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德育

  	      	      	    	    	      	    

德育(moral education)

目录

什么是德育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的历史演变

  德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在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历代的统治阶级为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都十分重视德育。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中﹐德育居于首要的地位。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教是居首位的。据《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当时的所谓“三德”﹑“三行”之教完全是为维护西周的奴隶制服务的德育。儒家主张“德治”和“礼治”。孔子强调“以德教民”﹐认为“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孟轲明确提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他把伦理教育视为中国古代学校的教育目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一个特点﹐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有一些好的传统﹐具有合理的因素。如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的统一﹐进德同修业的统一﹔在德育实施上重视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因材施教﹑尚志﹑履行躬践等。

  在西方﹐古希腊也很重视德育。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认为一个人只要知道什麼是善良和正确﹐就一定会去实践它﹐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这种思想﹐与“美德是通过贵族的血统代代相传”的保守观点相比﹐显然是一个进步。亚里士多德认为﹐培养美德必须实践﹐并通过“理性”的教育﹐形成道德习惯。他还认为﹐音乐在德育中有特殊的地位。古希腊哲学家提倡的德育是为维护奴隶制服务的。在欧洲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宗教教条成了德育的主要内容。

  在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许多哲学家和教育家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德育思想﹐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17世纪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强调通过“理性”培养年轻绅士的风度和道德品质﹐要求“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J.-J.的德育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宗教倾向。他尊重儿童的天性﹐强调自然发展的法则。他主张德育要注意儿童成熟过程的阶段和年龄特点。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十分重视德育。他认为﹐观念是行动之父﹐知识意味著真正的力量。知识和行为之间﹐道德和理智之间不应分裂开来。德育主要是形成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道德观念的统觉群。德育的任务侧重於道德观念的培养。他是所谓“主智说”的代表人物。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J.﹐为了适应当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认为德育应以“民主社会”的理想为出发点。他说:“儿童将为其中一员的社会是美国”﹐“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的﹐也没有什麼目的”。他主张通过学校的“典型的社会生活”培养“有利於社会秩序”的道德习惯。德育任务侧重於训练行为习惯﹐故属于“主行说”。

  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意义和任务 共产主义的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初期﹐就号召青年要学习“共产主义”﹐并明确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德育要渗透於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出﹐青年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说﹕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心的一环。在社会主义时期﹐更强调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之後﹐中国共产党十分强调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为思想建设决定中国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它的主要内容﹐是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是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是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这也就是中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即社会内容。它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

  为了把德育的社会内容有效地转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必然要通过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中国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在个性心理发展中﹐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结构整体﹐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因此﹐中国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的任务﹐既反对侧重培养道德观念主智说﹐又反对侧重训练行为习惯的主行说。

德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从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德育的性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德育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德育的目标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德育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德育的主要方法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运用说服的方法来讲清道理,使学生明白,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认识到道德的必要性,才能自觉去履行。我们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的建设者,尤其要注重说服。说服的应用很广,无论运用哪种德育方法,都离不开提高学生的认识,都需要结合运用说服的方法,但是仅仅强调或运用说服的方法是不行的。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2.榜样示范法

  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典范、示范、评优。

  运用榜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实际锻炼法

  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运用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4.品德修养指导法

  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不得不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提高他们的修养能力,如果没有道德的修养,个人的进步就是不可能的。

  修养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

  指导修养时要注意:①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②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陶冶教育法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陶冶时要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6.品德评价法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德育的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是进行德育所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相互补充、配合,构成了德育方法的完整系统。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个别方法来实现,必定是科学地综合运用全部德育方法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熟悉全部德育方法,善于创造性地运用。

  7.角色扮演法

  8.合作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