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网站网址: http://www.xauat.edu.cn

目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1956年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 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校积淀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类系科,具有11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52年的并校史,经过半个世纪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建设,学校目前已日益发展壮大成为一所以土木建筑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学科为主体,理工科相互支撑,兼有文学、法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内外著名的土建类院校之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具有110余年的办学史,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由创办于1923年、1928年的东北大学土木系和建筑系(史称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本科建筑学系),并校于 1938年的西北工学院土木系(西北工学院是抗战初期,由迁至陕西的北洋。

  学校占地约3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3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7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在校本、专科生26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600余名。学校设有15个院(系),近5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除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三个专业为五年制外,其余专业均为四年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徽
放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徽

   学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国家级科技成果研究推广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现有4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66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4个博士后流动站及11个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校现有97个教研室、43个实验室、42个研究所(站)。拥有国家科技部和陕西省共建的“西部建筑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4500 余种。学校现已建成了居国内先进水平的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陕西远程学习中心,实现了与国际网络的资源共享。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 万余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贡献了一大批在海内外极具影响的科技成果。先后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武汉长江大桥、北京地铁通风工程、黄帝陵、汉阳陵、华山风景区规划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为华夏文明的传承、祖国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每三年一次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我校先后参加7届大赛,6届榜上有名,共获14项大奖,其中在第十四届中获得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是国内外大学在此项赛事中获奖最多的高校。 1999年我校成功组织了第20届国际建筑师大会(UIA)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这在亚洲地区属首次承办,开创了国际上由一所高校全面负责的先河。 2000年,在由英国皇家学会主办,中国和英联邦国家共认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全国通过考试的只有12人,我校毕业生就占了三分之一,这些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地位和对外知名度。

  多年来 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曾于 2000 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8.3%,位居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科)第一名,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 以上。 2007年学校招生一志愿录取率在全国21个省份达到100% 。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对外联系,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与100余个省市或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目前学校设有数十种各类奖(助)学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具有 110余年的办学史,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市政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由创办于1923年、1928年的东北大学土木系和建筑系( 史称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本科建筑学系 ),并校于 1938年的西北工学院土木系(西北工学院是抗战初期,由迁至陕西的北洋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焦作工学院合并而成的。土木系是该校历史最悠久,师生规模最大的一个系,该系中历史最长的一个分支是创办于 1895年,即清光绪21年的北洋大学土木系 ),并校于 1952年的青岛工学院土木系 (其前身是始建于 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土木系) ,以及创建于 1911年的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科、建筑艺术科(史称我国专科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建筑学专业 )合并而成,并校初期定名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 1959年更名为西安冶金学院,1963年易名为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第三次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发展概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 50年来几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学科为主题,理工学科相互支撑,文、理、工、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5个院(系),近5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冶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艺术设计等11 个本科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 25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700余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在校各类学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2000人,研究生近5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8000余人。

  西安建大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现有硕士点 66个,硕士点已基本涵盖了学校所有的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5个,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6个省级重点学科。此外,学校还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中心,6个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设有建筑、城市规划、建材等三个甲级设计研究院及一大批极具水平的研究机构。

  半个世纪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铸就了“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精神,形成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培养了 14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研发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突出教学主旋律,推动质量上台阶。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素以“治学严谨”而著称的西安建大,续延百年名校之脉络,秉承五十年办学之传统,遵循教育教学之规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和凸显了“以生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在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和优秀论文评选中,我校学子先后 10余次名列前茅,获得20余项奖励。特别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筑师协会共同举办的全球最高规格的“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先后6次获奖,成为这一赛事全球获奖最多的院校,在第14届中获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1999年受国际建筑师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西安建大承担了第20届国际建筑师大会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出题、组织和评选工作。这是亚洲地区首次承办这一赛事,开创了由一所高校全面负责此项赛事的先河,充分体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地位。2006年西安建大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科研迈上新台阶,硕果累累接踵来。面对西部大开发、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西安建大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 学校相继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国家 “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前期专项等国家级大项目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先后在 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0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百余部,取得国内先进水平以上成果、获全国三大奖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百余项,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创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目前学校自有知识产权(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均在全国高校排名第50名左右。学校设有建筑、城市规划、建材等三个甲级设计研究院及一大批极具水平的研究机构。近年来,先后承担的“黄帝陵整修总体规划与设计”、“黄土高原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大颗粒流态化理论用于水泥熟料煅烧的机理性研究”、“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稀有金属钛锆提取与加工研究”、“纳米技术研究”等几十项国家级重点规划设计及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足以反映西安建大雄厚的科研实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院系简介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原东北大学建筑系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东北大学建筑系于1928年由留美学 者梁思成先生创建,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于1923年由留日学者柳士英和刘敦桢两位先生创建,两校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河。1956年根据国家高等院校调整方案将两校的建筑系(科)整建制合并并迁往西安。

  自1956年并校至今,建筑学院共培养建筑学专业毕业生2180余名,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480余名。目前建筑学院在读本科生844名。

  建筑学院从并校伊始即招收培养研究生。现拥有建筑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等4个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690余名。

  建筑学专业自创建迄今已有近80年的办学史,城市规划专业也有20年的历史,已成为教育体系完善、专业特色鲜明的全国最优秀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之一。继1994年、2000年以优秀级的成绩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以后,2006年又以优秀级再次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城市规划专业也再次以优秀级通过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复评,成为国际上承认学位的少数中国高校(专业)之一,也是西北地区有资格授予建筑学学士、建筑学硕士学位以及工学博士学位的唯一院校。

  建筑学院拥有一支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梯队完整、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师128 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0人,讲师44人。学院下设7个研究所,4个试验中心和教育部建筑数字博物馆,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甲级资质)为研究生、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的场所。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学院教师们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在内的二十余项科研项目和上百项省部级项目,荣获多项奖项。继1999年受国际建协委托我校成功举办第17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第5次获大奖之后,在2005年第 22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我校建筑学院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又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建筑学院十分注重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聘请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德累斯特大学、魏玛大学,法国波尔多城市与景观学院,挪威科技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教授为客座教授,并与之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友好合作关系,每年定期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

  栉风沐雨,顽强拼搏,建筑学院创造了辉煌的过去;求源笃实,锐意创新,建筑学院更能谱写壮丽的新篇。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建筑工程系成立于1956年并校之时,由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 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科合并而成,汇聚了建国初期结构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一大批专家和学者。1999年,结合国家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我校综合专业和学科优势,将原建筑系的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专业并入建筑工程系,成立土木工程学院,开办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两个专业。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已连续三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专业评估,毕业生具有中英互认结构工程师申请资格,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含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方向,学校自并校以来一直是全国培养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人才的唯一高校。

  土木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教职工154 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44人,94%的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全校共有11个实验室为土木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服务,其中结构工程与抗震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道桥与交通实验室、土木与交通工程仿真中心隶属土木工程学院,面积总计12000多平方米,各类实验教学仪器500 多台套,设备及资产总值近2000万元。结构工程与抗震实验室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国家教育部列入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最长、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土木工程实验室。

  学院设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与校图书馆联网建设,目前拥有与土木、交通工程专业有关的中外文期刊170余种,各种图书、期刊、教学资料2.5万册。

  学院坚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升本科教育的水平。上世纪60年代,学院开始培养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准设立全国首批的结构工程博士点,1999年设立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被批准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结构工程学科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目前拥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现代结构理论、智能建筑环境技术等七个博士点,还拥有七个硕士点、一个工程硕士点和四个高教硕士点。

  自并校以来,土木工程学院的历代同仁辛勤耕耘,共为国家建设输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13500多名,交通工程专业人才2700多名,合计16200多名。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高、协作精神突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三年两专业毕业生供需比均保持在1:3左右,就业率均在98%以上。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是在原卫生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的,至今已走过51年的历程。目前拥有4个本科专业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4个硕士点(环境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环境科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材料)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3个省级名牌专业(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工程),是我国西部13个省(市)中高等教育层次最全的环境类院系。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0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044人,硕士生507人,工程硕士高教硕士164人,博士生108人,博士后6人。现每年招本科生180余人,硕士生170余人,博士生20余人。有5个教研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2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拥有一个分析中心、教学实验中心、工程实验研究中心、1个计算中心。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10000m2。目前该院已经形成了本(专)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成人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较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市政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体系。

  50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 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9项,国家“六.五”至“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3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水利部、陕西省等省部级攻关项目与基金项目1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近 190余部,发表论文1600余篇,申报与授权国家专利40项,获得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49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陕西省教学改革项目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

  50年来,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236人,硕士生673人,博士生57人,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教学科研单位的学术带头人,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社会普遍好评。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始创于1958年,由无线电专业发展起来,1986年设立自动控制系,1999年改建信息与控制工程学 院。现下设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四个专业。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90人,教授1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 24人,讲师、工程师38人,博士24人。学院有智能建筑环境技术一个二级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信息与信号处理四个硕士点,硕士导师30人、硕士生226人,拥有4个现代化的实验室,一个新建成的配置先进的计算机中心。该院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电气自动化、工业过程自动化、计算机通信领域的开发与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该院一贯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学生工作后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省级的鉴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冶金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学院(原冶金系,前身矿冶系)成立于1958年,是西北地区唯一学科门类齐全的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中国主要的冶金科教基地之一。

  学院目前有博士点2个: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工学硕士点6个:冶金物理化学、化学工艺、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工程硕士招生领域3个: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本科专业4个:冶金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其中冶金工程和金属材料工程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1100人,硕士生160人,博士生25人。

  学院目前在职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25 人。聘任兼职教授3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1名。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100%,博士(含在读)比例达到78%,提前达到并超过了国家教育部制度的“十五”末目标(硕士80%,博士30%)。建院(系)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德才兼备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各部委、省市及大型企事业的领导、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厂矿、科研院所的业务骨干。学院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多年来,学院毕业生的供需比平均保持在1:5以上。

  学院科研能力逐年增强。现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5个研究所,3个校企合建工程中心,拥有大型和精密实验仪器及设备500台件。80年代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九五” 重点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二十余项,成果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省部级重点项目、企业横向项目100余项,取得成果9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奖30余项,申报获得专利40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先后组织承办了十余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有经常性学术往来。学院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黄金协会的理事单位,是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材料研究青年委员会的理事单位。为参与国家和地方科技进步计划的制订及管理咨询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是由建筑学院与机电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合并而成,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自学院成立以来,秉赋与弘扬学校“育 人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精神,和“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努力探索以工科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艺术类专业的办学思想、宗旨、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思想与方向上:坚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办学宗旨上坚持:以培养新型高素质艺术人才为中心,从事艺术与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在办学特色上:立足社会需要、立足于多学科、综合性、互补性的学科建设特点与优势,扬长避短,以特色求发展并确立领先地位。在办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多科性大学艺术教育的本质性规律,走艺术性与科学性、艺术性与工程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等方向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培养优秀艺术(设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院目前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工业设计、雕塑、理论、音乐八个教研室。有环境艺术、影视摄影、城市雕塑三个研究所。有一个艺术实验中心,中心设有视觉传达实验室、产品成型实验室、影视实验室、雕塑实验室和模型与演示实验室。学院现有: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两个方向)、工业设计、摄影(影视艺术)和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学院设有1个设计艺术学硕士点,1个风景园林硕士点。在校本科生1089人,硕士研究生193人。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专业教师7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讲师33 人。另有兼职教师2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1人。共有博士、硕士生导师26人。

  近几年全院师生在全国各种艺术设计竞赛和艺术作品展览中获得了多项大奖,完成了多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雕塑重点工程,出版、发表了一批学术著作与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同行与社会的好评。也为国家各大设计院、研究院、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及其它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学院已成为我国西部培养高级艺术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