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预测(Social Prediction)
目录 |
社会预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种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趋势所进行的分析、预见和设想,目的在于利用社会发展的规律,控制社会发展的趋势,预防社会发展中的不良后果。
社会预测的对象包括:社会制度和结构、社会的发展模式、社会环境、社会人口和生活方式、社会道德和教育、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不测事件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诸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城市交通拥挤,对此研究和分析,作出预见,以加强防范。
1、社会预测既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又具有超前性。
社会预测切忌脱离历史和现实。它必须突破客观事物的现实规定以及社会实践的历史界限,合乎逻辑地推测社会的未来。超前性越明显,预测得越大胆,预测的量级也就越高。
2、社会预测属于对事物未来状态的概率判断,具有试探性。
预测的试探性首先源于预测的对象。对于社会预测来说,它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正在进行历史创造活动的人。他们会不停创造新鲜的东西,从而造成社会预测的困难。预测的试探性还源于预测主体方面的因素。任何预测主体都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受现实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知识水平也有限。他们对现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都不可能绝对正确、尽善尽美,更何况是对社会未来状况的预测。
3、社会预测具有可检验性。
预测的结果必须是明确无误的,不能是模糊的或者模棱两可的。预测的结果必须是可以解释的。也就是说,依据客观规律,运用理性和逻辑的方法,推测出可以被检验的结果。
4、社会预测具有不精确性。
这就是说,即使预测的结果是正确的,它也不可能是完全精确的。
1、根据预测的目的,可以把社会预测分为探索性预测和规范性预测两大类。探索性预测在于确定对象在未来的可能状态,也就是说把被研究现象在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有条件地延续到将来,并对可能的答案一一确定其实现的概率。规范性预测在于确定作为目标的现象达到可能状态的途径和期限。
2、根据预测的内容,可以把社会预测分为目标性预测、计划性预测、设计性预测和组织性预测四大类。目标性预测是对期望状态本身的预测。计划性预测是对计划完成或不完成的过程进行预测。设计性预测是对所预测对象达到令人满意之状态的可能途径、措施和条件进行具体设计的预测。组织性预测是为达到规定的目标计划、实施最佳的方案设计,对社会活动组织进行的预测。
3、从预测的时间梯度上,可以把社会预测分为即期的、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和超长期的几大类。即期预测又称日常预测,通常用于研究对象不发生重大变化(包括定量的和定性的重大变化)时的前预测,往往是作详细、精确的定量估计。短期预测通常用于研究对象仅仅发生数量变化的前预测,往往是作总的数量估计。中期预测通常用于研究对象以数量变化为主、也发生了某些性质变化时的前景预测,往往是作定量的和定性的估计。长期预测通常用于研究对象不仅发生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发生了性质变化时的前景预测,往往是作定性和定量的估计。
4、按社会预测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以分为社会发展预测、经济发展预测、科学发展预测、技术发展预测、国际关系及世界局势预测。
5、按社会预测的对象范围来划分,社会预测有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两种。
6、按社会预测所使用方法的性质来划分,社会预测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
1、确立预测目标。
一般说来,预测目标同当前的决策目标相联系,而预测目标、决策目标又都同管理目标相协调。确定预测目标,通常又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提出预测的课题和期限。根据社会需要,明确预测什么,确定所要预测的指标变量或参数,以便通过对它们的分析达到把握预测对象发展趋势的目的。二是收集大量与预测课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材料,了解国内外同类预测研究的进展状况和最新成果。
2、选择预测方法。
目的决定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预测目标一旦确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选择预测的手段,即选择预测的方法。一般来说,选择预测方法,既要取决于上一阶段所确定的预测课题和期限,也要参考预测者本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所具备的客观条件。
3、收集整理预测信息数据。
收集整理预测所需信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求在时序上应有现在的信息和过去的信息,在空间上应有样本的信息和整体的信息。其次,因为预测对象都受环境的影响,其中有些影响又大到足以使对象发生突变的程度,因此,收集和分析同对象相关的环境信息也是不可缺少的。再次,信息的价值就在于真,必须注意提高信息的准确性程度,努力使所收集的资料、数据的误差不超过预测研究所允许的范围。
4、编制预测方案设计预测模型。
在获得大量数据资料、并进行初步处理的基础上,就可以转入编制预测方案、设计预测模型的阶段。这是整个预测研究的核心。一是编制预测方案。根据预测对象的性质、特点,结合所选定的预测方法,以充分发挥自身知识结构优势和学术研究能力为参考因素,编制多个预选方案,注意各方案之间的排他性,并通过讨论比较,选择一个可行的最终方案。二是设计预测模型。运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方法和其他数学方法,建立关于预测对象各种变量、参数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模型。
5、进行预测运算,发布预测结果。
进行预测计算。把所获得的某些关键性变量的资料、数据输入预测模型,进行综合运算。发布预测结果。对预测计算的初步结果进行反复的论证和评价,并征询专家意见,以便进行多角度的审视,使预测结果尽可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