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利用政府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信息技术、投资均衡理论和资产评估、网络评估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电子政务一切投入和产出的过程评估。
公共管理学认为,“不可衡量,则无法管理”。这种理论决定了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必然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要要素包括5个方面:指标体系、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重、综合评分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涉及电子政务投入和产出问题,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能更好地体现电子政务投入产出绩效,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项目评估方法——逻辑框架法来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即将指标体系分为目标、产出与结果、投入与活动3个层次;同时在指标体系的确定上考虑全面性和科学性、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灵活性和目标导向性原则,结合专家的经验和智慧,采用专家座谈来确定各项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中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于定量指标,通过规定的参数数值直接进行量化;对于定性指标,设定不同的等级标准进行量化处理。
权重也称权数或加权系数,它体现了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确定的前提下,综合评估结果就依赖于指标权重了,因此指标权重确定的合理与否,关系到评估结果的可信程度。
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或算法)将多个评估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估值。考虑到如何从综合评分上体现绩效问题,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分,即对目标、产出与结果两个层次采用加权求和法评分,对投入与活动采用功效系数法评分。
数据采集表是收集指标数据的主要方法,数据采集表是根据各项具体指标制订的,旨在向被评估对象获取具体数据的集合;数据采集表的制订要考虑与各项具体指标的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相联系。
价值取向,是一个涵盖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涉及各个学科的价值哲学范畴。从“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两个方面来理解价值取向,它是指人们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对未来行为方向做出的理性选择。按照这种理解,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就是绩效测评主体在一定价值标准的指引下,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相关行为方向做出的理性选择。
价值取向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影响和制约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构成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和绩效评估行为的深层结构,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之魂。在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之前,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合理的定位,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将公众满意视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首要价值取向,是公众本位理念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所谓公众本位,即以公众的意愿、期待和要求作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利用电子政务这个平台优势加速信息的流动,使公众更好地享受政府的信息服务。
“满意”在辞海中被解释为“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它是人的一种感觉状况水平,是在比较人的期望与现实状况后的感觉。公众满意度是电子政务绩效水平与公众期望值的比较度,直接反映电子政务绩效水平的高低,是政府以公众为具体服务对象,满足公众需要、追求民众价值期望及既定客观条件和公众素质的综合反映。因此,要把公众的满意度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使命和责任,把公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估电子政务绩效高低的根本标准。
政府的行政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公众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利益提供便利条件。因此,我们在评估政府绩效优劣时主要依据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即产生的社会效益。效益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建立效益理念才能保证电子政务绩效的实现。效益理念主要指标是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两方面的结合,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是一个政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府活动无效率或效能,也就无效益可言,至少是一种低效益运行。政府管理活动的开展以围绕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的实现为核心,以紧抓政府绩效的这两个重要指标为管理活动的突破口。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努力实现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的结合,要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努力提高办事速度,降低行政成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取向。
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两大基石,电子政务建设一方面能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使公众能更快地获得更多的信息占有量,削弱了传统政府的信息垄断地位,使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能为公众的参与提供一种廉价、快捷、有效的技术手段。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公众与公众之间、公众与政府之问权利平等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过程中要确保社会各阶层人们对电子政务信息的获取权和使用权,减少信息获取和使用的不平等现象,防止数字鸿沟的出现,从而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
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不分民族、种族和国家,没有空间的限制和国界的壁垒,传统的与土地密切相连的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行使空间被打破,各国被愈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谁也不能脱离于网络之外求取独立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当今时代,技术成了替代军事而调节国家之间的权力和权威分配、利益关系等国际政治生活的主要杠杆。随着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开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政府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各国要维护国家主权、信息安全和自身利益,就必须加强“网络国防”建设,这就需要政府坚持对涉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尽可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征使政府在保证电子政府的秩序与信息安全方面都面临以往技术条件下未曾有过的困难。由于政府和社会管理愈来愈强烈地依赖网络和数字信息,而社会如此大规模地由一种极易受到普遍故障、错误、破坏和犯罪企图影响的技术控制,一旦出现问题,社会秩序就会被搞乱,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就会受到影响,为此,有必要对电子政务运作秩序状况进行评估。首先,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但是,由于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工具可以比手工更巧妙地编辑和操纵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又没有完善的机制保障,这就难免会存在严重的信息失实和信息膨胀问题,使政府、企业和公民据此做出的判断错误。这需要对电子政务提供的信息资源的实际状况做出评估。其次,一年365天时时在线的网上政府要想就网上即时出现的所有电子政务都做出深思熟虑的判断和及时妥当的处理是不可能的,要从网上“大众”的意见和建议中调查出大众的真实意愿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使政府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检测电子政务处理公众意见和建议的情况成为必需。第三,公民在网上享受其信息自由权的同时,也会遭遇信息欺骗、电脑病毒、电脑犯罪、隐私权受到侵犯、知识产权争执等一系列烦扰,政府需要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秩序进行评估。
电子政务建设涉及政府管理的全过程,政府在构建电子政府时所面对的困难,不只局限于信息技术应用层面,还与现行法律、相关政策、制度安排,以及现实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管理方式、工作作风、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关联,所以,电子政务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政府应该把握好信息社会带来的良好机遇,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稳步推进和谨慎进行,应充分考虑到电子政务推行后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各项措施之间的协调配套,通过及时、准确地评估电子政务的实施状况,从评估结果中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实现程度、发展状况及在世界上的排名,使公众理解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以及所带来的一系列必要的改革震荡,关注并监督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评估结果来影响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带动行政体制的深层变革。同时,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估,也能帮助政府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措施,以使我国的电子政务拓展的广度和深度随着政府工作目标的提升而不断加强,帮助政府树立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使电子政务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前行。
电子政务效果的评估体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检验体系,而事实上更是一个指导体系。一方面,有了这样的体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代电子政府运作过程中的效率、成本、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确立合理的标准化指标,可以指出各级政府与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差距,以及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差距,从而吸取先进经验,修正自身不足,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引领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