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白领泡沫,是指定位为“白领”的人才类型在人才市场供给总体上呈“泡沫”状态的社会现象。在职场上供职的许多中层管理者并非是真正的“白领”。很多求职者以为,只要到某公司干个一般的文职就是“白领”,实际上这是一种“泡沫白领”。
对高文凭人才的过分追捧,已经在人才市场上形成了一种”白领泡沫“。在我们身边,本科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适合于他们的工作,已经不是个别现象。[1]
相当一部分人找工作,都是被文凭的门槛卡在了外面;同时,相当一部分人靠文凭找到了工作,却做着与文凭很不相称的事情。遍览人才招聘启事和人才招聘会,你会发现用人单位打出的招牌中,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文凭越高越好、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博士优先等短语,几乎成了用人单位的口头禅。
人们把高级管理人才叫做白领,把产业工人叫做蓝领,而把技师一类的人才叫做灰领。有了这种白领需求的暗示,文凭教育就成了一时之尚。于是,很多企业就把拥有更多的高文凭人才当作实力进行炫耀;于是,工商硕士就成了燎原之火;于是,很多人都以为戴上研究生的帽子就成了时代的宠儿。
人才市场对高文凭人才的过分追捧,已经在人才市场上形成了一种“白领泡沫”。本科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适合于他们的工作,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谈到学习,大多数学生往往只会想到读书、练习、做题等,所有的一切求知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从而希望得到某种社会文凭,得到社会的认可。试问,一名学生一开始就把掌握知识看做一种为了世俗化的目的(考试)而去奋斗的求知过程,那么他们将永远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成与社会需要对接的实用性知识,永远不能把知识内化而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而在他们身上携带的是一种早该被人类所遗弃的学习显性知识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缺点:“脱离了知识的运用,且间接习得的知识并没有融人个体亲自经历的心理体验,难以使知识经个体思维的参与而升值,并且造成了学得快,忘得快的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求知心理是不可能将书本理论性知识通过自身的内化而变成实用性知识,中国现今之所以出现“白领泡沫,灰领紧缺”的可悲人才现状,是与“自领”和“灰领”自身的错误观念分不开的。
中国当前的教育,仍旧是以学历性教育为主,从而导致在培养实际动手的技能型人才方面与社会需求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种宏观教育思想的存在,同时也成为培养优秀创造性人才的“瓶颈”,也导致了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量化标准,使学生拼命存储越来越单调的专业知识技能,(却)脱离了社会实践与民众。”这种错误教育观念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仅把知识束之高阁.把它看做一种装饰“人才”的化妆品,而不是把知识当做一种工具来学习、来应用。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如果还抱有这种理念,那么学生将如何获得实用性知识呢?
家庭作为个体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在培养孩子成才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家庭教育中,在孩子刚一出生,许多家长便为自己的孩子设计好了一套“完善的”的教育方案,家长的设计思想大多是“上名牌:成才=社会英才”的片面模式,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知识对一个人自身的重要性(便是)对工作,对生活的影响,他们渴望孩子有知识,能成长,以便将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过上幸福的日子。”因此,在这种片面的人才教育观的指导下,孩子的学习总是以积累书本的理论性知识为中心,并且这种接受知识的过程往往以被动接受为主。这种被“定向设计”的孩子,在将来的发展中怎么可能会变成一个真正人才意义上的人呢? 因此,在当今人才市场中出现那种不合理的人才结构,除了追问“白领”、“灰领”自身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寻找一些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