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设计(Supply Chain Design)
目录 |
供应链设计是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运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手段从更广泛的四维空间--企业整体角度去勾画企业蓝图和服务体系。供应链设计通过降低库存、减少成本、缩短提前期、实施准时制生产与供销、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动作效率,使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最终达到提高用户服务水平、达到成本和服务之间的有效平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战略层面的供应链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供应链的成员及合作伙伴选择、设计网络结构以及设计供应链基本规则。
(1)供应链成员及合作伙伴选择。一个供应链是由多个供应链成员组成的。供应链成员包括了为满足客户需求,从原产地到消费地,供应商或客户直接或问接的相互作用的所有公司和组织。这样的供应链是非常复杂的。
(2)网络结构设计。供应链网络结构主要由供应链成员、网络结构变量和供应链间工序连接方式三方面组成。为了使非常复杂的网络更易于设计和合理分配资源,有必要从整体出发进行网络结构的设计。
(3)供应链运行基本规则。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系除了各个节点企业的真诚和行为之外,必须有一个共同平台,即供应链运行的基本规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协调机制、信息开放与交互方式、生产物流的计划与控制体系、库存的总体布局、资金结算方式、争议解决机制等。
供应链设计从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企业整体角度去勾画企业蓝图,是扩展的企业模型。它既包括物流系统,还包括信息和组织,以及相应的服务体系建设。在供应链的设计(建设)中创新性的管理思维和观念极为重要,要把供应链的整体思维观融入到供应链的构思和建设中。企业之间要有并行的设计才能实现并行的运作模式。这是供应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思想。
一个设计精良的供应链在实际运行中并不一定能按照预想的那样,甚至无法达到设想的要求,这是主观设想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原因并不一定是设计或构想得不完美,而是环境因素在起作用。因此,构建和设计一个供应链,一方面要考虑供应链的运行环境(例如: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同时还应考虑未来环境的变化对实施供应链的影响。我们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设计供应链,无论是信息系统的构建还是物流通道设计都应具有较高的柔性,以提高供应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设计是一个企业的改造问题。任何企业或多或少都涉及供应链的内容。供应链的设计不是要推翻现有的企业模型,而是要从管理思想革新的角度,以创新的观念武装企业(例如:动态联盟与虚拟企业、精细生产),这种基于系统进化的企业再造思想是符合人类演进式的思维逻辑的。尽管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 neering,BPR)的倡导者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一再强调其彻底的、剧变式的企业重构思想,但实践证明,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企业最终还是走向改良道路。所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企业再造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施供应链的设计与重建时,不是要推翻现有的企业模型,而是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和新的手段。
供应链设计既是从管理新思维的角度去改造企业,也是先进制造模式的客观要求和推动的结果。如果没有全球制造、虚拟制造这些先进的制造模式的出现,集成化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很难得以实现的。正是先进制造模式的资源配置,沿着劳动密集一设备密集一信息密集一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才使得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制造技术的技术集成演变为组织和信息等相关资源的集成。供应链管理适应了这种趋势。因此,供应链的设计应把握这种内在的联系。使供应链管理成为适应先进制造模式发展的先进管理思想。
(1)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供应链的设计首先要明白用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是什么,产品寿命周期、需求预测、产品多样性、提前期和服务的市场标准等都是影响供应链时间的重要问题。产品有不同的特点,供应链有不同的功能,只有两者相匹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产品设计不同的供应链,即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这就是所谓的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Product—Based Supply Chain Design,PBSCD)。
不同类型的产品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高边际利润、不稳定需求的革新性产品的供应链设计就不同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性产品。功能性产品需求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这类产品的寿命周期较长,但它们的边际利润较低,经不起高成本供应链折腾。功能性产品一般用于满足用户的基本要求,如生活用品(柴米油盐)、男式套装、家电、粮食等,其特点是变化很少;功能性产品的供应链设计应尽量减少供应链中物理功能的成本。革新性产品的需求一般难以预测,寿命周期较短,但利润空间大。这类产品是按订单制造,如计算机、流行音乐、时装等。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没接到订单之前不知道干什么,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制造。革新性产品供应链设计应少关注成本而更多地关注向客户提供所需属性的产品,重视客户需求并对此做出快速反应,因此特别强调速度和灵活性。
供应链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和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当知道产品和供应链的特性后,就可以设计出与产品需求一致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如表所示。
功能性产品 | 革新性产品 | |
---|---|---|
有效性供应链 | 匹配 | 不匹配 |
反应性供应链 | 不匹配 | 匹配 |
策略矩阵的4个元素代表可能的产品和供应链的四种组合,与功能性产品相匹配的有效性供应链能够降低供应链中的物理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创新功能产品的需求是很难做出准确预测的,这时反应性供应链才能抓住产品创新机会,以速度、灵活性和质量获取高边际利润。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个理论上得出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来判断企业的供应链流程设计是否与产品类型一致。但实践中,由于市场行情、用户需求、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产品与供应链之间是否匹配,并非绝对,它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随即做出调整,完善企业实际运营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2)基于成本的供应链设计策略。通过成本的核算和优化来选择供应链的节点,找出最佳的节点企业组合,设计出低成本的供应链,从而形成基于成本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该策略的核心是,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计算所有节点组合的供应链总成本,从中选择最低成本的节点企业组合,构建供应链。其中能够使总成本最低的这些节点企业组合就是最优节点组合,由这些企业组成的供应链将会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关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模型方法将在第五章详细讲述。
(3)基于投资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如果从投资的角度考虑供应链的设计问题,众所周知是先有产品后投资,这是投资企业的常规做法。供应链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观点体现了这种设计思想。我们已经分析了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我们可以把这种策略和系统分析方法联系起来,归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如何完善这一设计思想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供应链的设计(建模)不同于一般的实物产品的设计,如何把不确定因素等考虑进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供应链的设计更多的是需要软决策而非技术参数的确定,如地区文化(Regional Culture)、投资期权问题(风险)等。动态联盟与虚拟制造的出现使供应链的结构形式变得复杂多样化。这样,供应链的设计既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战略决策问题,同时也是一种结构化的战术性运作问题。
(一)供应链设计与物流系统设计
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的物流通道,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流系统设计是指原材料和外购件所经历的采购入厂-存储-投料-加工制造-装配-包装-运输-分销-零售等一系列物流过程的设计。物流系统设计也称通道设计(Channel Designing),是供应链系统设计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设计一个结构合理的物流通道对于降低库存、减少成本、缩短提前期、实施JIT生产与供销、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都是很重要的。但供应链设计却不等同于物流系统设计,(集成化)供应链设计是企业模型的设计,它从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企业整体角度去构画企业蓝图,是扩展的企业模型。它既包括物流系统,还包括信息和组织以及价值流和相应的服务体系建设。在供应链的设计(建设)中创新性的管理思维和观念极为重要,要把供应链的整体思维观融入到供应链的构思和建设中,企业之间要有并行的设计才能实现并行的运作模式,这是供应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思想。
(二)供应链设计与环境因素的考虑
一个设计精良的供应链在实际运行中并不一定能按照预想的那样,甚至无法达到设想的要求,这是主观设想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原因并不一定是设计或构想得不完美,而是环境因素在起作用。因此构建和设计一个供应链,一方面要考虑供应链的运行环境(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同时还应考虑未来环境的变化对实施供应链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设计供应链,无论是信息系统的构建还是物流通道设计都应具有较高的柔性,以提高供应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供应链设计与企业再造工程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设计是一个企业的改造问题,供应链所涉及的内容任何企业或多或少在进行。供应链的设计或重构不是要推翻现有的企业模型,而是要从管理思想革新的角度,以创新的观念武装企业(比如动态联盟与虚拟企业,精细生产),这种基于系统进化的企业再造思想是符合人类演进式的思维逻辑的,尽管BPR教父哈默和钱贝一再强调其彻底的、剧变式的企业重构思想,但实践证明,实施BPR的企业最终还是走向改良道路,所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企业再造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实施供应链的设计与重建时,并不在于是否打碎那个瓷娃娃(M.C.杰克逊透过新潮管理法看系统管理学),需要的是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和新的手段,这是我们实施供应链管理所要明确的。
(四)供应链设计与先进制造模式的关系
供应链设计既是从管理新思维的角度去改造企业,也是先进制造模式的客观要求和推动的结果。如果没有全球制造、虚拟制造这些先进的制造模式的出现,集成化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很难得以实现的。正是先进制造模式的资源配置沿着劳动密集-设备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才使得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制造技术的技术集成演变为组织和信息等相关资源的集成。供应链管理适应了这种趋势,因此,供应链的设计应把握这种内在的联系,使供应链管理成为适应先进制造模式发展的先进管理思想。
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保证供应链的设计能满足供应链管理思想得以实施和贯彻。
在系统建模设计方法中,存在两种设计方法,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前者是从全局走向局部的方法,后者是一种从局部走向全局的方法;自上而下是系统分解的过程,而自下而上则是一种集成的过程。在设计一个供应链系统时,往往是先由主管高层做出战略规划与决策,规划与决策的依据来自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然后由下层部门实施决策过程,因此供应链的设计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综合。
(2)简洁性原则。
简洁性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原则。为了能使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供应链的每个节点都应是简洁而有活力的,能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比如供应商的选择就应以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和少数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有利于减少采购成本,实施JIT采购法和准时生产。生产系统的设计更是应以精益思想(LeanThinking)为指导,从精益的制造模式到精益的供应链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3)集优(互补性)原则。
供应链的各个节点的选择应遵循强一强联合的原则,从而达到实现资源外用的目的。每个企业只集中精力致力于各自的核心业务过程,就像一个独立的制造单元(独立制造岛),这些所谓单元化企业具有自我组织、自我优化、面向目标、动态运行和充满活力的特点,能够实现供应链业务的快速重建。
(4)协调性(协作性)原则。
供应链绩效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取决于供应链动态连接合作伙伴的柔性程度。因此,利用协作性原则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企业关系模型是实现供应链最佳绩效的保证。和谐是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的能动性、创造性及系统与环境的总体协调性的。只有和谐而且协调的系统才能避免各个节点企业产生利益本位主义而动摇组成系统的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最佳的效能。
(5)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
不确定性在供应链中随处可见。这是在研究供应链运作效率时都提到的问题。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需求信息的扭曲,因此需要预见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延迟和失真。降低安全库存总是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相矛盾的。增加透明性,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时效性对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
(6)创新性原则。
创新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没有创新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供应链的设计过程中,创新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要产生一个创新的系统,就要敢于打破各种陈旧的思维框框,用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审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体系,进行大胆的创新设计。
进行创新设计,要遵循几点原则:一是创新必须在企业总体目标和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并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二是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企业的能力和优势;三是发挥企业各类人员的创造性,集思广益,并与其他企业共同协作,发挥供应链整体优势;四是建立科学的供应链、项目评价体系和组织管理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可行性论证。
(7)战略性原则。
从核心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设计供应链,有助于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模型,因此,供应链的建模应有战略性观点,通过战略性观点考虑减少不确定的影响。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供应链建模的战略性原则还体现在供应链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预见性上。供应链的系统结构发展应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进行。
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设计步骤可以概括性地归纳为以下十步,如图所示。
(1)分析核心企业的现状。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侧重于对核心企业的供应需求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如果核心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则对现有的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哪些方式已出现或可能出现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端倪,同时挖掘现有供应链的优势。本阶段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供应链设计策略中哪些更重要和更合适,而是着重于研究供应链设计的方向或者说设计定位,同时将可能影响供应链设计的各种要素分类罗列出来。
(2)分析核心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
通过对核心企业现状分析,了解企业内部的情况;通过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知道哪些产品的供应链需要开发,现在市场需求的产品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属性,对已有产品和需求产品的服务要求是什么;通过对市场各类主体,如用户、零售商、生产商和竞争对手的专项调查,了解到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情况、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市场份额、供应原料的市场行情和供应商的各类状况、零售商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服务水准、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诸如宏观政策、市场大环境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等。这一步的工作成果是有关产品的重要性排列、供应商的优先级排列、生产商的竞争实力排列、用户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以及市场不确定性的分析评价的基础。
(3)明确供应链设计的目标。
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快速有效的用户服务、低成本的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的费用投入等几个目标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避免这几个目标之间的冲突。同时,还需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进入新市场;拓展老市场;开发新产品;调整老产品;开发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程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联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些设计目标中,有些目标很大程度上存在冲突,有些目标是主要目标、有些目标是首要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级次和重要程度随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区别。
(4)分析组成供应链的各类资源要素。
本阶段要对供应链上的各类资源,如供应商、用户、原材料、产品、市场、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的作用、使用情况、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可能对供应链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每一类因素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给出风险规避的各种方案,并将这些方案按照所产生作用的大小进行排序。
(5)提出供应链的设计框架。
分析供应链的组成,确定供应链上主要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描绘出供应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作业流和价值流的基本流向,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供应链中各组成成员如生产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的选择和定位是这个步骤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组成成员的选择标准和评价指标应该基本上得到完善。
(6)评价供应链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供应链设计框架建立之后,需要对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功能可行性、运营可行性、管理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不仅是供应链设计策略的罗列,而且还是进一步开发供应链结构、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的、首要的一步。在供应链设计的各种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核心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产品和服务发展战略的要求,为开发供应链中技术、方法、工具的选择提供支持。同时,这一步还是一个方案决策的过程,如果分析认为方案可行,就可继续进行下面的设计工作;如果方案不可行,就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7)调整新的供应链。
供应链的设计方案确定以后,这一步可以设计产生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新供应链。因此,这里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供应链的详细组成成员,如供应商、设备、作业流程、分销中心的选择与定位、生产运输计划与控制等;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如供应商、运输流量、价格、质量、提前期等;生产设计的能力,如需求预测、生产运输配送、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等;销售和分销能力设计,如销售份销网络、运输、价格、销售规则、销售/分销管理、服务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软、硬平台的设计;物流通道和管理系统的设计等。在供应链设计中,需要广泛地应用许多工具和技术,如归纳法、流程图、仿真模拟、管理信息系统等。
(8)检验已产生的供应链。
供应链设计完成以后,需要对设计好的供应链进行检测。通过模拟一定的供应链运行环境,借助一些方法、技术对供应链进行测试、检验或试运行。如果模拟测试结果不理想,就返回第五步重新进行设计;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实施了。
(9)比较新旧供应链。
如果核心企业存在旧的供应链,通过比较新旧供应链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它们运行的现实环境的要求,可能需要暂时保留旧的供应链上某些不科学或不完善的作业流程和管理流程,待整个市场环境逐步完善时再用新供应链上的规范流程来取代。同样地,尽管新的供应链流程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但在有些情况下,它们取代过时的陈旧的流程仍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比较核心企业的新旧供应链,有利于新供应链的有效运行。
(10)完成供应链的运行。
供应链的出现必然带来供应链的管理问题。不同特征的供应链其管理特征、内涵、方法及模式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