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贸易运行过程是指贸易主体推动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过程。这一过程是相对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独立经济过程。
贸易运行过程,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统一运动的过程。因此,商流、物流、信息流是构成贸易运行过程的基本内容。
1.商流。也称商品价值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通过商品收购和销售活动,完成商品价值形态转换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所有权多次转手、连续更迭。它是贸易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运动过程。这是因为,商品交换以商品所有者和货币所有者相互转让所有权为前提,如果没有买卖双方所有权的转让或让渡,就不可能有商品实体的转移和转手,商品流通就不可能发生。同时,商品价值运动,不仅集中地体现了所有者与商品交换活动当事人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决定着商品使用价值运动的方向和规模。
2.物流。也称商品使用价值流通,指伴随着商流而发生的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运动过程。它是由商品运输、商品储存以及与之相互联系的贸易加工和商品包装等活动完成的。其中,商品运输是为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矛盾,借助运力使商品实体在空问位置上转移的活动;商品储存是为了克服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矛盾在流通领域中的停顿。商品运输与商品储存活动,共同完成商品使用价值流通过程。
3.信息流。指伴随商流和物流所发生的市场信息传递与反馈过程。它从发出者向接受者运动的个别过程相互交错组合而成的总体运作过程,称为信息流过程。它是沟通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商品消费三大领域的桥梁,也是贸易部门完成商流、物流任务的前提条件。
贸易经济学贸易运行过程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简称“三流”)三大内容,要求在贸易运行过程中,应按照“三流”运动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建立合理的贸易运行体系。
1.健全商流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贸易组织体系、各类商品市场体系、贸易价格体系、交易法规体系和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为顺利实现商品交换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完善商品物流体系。应按照商品使用价值流通的技术要求实行分类流通,逐步实现物流专业化。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以交通枢纽为中心建立转运中心;在城市建立收货发货中心;在零售贸易集中地区建立配货中心。为了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耗费,加快物流速度,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贸易枢纽的作用,实行按经济区组织商品流通。同时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物流的技术经济效益。
3.加快贸易信息网络建设。应根据贸易信息来源分散和使用相对集中的特点,采取以集中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设立贸易信息经营组织机构,并按照全国统一信息网络的要求,建立地区贸易信息网络,加强贸易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4.加强“三流”网络建设。以各类贸易中心为依托,加强“三流”网络建设,以适应“三流”在分立基础上结合的要求。
贸易运行就是贸易主体组织贸易客体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行方式、运行内容以及运行过程。贸易运行既涉及贸易主体组织贸易客体运行的具体方式,又涉及贸易客体本身的运动过程。贸易主体是各类贸易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包括各种贸易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以及参与贸易活动的当事人。
贸易运行受其内在的规律的制约。制约贸易运行的内在规律有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贸易运行的规律性特征是指贸易活动中反复出现的、各种贸易主体行为特征或由这些共同行为所构成的贸易发展趋势,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贸易活动的规模经济优势是贸易活动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性特征。贸易的独立化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一种标志。正是由于社会的贸易与商品交换集中在独立的贸易部门,减少了各个生产者兼营商品交换的分散成本,第三次产业大分工后的社会贸易活动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也正是由于专门贸易部门的独立和分工,贸易经营主体就可以比生产者获得更大的贸易批量,因为它既可以同时集中许多同类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又呵以为许多生产者及时供应各种资料,大大降低了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从而具有经营批量优势。
贸易网络的群体效应是指在一定空问内各种贸易网点的有机组合与合理分布形成一个系统,能够产生系统放大效应,即贸易网络的群体效应大于单个贸易网点功能的总和。贸易网络的群体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同一贸易组织体系内,贸易主体组织起来,实行网络化或产业链经营,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在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扩大经营规模,降低交易成本,获得规模效益;贸易网络的群体效应还体现在同一空间内各种贸易网点的相对集中和合理分布,形成贸易网点的集聚和集群。在贸易运行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当城市某个特定区段只有一家贸易网点的时候,生意并不兴隆,相反,在各类商贸服务网点集群、贸易网点密集度高的地段却是生意红火,一派兴旺,往往是贸易网点密集度最高的地段成为一个城市最繁莱的商业中心,成为城市中心商圈的核心。
平均利润率是市场经济下资本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贸易运行中的利润平均化倾向有两种含义:一是贸易利润参与全社会的利润平均化,贸易产业按社会平均利润率得到与其他产业部门大致相同的利润;二是贸易产业系统内部各部门、各行业、各经营者的利润水平趋于平均。贸易利润平均化水平主要取决于市场经济的发育水平和市场供求状态。
此外,经济管理体制模式也影响贸易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如政府偏重于计划调节和价格管制,经营者自主投资及决定价格的权限小,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就会受到抑制。此外,市场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系统是否完善、发达也是影响贸易利润平均化的重要因素。在信息系统落后,信息难以传递、扩散的情况下,有些经营者就可获得超额利润。
贸易投入规模是指贸易流通领域的投入在社会总投入中(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投入)所占的比重。贸易投入规模相对扩大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总劳动中投入商贸流通领域的部分越来越大,并有一个加速发展的趋势。这是由整个社会产业演进规律所主导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由于贸易要适应消费变化以及贸易产业劳动密集度高而形成的。这是市场经济下贸易产业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特征。
贸易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会呈现出不同的运行状态。贸易运行的最佳状态是货畅其流。因为货畅其流,不仅意味着商品产销协调、供需平衡,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顺畅,而且表明贸易运行体系合理,贸易运行要素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商流、物流、信息流运行正常。货畅其流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商品流向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空间转移方向。商品流向合理,指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转移符合商品自然流动方向,能以最短的里程、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费用从产地运达销地,从而节约运输过程中的劳动耗费。
商品流速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流转速度,通常用商品流通时间来衡量,商品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问和售卖时问,即商品运输在途时间和储存时间。
品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越短,则流速快;反之,则流速慢。商品流速快,表明商品流通环节少,销售顺畅。
商品无滞销指进人流通领域的商品能全部顺利售出,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无库存积压或发生沉淀。商品无滞销现象,表明贸易部门购进的商品适销对路,购销衔接合理,促销措施得力,是贸易运行状态处于最佳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