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资金运营效率是指企业运用有限的资产在不断周转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的能力。资金运营效率高,意味着资产周转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资金的节约和资金的增加。企业加强资金运营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资金运营的周转速度,谋求等量资金创造更多的收益。根据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设备更新等对收益的影响,反映企业资金运营的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
资金严重短缺是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着的突出问题,必须强化资金管理,调整资金投向,优化资金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加大盘活资金力度,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加强内部资金控制制度就是要变事后结算为事前和事中控制。
资金运营效率和技术开发能力是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标准。
股东权益的增值取决于:1、收入角度上的净资产收益率;2、支出角度上的利润转化为资本支出时盈利能否有效提升。
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其中,总资产周转率主要与企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所需的资产(员工、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存货及相关计提、固定资产及其相关折旧、无形资产等)有关。
因此,从收入和支出角度上资金运营效率均对增加股东权益起着重要作用。反之,资产运营无效的不利之处可总结为:1、降低资产流动性进而削弱资产盈利能力;2、企业利润被滥用于多余新增资产而并非分配给股东,从而企业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注入资源而非内生性。
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加强内部资金控制制度就是要变事后结算为事前和事中控制。
对资金事前控制,主要是进行预测、规划,编制出科学的资金需求量,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现有资金存量,合理筹集和使用生产经营资金,事中加强资金控制,主要是对资金在使用环节上进行有效的事中监督、防制,防止盲目和无效使用资金。
如何优化企业内部流动资金结构,这是市场经济赋予的一个新课题。
企业流动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存货等多种形态的资金,企业应针对自己生产经营的现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以销定产”来合理地组织安排生产,特别是对存货的储备资金、在产品资金和产成品资金的安排。
这就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也就是优化资金结构,以较小的资金使各个环节始终保持正常的运转,从而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使企业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严格控制资金占用
要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定额指标体系,严格控制资金占用。企业内部要形成科学的定额管理体系,定期修订各种消耗定额指标,特别是流动资金定额。
首先,对企业存货中的储备资金要核定最高和最低储备量,以防止盲目采购造成物资积压而过多占用资金,同时还要加强物资的购入、验收、调拨以及发出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防止浪费,以尽可能减少库存量,降低存货成本,缩短存货周期。
其次,时刻对在产品资金投入按投入产出比进行控制,避免在产品资金周期过长而增长资金的投入量,造成资金占用过多。
因此,企业在控制资金投入量时,必须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料、以料定资、产销平衡”的原则,尽量避免流动资金积压,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统一调度资金
资金要集中统一管理,盘好用活资金,资金管理和使用要相对集中,统一调度。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下属的分厂、公司比较多,一般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增强金融管理意识,积极引进银行运行机制,建立“内部银行”管理机制,树立资金有偿使用观念。
企业内部要划分若干个责任中心,核定各责任部门资金定额,并积极组织“存款”,发放“贷款”,按照银行同期利率收取资金占用费。
这样高度集中资金,可以发挥一定优势,集中精力打歼灭战。反之,资金过于分散等于分散兵力,不能形成优势,就没有“战斗力”。
因此,集中管理、统一调度资金,对盘活资金存量、优化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苦练“内功”
苦练“内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资金运营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企业已走向市场,只能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不能把眼睛总是盯在政府、银行,似乎银行贷款是解决资金困难的唯一出路。
我们必须要瞄准市场,苦练“内功”,挖掘潜力,依靠高科技、高质量,积极开发一批有一定竞争能力的新产品打入市场,在广阔的市场大潮中谋生存、求发展。
很多企业被资金短缺问题困扰,其实质还是市场问题。
要解决资金短缺,走向市场是企业的根本出路,向市场要“资金”,向市场要“效益”,到市场中去捕捉机遇,这是市场经济为我们开拓的新路子,我们的工作思路必须与市场接轨。
要牢牢地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市场需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企业资金的投向完全由市场来决定。
只有把企业置于市场之中,审时度势,驾驭市场,资金周转才能做到良性循环,缓解资金短缺。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提高资金利用率。
一、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企业的财务分析的依据是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指标,参照这些指标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资金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它不仅是对企业过去经营活动的一个总结,更是帮助管理者来对未来进行预测的重要措施。所以,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是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根本,那么,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要运用技术手段,并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来保证企业的经营信息得到有效的反馈,这样,管理这就能从财务分析中得出经验教训,从而正确且有效的来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作出预测。
二、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全面的预算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核心,在国有企业内部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不单单能使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使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更能使其与子公司之间的各自的权利得到明确,从而使摩擦减少,使凝聚力增强,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那么,要想做好预算工作,首先,要从资金管理着手,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结算中心制度,是企业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得到强化,把财务公司、内部银行以及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来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其次 ,就是要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来对企业资金的有序流动进行保障,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来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以及考核制度,把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并把资金的收支归入到严格的预算管理的程序之中。最后,就是要对现金流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地位加以明确,并把监控的重点放在现金流量上,抓好关键,把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进行加强,把对公司现金流量的监控进行强化,对资金的指出进行严格的预算限制,对大额资金实行跟踪监控,对现金的流入和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来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支付能力进行保证。
三、抓好资金流程管理,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要想保证国有企业资金的满负荷高速运转,就对财务管理部门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必须要对企业资金严格按照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以及统一借贷的原则来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进行不断地强化,从而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首先,要制定示范性内部财务管理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来积极、主动的引导企业建立起比较健全的财务制度,从而来使财务人员有章可循。其次,把在制度订立时把好审查和备案关,严格相关的手续,来使企业资金的运用更加科学。最后,要把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进行强化,从而使企业不断得到完善,进一步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五、建立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提高财政资金的运用效果要靠完善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来进行保证,一套比较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财政资金评价工作的核心,对于财政绩效的评价来说,它不仅仅是财政工作的需要,更是国家建立高效的政府的制度约束以及手段。所以,财政部门要把重点放在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上来,并努力构建起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体系,从而使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由对执行过程的管理向对执行结果的管理进行转变,由对人的管理向对事的管理进行转变,由简单的收支核算向成本效益核算进行转变,并把客观、公正且公开的绩效评价来取代工作业绩的考核。
六、成立会计中心
首先,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按照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来有计划的组织财会人员进行轮岗交流,为财会人员的业务进修以及专业培训提供条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学习,从而使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理财能力得到提升,使财会人员形成大局观念并树立起责任意识。
其次,要依照《会计法》中的会计法规以及会计制度,来对各国企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支付以及监督,对各个单位的结报业务要按照规定来办理,并按照审核之后的原始凭证来及时且准确地为各个单位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并实行分户核算,为各个单位编制会计报表,并为其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资料,对各个单位的会计资料以及档案进行整理、归纳和保管。最后,要实现会计中心网络信息一体化,这一措施,就是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立,来利用其管理系统以及财务软件把各个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到计算机网络上来,这样,财务负责人以及财务主管就能够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随时的调用和查询,对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的发现,从而不仅能使经营风险减少,还能够对国有资产的流失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总之,要想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加强资金管理以及做好财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并使其运转自如,才能把资金的支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