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海洋服务业是指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海洋领域经济部门及各类涉海企事业的集合,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海洋服务业属于中间性产业,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知识智力密集。
发展海洋服务业不仅能为其他海洋产业和部门生产性的资料,增强海洋渔业和海洋制造业等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升级换代,促进海洋一、二产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提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而且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性的资料,促进服务业市场发育和完善,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海洋服务业是包括直接在海域上提供的各项生产、生活服务以及服务于各海洋领域经济部门、各类涉海企事业的所有服务集合。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高达47.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超过了4.6%。但总体看,我国海洋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如下:
1、海洋服务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
我国海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4%以上,但是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小。同时,我国是人口大国,陆地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因此需要海洋经济提供发展空间和动力,海洋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相对国家战略需求来讲仍然较小。
2、海洋服务业竞争力不强。
一是新兴海洋服务业培育发展不足,如缺少能对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产业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形成有效支撑的产业。二是海洋服务业的现代化不足,竞争力不强,如旅游业中滨海旅游仍然是主体,深度海洋旅游发展不足;如海洋运输服务业发达,但是基于海洋运输发展起来的现代航贸业发展不足。
3、区域特色不明显。
目前,我国海洋服务业布局不合理,区域同构性强,没有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格局。主要是因为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同构性明显造成的,同时也有我国海洋服务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加大海洋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
海洋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海洋服务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其立业之本就是人才。因此,在海洋服务业的发展中要改变重视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特别是人才培育的传统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树立人才优先战略。
一是完善人才吸引机制,在海洋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加大人力资本支出的比例,让从事海洋服务业的高端人才能够过上物质上、精神上比较体面的生活,吸引更多的精英从事海洋服务业。
二是完善海洋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海洋教育投入,调整和优化海洋高等院校学科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海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鼓励海洋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台站、远洋船舶和偏远海岛等一线地区和艰苦岗位实习与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三是明确海洋服务人才的培养重点,大力培养海洋技术研发、海洋资源勘探人才,海洋金融、商务等专业服务人才,海洋管理人才,海洋工程装备服务,海洋新能源,海洋国际化人才等。
2、建立多元化的海洋服务业金融支持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海洋服务业金融支撑体系。一是增加各级财政对海洋服务业的投入,特别是对海洋教育、海洋科技投入的增长的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重点支持公共实验平台、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加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对于海洋服务业的授信额度,并给部分贷款贴息。三是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新基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天使投资,建立健全天使基金的风险管理、项目组织、专家评审、盈利退出模式以及激励约束机制;政府出资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与国内外实力雄厚和经验丰富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一起,发起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引导投资、带动贷款,分担风险、分享收益为原则,引导社会资金对海洋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带动商业银行贷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海洋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3、优化海洋服务业的区域布局
我国有1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为海洋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是海洋服务业的同质化、分散化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海洋服务业的准入标准,市场准入门槛过低,会导致过度竞争,无序经营;准入门槛过高,会导致垄断经营,效率低下,因此,确定合理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于一个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产业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门槛是一个产业顺利成长的保证,因此对于海洋服务业来讲,必须要制定合理的准入门槛,适度提高行业集中度,避免无序竞争。同时,要合理布局海洋服务业,打造海洋服务集群,在山东、广东、天津、浙江等海洋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建立海洋服务集群,错位发展,形成独特优势。
4、培育海洋龙头企业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支持产业发展最终落脚点是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领头企业的培育,多关注和培育本土成长性好的中型企业,而不是只关注龙头企业的引进与服务。但是由于领头企业的识别需要专业知识和前瞻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识别。同时,应该鼓励行业进行重组,通过竞争和整合来培育产业中的“明星”企业,从而提高行业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