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Humanism Education)
目录 |
人文主义教育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为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拉伯雷等。他们反对中世纪学校严峻的纪律、残酷的体罚和机械背诵的教学方法,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和人格,发展他们的体格和艺术兴趣,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自然科学知识。
①提出新的教育方针,主张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人。人文主义者从崇拜现实的人生和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出发,坚决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反对关于来世生活的向往,要求培养生气蓬勃、身体强健、知识丰富、智力发达、勇敢进取和积极参加现实生活的人,而不是培养思想僵化、不学无术,脱离实际的封建骑士和神职人员。
②扩大教育对象,兴办多种形式的学校。中世纪的学校受等级的严格限制,只有封建地主和僧侣的子弟才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人文主义者主张打破学校的等级限制,扩大教育对象,兴办多种形式的学校,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文艺复兴时期在西欧出现了某些由人文主义者创办的孟都亚学校、德国的某些城市中学和英国的某些文法学校等。
③扩充教育和教养内容,重视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中世纪经院主义的教育视肉体为“灵魂的监狱”,忽视体育的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则大力提倡体育,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并采用新的方法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体格。同时,与中世纪的精神奴役相反,人文主义者提出要通过美育和德育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智力结构和学校的课程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学校只教授“七艺”,而且在“七艺”中,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向来不被重视。到文艺复兴时期则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如自然、物理、地理、历史等。“七艺”本身也发生了分化,学科的范围也大大扩充了。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的地位也大大地提高了。
④改进教学方法,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中世纪经院主义死记硬背、压抑儿童个性的教学方法不同,人文主义教育一般都注重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个别差异,要求考虑儿童的兴趣,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人文主义者原则上主张取消体罚,强调教师以身作则和环境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人的发展和世俗利益成为教育关注的内容;奠定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基础,近代的自然主义、国家主义、科学主义、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其思想渊源。人文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本主义。人文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②古典主义。人文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③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③对天主教教育垄断的突破。人文主义者批判天主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提倡人文主义教育,这对中世纪教育格局的改变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