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会计创新

  	      	      	    	    	      	    

会计创新(Accounting Innovation)

目录

什么是会计创新

  会计创新是指根据会计环境变化的要求,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制度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理论、制度和方法进行调整、补充和拓展,从而形成新的、符合新的会计环境变化要求的会计理论、制度和方法体系。

  包括会计理论创新和会计规范创新,会计规范的创新是会计理论创新的具体化,它是将会计理论创新的精神运用于会计实践的指导。会计规范本身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是会计理论的体现。

会计创新的动因[1]

  1、会计环境变化。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具体时空的情况和条件”。而这些具体时空下的“情况和条件”又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会计环境具体可分为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影响会计系统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法规及人文意识等;“微观环境” 影响会计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组织形式等。会计系统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有自身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轨迹,而且 “遵从”、“趋同”环境的发展变化,以便与所处环境保持“协调”。

  2、会计目标变化。“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发挥着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纽带作用。会计目标的变化左右着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协同,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再到“目标体系观”,直至现在,仍然在求索之中。从不同角度来研究会计目标将会使结论更接近客观实际,也将对会计发展、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3、会计对象变化。人们关于会计对象的认识,由“财产”、“劳动量”,到“资金运动”,以至现在的“资源运动”等各种学说的变化,不仅体现出“认识”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体现出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变化。会计对象变化,会拉动会计的创新。

会计创新的影响因素[2]

  一、会计环境变化推动会计创新

  会计系统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有自身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轨迹,而且“遵从”、“趋同”环境的发展变化,以便和所处环境保持“协调”。

  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具体时空的情况和条件”。而这些具体时空下的“情况和条件”又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会计环境具体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影响会计系统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法规及人文意识等;“微观环境”影响会计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组织形式等。

  目前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两大领域。就财务会计而言,其原则、假设、方法,以及凭证、账簿报表的模式成熟于“工业时代”;就管理会计而言,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会计方法与“科学管理”结合的产物,随着“量化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而当今社会已步入“后工业时代”,这种时代背景变迁,使会计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无不发生跨越式的变革。

  如今会计的宏观环境与“工业时代”相比,呈现出“知识经济”、“全球经济”和“信息经济”等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变化至少在3个方面推动会计创新。第一,会计与企业以外其他单位进行“资金”和“信息”交流的方式发生变化,如电子商务、电子税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变化,要求改变会计现有的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传递和输出模式,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第二,当今社会引发了会计对象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对会计提出了更为精准的目标、产生了全新的会计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所有这些,要求突破现有的会计原则、假设,创新会计计量、确认和会计报告模式,构建全新的会计信息机制,以便在经营管理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当今社会会计工作者规模扩大,素质提高,尤其是会计研究工作者的变化,将助推会计创新。

  会计微观环境的变化,有两个方面较为突出。首先,由于国际市场的发展,引发企业生存、竞争的模式变化,促使企业不断兼并扩张,刺激了价值链企业同盟及“虚拟企业”的出现。这些新的趋向,给企业组织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情况,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会计问题。其次,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刺激了企业流程再造,推动以部门职能分工为基础的管理转化为面向流程的管理;促使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将流程中各项具体分工集成为有机的系统,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之目的。

  二、会计目标变化拉动会计创新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发挥着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纽带作用。会计目标的变化左右着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协同,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再到“目标体系观”,直至现在,仍然在求索之中。

  就“决策有用观”而论,如今对决策的认知和理解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决策有用观”研究的出发点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遵循“公认会计原则”向企业外部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会计报表。“公认会计原则”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形成了“死板”的标准化信息提供模式。

  标准化的会计报告模式,忽略了不同决策的差异性,反映了在特定技术条件下不能顾及决策个性的思维定式。而如今,决策的非结构性、不同决策的差异性得到更多的关注;为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信息,为不同决策提供不同信息,成为会计的主要目标之一。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传输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分析,有能力也有必要突破现有的标准化会计报告模式,而依据不同决策需要不同会计信息的客观事实来构建全新的会计信息报告机制。

  尽管“决策有用观”的理念有所突破,但关于“决策有用观”质疑仍然不断,说明这一观点尚存纰漏,仍然无法准确表达现代会计的目标,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于会计目标认识至少应该从3个方面超越思维定式。

  首先,超越会计仅向企业外部提供信息的思维定式,正视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客观现实。关于“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多数是从“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角度,通过企业信息和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关系来进行探讨的。这一思维定式研究的是财务会计的目标,不包含管理会计的目标,所以,不能称其为完整的会计目标。

  其次,在准确把握管理会计的基础上,研究会计目标。管理会计是会计方法和科学管理结合的产物,“是在追求组织机构的目标中辨认、计量、分析、解释和交流信息的过程。管理会计是管理过程的整体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会计”是方法,“管理”是核心。管理会计的管理活动需要企业许多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并非会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这是探讨会计目标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再次,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应超越“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不仅是一个信息系统,更是企业管理中量化管理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无法得到“管理系统论”、“控制系统论”认可的事实,就说明会计信息系统仅是会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能涵盖“会计”的全部。

  如果能够拓展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来研究会计目标将会使结论更接近客观实际,也将对会计发展、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三、会计对象变化需要会计创新

  会计对象与会计学科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发展和演变,不少学者认为会计对象是会计学的理论逻辑起点。人们关于会计对象的认识,由“财产”、“劳动量”,到“资金运动”,以至现在的“资源运动”等各种学说的变化,不仅体现出“认识”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体现出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变化]。

  由“会计对象—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报表项目”的会计对象观分析,会计对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方面的要素。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会计对象要素的变化错综复杂,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知识经济改变了“经济资源”实际意义,对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要素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优劣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先进技术” 成为企业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信息资源”的价值备受关注。如此等等的变化不仅对“资产”要素产生影响,而且间接影响其他会计要素。

  第二,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成熟,以及商业信用形式多样化,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缓解了企业的各种责权、债务之间的矛盾,但也使企业与所有者的关系,企业与债权债务人的关系复杂化,直接引发企业相关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等问题。

  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使企业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与市场呈多环节、多渠道的复杂连接状态。企业全方位受市场左右,放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使企业经营风险估计成为重要课题。此外企业内部物资存储和生产管理的诸多变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会计问题。

  尽管从上述3个方面分析,可以认识会计对象的变化。然而这种会计对象研究出发点,仍然仅只是停留在“会计对象—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报表项目”思维模式,仍然局限在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的职能范围之内。

  关于会计对象的研究至少应作3个方面的超越思维定式。

  首先,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统一体的角度研究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实践活动中的完整对象,既包括财务会计处理的业务对象,又包括管理会计处理的业务对象。会计对象应是会计预测、决策、预算、反映、分析、评价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对象,而不应只是财务会计的对象,仅局限于当前的“会计要素”。

  其次,把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子系统,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研究会计对象,从企业管理需求以及发展变化的趋势来研究会计对象,而不是仅就会计实践活动探讨会计对象。

  再次,超越以赢利评价企业经营成败的思维定式,从企业经营所肩负全部责任的角度研究会计对象。企业要向所有者负责,但也应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因此,单以“利润”或“现金净流量”来评判企业经营就很有局限性,因而,会计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会计对象”有更丰富的内容。

  一旦拓宽了会计对象的研究视野,改变了会计的空间观、时间观,关于会计对象认识将会产生突破性的变化,会计的发展将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会计信息新技术加速会计创新

  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而言,是全新的会计信息技术。

  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完善和创新,是众多科研工作者艰辛劳动的成果。电子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活动的影响,也不言而喻。但在理论上,更多的表述是“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影响”,专项研究会计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体系之间关系的理论相对较少。

  在此,笔者就会计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体系的影响作以简要梳理。

  首先,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催生了新的会计学科(会计信息技术学),改变了会计学的学科体系结构。当前,关于这一新学科的命名,有的称之为 “会计电算化”,有的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有的称之为“计算机会计学”,但各自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差别,其实质研究的是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形成这种同一学科、多种命名的现象的原因众多,但根本原因是忽略了这一新学科本质。

  其次,对会计方法、技术理论产生重要影响。会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称之为方法学、技术学。技术手段由手工转向电子化后,财务会计的技术理论已经发生重要变化。第一,凭证、账簿的作用和意义发生变化,如,记账凭证信息得以扩充、明细账不再依据原始凭证登记、凭证和账簿作为存储会计数据的手段和方法的意义正逐渐消失。第二,淘汰与新技术不相容的理论,如,“账务处理程序”为“数据处理流程模式”取代。第三,派生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如,会计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技术。

  再次,引发会计数据处理机制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关于会计数据处理机制可以理解为会计数据处理定式。据此而论会计数据处理机制,将会在多方面发生变化。第一,会计数据处理将突破单独由会计部门处理定式,代之以企业内多部门参与会计数据处理,即,会计数据库与企业信息数据库集成,成为“共享数据库”,网络成为各部门参与数据处理纽带。第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信息机制受到挑战,“数据源—会计信息加工方法—适合个性需要的信息”将成为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架。

  可见,电子化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会计重构的动力,也是会计创新的技术支撑。

会计创新的途径[1]

  1、会计观念的创新。首先,会计工作应树立增值的观念。将增值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定期编制增值表,反映企业增值的情况及其在企业内外各受益主体之间的分配情况;其次,树立全新的资产观念。知识经济拓展了企业经济资源的范围,使企业资源趋于多元化。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将成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企业所拥有、所控制,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为资本来发展经济的,对知识型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物力资源而是知识资源。这些新型资源予以资本化,作为会计学上的资产,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也将由出资者独享转变为企业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等共同分享。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资产应当是包括人力资产和物力资产两部分;第三,会计工作还要树立风险观念。由于信息和技术科学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明显加大,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会计工作者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注意将各种重要的资源以适当的方法列入会计系统,并尽可能地反映会计事项中的内在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降低会计风险

  2、会计环境的创新。创新环境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从创新过程看,会计创新环境是指在会计领域内影响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各种外部因素,即创新环境是“外因”,而创新人才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即创新环境必须通过创新人才而起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人才的积极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结果很可能被浪费或者流失掉。我们主张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在创新面前人人平等、鼓励自由思考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国家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同时,还要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

  3、会计教育模式的创新。再好的理论、模式,如果不能正确有效的实施,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取得应有的效果,就只能称其为设想。管理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教育新模式的实施是一个涉及理论、技术、操作、管理、教师、学生等各个层次和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对待。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始终要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操作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始终参与整合的实施与指导,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要针对整合实施科学管理,只有各要素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会计教育的新模式是对传统教学在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诸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如果孤立地去进行这项改革,往往会使改革夭折或变得面目全非。笔者认为,在会计教育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培养新的社会人才等方面要求和考察教师。

  4、会计方法的创新。现有的会计软件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并没有突破性的改造。如:(1)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由总账——二级科目(子目)——明细账,明细账后则不好命名了。而电算化则把总账作为一级科目、一级以下作为二级科目,以此类推,达到上下级账目关系明确,表达方便,使用灵活;(2)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及与对应科目的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的方便;(3)记账凭证种类的统一:实现电算化后,检索财务信息的方法增加了很多,传统记账凭证的分类方法就相对非常落后了,只用一种统一的记账凭证(不分业务种类),不但能做到检索查找方便、迅速,而且提高了准确度;(4)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5)账簿形式的改造:首先是账簿载体的改造,确立电子账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是账簿格式的改造,用无格式但能进行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代替传统的账簿格式;(6)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即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可简化工作程序。

  5、会计确认、计量的创新。知识经济的无形化既表现为投入资产的无形化,也表现为知识产品和企业资产的无形化。他首先是对会计确认的挑战;其次使会计计量难度加大。在知识经济形态中,构成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可以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自主发生转移而无须借助任何外界力量。这种转移不仅使原企业资产减少,还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因此,人力资源本身不仅有知识资产的转移,而且还有由知识资产产生的商业秘密

  6、会计内容的创新。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知识经济,将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使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资源而不是物质资源,主要依赖于无形资产而不是有形资产。因此,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将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主要资源,人力资源会计将形成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应重点加强社会责任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环境会计会计规范体系、会计计量模式、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会计创新应处理的关系[3]

  一、国际环境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众所周知,会计是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各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应当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这样才有利于国际上的业务交往和人才交流。我国的会计创新只有融入国际大环境,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才能具有生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讯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便利,会计无法摆脱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但是,由于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制度、文化背景以及历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难找到一种适合不同国家的会计模式

  我国的会计应当在国际环境中保持中国特色,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会计相接轨的会计准则。照搬照套是行不通的。各国的会计准则也不必千篇一律,趋同并非相同。会计创新要正确处理国际环境与中国特色的辩证关系,在求同中存“异”。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初步形成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也有一些概念采取了比较慎重的态度,限制使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我国会计的原有处理办法,是我国会计创新的成就之一。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下,保持中国特色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

  二、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决定于内容而不在外表形式。会计创新,重点在创,本质在新。创是手段,新是目标。创新不是创“异”。在会计的某些外在形式上作一些改动、变化,不叫创新。只能叫创“异”。促进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的活动才叫创新。会计创新是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会计体制等方面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出新、进步。

  会计创新要看实质内容,这要求我们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符合会计的前进方向。会计创新应当重内容,轻形式,在实质内容上下功夫,要从根本上促进会计的发展,使会计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只有进行会计创新,改革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等),促使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向现代的管理型会计转变。

  三、充分披露与适当反映的关系

  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基本职能之一是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应当说,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越精确、越详细、越全面越好。但是,如果反映过于精细,会加大会计工作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要求,重要的内容应当详细反映,非重要的内容可以合并反映。一般来说,对内会计以反映成本控制、筹资企划、趋势分析、业绩评价为主。对外会计以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为主,切不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会计信息。会计创新必须适应这种要求,需要详细信息的则提供详细信息,需要总括信息的则提供总括信息。充分披露与适当反映并不矛盾。而是要求我们掌握一个“度”。只有真正把握好这个“度”,才能有效地贯彻好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核算制度创新方面,要准确把握好这个关系。关于长期投资的核算,我国的投资准则历经多次修改才逐步成熟。

  四、全面创新与部分保留的关系

  创新不是全盘否定过去,保留并不意味着停止不前,否定创新。只有突破传统,突破常规,以创造性思维开拓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新经济脉搏。历史上,会计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同样,会计创新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会计发展历史来看,会计理论经历了四次变革。新中国成立后,会计核算制度也经历三次大的改革。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会计与其他事物一样,它的发展也是螺旋式上升的。会计创新,要保留有益的。

  改革落后的,引入先进的。会计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脱胎换骨”,而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保留中有创新。

  在会计理论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创新与保留的辩证关系。

  五、会计创新与人才创新的关系

  会计创新需要一大批人才,没有创新型的会计人才,会计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会计创新,必须要进行人才创新。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会计队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知识结构偏低。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高级会计人才尤为缺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创新人才使用方式,让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会计创新的目标。所以,在会计创新的同时,我们必须抓好人才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会计创新的人才队伍。

  从会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来看,社会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理论、会计制度、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核算内容等已不能满足经济业务迅速发展的需要,以创造性思维拓展会计新领域,实施会计创新是当前乃至今后会计发展的永恒的主题。会计创新是时代的召唤,会计创新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会计人去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1.0 1.1 张艳萍.会计创新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1期
  2. 田凤彩.影响会计创新的相关因素分析.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23期
  3. 褚颖.会计创新应处理好五个关系.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现代企业200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