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电子社区是指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联合政府部门、社区服务提供商、银行金融机构和物业管理公司等相关单位,以网络平台、语音平台和平面资讯为载体,以政务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物业服务和资讯服务等为内容,整合各方资源,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属地化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电子社区的层次体系包括城市和农村2个级别7个层面(见图1)。
城市、市辖区、街道和居委会都是作为一级政府管理部门存在,更多显示的是政府作用,强调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生活”的电子社区基本框架。具体面言,就是要努力促进公共资源和政府、社会各类服务、教育、文化资源在社区集聚、整合和广泛应用,营造安全祥和的人居环境和现代智能化生活,提升公民素质,为在社区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逐步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由孤岛型到整合化的转变,社区管理由垂直型到网格化的转变,社区服务由粗放型到集约化的转变,居民生活由传统型到智能化的转变;努力实现管理效果最优化、服务效率最高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生活质量最佳化,数字鸿沟最小化;使电子社区成为仁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大通道,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落地的大平台,居民智能化生活互动的大舞台。
社区服务信息化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第一,社区居民政务服务信息化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市、区、街道、社区建立四级联网的电子办公网络环境,实现各类基层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建立健全各类政务和专业数据库,做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实现社区建设资源共享与互联互通。第二,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信息化以服务社区成员,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向社区居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通过市场手段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服务需求。第三,社区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服务信息化做好社区居民民主自治和民主管理服务信息化,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利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手段,在培育、引导社区居民民主自治意识、引导民主管理内容等方面提供平台性的功能,为社区居民搭建基层民主诉求沟通的渠道和互动的平台,使社区文明得以培育,社区管理的民主化程度得以提升。此处电子社区建设的具体解决可参考运邦公司方案(见表1)。
城市住宅小区不一定是作为一级政府存在,因此其强调物业管理和小区业主的共同作用。住宅小区主要是通过智能化和网络化提供居住安全、生活方便和信息服务3种功能服务。小区智能化系统包括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和公共信息网络系统(见图2)。小区网络由社区内部信息网、社区与社区环境信息网、社区外部信息网构成。社区内部信息网络(Intranet)指的是区域内网络,也就是在社区内部可应用网络进行社区网站、多媒体网络娱乐、社区安全防范警报系统、闭录电视监控系统、家庭自动化系统、智慧型中央监控系统和社区信息管理中心等服务。社区与社区环境信息化(Extranet)指与Intranet有紧密联系关系的网络系统。由于具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可视为以社区为中心,与邻里透过信息网络互动的系统,其网络服务主要有电子商务联网、学校联网和警政联网。社区外部信息化(Internet)指社区成员通过社区网络可快速连接互联网,且社区网络可在此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服务,如网络即插即用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网络电话、信息安全防火墙与其他一般网络系统。以广东番禺区的丽江花园为例,该住宅小区的网络应用已相当丰富,实现了全面的E-life。物业建立了小区内部的多功能智能化网站,丽江花园的业主们也自发组织建立了丽江花园业主联盟网(见表2)。
农村县、镇和行政村分别属于一级政府行政单位,且兼具资金相对短缺、信息化基础差和人才缺乏等特征。在这种条件下,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与城市同步进行电子社区建设,条件差的地区可在城市电子社区建设基本成型后再重点建设。与城市电子社区有所不同,目前的农村电子社区应把信息服务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此外,农村电子社区建设还应注意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衔接问题,切实发挥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功能。
(1)试点推广模式
电子社区建设在我国是新近发生的进程,其建设又基本与国际先进同步,因此国内外都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最好的电子社区建设推进模式就是用试点成功的先进典型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往的实践证明,典型引路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在广泛的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一定基础、有能力,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社区作为示范,集中力量做好电子社区试点工作,并形成若干示范性标准工程。通过这些工程的辐射和影响,培育一批社区建设“龙头”企业和信息化建设“拳头”社区,进面带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如河北省的桥东区就是全省首家提出建设嗽字化社区”的市辖区,其项目已被列为河北省“112”(一个平台、12个应用系统)重点工程示范项目。桥东区自从2005年正式启动“数字化社区”建设工程,到2006年5月就已圆满完成二期建设目标,35个试点单位的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数字化社区网站”也已步入正式运行阶段。此外,作为河北省电子社区试点的石家庄市元村“华夏家园”2007年5月已被《新闻联播》重点报道。
(2)城市一郊区一乡村蔓延式
电子社区的建设需要有一些必要条件的支撑,如政府关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这客观上就决定了电子社区建设推进在同一地域层面上的不均衡性。据此可知,如将一地区按条件的差别划分为城市、郊区和乡村3个层次,其推进模式应是城市一郊区一乡村。但考虑到城市电子社区建设系统功能的复杂性与乡村的相对简单化,以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与乡村发展信息需求的迫切性,这种蔓延的时间跨度不宜过长。同时,如在条件较好的广东、江浙等地区,可参考昆明市《五华区出台的伍华区社区信息化建设细化实施方案》,将城市和郊区的社区信息化工作统一起来抓。
(1)规划先行的电子社区建设模式
目前的电子社区建设,特别是在城市级的较高层面,大多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调,具体表现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作战,局面较为混乱。例如,一些委办局等职能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开发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面且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些地区公安、民政、劳动、计生、卫生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也各自开发了相应的业务软件派发到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包括劳动人口信息系统、城市低保信息应用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育龄妇女管理系统、计生科技服务系统等。为加强对本地区社区信息化的指导,推动电子社区建设,有的地区出台了社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或指导意见,有的地区出台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标准,以标准化推动电子社区建设。
(2)居民参与的“政府+企业”行政级建设模式
这种建设模式适合于作为不同级别政府管理层次的除住宅小区之外的其它7种类型的社区。这些类型社区信息化的目的更侧重于管理,即便于政府更好的行使管理职能上,其次才是公众服务。因此,其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并借助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商和内容提供商等企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共同完成电子社区的建设。例如,电信运营商单靠话音业务和宽带接入服务已不能满足社区信息化的需要,在帮助政府搞好街道、社区的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应发挥基础通信网络的作用,联合产业链,向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当然,在这些类型的电子社区建设中,也需要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只不过相对被动面已。
(3)居民参与的“房地产开发商/物业+企业”住宅小区建设模式
此处的住宅小区一般不作为一级政府管理部门存在,其建设更多体现的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的实现。特别是在一些新近建设的中高档住宅小区中,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表现较为显著。社区的居民不仅需要生活环境的生态性,也逐渐增加了对环境的安全性、社区网络化和生活便捷性的需求。一种情况是小区开发时由房地产开发商联合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商和内容提供商等企业进行初期的建设,之后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运行和维护;另外一种情况是小区建成后,物业根据业主们的需要牵头进行电子社区的相关建设。此种模式与别的不同,在这里要充分考虑小区业主的需要,且业主们可联合起来与物业分庭抗礼,故其参与更加主动。