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半年,有个怪现象,许多公司,都在向宇宙发展。
你要是真的搞航天工业,也敬佩你是一条汉子。
可都是搞游戏无烟工业,想掏玩家最后一分钱的干活,实在是手黑啊。
这个宇宙叫做元宇宙,就是一元两元到亿元消费的宇宙。
你就当这是一个虚拟游戏世界,通过VR眼镜进去。
据说如果技术搞成了,可以沉迷到除了吃饭上厕所,都可以在里面生活下去的境界。
当然,前提是技术还没搞成,但挡不住各大公司官宣。
这不,从2021年7月开始,无数的公司宣布自己将进入元宇宙。
不过,都不如扎克伯格厉害,直接在2021年10月宣布,Facebook改名Meta。
这个Meta就是元宇宙的前四个英文字母,换句话说,扎克伯格的公司就叫元宇宙了。
似乎斯皮尔伯格关于元宇宙的最终幻想《头号玩家》,就要被扎克伯格给实现了。
然而,国外这么玩,国内也有跟进的,官宣进入元宇宙能怎样,也给自己给元宇宙改名可好。
而且还不是元宇宙,什么虹宇宙、绿宇宙都来了,最新的成果是映宇宙。
2022年6月15日,做直播的映客互娱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公司更名为映宇宙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全面向元宇宙进军。
同时,映客还宣布虚拟人“映映”为映宇宙品牌代言人。
搞社交的facebook做元宇宙,因为元宇宙里需要社交。
做游戏的腾讯、网易和微软们做元宇宙,因为元宇宙现阶段最好的普及载体是游戏。
做直播的元宇宙,是为了在元宇宙里留下个映象吗?
按照映客董事长奉佑生的说法,此前社会的普遍认知是,映客和直播有强关联性,但目前直播只是集团体系下的产品之一。
所以,加挂宇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消除误会,真正认识到映客的价值。
映客的价值如何?
近两年来,映客围绕着互动社交的发展方向,在社交和相亲等方面孵化出20多款APP。从直播去社交和相亲,看着似乎和陌陌由社交而直播,正好是个相向而行。
这样就能成为相亲宇宙了吗?
对此,《商学院》杂志记者沈思涵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映客更名到未必是为了趁元宇宙的热度,而是想要跳出直播的固有人设,多元化发展自己的产品线。
毕竟当下的映客已经在直播领域越来越跟不上趟了,此刻再不改弦更张、寻找凌驾于直播之上的更大设定,难免被淘汰。
但此后的发展,尽管元宇宙化,其基础构架依然是发源于直播,能否找到差异化的突破点,还看映客后续的战术动作。
不得不说,映客一直都没放松在直播领域的差异化竞争路线,只是社交与直播的属性一直不真正兼容,这本身也是直播或社交应用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其选择的以社交和直播带动相亲的路线,本质上也是规避和腾讯的熟人社交竞争,亦和陌陌的陌生人社交形成垂直细分上的差异。
此类战略设想无疑是脑洞大开,一旦实现亦可达成惊人效果,只是目前而言,其进入的姿势还没有真正达成“破壁”。
同时,未来一旦达成破壁、友商跟风之下,此类社交驱动的玩法,是否有护城河,也有待商榷。
至于元宇宙,恰恰由于目前技术不成熟、没有一定的规范,所以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或者说,元宇宙是个概念筐,最基础的入门就是沉浸感,而非VR或AR技术。
类似QQ空间或虚拟K歌直播间之类的概念,都可以先期开发和谋求和自身产品的嵌入,引导用户形成习惯和黏性。
后续在依靠技术飞跃实现VR和AR设备和平台的普及化,再真正装入元宇宙之中即可。
这就是加挂宇宙的真实所在,有没有逆天改命的效果不好说,但是提振下股价和市场信心,还是可以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无论是映宇宙,还是其他,所谓元宇宙相关产品是噱头,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先期铺垫。
这也是国内许多互联网科技厂商在元宇宙关键技术(VR、AR相关技术)并无原始积累之下的一种占子布局路数。
至少,在目前元宇宙体验并没有真正有效落地的当下,这样的打法是有合理性与必要性的。
但一切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体验,尤其是和自己本源的产品线的关联性体验,例如映宇宙之于直播。
从商业角度来说,加挂宇宙头衔,代表一种目标和渴望的成就。
而在实际动作中,映宇宙依然要把寻找垂直深挖领域和商业场景作为其转型的必然路径。
较之抖快通过直播带货打通商业链条之后,跟风带货并非其他直播平台的最优解,除非有差异化的大招。
映客、陌陌和YY其实都有在往陌生人社交直播的深水区行进的动作,且在打法上还“默契”的保持了一定的差异化距离,避免同质化竞争带来的转型期间不必要“内讧”。
由此,是不是宇宙,不重要,关键还是能否找到宇宙大爆炸的奇点,而不是改名宇宙的自嗨G点。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游戏产业资深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