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电视媒体边缘时间是指相对黄金时间而言,除了黄金时间段以外的时间段。
(一)分析受众群,细分市场
必须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对节目时段进行调查。在美国广播业中有一句老话:“人们不看电视台,他们看的是节目。”现在的国内电视市场面临的同样是节目的竞争,可以说只有节目没有台。人们可以选择的电视频道多达几十上百个,而手中的遥控器就成了电视节目的杀手,节目一旦不能迅速抓住人心,人们就会立即换台。也就是说,人们是根据节目来选择看哪一个台,而不是根据电视台来选择看什么节目。
(二)策划节目,设置兴趣点
《东方时空》最早的设计是气象动态、交通信息、时尚之地、美食家、东南西北、今日嘉宾、荧屏指南、大众话题、人物专访、生活百科、历史上的今天、点歌送歌等,既杂乱,又传统。后经反复的论证、设计、调整,《东方时空》由现在的4个子栏目组成。《东方之子》主要采访名人和政要,它的定位是“浓缩人生精华”。《生活空间》用纪实的手法表现平民生活,它的定位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时空报道》(原名《焦点时刻》)反映的是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对一些重大的国内外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它的定位是“关注社会热点”。再有一个小栏目叫《面对面》,每次约4分钟,是一个主持人评述专栏。每天早上7:20首播的《东方时空》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位于中央电视台白天节目的前茅。
(三)政策要配套,体制要理顺
在中国的视听领域,面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体制改革,首先需要引入的是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民主机制,进而通过简政放权,达到管好搞活的目的。纵观当前视坛的改革走势,一旦我们明确实行制片人制这既是当今国际性行业采用的惯例,也是电视制作生产规律自身所决定的基本走向,那么,只要电视台进行面向企业化管理的改革,打破现有滞重繁复的行政运作网络,引入并实施制片人制则势在必行。虽然有人说:在当今中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制。这话虽说绝对,但就面上而言,它有它的道理。在西方,制片人是懂艺术、懂专业的投资人或其代理人,本身就是学者、专家型的老板;而专家、艺术家在中国,具体到某一特指的行业,他们可说俯拾即是,不乏其人,但在电视这一国家垄断性行业之中,堪称自立门户、自行主张、自定选题、自产自销这种个人说了算的老板则没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因此,在没有跨越行业垄断性的历史阶段,在没有真正实现制作系统与播出系统相分离的今天,就决定了实施制片人制这不争的选择,也必须走过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如果还有其他体改措施的配套,它首先面临的是传统僵滞体制现存的消极因素的挑战;只进不出的人事条例;约束硬化的财务制度;缺乏主体的依附关系;重投入轻产出、偏宣传少经营的节目生产格局;只愿异物交换的节目市场等等,加上在职从业人员不可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在这种生存环境的制片人,暂时能够采取的运作方式往往是独立性不强的承包制,如果说用“准制片人”去称谓他们尚有明显的西化倾向的话,那么名曰栏目制片人则更具有中国特色,更符合电视领域当今的中国国情。虽然说,在中国堪称前驱的制片人在电影业,并提携了电视业的电视剧行当,让其在电视领域中产生了不小的震荡,但真正能够动摇电视业传统体制,形成最大冲击面的,还是播出频道中众多后来居上并能立住脚的栏目制片人,前者产品侧重娱乐、审美范畴,组织形式可分为相对独立生产的单元;后者节目多是上传下达,进行宣传教育的载体,很难离开息息相关的整体系统,因此改革的难度和力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制片人制作为舶来品在中国被选择,同样也是市场经济的催生物,也是改革开放发展至今的历史必然。总结近几年的实践,可以这样说,制片人制在中国还没有取得广泛推行的成熟的范例,还处于在摸索前进的试点阶段。
(四)系统管理
记者编导考虑的是一个节目,而制片人要考虑的是整个栏目的生产运作。制片人必须建立起自己是在管理精神产品的意识,必须把人员、经费、节目当作一个整体加以通盘考虑。系统论的观点为制片人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系统科学是20世纪的产物。所谓系统,就是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而系统方法,就是从整体、全局的观点出发,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工具,精确的考查系统方法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获得最优的方法。系统方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即1+2+3+4>10。比如《新闻30分》,它在创办的时候,大部分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都相当年轻,有热情,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制片人严明纪律,加强管理,激励士气,上下一心,虽然单个的记者也许不是最优秀,但依靠整体的功能,使《新闻30分》迅速脱颖而出。
电视生产规律告诉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仅靠热情和感觉也没有多大的把握,唯一值得依赖的控制节目质量的就是根据电视传播规律而产生的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所谓电视制片人,他的工作就是要与众多的合作者一起,进行科学的策划管理。
电视节目的生产好似一项大投入、高技术、高智力的生产活动,它的管理工作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如设备管理、节目管理、财务管理等。对于电视节目管理来说,又比管理一般工业产品生产复杂。首先,它的质量标准相对模糊;其二,电视节目追求独创性和个人风格,这就造成记者的个性一般都比较强;其三,电视从业者一般文化素养都比较高,有更多的精神需求。比如,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如何使数百位编辑记者随时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是每位制片人面临的最大难题。
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图,文化层次越高的人对受人尊敬、自我实现的需求越高。因此,对电视从业人员的管理,首先要真正的去尊敬他们。在各部门内部,无论你是总制片人、制片人、正式职工,还是招聘人员、临时人员,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人格歧视。特别是在做电视媒体边缘时间的部门,这个问题尤为重要。以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为例,1997年底开始筹办的早间版块,从记者、编辑、编务、技术人员到制片人,在1998年1月31日开播前后半年多时间都没有休息,栏目在上下齐心的努力下,不仅完成了填补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没有早间节目的空白,而且创出了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又一个名牌栏目。同时,名牌效应也给栏目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是怠战情绪也就在此时慢慢滋生。特别是到了两年后的今天,栏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员工的熟练程度大幅度提升,相对的空闲使不少的员工产生懈怠情绪,或许有的人会以功臣自居而想当然的希望满足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或许有的人会产生消极的想法,甚至颓废,认为节目作久了也不过如此,积极性会消退得很快,而且这种情绪会以相当快的速度蔓延,对整体气氛十分不利。这个时候,需要由制片人提出新的兴奋点,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提升大家的需求层次,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做好节目、提高节目质量上来,从而改善集体的战斗力。因此,制片人的个人魅力、组织才能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央电视台,评论部的总制片人每年都要接受电视台全面的严格考核。而栏目制片人又要接受总制片人的全面考核,不胜任者要被淘汰。
目前,相当多的制片人是从业务尖子转变为管理者的,极易事必躬亲或越级指挥。按照系统管理的层次原则,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如果你事必躬亲,你就破坏各层次的平衡,该做的没有做,而恰恰你又是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舵手的作用。如果你的工作时间不够,那么整个航船也许会偏离航向或者是许多部位要出问题。因此,制片人应时时提醒自己,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另外,制片人应强烈的意识到,作为掌握巨大权力的栏目的核心,你的个人行为比如工作作风、人生态度、修养人格甚至风度都对下属影响巨大,关于系统的管理,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企业界还有专门的系统工程师。另外,还有模糊理论、控制论、数量分析理论、TQC全面质量管理等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论可供制片人作为管理的参考。
进入21世纪,我国电视媒体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它从政府全额拨款制已开始步入质播分离的阶段。以上海有线影视频道为例,全台正式员工只有10人,自己基本不生产节目,频道播出的节目全是在全球各地购买来的精品,1999年的全年广告收入是3个亿。现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媒体都在纷纷试行或实行质播分离制度,把一些时段和节目交给节目制作公司去办。而各大电视媒体的边缘时间都被推在了质播分离改革的最前沿。1998年成立的北京光线影视制作公司在1999年推出《中国娱乐报道》,该节目在全国200多家省级、市级电视台播出,反响巨大。综上所述,电视媒体边缘时间的开发最具改革精神,抓住电视媒体的边缘时间,也就是抓住了当前电视媒体的先机,抢占先机,才能步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