉坤,张勇,孙健,史延卿.积极心理治疗模式与发展趋势[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