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绩效评价应用于财政资金考核的必要性由于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政策,国家连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性增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等增支政策,不断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将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有利于坚持“大事优先、绩效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集中财力办大事,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实现我国科学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已有三十余年,率先进行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将继续深化,政治改革相对缓慢,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财政资金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既属于经济范畴,又带有政治色彩,财政支出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争取社会效用最大化。财政支出的管理是改善公共部门管理的众多领域的重点,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可以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促进财政管理责任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有助于防腐工作的开展。财政资金的管理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管理两方面的工作,二者息息相关,任何一方的疏漏都会给财政资金管理工作造成损害。财政收入的管理依赖于各项税收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监管效果非常明显,因而防止了财政收入环节腐败的滋生。但是,在财政支出环节,由于监管机制和责任机制的缺失,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约束不足,资金效率低下,最终影响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有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管理的约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防腐工作的开展,提高财政职能的发挥效率。
(三)有助于管理理念的转变。财政部门由于掌握着资金分配的全力,常常和资金需求部门产生不对等关系,阻碍了财政部门的廉政建设。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有助于加强对财政部门丁作的临督和约束,在赋予财政部门权力的同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由行政管理的工作模式向服务型部门转变。
一是健立健全预算管理规章制度。要将绩效观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财政立法、财政执法、执法监督、法制宣传教育等各环节。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基本目标、工作任务。要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特点的预算绩效管理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要坚持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好财政预算,合理把握财政收支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安排各项支出,提高预算编制绩效。要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根据绩效目标安排预算。
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要加强实时检查、及时纠偏,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落实好部门作为预算执行绩效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执行监控,把预算支出绩效监控纳入预算执行监控体系。
四是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要在全面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同时,找准重点和切入口。要积极开展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推进加强部门整体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加强重大民生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推进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
五是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要逐步建立绩效报告机制、反馈整改机制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机制。要逐步推进绩效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考核和评价结果通报制度,让各部门强化资金绩效考核的责任意识。
六是加强绩效监督检查。健全制衡机制,逐步强化对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绩效监督质量。要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监督,促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严格绩效评价监督,重点检查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促进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