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产业跟踪是依附先进企业开发的技术、市场和商业模式的生产经营方式。
一是任何基于新技术的产品都有一个寿命周期。之初,由于它具有“人无我有”的“唯一性”而奇货可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就是“先者为王”。例如,2010年以来“卖疯了”的Ipaid和Iphone,毛利率高达200%,苹果公司赚得盆满钵满。随着“唯一性”的消失,利润渐渐回落。而跟踪者往往只能在利润下降周期进入。这时利润日渐微薄,甚至难以赚钱,搞不好甚至以再投资进行跟踪的能力都将消失。
二是跟踪者尽管自身的研发活动较少,但在每一件产品中的技术成本并没有减少。只不过没有把钱用于自主研发,而是通过购买专利、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关键零部件等形式交给了外国公司,增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遗憾的是,跟踪者的研发成本确实发生了,但本国的研发人员却没有获得参与研发活动的机会,企业的研发能力未能因此而提高。
三是跟踪者没有核心技术,很难建立自主品牌。从外部获得的往往是市场价值大部分已经实现后的“技术残值”。使用这一技术,即便可以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也卖不出好的价钱。很低的销售利润率使企业无力进行更高层次的研发活动。这就使跟踪者很难跳出不良循环。当正在应用的技术必须更新的时候,只得再引进、再跟踪。
四是核心技术依赖他人,如同企业的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技术路线、技术标准都是技术拥有者根据自身特点定制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掌握在他们手里,跟踪者的谈判地位非常有限。而且技术路线一旦转向,跟踪者将蒙受损失。例如,在显像管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们老老实实的技术引进、产业跟踪了20多年。从玻壳、零部件到显像管的生产能力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2005年前后仅仅3年左右时间,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迅速替代显像管,我国企业前后上千亿的投资瞬间化为不良资产,显示器产业重新“归零”。
根据波特的竞争理论模型,根据产业竞争情报的特点以及产业竞争情报实践,产业跟踪的主要要素集中在:宏观环境、市场环境、竞争环境、技术环境和企业自身五个方面。
1、宏观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环境和国内环境,具体指跟踪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和发展态势等。产业发展态势将通过检测产业自身和产业上下游的情况来获得。另外,每个产业会选择产业自身最为关心的宏观环境进行检测,同时,也会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宏观环境的跟踪路线图,以弥补各产业对宏观环境检测的不足。
2、市场环境主要包括:主要出口国、主要进口国和国内目标市场等三个子要素。考虑到目前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或者核心部件,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因此将对主要出口国的跟踪重点放在了对主要出口国贸易政策、关税、市场容量、出口国同类企业的跟踪上;对主要进口国重点在于对技术壁垒、进口国企业的研发特点和合作伙伴的跟踪。而对国内目标市场的跟踪主要指对目标市场所在区域的地方政策、市场容量和同类企业的跟踪。
3、竞争环境主要包括:国际竞争企业、国内竞争企业和潜在竞争对手等三个方面。国际竞争企业和国内竞争企业指直接竞争对手,也泛指企业的定标比超对象,其监测重点主要是企业运营情况、供货商、销售渠道、研发团队和战略合作者等方面。对于潜在竞争对手,主要监测行业新兴企业利润、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以发现和识别潜在竞争对手。
4、技术环境主要包括:技术革命、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等三个方面,之所以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监测,是因为技术革命经常对产业起颠覆性效果,而产业升级推动着产业的技术进步,产业自身的技术发展则表明了产业常规技术的发展取向。通过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引领技术革命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的科技政策的监测以洞悉技术革命的征兆;通过对产业链下游发展对技术的需求获知产业升级对技术的要求,通过监测本产业的最新论文和专利的发表情况,了解常规技术发展取向。
5、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影响企业的五种力量为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和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其中同业竞争者、新进入者和替代品已经在竞争环境中进行了跟踪,那么关于供货商、购买者等与企业自身直接相关的影响力量就在此企业自身要素中进行跟踪,据此,企业自身主要包括:供货商、分销商和企业内部等三个方面的跟踪,具体而言指对供货商经营状况、供给的其他企业、价格和份额的监测,对分销商经营状况、代理的其他产品、价格和份额的监测,以及对企业自身的高层管理人员、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发团队、信息渠道等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